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男,1歲7個月,2個月前因陰囊右側紅腫在當地醫院就診,超聲檢查示“右側睪丸增大,內部見等回聲腫塊,腫塊內血流信號豐富。超聲提示:右側睪丸炎性病變可能”臨床診斷“急性睪丸附睪炎”經抗感染治療2周,效果不佳。于我院進_步診治。
查體:陰莖發育正常,右側陰囊紅腫,無明顯觸痛,透光試驗陰性。超聲檢查:右側陰囊皮膚增厚,右側睪丸大小2.1 cm×1.6 cm×1.3 cm,內回聲不均勾,見13 cm×1.1 cm×1.0 cm等回聲腫塊,與周邊分界清晰,腫塊周邊可見低回聲暈(圖1A),CDFI示腫塊內血流信號豐富,周邊呈抱球樣血流信號(圖1B),右側附睪大小、形態及回聲未見明顯異常。左側睪丸、附睪未見異常。超聲提示:右側睪丸實質性腫瘤,卵黃囊瘤可能。患兒血清AFP值為109ng/ml。于椎管內麻醉下行高位右側精索右側睪丸摘除術。術后大體病理示右側睪丸內見實質性腫塊,質軟,切面灰白色,伴黏液樣變;病理診斷::右側)睪丸卵黃囊瘤。
圖1 睪丸卵黃嚢瘤聲像圖A.睪丸內見一局限性腫塊,表現為等回聲,邊界清晰,形態規則,呈卵圓形,可見低回聲暈(箭);B.CDFI示腫塊內豐富血流信號,呈“抱球樣”分布
討論
睪丸卵黃囊瘤又稱睪丸內胚竇瘤,是向卵黃囊和尿膜囊分化的生殖細胞源性惡性腫瘤,多見于2歲以下男性幼兒。多為單側睪丸受累,受累睪丸質硬、無痛性腫大,以局限性生長為主。患兒血清AFP升高是該病的一個重要生物學特征。超聲檢查是診斷睪丸腫瘤的主要影像學手段,其超聲表現具有特征性:腫塊形態多規則,呈卵圓形或類圓形;腫瘤內部可呈高回聲、等回聲或低回聲,其中卵黃囊瘤多呈混合回聲,典型者內見多個不規則的無回聲區;腫塊邊界清楚,部分腫塊周邊可見低回聲暈;CDFI示腫瘤內部血供豐富。
睪丸卵黃囊瘤患兒一般無發熱等急性炎癥的表現,但當腫瘤較大,合并出血、壞死或血管栓塞時,可出現陰囊皮膚潮紅發亮、局部皮溫升高和疼痛,此時易誤診為急性睪丸炎。睪丸卵黃囊瘤需與睪丸炎性病變、睪丸畸胎瘤、睪丸精原細胞瘤相鑒別。急性睪丸炎時睪丸彌漫性腫大,局限性病灶少見,常伴急性炎癥的全身表現。畸胎瘤因其組織成分復雜,超聲表現為鈣化和囊性區常見,鈣化可為細小顆粒狀或塊狀,后方聲影明顯,結合血清AFP陰性可與卵黃囊瘤相鑒別。精原細胞瘤為睪丸內生性腫塊時與卵黃囊瘤超聲表現相似,但其好發年齡為30~50歲,血清偶有HCG升高,無AFP升高。睪丸卵黃囊瘤的預后主要與手術時患者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患兒的存活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