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堿性粒細胞計數的意義
臨床意義: 1.增多:常見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粘液星水腫、潰瘍性結腸炎、變態反應、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2.減少:見于速發型變態反應(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糖皮質激素過量、應激反應(心肌梗死、嚴重感染、出血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庫欣綜合癥等。 在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閱讀全文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的意義
臨床意義: 1.增多:常見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粘液星水腫、潰瘍性結腸炎、變態反應、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2.減少:見于速發型變態反應(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糖皮質激素過量、應激反應(心肌梗死、嚴重感染、出血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庫欣綜合癥等。 在臨床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及臨床意義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正常值:?嗜堿性粒細胞0-0.01(0-1%)。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臨床意義:?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纖維化及某些轉移癌、真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的方法學評價
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很少,通常僅占白細胞的1/200~1/300。在一般白細胞分類計數中很難見到。自1953年Moore首次報告直接計數法以后對嗜堿性粒細胞在外周血變化的臨床意義才逐漸了解。目前常用方法有兩種。即甲苯胺痔支(Cooper法)和中性紅法(shelley法)。 此二種方法操作步驟完全相
嗜堿性粒細胞的臨床意義
1.增多(1)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結腸炎、藥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應、紅斑及類風濕關節炎等可見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增多。(2)血液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轉移癌及霍奇金病等常伴有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另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見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增多。(3)惡性腫瘤特別是轉移
血常規檢測項目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正常值:?嗜堿性粒細胞0-0.01(0-1%)。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臨床意義:?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纖維化及某些轉移癌、真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檢測注意事項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注意事項:?檢查前: ?(1)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 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檢查后:
嗜堿性粒細胞測定
嗜堿性粒細胞在外周血中含量較少。(1)增多:外周血嗜堿性粒細胞絕對值超過參考上限(>0.05×10?9/L)。1)過敏性或炎癥性疾病:如蕁麻疹、潰瘍性結腸炎。蕁麻疹因過敏體質對特異抗原過敏或物理因素(寒冷等)引發,血清IgE增高,寒冷性蕁麻疹患者血清中還可出現冷球蛋白或冷纖維蛋白原等。潰瘍性結腸炎可
嗜堿性粒細胞解讀
簡介:最少見的粒細胞,約占循環系統中白細胞的0.01%至0.3%,胞質內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嗜堿性顆粒。嗜堿性粒細胞顆粒內含有組織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為其發揮生物學功能提供了物質基礎。來源于骨髓中前體細胞,發育成熟后進入外周循環。IL-3 在嗜堿性粒細胞的分化成熟過程中發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細胞呈圓形,直徑13-15μm。胞質內充滿粗大、整齊、均勻、緊密。嗜酸性粒細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 【參考值】:嗜酸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0.5%-5%;其絕對值為0.05-0.50×10^9/L。 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目
中性紅法檢測嗜堿性粒細胞直接計數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用吸中性紅稀釋將血液一定的倍數.同時破壞紅細胞并使嗜堿性粒細胞染成磚紅色.然后滴入計數室計數一定范圍內嗜堿性粒細胞數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堿性粒細胞數試劑、試劑盒中性紅染液皂素甲醛實驗步驟三、實驗試劑:l、貯存液 ①、PH5.4?? 0.1mol/L②、0.12g/L中性紅染液③、4Og皂素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 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正常值: 嗜堿性粒細胞0-0.01(0-1%)。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臨床意義: 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纖維化及某些轉移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 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正常值: 嗜堿性粒細胞0-0.01(0-1%)。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臨床意義: 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纖維化及某些轉移
臨床化驗單詳解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介紹:?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正常值:?嗜堿性粒細胞0-0.01(0-1%)。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臨床意義:?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纖維化及某些轉移癌、真
嗜酸粒細胞的計數方式差異及意義
嗜酸粒細胞的計數方式差異及意義: 嗜酸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直接計數是用特殊染色技術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計數出來,所得到的是單位體積內嗜酸粒細胞的總數。間接計數或相對計數是在進行白細胞分類過程中得到的嗜酸粒細胞的百分比。兩者的參考值不同,但有一定的聯系,即同時測定的嗜酸粒細胞百分比乘上白細胞總數,應該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
???? 嗜酸粒細胞(eosinophil,E) 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為髓系干細胞分化而來的嗜酸粒細胞祖細胞(CFU-EO)所產生。嗜酸粒細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細胞產生,因此,嗜酸粒細胞與免疫系統之間有密切關系。嗜酸粒細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和組織中,外周血中很少,僅占全身嗜酸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試驗
實驗概要嗜堿性粒細胞不僅參與速發型超敏反應,而且參與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檢測嗜堿性粒細胞的功能有助于過敏性疾病的診斷和腫瘤的預后判斷。本文進行了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試驗,對嗜堿性粒細胞的功能進行了檢測。主要試劑1. Hanks液2. Alcian藍染液實驗材料新鮮的抗凝血(用0.1mol/L pH7.
嗜堿性粒細胞的基本信息
嗜堿性粒細胞是外周血顆粒性白的一個類型。細胞呈圓形,直徑約5~7μm,在粒細胞中形態較小,細胞數也少,約占血中有核細胞總數的1%。嗜堿性粒細胞在骨髓內發育成熟,成熟細胞存在于血液中,只有在發生炎癥時受趨化因子誘導才遷移出血管外。 嗜堿性粒細胞與肥大有許多相同的特性,例如胞漿內含有豐富的嗜堿性顆
關于嗜堿性粒細胞的內容介紹
嗜堿性粒細胞(baso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數量最少,占白細胞總數的0%~1%。細胞呈球形,直徑10-12μm。胞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著色較淺。胞質內含有嗜堿性顆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可覆蓋在核上。顆粒具有異染性,甲苯胺藍染色呈紫紅色。電鏡
嗜堿性粒細胞聚集反應的定義
中文名稱嗜堿性粒細胞聚集反應英文名稱Jones-Mote reaction定 義以嗜堿性粒細胞浸潤為特征,屬弱的遲發型皮膚超敏反應。該反應可經T細胞轉移。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免疫病理、臨床免疫(二級學科),超敏反應(三級學科)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原理
[原理] 用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同時破壞紅細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細胞,并將嗜酸性粒細胞著色,然后滴入細胞計數盤中,計數一定范圍內嗜酸性粒細胞數,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中類繁多,雖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異。分為保護嗜酸性粒細胞而破壞其它細胞的物質和著染嗜酸性
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增加: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熱帶性及非熱帶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 減少:傷寒、副傷寒,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
嗜酸粒細胞的計數方式差異及臨床意義
嗜酸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直接計數是用特殊染色技術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計數出來,所得到的是單位體積內嗜酸粒細胞的總數。間接計數或相對計數是在進行白細胞分類過程中得到的嗜酸粒細胞的百分比。兩者的參考值不同,但有一定的聯系,即同時測定的嗜酸粒細胞百分比乘上白細胞總數,應該與嗜酸粒細胞絕對計數值接近。嗜酸粒細
嗜堿性粒細胞與免疫調節
?? 嗜堿性粒細胞僅占人體外周血白細胞總數的0.5%,但其在機體免疫系統中的功能卻不可忽視。以往認為,嗜堿性粒細胞作為免疫效應細胞通過釋放組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超敏反應,但研究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揭示了嗜堿性粒細胞的新特點及功能。其不僅是重要的免疫效應細胞,更能發揮免疫調節功能而參與機體中免疫反應的調節
嗜堿性粒細胞與免疫調節
嗜堿性粒細胞僅占人體外周血白細胞總數的0.5%,但其在機體免疫系統中的功能卻不可忽視。以往認為,嗜堿性粒細胞作為免疫效應細胞通過釋放組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超敏反應,但研究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揭示了嗜堿性粒細胞的新特點及功能。其不僅是重要的免疫效應細胞,更能發揮免疫調節功能而參與機體中免疫反應的調節過程。
血細胞分析儀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假性減少一例
概要:在血常規檢驗工作中嗜堿粒細胞正常或減少無臨床意義,增多非常少見,假性增多曾有報道;而嗜堿性粒細胞本應增多,但實際檢測結果不高或假性減少則非常罕見,甚至未見報道。血細胞分析儀已經成為血常規檢驗必用的實驗手段,特別是具有五分類能力的血細胞分析儀,目前已經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基本能夠滿足臨床診斷及實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檢測原理
用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同時破壞紅細胞和大部分白細胞,并將嗜酸性粒細胞著色,然后滴入細胞計數盤中,計數一定范圍內嗜酸性粒細胞數,換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 稀釋→破壞→充池→計數→計算
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用嗜酸粒細胞稀釋液,將血液定量稀釋,并破壞紅細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細胞,使嗜酸性粒細胞飯顆粒著色,滴入計數室;計數一定范圍內嗜酸性細胞數,然后計算成每升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數實驗材料血液試劑、試劑盒Hillkelmar乙醇一伊紅稀釋液伊紅一丙酮液甲醛甘油檸檬酸鈉儀器、耗材試管實驗步驟三、實驗試劑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參考值0.05~0.30×10^9/L臨床意義(一)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主要用于觀察傳染病預后,手術和燒傷病人的預后及測定腎上腺皮質功能。(二)其他見白細胞分類計數中嗜酸性粒細胞的臨床意義。生理性改變勞動、寒冷、饑餓、精神刺激等情況下,嗜酸性粒細胞出現一過性減少。健康人嗜酸性粒細胞白天較低,夜間較高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臨床應用
(1)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腎上腺皮質有促進機體抗感染的能力,當急性感染(如傷寒)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高,嗜酸性粒細胞減低,疾病恢復期時嗜酸性粒細胞又增多。如臨床癥狀嚴重,嗜酸性粒細胞不減低,說明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預后不良。如嗜酸性粒細胞持續減低,甚至完全消失,說明病情嚴重。(2)觀察手術和燒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臨床應用
(1)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腎上腺皮質有促進機體抗感染的能力,當急性感染(如傷寒)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高,嗜酸性粒細胞減低,疾病恢復期時嗜酸性粒細胞又增多。如臨床癥狀嚴重,嗜酸性粒細胞不減低,說明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預后不良。如嗜酸性粒細胞持續減低,甚至完全消失,說明病情嚴重。(2)觀察手術和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