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內全身麻醉術中突發惡性高熱病例報告1
惡性高熱是一種罕見的、威脅生命的全身麻醉并發癥,在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發生率約為1/10000,以快速進展的高熱、酸中毒、高碳酸血癥、高血壓、橫紋肌溶解和心臟驟停為特點。惡性高熱的診斷基于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查,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征象為難以解釋的心動過速,伴隨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急劇升高。我們報道的2例患兒為同父同母的姐弟,雖然未作咖啡因氟烷離體骨骼肌收縮試驗,但依據Larach等報道的評分標準,2例患兒均可確診為惡性高熱,現報道如下。 例1男,6歲,體質量21.5kg,ASA分級Ⅰ級。以“陣發性腹痛伴嘔吐1d”為主訴入院,診斷為闌尾炎">急性闌尾炎,擬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既往體健,患兒否認藥物過敏史,否認手術及外傷史。術前腹部CT提示闌尾糞石,闌尾炎;胸部X線片顯示雙肺紋理增強;腹部超聲提示右下腹部包塊。 主要異常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20.1×109/L,中性粒細胞0......閱讀全文
家族內全身麻醉術中突發惡性高熱病例報告1
惡性高熱是一種罕見的、威脅生命的全身麻醉并發癥,在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發生率約為1/10000,以快速進展的高熱、酸中毒、高碳酸血癥、高血壓、橫紋肌溶解和心臟驟停為特點。惡性高熱的診斷基于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查,最常見及最早出現的征象為難以解釋的心動過速,伴隨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急劇升高。
家族內全身麻醉術中突發惡性高熱病例報告2
例2女,13歲,身高164 cm,體質量85kg,ASA分級Ⅰ級。以“頭部脹痛半年,加重伴嘔吐9h”為主訴入院,診斷為“顱內占位”。擬在全身麻醉下行顱內占位性病變切除術。既往體健,否認藥物、食物過敏史,自述弟弟有琥珀膽堿過敏史。術前胸部X線片:右肺下野(下葉?)肺紋理模糊,炎性反應;頭CT:右側額頂
成功搶救術中惡性高熱1例及家族基因檢測結果分析1
惡性高熱(malignant?hyperthermia,MH)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亞臨床肌肉病,發病率1∶10000~1∶250000。主要由揮發性吸入麻醉藥和去極化肌肉松弛藥(琥珀酰膽堿)誘發,導致細胞內鈣離子調節異常,從而產生嚴重的骨骼肌代謝亢進。臨床表現為全身肌肉痙攣,體溫急劇升高,氧耗量
成功搶救術中惡性高熱1例及家族基因檢測結果分析2
?23:07背部體表溫度38.2℃,PETCO2?35mmHg,HR100次/min,NBP127/49mmHg。外科醫生繼續手術,快速縫合切口。術后轉入ICU詳細交接患者,主管醫師密切觀察并無重復發作。術中體溫及血氣分析變化見表1。?表1?術中體溫及血氣分析變化?術中急查心梗三項肌紅蛋白定量854
成功搶救術中惡性高熱1例及家族基因檢測結果分析3
2.討論?MH是一種由揮發性吸入全身麻醉藥及去極化肌肉松弛藥琥珀酰膽堿誘發的易感人群骨骼肌高代謝綜合征。易誘發MH最常見的藥物是氟烷和琥珀酰膽堿,此外,氯胺酮、甲氧氟烷、恩氟醚、異氟醚、地氟醚、七氟醚、乙醚、環丙烷、三氯乙烯、三碘季銨酚、右旋筒箭毒堿、利多卡因和羅哌卡因等也可誘發MH。MH常出現在某
嗜鉻細胞瘤患者全身麻醉術中突發心搏驟停病例分析
嗜鉻細胞瘤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風險大,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變化劇烈,易發生高血壓危象、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循環衰竭等,致死率較高。本院收治1例嗜鉻細胞瘤患者在全身麻醉(全麻)手術中出現心搏驟停,現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患者,女,63歲。因“體檢發現腹膜后占位1個月余”于2019年10月7日在本
小兒胃內異物取出術麻醉病例報告
患兒,女,3歲2個月,身高90cm,體質重12kg。因飯后4h、進食水果1.5h后誤吞金屬磁性棒入院,擬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胃內異物取出術。術前禁食3h,放射科X線光機定位確認胃內異物。麻醉誘導:在麻醉誘導室開放外周靜脈,同時將七氟烷揮發罐調至8%、新鮮氣流量5L/min預充回路。?將患兒抱入手術間
術中惡性高熱成功搶救臨床分析
惡性高熱(malignant?hyperthermia,MH)較為罕見,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常規麻醉用藥引起圍手術期死亡的遺傳性疾病。其是一種亞臨床肌肉病,即患者平時無異常表現,多表現為吸入強效全身麻醉藥及去極化肌松藥琥珀酰膽堿后誘發的骨骼肌高代謝綜合征,術前不易診斷,在無特異性治療藥物的情況下,可
疑似家族遺傳性惡性高熱搶救成功病例分析
患者,男,48歲,166cm,68kg,ASAⅡ級。因“腹脹腹痛1個月,伴膚黃尿黃便白9d”入院,診斷為梗阻性黃疸,胰腺鉤突占位,高血壓病,闌尾切除術后。患者20年前行闌尾切除術,10年前行睪丸腫物切除術。?既往高血壓病史8年,最高BP150/90mmHg,規律服用替米沙坦40mg/d,BP控制在1
膀胱腫瘤術中突發高血壓危象病例報告
患者男,53歲。主訴:反復尿頻、尿急8月余,間歇性肉眼血尿1月余。既往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藥物過敏史。B超檢查:膀胱后壁有一實質性占位,約1.2?cm×1.5?cm。膀胱鏡檢查:膀胱后壁有一占位,約1.1?cm×1.3?cm,表面光滑充血,基底大。泌尿科以膀胱腫瘤收住院。?入院檢查:血壓135
胰腺腫瘤患者行開腹納米刀消融術術中麻醉管理病例報告
患者男,64歲,體重65 kg,因“左上腹部疼痛1.5個月,發現胰腺占位17 d”于2015年12月6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4年,規律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空腹血糖控制在6.0 mmol/L。?術前檢查ECG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54次/min;超聲心動圖提示射血分數(EF)62%;肺功能檢查提示中度通
全身麻醉鼻內鏡手術后瞳孔散大病例分析
1.臨床資料 ?患者女,47歲,身高156 cm,體重54kg。因“雙側鼻腔清亮液體流出,右側加重40d余”入院,診斷為右側腦脊液鼻漏。患者8年前曾因絕經、泌乳診斷為垂體瘤,于外院行鼻內鏡垂體瘤切除術。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無藥物和食物過敏史或特殊藥物應用史。?術前神志清醒,無瞳孔異常,無視
麻醉誘導期與麻醉監護密切相關的突發事件病例分析1
臨床麻醉是最具風險的醫學領域之一。麻醉期間未及時全面地監測患者是引發圍術期麻醉并發癥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麻醉醫師學會聯合會(WFSA)1992年發布了“臨床麻醉安全國際標準”,在2008年和2010年又進一步做出了修訂,除了規范麻醉監測各項基本要素與條件之外,要求誘導前檢查監測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和麻醉
種植術后術區腫痛病例報告1
各種原因導致的牙列缺損都會使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觀以及心理受到影響。種植義齒的修復應用逐漸廣泛。種植區有足夠的骨量支持是保證種植體獲得良好功能與修復效果的重要條件,當骨量不足時就需要在術區通過引導骨組織再生術(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來進行骨增量。對解剖結構不熟悉
術中突發癥狀性大量心包積液病例分析
病例男,37歲,體重85kg。1個月前因變壓器油燃爆致廣泛皮膚燒傷,同事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滅火焰后3h送當地基層醫院就診,滅火期間患者吸入大量滅火干粉。接診時因“心跳停止”給予胸外按壓等復蘇措施,復蘇成功后,診斷:(1)特大面積燒傷(總面積96%);(2)低血容量休克;(3)吸入性損傷;(4)心肺復蘇
一例全身麻醉后持續性聲音嘶啞病例報告(二)
2.2環杓關節脫位?環杓關節由杓狀軟骨底的關節面與環狀軟骨板上緣外側連接而成,關節面淺,關節囊松弛,易在外力作用下脫位。按脫位程度可分為半脫位、全脫位,其中以半脫位常見,但半脫位時影像學檢查存在假陰性。環杓關節脫位在圍術期屬較罕見并發癥,病因復雜,主要繼發于經咽喉部的各種操作如(插管、拔管等)及檢查
妊娠合并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全身麻醉吧病例報告
?1.臨床資料?患者,女,26歲,體質量50.5kg,因“停經37+3周,不規律腹痛1+d”入院。入院診斷:(1)G4P。孕37+3周LOA。(2)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complete?type?transposition?of?great?arteries,TGA);右室雙出口
一例全身麻醉后持續性聲音嘶啞病例報告(一)
1.病例報告?1.1一般資料?患者女性,52歲,ASA分級Ⅱ級,身高154 cm,體重45 kg。因“左輸尿管膀胱癌術后1年余”入院。術前診斷為:①膀胱尿路上皮癌;②左側輸尿管膀胱癌術后;③膀胱癌電切術后。?擬在全身麻醉聯合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鏡下膀胱癌根治術+擴大淋巴結清掃+回腸輸出道重建術”
家族中3例女性腰椎滑脫病例報告
腰椎滑脫癥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多發病。雖然腰椎滑脫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多數研究者認為先天性因素和脊柱發育異常是主要病因。前期的病例報道和研究提示,腰椎滑脫和峽部裂在發育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傾向。峽部裂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生率為2%~6%,并且腰椎發生峽部裂的幾率相比頸椎及胸椎要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腰椎
術前突發高熱的子宮肌瘤病案分析1
一、病例簡介?患者,女,43歲,已婚,1-0-1-1,因“發現盆腔包塊6年,異常陰道流血2月”于2019-12-19入院。?現病史:6年前患者當地醫院體檢行超聲檢查提示“子宮肌瘤,直徑約1cm”(未見報告),無月經改變,無腹脹腹痛,無異常陰道流血,診斷“子宮肌瘤”,建議定期復查。此后患者每半年復查一
一例成功救治惡性高熱病例分析
惡性高熱(malignant?hyperthermia,MH)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常規麻醉用藥引起圍術期死亡的遺傳性疾病。男性發病多于女性,MH臨床極為罕見、病死率高。近期我科成功搶救1例,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患者,男性,25歲,體質量47kg,ASA分級Ⅰ級。因特發性脊柱側彎擬行經后路脊柱側彎
直腸惡性黑素瘤病例報告
?患者,女性,59歲,便頻出血伴里急后重感1個月。患者1個月前(2014年7月)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大便次數增多,4~5次/d,伴里急后重感,大便帶血,色暗紅,量少。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影像學表現: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14年8月)直腸MRI檢查可見肛管以上直腸腔內巨大軟組織腫塊,約9 cm×5
椎管內巨大腫瘤切除術中突發硬膜下血腫麻醉處理
患者,女,13歲,身高133 cm,體重27kg,ASA?II級。因頭暈不適2周余,診斷為四腦室腫瘤。外院頭顱CT示:四腦室占位,伴腦積水。頭顱增強MRI提示:四腦室-頸4椎管內占位,伴幕上腦積水。患者1周前嘔吐1次,對癥處理后好轉。病程中無四肢乏力、行走不穩,無視力、視野改變等。?收入我院后,查體
意外全脊髓麻醉病例報告
1.患者資料?患者,女,31歲,身高164cm,體質量75kg,因“停經39周+2d,要求剖宮產”入院。既往體健,無特殊病史,入院后各項常規檢查結果均正常。麻醉前訪視:ASA分級Ⅱ級,Mallampati分級Ⅱ級,顳下頜關節活動正常,張口度3指(約4.5cm),頸部活動正常,脊柱正常,凝血功能及血小
一例術中惡性腦膨出病例分析
患者,女,年齡35歲。因車禍致頭部外傷2 h入院。神志基本清楚,GCS評分13分,雙側瞳孔直徑2.5 mm光反應靈敏,頸部有抵抗,四肢肌力、張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側顳枕部有頭皮挫傷。首次CT示左側少量硬膜下血腫伴左額葉腦挫傷,中線居中,冠狀縫哆開。入院4 h患者意識下降為GC
急診顱內血腫清除術中超聲診斷對沖性遲發血腫病例報告
顱內血腫清除術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急診手術,患者病情常常危重。對于重型、特重型顱腦損傷術中發生急性腦膨出,病情嚴重、處理棘手,同時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導致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需盡可能在短時間內明確原因并采取恰當的處理措施,才能挽救患者生命。超聲目前在醫學界掀起狂潮,在麻醉學各個領域均得到廣泛應用。本
顱內腫瘤圍術期突發Takotsubo綜合征病例分析
Tako-tusbo綜合征(Tako-tusbo?syndrome,TTS),又名應激性心肌病,由日本學者于1990年首次報道,其特征表現為短暫性可逆性心室局部收縮功能障礙,且不能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來解釋所觀察的一過性心室功能障礙。已知多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心功能異常,其中包括T
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移位至舌下間隙病例報告1
下頜阻生智齒在人群中較為普遍,常因冠周軟組織炎癥或致鄰牙齲壞需行牙拔除術。在拔牙操作過程中,阻生的牙或牙根意外移位至鄰近間隙是少見但嚴重的并發癥。本研究收集了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門診治療的8例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牙或牙根移位進入舌下間隙的病例,對其產生原因、解決及預防方法進行分析、
顱內神經內分泌癌病例報告1
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種起源于彌漫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極其少見的惡性腫瘤。顱內神經內分泌癌常見于其他部位神經內分泌癌的顱內轉移,占顱內腫瘤的0.74%,術前診斷較為困難,預后差。本文報道6例顱內神經內分泌癌,并結合文獻進行分析,以提高此病的診治水平。?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2000~2018年
腦內多發鈣化病例報告及鑒別診斷1
?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PHP)較為少見,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特別是合并腦內鈣化并以神經系統表現為特征性表現的病例易誤診為其他疾病。本文將PHP合并腦內鈣化1例的臨床特點及其鑒別診斷依據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1.病例資料?患者,男,28歲,漢族,農業工人,2017年11月26日因“頭部外傷后頭痛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