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454) 轉錄組即特定細胞在某一功能狀態下所能轉錄出來的所有RNA的總和,是研究細胞表型和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轉錄組的定義中包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同一細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長環境下,其基因表達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羅氏GS-FLX-Titanium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儀平均讀長超過400bp,在測序讀長上遙遙領先于其它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儀,使其成為轉錄組學研究的首選測序平臺,已被廣泛應用于基礎研究、臨床診斷和藥物研發等領域。 一、 羅氏454測序技術在環境微生物生態多樣性研究中的突出優勢體現在: (1) 測序序列長,便于聚類拼接,可以對轉錄本進行從頭組裝(de novo assembly)。 (2) 測序通量高,可以檢測到低豐度轉錄本信息。 (3) 可以對無基因組參考序列的新物種進行轉錄組測序,發現新的轉錄本和亞型。 (4) 實驗操作簡單、結果穩定,可......閱讀全文
高通量測序技術技術的應用及前景 (作者: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滕曉坤, 肖華勝) 高通量測序技術是對傳統測序一次革命性的改變, 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 因此在有些文獻中稱其為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足見其劃
第二代測序技術, 又稱新一代測序技術, 是相應于以Sanger 測序法為代表的第一代測序技術而得名。第二代測序中3種主流測序技術分別為依次出現的 Roche/454 焦磷酸測序(2005 年)、Illumina/Solexa 聚合酶合成測序(2006 年)和 ABI/SOLiD 連接酶測序(
高通量測序技術是對傳統測序一次革命性的改變, 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 因此在有些文獻中稱其為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足見其劃時代的改變, 同時高通量測序使得對一個物種的轉錄組和基因組進行細致全貌的分析成為可能, 所以又被稱
高通量測序技術是對傳統測序一次革命性的改變,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因此在有些文獻中稱其為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足見其劃時代的改變,同時高通量測序使得對一個物種的轉錄組和基因組進行細致全貌的分析成為可能,所以又被稱為深度測序(de
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是一種基于組織空間結構進行高通量轉錄組測序的技術。通過該技術,可以得到組織空間位置的基因表達圖譜。因此,空間轉錄組技術是現階段可實現空間二維基因表達檢測的高通量技術。該技術為基于空間的發育研究和疾病異質性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空間轉錄組測序運用方向(Trends Bi
封面設計源于中國古代象征生殖的圖騰——玄武,寓意哺乳動物通過有性生殖(蛇與龜)來維持完整的生命周期(圓環),而中心處的生殖細胞(紅色)則在遺傳信息的世代沿襲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人類生殖細胞系(精子、卵細胞及原始生殖細胞)、囊胚以及著床后胚胎體細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示意圖 父本印跡基因
四.CRISPR/Cas9技術與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聯用 革命性技術總是發展迅速、應用廣泛的。作為另一項革命性的生命科學研究技術,DNA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近五、六年得到快速發展和推廣。它已經用于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許多方面。同樣地,也可以用在CRISPR/Cas9相關的研究中。兩者之間的應用領域有
編者按:空間轉錄組學技術是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也是研究細胞異質性方面的新方法。該技術通過整合與優化單細胞測序和激光顯微切割技術, 獲得少量細胞轉錄組信息的同時可以保留細胞原有位置信息。為此, 生物谷專訪了該技術的主要開發者-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彭廣敦副研究員 生物谷:彭教授您好,非常
(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454) 轉錄組即特定細胞在某一功能狀態下所能轉錄出來的所有RNA的總和,是研究細胞表型和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轉錄組的定義中包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同一細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長環境下,其基因表達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羅氏GS-FLX-Titanium第二代
(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454) 轉錄組即特定細胞在某一功能狀態下所能轉錄出來的所有RNA的總和,是研究細胞表型和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轉錄組的定義中包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同一細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長環境下,其基因表達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羅氏GS-FLX-Titaniu
單細胞三重組學測序技術(scTrio-seq)單細胞中三種組學之間的對應關系癌癥中兩個細胞亞群的DNA拷貝數差異 2016年2月23日,《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黃巖誼研究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暨北京大
測序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下一代測序(NGS)技術的發展徹底地改變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的方式。自實現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以來(項目前后耗時十年時間,投入30億美元),隨著技術的發展,測序所需的費用和時間大幅度降低,NGS的發展為臨床診斷開啟了新的窗口。 北美時間9月1日,賽默飛發布了兩款最新
單細胞測序技術是一種在單細胞水平上對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等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的技術。單細胞測序技術能夠在組學水平揭示細胞間的異質性。單細胞水平細胞譜系追蹤技術位居2018年Science 雜志評選的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常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丟失了細胞在原組織中至關重要的空間位置信息,而單細胞空
單細胞測序技術是一種在單細胞水平上對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等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的技術。單細胞測序技術能夠在組學水平揭示細胞間的異質性。單細胞水平細胞譜系追蹤技術位居2018年Science 雜志評選的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常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丟失了細胞在原組織中至關重要的空間位置信息,而單細胞空
12月21日,Macrogen千年基因應邀赴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進行學術交流,該中心的陳建歡老師、陳浩宇主任等數十名研究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雙方共同探討了眼科疾病的研究進展及基因組學技術在該類疾病研究中的應用。基于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在眼病基因組學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
一、高通量測序的應用 高通量測序可以幫助研究者跨過文庫構建這一實驗步驟,避免了亞克隆過程中引入的偏差。 依靠后期強大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能力,對照一個參比基因組(reference genome)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非常輕松完成基因組重測序(re-sequence),2007年van Orsouw
近日發表在RNA Biology上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及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多家單位的科學家們首次通過5’-Cap捕獲法對蝗蟲的 RNA直接測序,揭示了Piwi 外顯子化模式的廣泛建立以及蝗蟲轉錄組中的轉座子(TEs)對RNA剪接的重要作用。 轉座子(TEs)在后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在2003年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直接導致了每兆基因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檢測的基因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基因組的復雜性深感震驚,這也引導著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近的一些突破性技術使得測序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可以
高通量組學研究已經發展了快20年,從最開始的基因芯片到二代測序,從編碼基因到lncRNA,circRNA,從三代測序的出現到單細胞組學研究的火熱,相信在這個領域中共事的小伙伴們都深有感觸。大家都知道高通量單細胞測序現在很火,但是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適用,是不是所有的樣本都能進行單細胞測序呢?本期小編
高通量組學研究已經發展了快20年,從最開始的基因芯片到二代測序,從編碼基因到lncRNA,circRNA,從三代測序的出現到單細胞組學研究的火熱,相信在這個領域中共事的小伙伴們都深有感觸。大家都知道高通量單細胞測序現在很火,但是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適用,是不是所有的樣本都能進行單細胞測序呢?本期小編帶來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在2003年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直接導致了每兆基因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檢測的基因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基因組的復雜性深感震驚,這也引導著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近的一些突破性技術使得測序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可以
細胞是生物學的基本單位,近年來研究人員正努力地嘗試將它們進行單個分離、研究和比較。而應用而生的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該技術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測序單細胞微生物相對簡單的基因組,更大更復雜的人類細胞基因組。而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譯來自單細胞的30億堿基的基因組并對逐個細胞進行序列比較已經開始
對生命過程的理解不光限于對組成個體的單個細胞的研究,更需要對細胞和細胞之間怎么樣的互作協調來完成一個整體的生物學功能的研究。空間組學技術的興起,使得在保留樣本空間位置信息的同時,檢測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等分子信息來勾勒出空間中的細胞表達特征。在2019年《Nature Reviews G
基因組學在過去幾年中的進步對我們掌握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在實驗室中,下一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已經被用于多個方面,包括鑒定新的基因組、DNA測序、轉錄組測序和表觀遺傳學。在臨床上,NGS已經被迅速接受為一種極具
基因組學在過去幾年中的進步對我們掌握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在實驗室中,下一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已經被用于多個方面,包括鑒定新的基因組、DNA測序、轉錄組測序和表觀遺傳學。在臨床上,NGS已經被迅速接受為一種極具價值的診斷工具。
作者:Carrie 單細胞測序技術 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
對生命過程的理解不光限于對組成個體的單個細胞的研究,更需要對細胞和細胞之間怎么樣的互作協調來完成一個整體的生物學功能的研究。空間組學技術的興起,使得在保留樣本空間位置信息的同時,檢測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等分子信息來勾勒出空間中的細胞表達特征。在2019年《Nature Reviews Genetic
T淋巴細胞是宿主適應性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在抵抗病原入侵、維持機體穩態以及抗腫瘤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1,2】。胸腺是T淋巴細胞發育的必需場所【3】。胎肝或骨髓來源的胸腺定植祖細胞(thymus seeding progenitor, TSP)遷移定植到胸腺后,即為早期胸腺祖細胞
Genome Sequencer FLX (GS FLX)系統是羅氏454 公司的第二代測序臺,GS FLX的命名正是來源于其在多領域的靈活(flexible)應用。隨著該系統性能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提升和擴展,必將帶動整個測序領域的技術發展,
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基因檢測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實現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標準化和規范化,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緊迫任務。 為進一步提高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技術的規范化水平,7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專家委員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