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的檢查過程
檢查過程: 1.選擇穿刺部位。 2.麻醉。 3.固定穿刺針長度。 4.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o~40o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入骨質。 5.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針針芯,接上干燥的注射器(10m1或201m1),用適當的力量抽取骨髓液。 骨髓細胞學檢查步驟: 1.涂片:要求涂片玻片、推片均應清潔,無油灰污染,涂片應薄而均勻,涂片數量10張左右,同時制2張血片作對照之用。 2.染色:常用瑞氏·姬姆薩混合染色法;細胞化學染色常配合使用。 3.低倍鏡檢查:判斷骨髓的增生程度,通常用骨髓片中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來判斷骨髓增生情況。 4.油鏡檢查:選細胞分布均勻處,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200個有核細胞,同時注意有無質變。......閱讀全文
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的檢查過程
檢查過程: 1.選擇穿刺部位。 2.麻醉。 3.固定穿刺針長度。 4.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o~40o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入骨質。 5.抽取骨髓液拔出穿
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的概述
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是骨髓細胞學檢查的一個類型,骨髓細胞學檢查對診斷造血系統疾病最有價值。骨髓涂片油鏡觀察從中段開始,由頭部向尾部,上下迂回漸進,計數有核細胞200~500個。根據細胞形態特點逐一加以辨認,同時觀察有無寄生蟲。
臨床物理檢查方法介紹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介紹:?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是骨髓細胞學檢查的一個類型,骨髓細胞學檢查對診斷造血系統疾病最有價值。骨髓涂片油鏡觀察從中段開始,由頭部向尾部,上下迂回漸進,計數有核細胞200-500個。根據細胞形態特點逐一加以辨認,同時觀察有無寄生蟲。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正常值:?陰性。骨髓異常細
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的臨床意義
(1)異常細胞Reed Sternberg(李·史)細胞、Gaucher(高雪)細胞、Niemann Pick(尼曼·匹克)細胞、轉移癌細胞等。 (2)寄生蟲瘧原蟲、Leishmania-Donouani’s body(利杜小體、黑熱病小體)。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 小兒內臟幼蟲移行癥 、
骨髓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1)異常細胞Reed Sternberg(李·史)細胞、Gaucher(高雪)細胞、Niemann Pick(尼曼·匹克)細胞、轉移癌細胞等。 (2)寄生蟲瘧原蟲、Leishmania-Donouani’s body(利杜小體、黑熱病小體)。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 小兒內臟幼蟲
骨髓巨核細胞數和分類的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40°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
骨髓巨核細胞數和分類的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40°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
骨髓紅細胞系統的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40°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
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o-40o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
骨髓巨核細胞數和分類的檢查過程及相關疾病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40°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入骨質。 (5) 抽
骨髓各系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檢查過程
(1)涂片肉眼觀察: 制備好的涂片未染色及染色后都須先用肉眼觀察: ①確定標本的取材、涂片是否合格,涂膜面厚薄,有無脂肪珠及骨髓小粒; ②某些血液病患者未染色骨髓涂片特點可作為診斷參數指標。 (2)低倍鏡觀察:觀察標本全貌概況。 取材、涂片、染色的好壞:染色是識別細胞形態的重要標記工序,染
紅細胞大小異常的檢查過程
檢查過程:抽血,抽血檢查一般采靜脈血,由醫生或護士抽血。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據化驗內容的不同及項目的多少來決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會超過50毫升,然后由醫生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大小。
骨髓單核細胞系統的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o-40o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
骨髓巨核細胞數和分類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不適合做檢查的人群:血友病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如無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檢查。 術前準備:病人按照醫生吩咐擺好體位。 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
骨髓巨核細胞數和分類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不適合做檢查的人群:血友病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如無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檢查。 術前準備:病人按照醫生吩咐擺好體位。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
關于小兒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骨髓檢查介紹
(1)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紅細胞系巨幼變明顯,呈“老漿幼核”、多核化、核碎裂及核形態怪異,雙核尤以奇數核紅細胞和巨大紅細胞具特征性。粒系成熟停滯,核漿發育不平衡和雙核粒細胞常見。RA及RAS紅系統多增生亢進,粒系統相對減少,粒/紅減低或倒置,但中幼粒增多。在RAEB-T時可能粒系統增多,紅系統
糞寄生蟲卵的檢查過程
1、置尼龍網于受檢糞樣上,用刮片在尼龍網上輕刮,糞便細渣即由網片微孔中透至網片表面。 2、取定量板1片放在載玻片中部,用刮片將尼龍網上細糞渣填入定量板的中央孔中,填滿刮平。 3、小心提起定量板,糞樣即留在載玻片上。 4、取1張經復合染液浸漬24小時的玻璃紙蓋在糞便上,用刮片輕壓,使糞便均勻
糞便寄生蟲檢查過程
糞便寄生蟲檢查過程是臨床醫學檢驗人員需要了解的知識,醫學|教育網整理供檢驗人員參考如下:⑴蠕蟲卵檢查:滴一滴生理鹽水于潔凈的載玻片,用棉簽棍或牙簽挑取綠豆大小的糞便塊,在生理鹽水中涂抹均勻;涂片的厚度以透過涂片約可辨認書上的字跡為宜。一般在低倍鏡下檢查,如用高倍鏡觀察,需加蓋片。應注意蟲卵與糞便中異
寄生蟲排泄物和分泌物檢查的檢查過程
1.痰液檢查: (1)肺吸蟲卵檢查 直接涂片法:在潔凈載玻片上先加1-2滴生理鹽水,挑取痰液少許,最好選帶鐵銹色的痰,涂成痰膜,加蓋片鏡檢。如未發現肺吸蟲卵,但見有夏科—雷登晶體,提示可能是肺吸蟲患者,多次涂片檢查為陰性者,可改用濃集法。 濃集法:收集24小時痰液,置于玻璃杯中,加入等量10
骨髓象分析的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穿刺則應與骨面成30°-40°角刺入。當穿刺針針尖接觸骨質后,沿穿刺針的針體長軸左右旋轉穿刺針,并向前推進,緩緩刺
小兒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血液檢查
(1)血象 90%以上有貧血,50%全血細胞減少。血紅蛋白F可增高。血小板輕度減低,偶見升高。多數患兒白細胞計數小于5×109/L,有半數病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小于2×109/L。白細胞減少者多有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2)血涂片 紅細胞為大細胞或正細胞性,紅細胞體積偏大,MCV常>95/fl。細
寄生蟲檢查的定量透明法的檢查過程
此法系應用改良聚苯乙烯作定量板,大小為40×30×1.37mm,模孔為一長圓孔,大小為8×4mm,兩端呈半圓形,所取的糞樣平均為41.7mg。操作時將大小約4×4cm的100目尼龍網或金屬篩網覆蓋在糞便標本上,自篩網上用刮片刮取糞便,置定量板與載玻片上,用一手的兩指壓住定量板的兩端,將刮片上的糞
寄生蟲檢查的濃聚法的檢查過程
(1)、飽和鹽水浮聚法(brine flotation):此法用以檢查鉤蟲卵效果最好,也可用于檢查其它線蟲卵和微小膜殼絳蟲卵。但不適于檢查吸蟲卵和原蟲包囊。用竹簽取黃豆粒大小的糞便置于浮聚瓶(高3.5cm,直徑約2cm的圓形直筒瓶)中,加入少量飽和鹽水調勻,再慢慢加入飽和鹽水至液面略高于瓶口,以
骨髓各系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檢查時: 1.吸取骨髓液時應用力適當,不可用力過猛。 2.若未能吸出骨髓液應插上針心,調整穿刺針后再行抽吸。 3.首先吸取骨髓液0.1-0.2ml,用于涂片進行細胞學檢查。用于細胞學檢查的骨髓液不可吸取過多,以免稀釋影響結果。 4.若需要進行骨髓細胞培養或細菌培養等檢查,應在
紅細胞大小異常的檢查過程及相關疾病
檢查過程 檢查過程:抽血,抽血檢查一般采靜脈血,由醫生或護士抽血。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據化驗內容的不同及項目的多少來決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會超過50毫升,然后由醫生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大小。 相關疾病 遺傳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高溫引起的溶血性貧血,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冷
異常骨髓細胞的形態變化特點及意義
1)胞體異常:①大小異常:胞體比同期正常細胞明顯增大或縮小。②形態異常:幼稚細胞形態畸形顯著,不規則,多形性,瘤狀突起。成熟的細胞,如紅細胞呈橢圓形、口形、球形、靶形、鐮刀形及不規則形等。(2)胞核異常:①數目的異常: 正常時只有一個核的細胞在異常時變為多個核。見于各系統白血病細胞、嚴重貧血。②形態
異常骨髓細胞形態變化特點及意義
1)胞體異常:①大小異常:胞體比同期正常細胞明顯增大或縮小。②形態異常:幼稚細胞形態畸形顯著,不規則,多形性,瘤狀突起。成熟的細胞,如紅細胞呈橢圓形、口形、球形、靶形、鐮刀形及不規則形等。(2)胞核異常:①數目的異常: 正常時只有一個核的細胞在異常時變為多個核。見于各系統白血病細胞、嚴重貧血。②形態
骨髓有核細胞總數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不適合做檢查的人群:血友病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如無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檢查。 術前準備:病人按照醫生吩咐擺好體位。 檢查過程 檢查方法:骨髓檢查。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
骨髓紅細胞系統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不適合做檢查的人群:血友病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如無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檢查。 術前準備:病人按照醫生吩咐擺好體位。 檢查過程 (1) 選擇穿刺部位 (2) 麻醉 (3) 固定穿刺針長度 (4) 醫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針與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骨髓象
多數病例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有少數增生正常或減低,伴明顯病態造血。(1)紅細胞系:多為明顯增生,少數增生減低。原紅和早幼紅細胞增多,有類巨幼樣變,可見核碎裂、核畸形、核分葉、雙核或多核幼紅細胞,核質發育不平衡,胞質嗜堿著色不均。(2)粒細胞系:粒細胞系增生活躍或減低。原粒和早幼粒細胞可增高,伴成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