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等研究
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變化過程中重要的生物參與者,在土壤質量改善、植物生產力調節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維持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等分布模式及構建過程(確定或隨機組裝)是影響生態系統過程和功能的關鍵參數。深入了解植被變化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可提高對微生物物種分布、多樣性和生物地理格局等的認知,加強微生物演化與植被變化之間關系的理解,有助于植被-微生物反饋模型的發展。現有研究普遍認為,氣候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在多年凍土退化后表現出由高寒沼澤草甸(ASM)、高寒草甸(AM)到高寒草原(AS)的逆向演替,導致生態系統功能和穩定性下降。然而,高原多年凍土區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相關研究較為缺乏。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在青藏高原東北緣疏勒河源多年凍土區高寒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場開展研究,分析不同類型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發現高寒草地逆向演替(由ASM、AM到AS......閱讀全文
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對溫度的響應機制
土壤微生物在陸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直接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但是,人們尚不清楚土壤微生物對氣候變暖或變冷的響應過程和機制是什么。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香真課題組芮俊鵬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汪詩平合作,在青藏高原利用土壤移植
我學者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樣性響應規律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極”,正經歷著氮沉降急劇增加和降水變化的生態影響過程。高寒草甸約占青藏高原面積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類型之一。雖然氮沉降和降水的變化會引起植物組成和多樣性的變化,但對由此導致植物多樣性與土壤微生物多樣性之間關系如何變化尚不清楚。因此青海省寒區恢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周
青藏高原所高寒荒漠和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研究獲進展
固碳微生物是一類與植物相似將大氣CO2轉化為有機質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幾年才逐漸被認識,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潛力及其環境因子驅動機制尚未被認識。干旱半干旱生態系統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41%,該生態系統植被生長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內的多種環境因子限制,凸顯土壤微生物固碳的重要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研究
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變化過程中重要的生物參與者,在土壤質量改善、植物生產力調節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維持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等分布模式及構建過程(確定或隨機組裝)是影響生態系統過程和功能的關鍵參數。深入了解植被變化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可提高對微生物
青藏高原生物土壤結皮微生物群落的空間變異揭示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脆弱、生境復雜多樣,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生物土壤結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土壤表面重要的地表覆蓋類型,在穩定土壤表層、調節水分分布、驅動碳氮循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些作用可為極端高原地區提供關鍵的生態系統服務。鑒于土壤微生物在生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等研究
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變化過程中重要的生物參與者,在土壤質量改善、植物生產力調節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維持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等分布模式及構建過程(確定或隨機組裝)是影響生態系統過程和功能的關鍵參數。深入了解植被變化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可提高對微
高寒荒漠和草原土壤固碳微生物的研究
固碳微生物是一類與植物相似將大氣CO2轉化為有機質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幾年才逐漸被認識,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潛力及其環境因子驅動機制尚未被認識。干旱半干旱生態系統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41%,該生態系統植被生長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內的多種環境因子限制,凸顯土壤微生物固碳的
青藏高原植物根際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驅動機制研究獲進展
根際微生物在保護植物健康、提高植物生產力和次生代謝產物積累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構建過程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問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理化特性和氣候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包括植物種類、基因型和植物免疫系統,已被證明在驅動根際微生物組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植物根際是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統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將導致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升高
自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從過去氣溫和降水的變化、動物和植物的消失和演替中尋找證據,以預測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微生物是養分元素循環的“轉換器”、環境污染的“凈化器”、陸地生態系統穩定的“調節器”,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生活與發展。氣候變化也必將影響我們腳下的息息相關
南京土壤所等揭示氣候變化將導致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升高
自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從過去氣溫和降水的變化、動物和植物的消失和演替中尋找證據,以預測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微生物是養分元素循環的“轉換器”、環境污染的“凈化器”、陸地生態系統穩定的“調節器”,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生活與發展。氣候變化也必將影響我們腳下的息息相關
土壤微生物活性測定的結果算是土壤微生物呼吸嗎
土壤微生物活性測定的結果不能算是土壤微生物呼吸。 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個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種群狀態,可以反映自然或農田生態系統的微小變化。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表征量有: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強度和纖維呼吸強度、微生物區系、磷酸酶活性、酶活性等。 土壤呼吸強度和纖維分解強度是土壤
是“誰”影響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
2022年9月27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陳槐研究員及其團隊,應邀在《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發文,綜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指出草地可持續管理、生態工程和綠色技術發展,將抑制青藏高原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維
是“誰”影響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
2022年9月27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陳槐研究員及其團隊,應邀在《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發文,綜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指出草地可持續管理、生態工程和綠色技術發展,將抑制青藏高原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
土壤微生物測定方案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嚴格意義上應包括細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其個體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來計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幾億到幾百億個,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它們在土壤中進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過程,促進土壤有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將導致土壤微生物種類增多
由中、美兩國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氣候變化與土壤微生物種類的多少關系密切。按目前氣候變化趨勢,未來土壤微生物種類或將進一步增加。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能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降解和轉化污染物。科學家發現,氣候變化對微生物的群落、功能都有影
南京土壤所北極土壤微生物研究取得進展
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其變暖速度是地球上其他地區平均變暖速度的2倍。隨著氣候變暖加速,北極林線(森林和苔原交界線)不斷向北推移,導致了苔原生態系統植被類型發生顯著改變,可能會影響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與功能。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課題組以加拿大的北極苔原試驗站為平臺,利用高通量測序研究
南京土壤所北極土壤微生物研究取得進展
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其變暖速度是地球上其他地區平均變暖速度的2倍。隨著氣候變暖加速,北極林線(森林和苔原交界線)不斷向北推移,導致了苔原生態系統植被類型發生顯著改變,可能會影響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與功能。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課題組以加拿大的北極苔原試驗站為平臺,利用高通量測序研究
生態安全屏障與生物多樣性科考學術交流會議召開
2022年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組織召開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學術交流會議——生態安全屏障與生物多樣性科考成果學術交流,相關部門、地方和科考隊代表出席會議。 鄧濤研究員圍繞“青藏高原是現代生物多樣性演化的重要樞紐”,介紹了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的強烈隆升深刻影響了高原和周緣的氣候環境與生態
土壤測試儀研究土壤PH值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土壤pH值被科學家認為是影響土壤微生物生存與發育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土壤測試儀來測定土壤PH值。在微生物中土壤細菌和真菌分別在偏堿性和偏酸性土壤中占據優勢地位。土壤pH值能夠通過影響土壤基質的組成、化學性質和利用效率而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和多樣性受到干擾。土壤真菌群落變化特征本文根據真菌片段的D
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有顯著影響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生物所)科研團隊以天然林、人工林、灌叢和農田四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為研究對象,探討青藏高原東南緣亞高山生態系統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對土壤碳組分、碳循環酶基因和相關微生物群落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應用土壤生態學》。 土地利用變化可通過改變植被覆蓋和其
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有顯著影響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生物所)科研團隊以天然林、人工林、灌叢和農田四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為研究對象,探討青藏高原東南緣亞高山生態系統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對土壤碳組分、碳循環酶基因和相關微生物群落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應用土壤生態學》。土地利用變化可通過改變植被覆蓋和其他相關屬
科研人員揭示青藏高原上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
中新網成都9月27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27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陳槐研究員與合作者綜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指出草地可持續管理、生態工程和綠色技術發展,將抑制青藏高原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維持青藏高原的碳匯功能。這一科研成果于當日在國際期刊《自然綜
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
記者27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陳槐研究員與合作者綜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指出草地可持續管理、生態工程和綠色技術發展,將抑制青藏高原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維持青藏高原的碳匯功能。這一科研成果于當日在國際期刊《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Nature Re
微生物修復土壤低碳環保
一塊被污染過的土地是否只能慘遭遺棄?或許不用那么悲觀。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已逐步被運用到治理土地污染中。 日前,在中國高科技產業研究會主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土壤修復專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團董事長王立平說,應用他們研發的“三色原菌劑”,可針對性改良因長期使用化肥、農藥造成的土地板結,
土壤中微生物分離純化培養
一、實驗目的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幾種常用的分離純化微生物 ?的基本操作技術;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中的生長特征;進一步熟練和掌握微生物無菌操作技術;掌握微生物培養方法。 二、實驗原理: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常用的
土壤中微生物分離純化培養
一、實驗原理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單細胞挑取法,稀釋涂布平板法,稀釋混合平板法,平板劃線法。稀釋涂布平板法步驟:倒平板-制備土壤污水稀釋液-涂布-培養-挑菌落。平板劃線法步驟:倒平板-標記培養基名稱-劃線。二、試劑與器材
土壤微生物接種實驗流程
相關知識點接種方法:常用的有斜面接種法、平板接種法、液體接種法、試管深層固體培養基的穿刺接種法。接種工具:常用的有接種針、接種環、接種鉤、接種圈、接種鏟或接種鋤、玻璃涂棒等。實驗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為了獲得某種微生物的純培養,一般是根據該微生物對營養、酸堿度、氧等條件要求不同,而供給它適宜
怎樣從土壤中篩選微生物
原理: 目前尚無一種培養基可以養出所有的微生物,但我們可以設計一種培養基,其組成份適合所要分離的微生物,而不利其他微生物的生長,如此一來,即使我們想分離的微生物為數不多,也可以將它們分離出來,這就是選擇性培養基。本實驗就是使用選擇性培養基來分離土壤微生物,并計數它們的數量以及觀察在不同的選擇性培養基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真菌多樣性研究取得進展
土壤真菌多樣性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是植物殘體和凋落物降解的“主力軍”,而且通過共生或病原方式與植物形成極為密切的聯系。先前的研究表明,從局域尺度到全球尺度,土壤真菌多樣性與植物多樣性的耦合關系并非一致,特別是在高寒生態系統真菌多樣性與植物多樣性、植物生產力的關系還不明確。
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山地森林土壤汞累積機制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逐年攀升的能源及原材料需求,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的頭號汞排放大國。理清人為源汞的排放與生態系統汞的源匯關系,成為研究我國汞污染的當務之急。森林系統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31%,學術界一直認為森林系統的汞匯可能被遠遠低估了。這是因為在所有陸地生態系統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