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供血的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報告
女,63歲。主訴上腹部疼痛不適15 d于2013年5月23日入院。查體無異常。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均未見明顯異常。B超檢查示右腎下極一不均質團塊,大小約5.2cm×5.0cm×3.8cm。CT檢查示:右腎下極見一不均質團塊,大小約5.3cm×4.7cm,增強后不均質強化,見兩支右腎動脈影,腫塊供血主要來源于下方腎動脈,雙側腎動脈主干未見明顯狹窄、受壓改變,雙側腎靜脈未見明顯異常(圖1)。術前診斷為右腎惡性腫瘤。全麻下行后腹腔鏡下根治性右腎切除術。術中見右腎中央型腫瘤,局部突出于右腎下極,腎門處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同時見兩根平行排列的腎動脈,均來源于腹主動脈,直徑無明顯差異,均于腎門處進入腎臟。病理檢查:腫瘤包膜完整,腫瘤大小5.0cm×4.5cm×3.5cm,位于右腎中下極,中央型,輸尿管切緣及腎周組織未見腫瘤浸潤;鏡下見瘤內出現壞死、少量間變的細胞核,提示預后不良(圖2)。免疫組化染色檢查:HMB-45、Vim(+++),......閱讀全文
異位供血的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報告
女,63歲。主訴上腹部疼痛不適15 d于2013年5月23日入院。查體無異常。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均未見明顯異常。B超檢查示右腎下極一不均質團塊,大小約5.2cm×5.0cm×3.8cm。CT檢查示:右腎下極見一不均質團塊,大小約5.3cm×4.7cm,增強后不均質強化,見兩支右腎動脈影,腫塊供
腎臟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52歲。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腰部脹痛,間歇性發作,改變體位疼痛無明顯減輕,無血尿、膿尿,無尿頻、尿急、尿痛,無排尿中斷。體格檢查:體溫36.5℃,脈搏79次/分,呼吸19次/分,血壓122/78mmHg;神志清楚,對光反射靈敏;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
右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病例...
右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病例分析患者女,29歲,體檢發現右腎占位性病變入院,無尿頻、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無腰痛、腹痛等不適。外院CT平掃+增強示:右腎下極巨大實性占位性病變,大小約110mm×81mm,腫塊邊緣光整,無分葉,未見明顯脂肪密度。增強后腫塊動脈期內部呈不均勻性中等強
肝臟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報告
1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20歲,因“間斷腹部不適1年”入院。查體:皮膚、鞏膜無黃染,未見肝掌、蜘蛛痣,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雙側肺呼吸音清,心律齊,全腹可觸及彌漫性腫塊,大小約18cm×10 cm,質中,活動度差,無壓痛,雙下肢無水腫。腹部彩超:上腹部見實性低回聲區,形態欠規則,邊界與網膜分界欠清
胃血管球瘤合并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1歲。患者于3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癥狀,為間斷性絞痛,無惡心、嘔吐、便血。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超聲胃鏡:胃角-竇部粘膜下可見隆起性病變,大小約4.0 cm×2.5 cm,頂端可見潰瘍,病變位于固有基層,回聲不均勻,低回聲為主,部分向腔外生長,考慮間質瘤,神經內分泌腫
肱骨上皮樣血管內皮瘤病例報告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E)為臨床和組織學上介于血管肉瘤和血管瘤之間的腫瘤,由上皮樣或組織細胞樣外觀的血管內皮細胞為特征。WHO(2002年)軟組織及骨腫瘤分類中將其列入惡性腫瘤。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于2013年出版的《WH
一例肝臟、雙腎多發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分析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又稱錯構瘤,好發于腎臟,偶爾發生于肝臟,但同時發生在肝臟、雙腎特別是肝臟及雙腎均為多發病灶非常罕見。本文分析1例肝臟、雙腎多發AML的CT與MRI表現并分析、復習相關文獻,探討其CT、MRI影像特點,以提高術前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1資料與方法?1.1臨床
一例腎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轉移18FFDGPET/CT顯像病例...
一例腎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轉移18F-FDGPET/CT顯像病例分析患者女,55歲。因無意中發現左上腹包塊伴發熱7d于2011年2月16日入院,無尿頻、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查體:腹平軟,左上腹可觸及表面光滑腫塊,質韌,無觸痛,上界不清,內側至腹直肌外側緣,下界至肋緣下4橫指,雙腎區無明顯叩擊痛。
上皮樣血管肉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64 歲。頭枕部腫物 5 年余,增大 3 個 月。患者5 年前發現頭枕部腫物,約3 cm ×2 cm 大 小,未行特殊處理3 個月前發現腫物增大,無紅腫熱 痛,在院外行“火針”針刺治療,火針穿刺后包塊滲 出黃色液體,隨后用拔火罐方式拔出少量瘀血,每隔 1 周治療1
肝臟血管平滑肌瘤病例報告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種罕見的起源于靜脈血管壁內肌組織的良性腫瘤,絕大部分發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其次是頭部,表現為皮膚或皮下結節;軀干及內臟器官發病極為罕見。發生于肝臟的血管平滑肌瘤,在PubMed數據庫和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檢索到的相關中英文文獻僅有5例報道。現結合相關文獻對收治的1例肝臟血管平
鞍區血管平滑肌瘤病例報告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為良性腫瘤,來源于血管及平滑肌組織豐富的間葉組織;往往發生于體部,尤其多見于四肢,罕見位于顱內,目前文獻報道的病例數僅10余例。其中發生在蝶鞍區的血管平滑肌瘤更為罕見,臨床上極易誤診為垂體腺瘤。現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經病理學確診的2例患者
嬰兒上皮樣血管瘤病例分析
上皮樣血管瘤(EH)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血管性疾 病。本病主要表現為皮膚或皮下的紅色至棕色丘疹或 結節,最常發生于頭部和頸部,軀干、四肢、外生殖器、 唇部及口腔黏膜發病少見。EH 更常見于亞洲人群,其 次是高加索人,約 30 歲女性發病率稍高,兒童和老年 患者罕見[1],尤其是嬰兒。我科診治
頭皮上皮樣血管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32 歲,頭皮皮疹1 年。1 年前無明顯誘 因出現頭皮紅色結節、斑塊,無瘙癢和疼痛,未予診 治。皮疹繼之增大、增多,部分融合,無破潰及出血。 患者既往體健,頭皮皮損出現前無外傷史,不良嗜 好,家族中無類似疾病史。體檢: 生命體征平穩,全 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各系統檢查
先天性異位腎合并腎盂癌病例報告
患者,男,51歲。因無痛性肉眼血尿2周入院。患者2周前無誘因反復出現全程肉眼血尿,伴排尿燒灼感,無排尿困難,無腰痛及發熱。查體:左側髂窩可觸及。腎輪廓,位置較同定,余未見異常。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膀胱內強回聲團塊。磁共振檢查:膀胱內未見異常,左側下腹部異位腎,左腎盂占位。CT檢查:平掃見左腎位于左髂
一例鼻腔血管平滑肌瘤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男性,54歲。因右側鼻腔漸進性阻塞3年余,發現新生物1個月于2014年6月3日入院。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鼻塞,當時無流涕,無疼痛,無鼻腔出血,無嗅覺減退等。一直未治療,鼻塞逐年加重。1個月前患者偶然發現右鼻腔新生物,漸進性增大,伴持續性鼻塞,無疼痛,無流涕,無鼻出血,無頭痛頭暈,
指骨上皮樣血管內皮瘤病例分析
1.病例簡介?男,22歲,主訴:左手環指末端漸進性增大腫物2年余。體格檢查:左手環指末端可見外生性菜花狀腫物。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見圖1A;MRI檢查(圖1B~D)示病變呈膨脹性及溶骨性骨質破壞,T1WI呈不均勻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PDWI壓脂像呈稍高信號,內可見分隔;全身骨顯像見圖1E。行左
肝臟血管周上皮樣細胞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5歲。丙肝抗體陽性16年余,間斷肝區不適3年余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0余年。AFP8.3ng/ml。彩超:肝臟右后葉見1.8 cm×1.4 cm低回聲結節,界清,形態規則,周邊無聲暈。MRI:肝右后葉見類圓形長T1長T2信號影,大小約17mm×19mm,邊界清楚。增強后,肝右
肝臟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51歲。因體檢發現肝右葉占位入院,無肝炎、肝硬化病史。CT:肝右葉類圓形團塊狀等低密度影、內見少量點狀脂滴(圖1),病灶大小約150mm×116mm×225mm,增強后動脈期明顯不均勻強化,邊緣清晰見假包膜(圖2),門靜脈期持續強化,延遲期與正常肝實質呈等密度強化(圖3,4);病灶由肝固有動
一例伴發雙腎多發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結節性硬化...
一例伴發雙腎多發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結節性硬化病例分析病例女,42歲,主因上腹部不適,伴發熱來診。患者既往有多年癲癇病史,智力差,口齒不清,面部多發皮脂腺瘤。患者女兒5歲,智力稍差,面部也可見散在皮脂腺瘤。螺旋CT:雙側側腦室室管膜下多發鈣化結節,左側額葉皮層下低密度病變(圖1)。?圖1 室管膜下
腮腺脂肪瘤病例報告
1.臨床資料?患者女性,45歲,10d前無意間發現右耳前腫物,無痛,進食時無明顯腫脹感,曾口服抗病毒藥物(具體藥名及劑量不祥),未見明顯療效,入沈陽軍區總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患者既往體健,無手術史、外傷史、飲酒史、吸煙史。?檢查:發育正常,營養良好,右側耳屏前腮腺區可觸及腫物,大小約2.0 cm×
腮腺脂肪瘤病例報告
1.病例報道?1.1入院基本情況?患者,女性,60歲,因“右側腮腺區無痛性腫物20年”于我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患者自述于20年前發現右腮腺區有一腫物,咬物時稍疼痛,無其他不適感,腫物緩慢生長,期間未經任何治療,近三年增長明顯,遂于我院就診。患者既往無重大的系統性疾病,無吸煙史,無飲酒嗜好,否認家族中
牙齦脂肪瘤病例報告
脂肪瘤是一種由正常脂肪細胞增生成脂肪組織的良性腫瘤。腫瘤細胞通常分化程度好,很少發生惡變。脂肪瘤多發生在軀干和四肢的皮下脂肪組織內,在口腔中相對不常見,占所有良性口腔腫瘤約0.5%~5%。口腔頜面部的脂肪瘤多發生于面頰部、口底、頸部等皮下存在脂肪組織的部位,偶可見發生于腮腺等含有脂肪細胞的唾液腺中。
甲狀腺濾泡癌樣腎細胞癌病例報告
患者,女,39歲。因痛經8年,進行性加重于2014年11月21日入院,腹部B超檢查示子宮腺肌瘤可能,雙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左腎占位,大小約3.3cm×2.7cm。遂轉入泌尿外科診治。患者無尿頻、尿急、尿痛,無肉眼血尿。查體無明顯陽性體征。?CT平掃+增強檢查:左腎上極實質內類圓形等密度影,邊界尚清,
CTA診斷左肺下葉體動脈異常供血病例報告
病例女,55歲,發現左下肺結節30年余,左肺反復感染2年余。患者30年前體檢發現左下肺結節,未予特殊處理,隨訪復查未見明顯變化。20年來偶出現咯血現象,自行好轉,未重視。近兩年患者反復出現左肺感染癥狀,于外院對癥處理,治療效果尚可。?此次于我院復查,采用64排寶石能譜CT(GE?Discovery?
腹膜后惡性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病例分析
畸胎瘤為胚胎性腫瘤,由全能的胚芽細胞衍生而來,包含3種胚層細胞的一種或更多的成分,常包含不屬于發生部位器官的組織。病理上因畸胎瘤細胞組成比例不同,可分為:皮樣囊腫、畸胎樣腫瘤、真畸胎瘤和錯構瘤4種組織學類型;按分化程度分為成熟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 (惡性畸胎瘤)兩類,良性畸胎瘤
腹膜后惡性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病例分析
女,64歲,左上肢麻木1個月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心臟聽診正常。實驗室檢查:WBC計數正常,AFP稍高(7.03ng/mL),CEA正常(1.15ng/mL),CA125?90.5ng/mL,神經特異性烯醇稍高(130.6ng/mL)。?CT檢查:腹膜后可見不規則軟組織腫塊,大小5.0 cm
膀胱平滑肌瘤病例報告
患者女性,60歲,因“體檢發現膀胱內占位性病變1d”入院。?尿常規示:RBC84.00個/μL,WBC87.5個/μL,EC80.7個/μL,LEU+++,潛血:微量;血清HE4、CA-724、SCC、CYFRA、NSE、AFP、CA-125、CA-153、CA-199、CEA、FER無異常。泌尿系
上頜竇近端型上皮樣肉瘤病例報告(二)
2.結果?術后患者恢復良好,應用腭護板進行局部封閉,以促進創口愈合及恢復語音、吞咽功能。術后未行輔助放療,密切隨診。術后隨訪1a,未出現復發及轉移跡象(圖4),目前仍在隨訪中。?圖4?術后1a隨訪。A.正位觀;B.PET-CT示無明顯復發及轉移征象;C、D.術后口內情況及配戴贗復體?3.討論?197
上頜竇近端型上皮樣肉瘤病例報告(一)
?上皮樣肉瘤(epithelioid?sarcoma,ES)是一類罕見的軟組織肉瘤,Enzinger首次報道了該腫瘤并將其描述為一種具有獨特病理類型的惡性腫瘤。ES常發生在青少年四肢遠端的皮下組織或真皮內,在組織學上,ES是一種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具體組織來源不明,具有顯著類上皮細胞的形態學表現。鏡
多發性皮膚上皮樣血管瘤樣結節病例分析
患者男,31歲。因左上臂多發性暗紅色丘疹、結節1年就診。皮膚科情況:左上臂伸側、內側可見直徑0.3 ~ 0.5 cm、約20粒丘疹、結節,呈圓形或橢圓形,暗紅色至棕褐色、褐色,壓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或上覆少許鱗屑,部分融合成片或成簇分布,表面無破潰,無瘀斑、水皰、糜爛和潰瘍。口腔、外陰黏膜未見同樣皮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