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聯合會將23692號小行星命名為“南大天文學子星”
11月29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命名第23692號小行星為“南大天文學子星”,從此,浩瀚宇宙又增加了一顆“南大系”小行星! 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學即將迎來120周年校慶。南京大學天文系80年代的數百位學子,包括在國家天文臺工作、致力于國家天文事業發展的多位科研骨干,經過集體協商,申請將國家天文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南大天文學子星”,獻禮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和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70周年院慶,借此表達對母校的感恩之情,以及南大天文師生在天文學領域和其他領域將南大天文精神發揚光大的自豪感。 學子們選取23692號小行星命名為“南大天文學子星”獻禮校慶還另有寓意,該小行星發現于1997年5月20日,而5月20日正是南大的校慶日。2021年11月29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于1997年5月20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23692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南大......閱讀全文
國際天文聯合會將23692號小行星命名為“南大天文學子星”
11月29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命名第23692號小行星為“南大天文學子星”,從此,浩瀚宇宙又增加了一顆“南大系”小行星! 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學即將迎來120周年校慶。南京大學天文系80年代的數百位學子,包括在國家天文臺工作、致力于國家天文事業發展的多
璀璨星光里,多了一顆“南郵星”
在80周年校慶之際,南京郵電大學收到一份來自宇宙的特殊禮物。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為表彰南京郵電大學在電子信息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編號420612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為“南郵星”。 11月20日,南京郵電大學舉行的辦學8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同時也舉行了“南郵星”命名儀式。無垠蒼穹中,添了一
“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塑像在貴州落成
10月15日,“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塑像落成暨“南仁東星”命名儀式在貴州省平塘縣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現場舉行。 儀式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貴州省委宣傳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共同主辦。儀式上,與會領導共同為南仁東先生的塑像揭幕,該塑像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09830號小行星命名“北航星”
昨天,“北航星”雕塑揭幕 昨天(10月25日)上午,一顆永久編號為09830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北航星”。該小行星發現日,恰與北航校慶日同天。 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鄭曉年宣讀了“北航星”命名公告。由國家天文臺申請,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
中醫揚名天際!第31230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屠呦呦星”
? ? ? ?根據國際天文聯會小行星中心12月25日出版的第96939-97570號公報,第31230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屠呦呦(Tuyouyou)星,公報描述如下: 屠呦呦(生于1930年)是一名中國藥理學家與諾貝爾獎獲得者,她發現了抗瘧藥青蒿素,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數百萬生命。她贏得許多獎項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郭永懷、李佩命名兩顆小行星
近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李佩星”。 為紀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永懷教授及其夫人李佩教授對我國科研和教育事業的偉大貢獻,在中國科大六十周年校慶來臨之際,中國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
兩院院士侯祥麟獲小行星命名
宇宙中又多了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編號為236845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侯祥麟星”。4月4日,“侯祥麟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中國石油大廈舉辦,紀念侯祥麟院士杰出貢獻和崇高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兩院院士侯祥麟是世
國際永久編號第15882號小行星,為何被命名為“定中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21.shtm圖為“定中星”命名授牌儀式現場。 李玉素 攝中新網定州6月24日電 題:國際永久編號第15882號小行星,為何被命名為“定中星”?作者 李玉素 張玉鳳6月24日,“定中星”命名授牌暨雕
一顆中國發現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蕭暉榮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3月18日向媒體通報,該臺于2008年3月3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國際編號為188973)已被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正式命名為“蕭暉榮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捷興介紹,2008年3月3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在室女星座發現了一顆新小行
保加利亞天文工作者發現7顆小行星
新華網索非亞8月5日電(記者王蒙)保加利亞“恒星社會A79”天文臺5日宣布,該天文臺研究人員日前在保加利亞南部城市韋林格勒附近開展觀測活動時,新發現了7顆小行星。 據保通社報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已確認了保天文工作者的這一發現,并對這7顆小行星進行了臨時命名。這7顆小行星均位于摩羯座
五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小行星命名
2012年6月4日下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吳征鎰、王忠誠、孫家棟、師昌緒和王振義小行星命名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等出席命名儀式。萬鋼和詹文龍分別向孫家棟、師昌緒本人和吳征鎰、王忠誠、王振義的代表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
944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北理工星”
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儀式暨北京理工大學82周年校慶日系列活動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第 9442號的小行星1997 GQ27被正式命名為“北理工星”。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宣讀了小行星命名公報和命名證書,并向北京理工大學頒授證書、公報和運
944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北理工星”
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儀式暨北京理工大學82周年校慶日系列活動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第 9442號的小行星1997 GQ27被正式命名為“北理工星”。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宣讀了小行星命名公報和命名證書,并向北京理工大學頒授證書、公報和
“李四光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為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國際永久編號137039號小行星日前被正式命名為“李四光星”。命名儀式10月26日在北京舉行。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等出席并講話。 李四光先生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創建的地質力學,為地質找礦、水文地質、環境
方成和孫義燧兩名院士獲小行星命名
9月20日,南京大學收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發來的賀電,祝賀國際編號為185538號和185640號小行星分別被命名為“方成星”和“孫義燧星”。 據了解,和院士都是中國著名天文學家。方成院士在太陽物理方面的研究造詣深厚。他主持研制了中國第一座太陽塔望遠鏡,并在半經驗式太
23408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北京奧運星”
記者8月24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剛剛發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報中,命名了一顆“北京奧運星”。 據了解,“北京奧運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1977年10月12日在金牛星座發現的,國際正式編號為23408號。 2008年8月8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在全世界人民的熱切期盼中隆重開幕
中國內地高校發現的首顆小行星命名“威海星”
記者2月14日從山東大學與威海市政府共建山大威海分校簽約暨“威海星”命名儀式上獲悉,中國內地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威海星”。 國際小行星中心于2009年8月13日發布第66625號公報通知國際社會,第2079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威海星”,成為山東省首顆以城市命
中國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獲小行星命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并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的4顆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分別以4位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數學家吳文俊、高性能計算機專家金怡濂、航天專家王永志和氣象學家葉篤正的名字命名。 中國科學技術部5月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小行星
宇宙再添新行星--“青島理工星”正式命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081.shtm日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布《小天體命名公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96年12月22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1139的小行星,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被正式命名為“青島理工星”。
天上有顆“屠呦呦星”
國際永久編號第31230號的小行星,如今有了新的名字——“屠呦呦星”。2016年1月4日下午,五位科學家的小行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的名字,被寫上了浩渺星空。 屠呦呦因身體原因并未出席命名儀式。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
“歐陽自遠星”命名儀式在貴陽舉行
11月4日下午,“歐陽自遠星”命名儀式在貴陽舉行。在命名儀式上,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向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頒授了“歐陽自遠星”命名證書和軌道運行圖。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愿進行命名并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反映了發現者對特定人物、組織、事件等的推崇或紀念。歐陽自遠是我國著名的天體
三位中國人“登陸”月球
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今年8月2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準了由我國科學家利用繞月探測工程全月面影像數據首次申報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將月面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蔡倫、畢昇和張鈺哲,實現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應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零的突破。 中國科學
天體物理學家周又元院士逝世
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周又元,1938年7月生于上海,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又元主要從事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的研究,同時涉
“吳偉仁星”,你好!
? 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中國航天六十余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杰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
李振聲等四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小行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黃昆、吳孟超、李振聲和閔恩澤小行星命名儀式5月3日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向科學家們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行星運行軌道圖。 “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名字命名小行星,是對杰出科學家的褒獎。它必將激勵科技工作者為提高自主
我國第一架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正式運行
我國第一架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正式運行 小行星、近地天體的搜索和危險評估是這臺望遠鏡主要觀測目標 施密特型近地天體望遠鏡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施密特型近地天體望遠鏡12月26日通過中科院組織的專家組驗收鑒定。這標志著我國第一架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有了自己的“身份證”,進入正式運行
張文宏受聘南大!
7月2日上午,南京大學病毒與感染病研究所正式成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被聘為兼職教授和名譽所長,并現場做了《人類傳染病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主題演講。 演講中,張文宏提到,從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史來看,病毒將長期存在,今天有新冠病毒,明天可能還會有其他病毒
天上多了一顆“侯祥麟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22.shtm 科技日報北京4月4日電?(記者操秀英)浩瀚太空又新添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編號為236845號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侯祥麟星”。4月4日,
灶神星23日沖日-沖日期間亮度可達5.6等
新華社天津8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科普專家介紹,天空中最亮的小行星——灶神星將于8月23日沖日。屆時,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借助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此后20天內,仍可尋覓其蹤跡。 除了太陽、行星、矮行星及其衛星外,太陽系還有眾多的小天體,小行星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天文學會會員
天文專家稱小行星阿波菲撞地球可能性不大
近日,俄羅斯天文學家作出了一顆代號“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將在2036年4月13日與地球相撞的預言,引發全球關注。紫金山天文臺專家昨天接受采訪時表示,“阿波菲斯”是目前發現的近地小行星中危險級別最高的,從2013年至2039年,將有好幾次與地球“擦肩而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