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精囊卵黃囊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男,34歲,因“發現盆腔腫塊10年,尿道口分泌物2個月余”入院。自訴10年前因肛周腫痛于外院檢查發現盆腔包塊,行穿刺抽液,病變性質不詳,未進一步處理。7年前盆腔腫塊復發于外院切除,術后病理考慮精囊囊腫。 7年來間斷出現肛周腫脹、伴尿線細,有血精1次,無明顯尿頻、尿急、血尿,口服抗感染等對癥治療稍改善。既往間斷高血壓病史多年,未行診治,入院測量血壓163/113 mm Hg(1 mm Hg=0.133 kPa)。直腸指檢:肛門括約肌張力可,直腸前方可觸及囊性包塊,表面光滑,質軟,邊界無法觸及,觸痛明顯,指套退出無血染。尿道外口無狹窄,見混濁黏性分泌物,無明顯異味。 超聲檢查:前列腺增大,形態、輪廓失常,后部可見一大小約6.9 cm×4.8 cm×4.4 cm團塊狀混合回聲,邊界清晰,形態規則,內可見低弱回聲及不規則實性回聲;CDFI于上述混合回聲包塊實性部分可探及血流信號(圖1)。超聲提示:前列腺后......閱讀全文
原發性精囊卵黃囊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男,34歲,因“發現盆腔腫塊10年,尿道口分泌物2個月余”入院。自訴10年前因肛周腫痛于外院檢查發現盆腔包塊,行穿刺抽液,病變性質不詳,未進一步處理。7年前盆腔腫塊復發于外院切除,術后病理考慮精囊囊腫。?7年來間斷出現肛周腫脹、伴尿線細,有血精1次,無明顯尿頻、尿急、血尿,口服抗感染等對癥治療稍
陰道卵黃囊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11個月,因陰道出血5天入院。體檢:生命體征平穩,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未捫及包塊,會陰部檢查未見異常,尿道口及陰道口未見異常分泌物。實驗室檢查:CA-19987.20U/ml(參考值<35U/ml),CA-12536.1U/ml(參考值<35U/ml),甲胎蛋白(AFP)>3000
一例原發性升結腸卵黃囊瘤病例分析
卵黃囊瘤又稱內胚竇瘤,是一種由胚外結構(卵黃囊)發生的高度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多發生于兒童,大多起源于性腺,約占原始生殖細胞腫瘤的20%,原發于升結腸者極為罕見。?病例資料?患者女性,33歲,因“右下腹痛3天”入院。患者2個月前曾因右下腹痛在當地衛生院就診,檢查后“闌尾膿腫”行抗感染、對癥治療后腹痛好
高頻超聲診斷小兒睪丸卵黃囊瘤分析
患兒男,1歲7個月,2個月前因陰囊右側紅腫在當地醫院就診,超聲檢查示“右側睪丸增大,內部見等回聲腫塊,腫塊內血流信號豐富。超聲提示:右側睪丸炎性病變可能”臨床診斷“急性睪丸附睪炎”經抗感染治療2周,效果不佳。于我院進_步診治。?查體:陰莖發育正常,右側陰囊紅腫,無明顯觸痛,透光試驗陰性。超聲檢查:右
鞍區原發卵黃囊瘤病例分析
女,10歲,以“嗜睡1月余,頭痛10天,視物模糊6天”為代主訴入院,1天前至當地醫院查頭顱MRI示:鞍窩占位。為進一步診治入我院,查體:雙側瞳孔等大同圓,對光反射靈敏,視力不配合,眼球運動不配合。四肢肌張力正常,肌力5級,雙側肱二、三頭肌腱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正常。雙側Babinski征陰性。?MR
睪丸惡性卵黃囊瘤伴未成熟畸胎瘤超聲表現
病例男,18歲,以“發現右側睪丸腫大伴疼痛1周余”為主訴入我院。患者無血精、血尿,無尿頻、尿急、尿痛,無排尿困難;無寒戰發熱,無低熱、乏力盜汗;無惡心嘔吐,無頭暈頭迷,無心悸氣短。?體格檢查:雙側精索靜脈無曲張;陰莖發育正常;陰囊壁未見紅腫及皮膚潰瘍;右睪丸可觸及,但較對側增大,質地硬,沉重感明顯,
外陰卵黃囊瘤的臨床表現
多發生于大陰唇,也可見于陰蒂。無痛性硬塊,有活動度,大小不一。表面皮膚可紅腫,潰爛。有的僅表現為外陰腫脹。病程短,發展快。 一、癥狀: 1.病程短,發展快,腫塊大小為(1.2×1.5)cm~(10×6)cm。一般1~9m。大多發生于大陰唇,也可見于陰蒂。 2.表現為無痛性、質硬、活動的腫塊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高頻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80歲。主因“甲狀腺明顯腫大1個月余”入院。查體:甲狀腺腫大I度,質硬,無壓痛。入院輔助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1.08nmol/L,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2.25nmol/L,促甲狀腺激素(TSH)0.210nmol/L。骨髓穿刺提示骨及骨髓組織,紅黃髓比例
第四腦室卵黃囊瘤病例報告1
卵黃囊瘤(yolk?sac?tumor,YST)又稱為內胚竇瘤,是一種罕見的高度惡性生殖源性腫瘤,好發于性腺(睪丸、卵巢),性腺外少見,很少發生于顱內。顱內原發的卵黃囊瘤為非生殖細胞生殖細胞瘤(non?germinomatous?germ?cell?tumors,NGGCTs)的一種,通常發生于松果
第四腦室卵黃囊瘤病例報告2
2.討論?卵黃囊瘤亦稱為內胚竇瘤;由于腫瘤的結構類似于大鼠胎盤的內胚竇,1959年Telium首先提出并將其命名為內胚竇瘤。卵黃囊瘤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中位年齡為16歲,85%~90%發生于性腺內,10%~15%發生于性腺外。顱內原發的純卵黃囊瘤非常罕見,約占顱內NGGCTs的2%,多位于松果體和鞍
肝膽管囊腺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病例女,60歲,6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部上腹痛,呈持續性隱痛,夜間痛,無放散,深呼吸時、咳嗽時痛,與進食無關,不伴惡心嘔吐,無反酸及燒心感,無腹脹,無發熱。?輔助檢查:超聲檢查,肝左外葉顯示不清,該部可見6.4 cm×6.2 cm囊性腫物,形態不規整,邊界模糊,內呈液性伴較多分隔,CDFI未檢出明顯
精囊原發性平滑肌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46歲。“左下腹部隱痛不適4天”入院。患者4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下腹部隱痛不適。當地醫院超聲提示盆腔腫塊。我院盆腔CT增強檢查示(圖1,2):盆腔左后方腫塊,良性首先考慮,來源于精囊腺可能性大。門診以“盆腔腫物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無尿痛、肉眼血尿及膿尿。既往史:1996年“精囊炎”病史,
一例顱內及椎管內卵黃囊瘤病例分析
?卵黃囊瘤是一種少見的起源于生殖細胞的生殖細胞瘤,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多發于卵巢、睪丸及骶尾部,主要沿身體中線分布,發生于其他部位少見,顱內及椎管內者極為罕見。我們收治1例顱內及椎管內髓外卵黃囊瘤患者,報道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28歲。因“腰腿痛1月余,加重1周”于2016年11月28日收入我院。
外陰卵黃囊瘤的鑒別
1.因為外陰卵黃囊瘤極少見,所以首先需排除卵巢卵黃囊瘤轉移至外陰可能,甲胎蛋白(AFP)是卵巢卵黃囊瘤較特異的標志物,但不是所有外陰卵黃囊瘤患者均有血清AFP升高,對于血清AFP不高患者尤其應該注意與其他疾病鑒別,病理學檢查具有明確診斷作用。 2.通過病理檢查與外陰其他惡性腫瘤鑒別。
外陰卵黃囊瘤的治療
1.由于卵黃囊瘤惡性程度高,發生后很快出現淋巴結及血道轉移,因此必須積極采用手術,而后輔以化療。Flanagan等(1997)建議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外陰手術,因為7例外陰卵黃囊瘤中2例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而且這2例患者均在1年內死亡,所以提出常規切除腹股溝淋巴結。 2.上世紀80年代以來
外陰卵黃囊瘤的介紹
外陰卵黃囊瘤是發生于卵巢的生殖細胞惡性度高的腫瘤,為外陰部發生質地硬、活動的無痛性腫塊,腫塊大小不一;有的僅僅是外陰腫脹;表面出現潰瘍或蜂窩組織炎時有觸痛。[1]
原發性軟組織非霍奇金淋巴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65歲。因“右腰背部腫塊17天余”入院。體檢:右腰背外側觸及一大小約8 cm×8 cm的腫塊,質韌,壓痛,邊界清,活動度差,皮膚無破潰。全身體格檢查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胸部平片及腹部CT未見明顯實質性病灶。?超聲檢查示:右腰背部皮下脂肪層與肌層之間探及一大小約4 cm×2.2 cm×4.1
外陰卵黃囊瘤的發病機制
2.胚胎發生體褶后,原腸則明顯地分成胚內的原腸和胚外的卵黃囊,內包有大量的卵黃,卵黃囊的壁由胚外內胚層和胚外中胚層形成。由于原始生殖細胞最早也出現于卵黃囊壁,因而卵黃囊又是生殖細胞的最初發源地。 3.卵黃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名內胚竇瘤,endodermal sin
肺原發性軟骨瘤的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45歲。因“間斷性左側胸痛1年余,加重半個月,發現左肺占位1d”,于2017年5月8日來我院超聲科就診。患者1年前間斷出現左側胸痛,局部按摩后可緩解,近半個月呈持續性劇烈疼痛,影響睡眠,體質量減輕。既往無咯血、發熱,無腹痛、消化不良等癥狀。體格檢查:心率92次/min,血壓80/115mmH
左側卵巢無性細胞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20歲,未婚。發現腹部膨隆3周來本院就診,患者體型瘦,下腹盆腔部略膨隆,觸之略硬。既往月經周期及量正常,偶有痛經,大小便正常。超聲所見:子宮后位,宮體大小約55mm×39mm×45mm,明顯受壓,輪廓模糊,肌壁回聲尚均勻,子宮內膜隱約可見,厚約3mm,略后移。?于盆腔內距體表9mm處,可見巨
成人腹膜后黃色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男,56歲。因外院CT檢查證實左側腹膜后巨大腫塊(性質不明),遂來我院進一步治療。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腰區左右對稱,未見明顯凸起或包塊;觸診時左側腰區肋下緣至髂嵴間觸及一大小約10.0 cm×7.0 cm的包塊,邊界較清楚,表面光滑,質偏硬,活動差,無明顯壓痛,局部皮溫正常;聽診未聞及血管
外陰卵黃囊瘤的發病原因
1.外陰的卵黃囊瘤是由于在生殖細胞遷移的決定期缺乏胚胎的組織導體,結果導致生殖細胞錯位,部分停留在陰阜或陰唇的皮下后異常分化而成。
外陰卵黃囊瘤的鑒別及診斷
鑒別 1.因為外陰卵黃囊瘤極少見,所以首先需排除卵巢卵黃囊瘤轉移至外陰可能,甲胎蛋白(AFP)是卵巢卵黃囊瘤較特異的標志物,但不是所有外陰卵黃囊瘤患者均有血清AFP升高,對于血清AFP不高患者尤其應該注意與其他疾病鑒別,病理學檢查具有明確診斷作用。 2.通過病理檢查與外陰其他惡性腫瘤鑒別。
甲狀腺顆粒細胞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16歲。因發現頸前無痛性腫物半個月入院。專科檢查:甲狀腺左側葉觸及一大小約3 cm×2 cm×2 cm腫塊,質地中等,形態尚規整,未觸及明顯壓痛。超聲檢查:甲狀腺左側葉中部探及一大小約3.4 cm×2.3 cm×2.0 cm的實性低回聲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界清,無明顯包膜,內部回聲
女性生殖系統體細胞腫瘤起源的卵黃囊瘤病例報告
上皮性腫瘤伴卵黃囊瘤(yolk sac tumor, YST)成 分多見于呼吸消化道及泌尿道,女性生殖系統罕見, 2016 年該類腫瘤被建議統一命名為體細胞腫瘤起源 的 YST(SDYST)。目前國內外文獻共報道了 36 例卵 巢 SDYST(絕經前女性卵巢 YST 起源不明,未納入該 分析), 1
大汗腺汗囊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69 歲。因右側鼻翼淡藍色皮損 2 余年, 近半年來略有增大,伴輕微觸痛,于 2018 年 4 月 11 日來我院就診。患者 2 年前無明顯誘因右側鼻翼處 出現一米粒大淡藍色丘疹,無明顯痛癢,未予診治。 近半年來,皮損逐漸增大至豌豆大,表面無破潰及糜 爛,壓之有輕微疼痛。既往體健,家
原發性脊髓膠質母細胞瘤影像學表現病例分析
脊髓的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且極具侵襲性的脊髓腫瘤,且常規影像學檢查表現無明顯特征性,術前診斷困難。現報道1例并復習文獻,總結及分析常規影像學檢查及新技術的應用,以提高術前診斷率。?1.病例資料?男,39歲,以四肢無力伴麻木3個月余入院。3個月余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無力,以左下肢明顯,伴雙下肢
兩例腎上腺囊性淋巴管瘤CT表現病例分析
腎上腺囊性淋巴管瘤(cystic?adrenal?lymphangioma,CAL)是一種少見的良性病變,常無臨床癥狀。國內外文獻報道較少。筆者搜集本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2例CAL患者的臨床及CT資料,并結合文獻分析其影像學特點,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和影像診斷水平。?1資料與方法?例1女,50歲。18
心臟血管瘤超聲心動圖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58歲,因活動后氣短,憋喘8年,加重5 d就診。體格檢查:頸靜脈無怒張,心前區無異常隆起,未觸及震顫,心界正常,心臟搏動位置正常,心率88次/min,律齊,各瓣膜區均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周圍血管征(-),雙下肢無水腫,無杵狀指、趾。?心電圖檢查:竇性心律,偶發室性早搏,中度ST 段壓低,T
一例雙心房黏液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49歲,因1個多月前肋骨骨折,于外院就診發現心房腫瘤而入我院。超聲檢查:右房室腔擴大,左房及右房內可測及稍強回聲團塊,大小分別為4.3 cm×1.8 cm、3.6 cm×5.8 cm(圖1),隨心臟搏動而擺動,右房內團塊在舒張期進入右室致三尖瓣口狹窄(圖2),團塊有蒂附著于房間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