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孤立性膀胱絨毛狀腺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40歲。因間歇性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個月于2014年12月22日入院。尿呈鮮紅色,偶有血塊,無尿急、尿痛、尿頻及排尿困難。尿常規檢查示尿隱血(+++)、尿RBC3414個/ul,尿WBC84個/ul。影像表現:超聲示膀胱前壁類圓形不均質低回聲團塊突向腔內,大小約4.5 cm×3.2 cm,邊界毛糙,似見短蒂與黏膜層相連;CDFI其內見穿支樣動脈血流(圖1)。 圖1 超聲檢查,示膀胱前壁類圓形不均質低回聲團塊突向腔內,邊界毛糙,CDFI其內見穿支樣動脈血流 靜脈尿路造影示膀胱內類圓形充盈缺損,邊緣毛糙(圖2)。CT平掃示膀胱內類圓形實性腫塊影,邊緣不整,腫塊與膀胱前壁間見細短蒂相連,局部膀胱壁無增厚,周圍無腫大淋巴結;增強掃描呈漸進性明顯強化,平掃、動脈期、靜脈期及延遲期CT值分別為44、76、79和83HU(圖3~6);排泄期膀胱前壁突向腔內類圓形充盈缺損,邊緣不甚規則(圖7,8)。手術所見......閱讀全文
原發孤立性膀胱絨毛狀腺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40歲。因間歇性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個月于2014年12月22日入院。尿呈鮮紅色,偶有血塊,無尿急、尿痛、尿頻及排尿困難。尿常規檢查示尿隱血(+++)、尿RBC3414個/ul,尿WBC84個/ul。影像表現:超聲示膀胱前壁類圓形不均質低回聲團塊突向腔內,大小約4.5 cm×3.2 cm,邊
膀胱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49歲。因尿頻、尿急2年入院,發病以來無尿痛、血尿、排尿不暢等,尿量較少。既往體健,無腫瘤病史及家族史。體檢:恥骨聯合上膀胱區隆起,觸及大小約9.0 cm×11.5 cm質硬包塊,活動度差。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靜脈尿路造影檢查:雙腎盂腎盞及雙輸尿管擴張積水,雙輸尿管末端明顯變窄,膀胱充盈
低齡原發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報告
多形性腺瘤又稱良性混合瘤,是最常見的唾液腺腫瘤,可發生于各唾液腺體,最常見于腮腺。腮腺多形性腺瘤屬于臨床常見良性腫瘤,好發于中老年患者,罕見低齡患者。本文通過報道1例低齡原發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診療經過,并結合本院2005~2017年就診的低齡原發腮腺多形性腺瘤資料及文獻復習,討論該疾病的臨床特征、術式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合并絨毛狀腺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34歲。因突發右上腹疼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入院治療。腹痛呈持續性發作,進行性加重。無惡心、嘔吐。查體:體溫36.5℃,皮膚鞏膜無黃染。實驗室檢查:DBIL(+),TBIL(-),ALT(+),AST(+),高密度脂蛋白(HDL-C)(+),谷氨酰轉肽酶(GGT)(+)。酶標:糖類抗原CA199
脊髓髓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病例分析
孤立性纖維性腫瘤(SFT)是一種臨床罕見的來源于間葉組織的梭形細胞腫瘤,1931年Klemperer和Rabin首次將其描述為一種來源于間葉細胞的纖維增殖性腫瘤。其主要發生在臟層胸膜,也可發生在全身各處。多數表現為良性,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近期我院收治了1例脊髓髓內SFT,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
顱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女性,70歲,因右下肢無力半年入院。入院體格檢查:神志清楚,右下肢肌力Ⅳ級,其余肢體肌力Ⅴ級,雙側巴氏征陰性。頭顱MRI示右側大腦鐮旁見軟組織腫塊影,內見等或低T1、稍高及低T2信號影,邊界清,增強掃描明顯強化,考慮腦膜瘤。術中見腫瘤附著硬腦膜,腫瘤血供較豐富,質地軟,呈灰白色。?術后
骶前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病例分析
孤立性纖維性腫瘤是一類較為罕見的梭形細胞腫瘤,最早被發現起源于臟胸膜,陸續報道可見于全身各部位,骶前占位較為少見。筆者于2017-12診治1例骶前孤立性纖維性腫瘤,報道如下。病例報道患者,女,43歲,平素體健,以“骶尾部疼痛2個月”為主訴入院。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骶尾部疼痛,臥床休息后可緩解,無向
一例膀胱惡性腎源性腺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7歲。因間歇性全程無痛肉眼血尿伴血塊1周入院。無尿路刺激癥狀,無排尿困難,無發熱及腰痛。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壓極高危型,慢性貧血。查體未見陽性體征。尿細胞學檢查陰性。B超檢查:膀胱后壁約4.1 cm x 3.0 cm中低回聲團塊,基底寬,邊界欠清楚,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CT檢查:膀胱
實性囊性汗腺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58 歲。主訴:右側肩部皮膚贅生物 40 年余。現病史:患者 40 年前右側肩部出現黃豆大紅色丘疹,無明顯不適,未治療。后皮損逐漸增大,顏色變為暗紅 色,無明顯癢、痛等不適,于 2017 年 9 月 28 日至我院皮膚科門診就診。 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既往體健,無外傷史及系統性疾病
右肺孤立性纖維瘤病例分析
患者 男,48歲,體檢發現右肺占位,既往體健,無明顯癥狀。CT示右肺上葉尖段類圓形軟組織腫塊,邊緣光整,密度均勻,CT值約23HU(圖1)。動態增強掃描,病灶早期輕度強化,延遲后呈中等強化,三期增強CT值分別為25HU、31HU、48HU(圖2,3)。影像擬診為肺內良性占位性病變。?圖1 肺窗示腫塊
孤立性肌纖維瘤病例分析
患兒女,10歲,因左手無名指結節6月余來診。患兒6個 月前無明顯誘因左手無名指出現一米粒大小的暗紅色結節, 無自覺癥狀,逐漸增大。患兒既往體健。家族中無類似疾病 患者。體檢:一般情況好,各系統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檢 查:左手無名指可見一0.5 am x 0.5 am暗紅色結節,表皮光 滑
胸椎孤立性漿細胞瘤病例分析
漿細胞腫瘤是源于漿細胞單克隆增生的惡性腫瘤。2008年WHO將其分為3類:骨孤立性漿細胞瘤(solitary?plasmacytoma?of?bone,SPB)、髓外漿細胞瘤(extramedullary?plasmacytoma,EP)和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SP
胸骨孤立性漿細胞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51歲,1年前無誘因出現前胸壁包塊,進行性增大2個月,無胸痛及呼吸困難。體檢:胸骨上段捫及一大小約6.0 cm×4.0 cm包塊,質韌,無紅腫、潰瘍,邊界清,活動度差,胸壁、脊柱、四肢、骨盆無壓痛。?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腎功能、葡萄糖測定中免疫球蛋白及鈣離子量均正常。胸部螺旋CT平掃+增強:
腎孤立性纖維瘤病例分析
病例男,26歲,外院體檢超聲發現左腎腫塊1周后就診本院。臨床查體均呈陰性。本院超聲檢查:左腎中部一低回聲光團,大小約34mm×26mm,向外凸,后方回聲衰減,考慮腎癌。?CT平掃和增強掃描:左腎中部腎實質內見等及稍高密度實性腫塊,向腎輪廓外及腎盂突出,最大層面約27mm×39mm,病變內未見壞死及囊
斜坡孤立性漿細胞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1歲。以“視物重影伴頭疼10天”入院。糖尿病史多年,血糖控制可。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視物重影10天,自述右眼感覺異常,視物成雙,頭疼脹痛,休息后無緩解;于外院行MRI提示巖斜區腫物,未行治療。?顱腦CT+顱腦MR平掃、增強。CT表現提示鞍區偏右側可見團塊狀密度增高影,病灶向右前方突入蝶竇,蝶
一例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病例分析
病史患者男,50歲。患者因“突發胸痛4余天”入院。患者無發熱、盜汗,無聲音嘶啞,無咳痰,無面部及雙下肢腫脹。門診以“左前上縱膈腫瘤”收入院。患者自發病以來,飲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體重較前無明顯減輕。既往高血壓病史1年,否認其他傳染病史。專科查體:胸廓對稱,雙側呼吸動度均等,胸壁無明顯壓痛及腫塊,雙
原發咽旁滑膜肉瘤病例分析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是來源于關節、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軟組織的惡性腫瘤,以四肢的大關節為好發部位,位于頭頸部原發的滑膜肉瘤較為少見。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近期收治1例原發咽旁滑膜肉瘤,現報道如下。?1.病例報告?患者,男,15歲,2016年4月因嘔吐發現左側咽
原發節外淋巴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3歲。左足背紅腫疼痛半年,加重2個月來我院就診。查體左足腫痛明顯,活動受限。全身檢查無肝脾腫大,血常規,胸部CT及腹部B超等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影像學表現:X線平片,左足骨質疏松明顯,左足跗骨及跖骨基底部骨質破壞,骨質破壞邊緣未見明顯硬化邊。關節間隙尚在,軟組織腫脹明顯。?左足MRI(以中足
鞍區原發卵黃囊瘤病例分析
女,10歲,以“嗜睡1月余,頭痛10天,視物模糊6天”為代主訴入院,1天前至當地醫院查頭顱MRI示:鞍窩占位。為進一步診治入我院,查體:雙側瞳孔等大同圓,對光反射靈敏,視力不配合,眼球運動不配合。四肢肌張力正常,肌力5級,雙側肱二、三頭肌腱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正常。雙側Babinski征陰性。?MR
腭部孤立性纖維瘤病例分析
?男,51歲,因左側腭部腫物發現40余天入院。患者于40天前無意中發現左側腭部腫物,色紅,約黃豆大小,后腫物逐漸增大至葡萄大小,3天前自行將腫物挑破,腫物出血,伴周圍組織腫痛。專科檢查:左腭側可見約1.5 cm×1.5 cm大小腫物,色紅,質地中等,表面黏膜完整,基底部軟組織腫脹,可捫及波動感,
一例孤立性膠原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34 歲,右手小指掌側腫物4 年余。4 年前患者無誘 因右手小指掌側面出現單發米粒大小正常膚色腫物,無瘙癢、 疼痛等不適,未予特殊診治,腫物體積逐漸增大至黃豆大小,質 軟、無蒂( 圖1) 。患者既往體健,家族成員中無心臟疾病及類似 疾病發生。體檢: 一般情況良好,
腹部結核的少見病例——孤立性胰腺結核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性,52歲。主因腹部疼痛不適3天就診。患者腹痛主要位于上腹部呈進行性加重,無放射性,此外患者還自述惡心,曾嘔吐1次,無發熱和腹瀉,近半年內出現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患者4年前曾因急性胰腺炎入院接受保守治療。本次入院無合并癥和任何藥物服用史,家族史無特殊。患者入院時血流動力學穩定,體型偏瘦
下頜骨原發腺泡細胞癌病例分析1
腺泡細胞癌(acinic?cell?carcinoma)是偶發于涎腺的低度惡性上皮源性腫瘤,占唾液腺腫瘤的2.5%~3%,其中80%~92%發生于腮腺,另有約1%起源于小唾液腺,而原發于下頜骨內者極罕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收治下頜骨原發腺泡細胞癌1例,現報告如下。?1.
下頜骨原發腺泡細胞癌病例分析2
1.4術后病理檢查?大體標本:以下頜角為中心,頜骨膨隆明顯,大部分為腫物替代,腫物大小6.0 cm×3.5 cm×3.0 cm,頰舌側骨板均有缺損,不連續,腫物切面灰白,實性,質中。鏡下所見:腫物以腺泡樣細胞為主,由大量透明細胞及不同程度嗜堿性細胞構成,含顆粒,排成片狀(圖4)。左腮腺下極組
一例原發肺血管肉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58歲,農民,因“痰中帶血1周,加重2 d”于2013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1周前無誘因出現痰中帶血,色鮮紅,量少,1~2次/d,無胸痛,未治療。2 d前開始處現咯血,色鮮紅或暗紅,夾雜血塊,每日3~10次/d,無吞咽困難,無潮熱盜汗,來我院就診,查肺部CT示“兩肺多發結節狀影,心
胸椎孤立性RosaiDorfman病病例分析2
討論RDD是一種罕見的組織細胞增生性疾病,通常以雙側頸淋巴結無痛性腫大為特征。常見臨床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血白細胞增多與嗜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升高、高丙種球蛋白血癥和體重下降。骨受累作為RDD的唯一表現極為罕見,通常為多灶性的,病變最常見于長骨,如脛骨、股骨、橈骨、鎖骨,也見于手部骨、顱骨、上頜
孤立性腎髓外漿細胞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61歲。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側腰腹部疼痛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口服藥物治療。體檢雙腎區無隆起,未觸及包塊,左腎區叩擊痛陽性。腎臟CT平掃:左腎外形增大,左腎上部可見一大小約13mm×12mm×11mm腫物,病灶密度不均勻,CT值約31~42HU(圖1);腎臟CT增強示病變輕中度不均勻強
胸椎孤立性RosaiDorfman病病例分析1
羅道病(RDD)又稱竇組織細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結病(SHML),是一種罕見的良性組織細胞增生性疾病,1969年Rosai和Dorfman對其做了詳細描述,并正式命名為Rosai-Dorfman病或SHML。至今病因仍不明確,典型表現為雙側頸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伴有發熱,約43%的病例累及結外器官,最常見
一例手掌孤立性膠原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17 歲。右手掌腫物 17 年。患者于出生時右手掌 出現膚色腫物,且逐漸增大,無明顯自覺癥狀。予皮炎平外搽, 效果不明顯,且皮疹逐漸增大。曾到多家醫院就診,診斷不詳。 皮疹隨身體生長而增大。既往無視物模糊、關節腫脹畸形或疼 痛、黑便或抽搐史,也無右手掌外傷或手術史。父母非近親
一例多發腦室內原發中樞性淋巴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52歲,以“不慎室內摔倒后神志不清1 d”為主訴于2013年12月22日急診入院,查體患者深昏迷、GCS評分4分,未發現體表外傷征、淺表淋巴結無腫大,急診CT提示多發腦室內腫瘤并腦積水,無腦挫傷及顱內血腫;入院后生化檢驗除乙肝表面抗體、e抗體、核心抗體陽性、谷丙轉氨酶68 U/L、谷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