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藝術×科學”首期論壇舉行
10月28日,“睡前:藝術×科學”首期論壇在觀唐藝術區舉行。本期論壇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鄔建安、北京智康博藥腫瘤研究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陳一友、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級攝影師黑明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文杰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演講內容從人體細胞、材料分子、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及社會紀實出發,結合了演講者各自的創作與研究。 梁文杰參加論壇后感觸頗深:“‘睡前:藝術×科學’印證了一貫的一個武斷,藝術的邊界在于想象力,科學的邊界在于自然規律。偉大的思想家總是在推動邊界的擴張,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在已知的空間中玩耍。雖然在推動人類發展的歷程上科學與藝術是兩大原創力來源,但在根本上兩者差異是如此巨大。” “睡前:藝術×科學”論壇由八爪魚互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睡前FutureLab 創新設計學院承辦。該論壇旨在搭建藝術與科學平等對話、相互影響和啟發的平臺。每期會邀請四位藝術家、科學家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主旨演講,從物之致知、人之性情......閱讀全文
“睡前:藝術×科學”首期論壇舉行
10月28日,“睡前:藝術×科學”首期論壇在觀唐藝術區舉行。本期論壇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鄔建安、北京智康博藥腫瘤研究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陳一友、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級攝影師黑明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文杰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演講內容從人體細胞、材料分子、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及社會紀實出發,結合
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在南京舉辦
當科學遇見藝術,會有什么樣的交流、碰撞與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溫度?遠古生命“動起來”會不會讓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 9月25日,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從龍到鳥”國風科學繪畫展》暨《地球生命大冒險》首映式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舉辦,這也是2022年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之一
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在南京舉辦
當科學遇見藝術,會有什么樣的交流、碰撞與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溫度?遠古生命“動起來”會不會讓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 9月25日,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從龍到鳥”國風科學繪畫展》暨《地球生命大冒險》首映式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舉辦,這也是2022年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之一。
FIND論壇之暗物質沙龍:科學藝術融合新嘗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74.shtm 12月11日,FIND論壇-暗物質沙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粒子科學與技術
“讓科學插上藝術的翅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0140.shtm 6月1日國際兒童節,“讓科學插上藝術的翅膀——喜迎二十大·第四屆華夏兒藝科幻繪畫作品展”在中國數字科技館正式上線,為全國小朋友獻上一份特別的兒童節禮物。 本次展覽由中國科技新
錯誤?還是科學藝術的奇跡?
一位物理學家感嘆,“這兒發生了什么奇跡?” ,圖福特則笑說“我頭一次聽見‘錯誤’被形容為‘奇跡’。” 逢原 編譯 費曼圖,是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在20世紀創造的,他用形象化的方式,直觀地展現了量子場中各種粒子的相互作用,如散射、反應、轉化……他的每張圖,都表達出亞原子微粒的時空
PNAS:睡前興奮確實影響入睡
睡前興奮影響入睡是經驗之談。而最近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從科學角度予以證實:睡前主動保持清醒狀態,一旦想睡覺,入睡會比較困難。 研究人員將實驗鼠分為兩組,在實驗鼠通常睡覺的時間段進行實驗。研究人員通過觸碰其中一組實驗鼠的身體干擾它們的睡眠,讓實驗鼠連續6小時沒法睡覺,“迫不得已保
精彩納米照片: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北京時間據《連線》雜志4月27日報道,每隔6個月,材料研究學會即會慶祝他們在研究進程中發現的最引人注目的圖片——贊美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如今,他們對實驗樣本的細致分析不僅產生具有潛在重要性的數據,還給人帶來頗富美學的靈感。以下是堪比現代藝術品的11幅納米圖片,讓人不禁感嘆隱藏于科學世界背后的藝術之
沈榮顯:挑戰動物病毒,詮釋“科學的藝術”
沈榮顯(1923年1月—2012年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動物病毒及免疫學專家。圖為沈榮顯在實驗室工作。早餐喝一杯牛奶,吃幾個肉包子,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但很少有人了解,肉奶充足供應的背后,是動物疫病研究人員的厥功至偉。牛瘟、豬瘟、羊痘……一個個陌生卻令人膽寒的名詞,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仍然是籠罩在全
快來國科大科學與藝術大樓“拍大片”
晨光初照,秋風送爽,科學與藝術大樓以其獨特的造型矗立在雁棲湖畔,成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園中不可錯過的“打卡圣地”。科學與藝術大樓總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建筑層數地上6層、地下2層。它不僅是建筑藝術的展現,更是校園內學術與藝術交融之處,引領我們傾聽科學與藝術的四季協奏。中國科學院大學供圖遠眺大樓的建
“科學與藝術跨界融合”院士沙龍舉行
中科院院士孫家棟、歐陽自遠,著名藝術家遙遠出席應博會科學與藝術跨界院士沙龍,中科院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趙宇波院長、北京格分維科技有限公司陳志成教授參與對話。 中國科技制造的現狀及未來是怎樣的?人文、科技與藝術之間如何跨界?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探月工
愛因斯坦與畢加索:科學與藝術的交響
今年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創立廣義相對論100周年。回顧愛因斯坦的科學人生及其他所處的時代,我們鳥瞰人類社會的進化,發現文明里程中科學與藝術交織的瑣碎殘片,啟發我們對于科學與社會相互推動的認知。一般來說,科學與藝術是關聯度較小的學科,當你細心觀察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領
嚴加安:科學與藝術有共性也有交融
《辭海》給科學下的定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想的知識體系。”什么是藝術?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辭海》給藝術下的定義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我對這一定義不太滿意,就上網搜索,發現托爾斯泰在《藝術論》里把藝術定義為“能夠把自己的感
“當科學與藝術相遇——科學元典名篇賞讀沙龍”舉行
5月10日,由國家大劇院、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主辦的“當科學與藝術相遇——科學元典名篇賞讀沙龍”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進化古生物學家舒德干教授,“科學元典叢書”主編任定成教授,與音樂美學家周海宏教授展開對談。科學元典名篇賞讀沙龍現場。北京科技記者編
林志強:在藝術的雅興中追求科學
人們常說理工學校缺少文化氛圍。 相對來講,理工科學生往往偏重邏輯思維,優點是嚴謹、有條不紊,這是科學本身的要求,但給外界感覺是比較呆板,校園文化氛圍不濃。而藝術生所受的訓練偏重于形象思維,感覺上比較活躍。這是學科的特點造成的。如果對理工科學生多一些藝術的熏陶,可以培養、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達到
2009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開幕
5月15日,2009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在浦東展覽館開幕。各種展現國內外科學與藝術完美融合的創新作品讓觀眾開了眼界。 5月15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展拉開帷幕。科學與藝術融合之美令參觀者流連忘返。 科學,不只是象牙塔、實驗室中枯燥的理論和數據;科學,應是對自然和人
美國藝術品科學檢測專家-打假20年
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曾展出意大利畫家奧拉齊奧·真蒂萊斯基的小型油畫《注視歌利亞頭顱的大衛》,這幅畫被懷疑是偽作。 蘇富比2012年賣出一幅疑似意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之作《圣·杰羅姆》,2016年,馬丁鑒定其為膺品。 馬丁專業學畫出身,當過多年的藝術品修復師,他利用立體熒光顯微鏡等科學儀器檢測畫
醫師:少吃燒烤睡前少飲水有助睡眠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現代生活緊張,很多人睡不好。臺衛福部臺南醫院建議,晚上8時過后避免大量喝水,晚餐少吃燒烤、辣、炸食物,有助睡眠。 1名65歲男子晚上每隔1至2小時會醒來1次,容易被人吵醒,被確診是慢性失眠。 臺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徐瑜璟25日指出,遇上失眠情形,得先了解發生原因
睡前服降壓藥更有效
一項日前發表于《歐洲心臟雜志》的研究顯示,睡前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比第二天早上服用更有效。知道服用這類藥物的最佳時間很重要,因為降低血壓可將患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幾率降低45%。 西班牙維哥大學的Ramon Hermida和同事將1.9萬名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小組要求一半的人在睡覺前服
大灣區科學論壇納米科學分論壇聚焦納米科學前沿
12月10日,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6場分論壇之一納米科學分論壇在廣州舉行,12名院士專家在論壇上作學術報告。與會院士專家紛紛表示,論壇搭建了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對于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有著積極意義。 作為今年大灣區科學論壇首場分論壇,論壇聚焦納米科學前沿,涉及主題既有納米
大灣區科學論壇納米科學分論壇聚焦納米科學前沿
12月10日,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6場分論壇之一納米科學分論壇在廣州舉行,12名院士專家在論壇上作學術報告。與會院士專家紛紛表示,論壇搭建了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對于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有著積極意義。 作為今年大灣區科學論壇首場分論壇,論壇聚焦納米科學前沿,涉及主題既有納米
南澳科學會議將承接雙清論壇青年科學論壇
記者從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獲悉,在日前廣州召開的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工作推進會上,廣東省科技廳宣讀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建議共同推進雙清-南澳青年科學論壇組織工作的函》。高端的交流平臺,對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分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龔新高表示,南澳科學會議是基礎研究領
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89.shtm 中新網云南騰沖4月29日電 (熊佳欣)29日,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在云南省著名僑鄉騰沖市開幕。 本次論壇由云南省科學技術廳、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云南
科學家攜手藝術家暢談“元宇宙”
“新冠疫情促使人們的生活場景從線下更多轉移到線上,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算法、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一條可能改變人們生活環境的內化道路在2021年引爆科技圈,那就是‘元宇宙’。”在近日舉辦的未來科學藝術論壇上,當代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顧振清說。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元宇宙景觀下·科
科學藝術展《星河角落:步天歌》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68.shtm隨著暑假來臨,北京各大文化場所推出了各種文化消費大餐。7月21日《星河角落:步天歌》在華熙LIVE·五棵松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幕。該展覽由星河角落×《中國國家天文》攜手時代美術館聯合打造。
電源可靠性預測:藝術和科學結合的產物
數據手冊是元器件、模塊或系統性能的全面的、經測試和經驗證信息的完美信息庫。在電源單元(PSU)的情況下,數據手冊為工程師提供了大量的性能參數,包括紋波和噪聲、效率、調節精度、隔離電壓、電磁排放量等。所提供的信息的數量和詳細程度為用戶在任何給定應用中實現預期性能提供了極大的信心。? 但另
首屆“喚夢”科學藝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5月16日上午,由中國科學報社及詩意訪古(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首屆“喚夢”科學藝術研討會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成功舉辦。“喚夢”科學藝術研討會專家合影本次研討會出席嘉賓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嚴加安,首都博物館原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崔學諳,中國科學院文聯榮譽主席、俄羅斯藝術
中關村論壇首次舉辦空間科學論壇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關村論壇首次設立的空間科學論壇4月27日下午在北京舉辦,中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航天機構代表、空間科學領域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對空間科學發展進行回顧與展望,并就未來空間科學領域全方位交流與合作進行深入探討。作為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之一,空間科學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科學與藝術委員會成立
28日,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科學與藝術委員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立。該委員會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和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共同倡導,得到了近200位國內外眾多著名科學家、藝術家的積極參與和鼎力支持。 李政道在給成立大會的賀信中以親身經歷為見證,來說明文化與技術、科學與藝術
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舉行
日前,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主旨論壇在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舉行。 主旨論壇分四場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騰沖科學家論壇聯合主席饒子和聯合十余位多學科院士、專家就生命科學與大健康領域的熱點進行深入探討。在主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