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武:中國可能比馬斯克更早造出“超級高鐵”
高鐵,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典型成果,也是代表中國速度的一張國家名片。是什么激發了中國鐵路人自己研制高鐵的決心?既然測試速度早已經超過了400公里,現在中國高鐵的速度是不是太保守了?未來中國也會有“超級高鐵”? 高鐵的“中國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院士、鐵路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高速鐵路,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巨系統,我們的調度指揮系統,我們的客服系統,還有大家最關心的防災和安全系統,比如說風、雨、雪、雷、電,我們也曾經吃過虧。雷打到鐵路裝備上,由于防護措施不利,曾經造成了非常痛心的大事故。高速鐵路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巨系統。中國團隊建成了它,而且運營好了,感到非常自豪。我們走出去,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也非常有利,到今天我們還在不斷地去攻堅克難,因為我們看到國際形勢,如果不努力,若干年以后又會掉隊了。 是......閱讀全文
何華武:奔向“風馳電掣”的高鐵夢
何華武 中國工程院供圖收到《中國科學報》的采訪函后,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親手寫下近萬字的中國高鐵建設回憶文章。樸素的文字背后,是一位鐵路“戰士”追夢中國高鐵的深情與努力。何華武是中國高鐵技術的主創人和主要實施推廣人之一,中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首條運營時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速(城際)鐵路工程、世界
何華武:中國可能比馬斯克更早造出“超級高鐵”
高鐵,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典型成果,也是代表中國速度的一張國家名片。是什么激發了中國鐵路人自己研制高鐵的決心?既然測試速度早已經超過了400公里,現在中國高鐵的速度是不是太保守了?未來中國也會有“超級高鐵”? ? ? 高鐵的“中國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何華武院士:疾速追夢,奔向“風馳電掣”
近日,收到采訪邀請后的數天,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發來了手寫的回憶,近萬字,樸素語言中,蘊藏著一位鐵路“戰士”追夢中國高鐵的深情和努力。何華武是中國高鐵技術主創人和主要實施推廣人之一,中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首條運營時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速(城際)鐵路工程、世界先進水平的京滬高速鐵路工程等都由他擔綱
何華武院士:疾速追夢,奔向“風馳電掣”
近日,收到采訪邀請后的數天,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發來了手寫的回憶,近萬字,樸素語言中,蘊藏著一位鐵路“戰士”追夢中國高鐵的深情和努力。 何華武是中國高鐵技術主創人和主要實施推廣人之一,中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首條運營時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速(城際)鐵路工程、世界先進水平的京滬高速鐵路工程等都
京廣高鐵開通在即:高鐵發展再提速
1000多公里的距離,8個小時就能坐個來回。隨著京廣高鐵開通在即,從北京到武漢實現“早出晚歸”將不再是難事。 11月29日,在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鐵道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盧春房等的陪同下,近30名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觀摩考察了京廣高鐵北京—武漢段。中國工程院院士、鐵道部總工程師何
就算“九死一生”-也要啃硬骨頭——院士聚首談自主創新
“科學創新都是‘九死一生’的,必須下定決心。”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說。5月30日是第二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中國科協“科技中國夢、建功新時代”專題報告會上,院士專家和青年學生共聚一堂,分享對科學家和科學工作的認識。 自主創新之難,倪光南深有體會,這也是他反復強調“決心”的原因:“自主創新不僅要
院士談自主創新:就算“九死一生”也要啃硬骨頭
“科學創新都是‘九死一生’的,必須下定決心。”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說。5月30日是第二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中國科協“科技中國夢、建功新時代”專題報告會上,院士專家和青年學生共聚一堂,分享對科學家和科學工作的認識。自主創新之難,倪光南深有體會,這也是他反復強調“決心”的原因:“自主創新不僅要克服技術
坐著高鐵去看海,我國首條跨海高鐵正式通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555.shtm9月28日上午9時15分,隨著G9801復興號列車從福州南站準時發出,我國首條跨海高鐵——寧波至廣州高鐵福州至廈門、漳州段(簡稱福廈高鐵)正式全線開通運營。福州至廈門最快55分鐘可達,
-武維華院士:中國原始創新道阻且長
“8億件襯衫換來一架空客”“集成電路芯片90%依賴進口”“實驗室科研儀器見不到國貨”。當前的中國,雖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摘取了“制造大國”桂冠,但同時,也面臨處在很多產業鏈條末端的尷尬,常常只能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取小額利潤。 在專家看來,這一切源于中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怎樣才能提高原始創新
名不副實的“高鐵”食物
很多人認為,只要是鐵含量高的食物就能夠起到很好的補鐵效果,但事實并非如此,以下食物就是幾種名不副實的“高鐵”食物。 黑木耳 翻開食物成分表,會發現黑木耳(干)的鐵含量高達97.4毫克/100克,而正常女性的鐵需求量也不過20毫克/天,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只要吃20克的干木耳就能滿足一天鐵的需求
我國首次出口高鐵列車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啟運
新華社青島8月21日電(記者王凱)21日,我國出口印尼用于雅萬高鐵的1組高速動車組和1組綜合檢測列車從青島港運往印尼,標志著我國首次出口的高鐵列車正式啟運。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裝船(8月18日攝)。新華社發(姜超 攝)據了解,雅萬高鐵是“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印尼兩國務實合作的標志性項
武重“聯姻”華科大-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11月30日,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重”)與華中科技大學正式簽訂校企《戰略聯盟合作協議》。這意味著武漢本地企業在“聯姻”科教“外腦”優勢方面,越來越看重本地優質“品種”。 雙方商議,組織科技攻關,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裝備設計制造和技術攻關、新材料開發及材料成型、信息與控制
中國高鐵列車亮相印尼
印尼當地時間11月16日,一列由中國研發制造的高速鐵路綜合檢測列車對雅萬高鐵德卡魯爾站至4號梁場間線路進行了全面檢測,獲取的各項指標參數表現良好,標志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試驗運行取得了圓滿成功。 目前,經過中印尼鐵路建設者的共同努力,雅萬高鐵建設進展順利,全線13座隧道全部貫通,箱梁架
知名原子光譜專家何華焜逝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12月23日晚,我國著名原子光譜研發專家,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何華焜去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0歲。 何華焜是湖北荊州人,畢業于中山大學物理學系。上世紀60年代在廣東省中心實驗站(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的前身)組建原子光譜研究團隊,是國內最早
1199名評審專家!國家基金委新公布一批會議評審專家
關于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的通告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規定,現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葉企孫”科學基金、黃河水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鐵路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名單(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丁銳、
國自然聯合基金項目會評專家名單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規定,現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葉企孫”科學基金、黃河水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鐵路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名單(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丁銳、丁云杰、丁希侖、丁勁、丁虎、丁國如、丁建東、丁建寧、丁貴廣、丁曉峰、丁愛
武維華院士:完善中國科技評價獎勵制度營造良好科研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10日表示,中國的科技體制改革首先應下決心推動科技評價獎勵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從以數量評價為主向以質量、水平、貢獻以及發展前景為主,從關注短、淺、快的形式化評價向更加注重實踐檢驗和歷史性評價轉變,堅持科學的人才選拔、培養和使用制度。 武維華委員代表九三學社中
高鐵也要用上新能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34.shtm新能源汽車如今家喻戶曉,但用新能源支持電氣化鐵路運行,過去不敢深想。如今這一“聽起來不可能”的供電方式,即將在我國成為現實。5月20日,國能新朔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完成“軌道交通‘網—源—
最新!上海市白玉蘭人才計劃2類項目評審專家名單公布
2023年度上海市白玉蘭人才計劃浦江A類、B類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名單公布 2023年度上海市白玉蘭人才計劃浦江A類、B類項目通訊評審已結束,現公布參加通訊評審的專家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 艾連中、安東亞、安平、安玉賢、白承銘、白剛、白景峰、包偉華、包玉倩、保志軍、鮑勁松、卞曉嵐、卞振鋒、卜佳俊、
我國水下隧道技術應用世界最多
10月22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院士在南京舉行的“長江中下游大盾構技術峰會”上表示,我國水下隧道技術應用世界最多,特別是在水下盾構隧道設計、裝備制造、安全建造等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何華武表示,改革開放40年,我國盾構隧道技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快速發展,從山嶺到城市,從陸上到水
2024年天津市科技領軍(培育)企業重大創新項目評審專家名單
按照科技工作總體安排,現將2024年天津市科技領軍(培育)企業重大創新項目評審專家名單公布如下(按專家姓氏拼音排序): 陳夢、崔國勤、崔洪升、費建軍、付娜、高琳、郭健、茍向鋒、韓廣成、郝書寧、何柏巖、賀慧寧、胡彪、胡素麗、賈云剛、金劍、李紅霞、李進軍、李濤、李艷萍、凌仕剛、梁春永、林健、劉臣臻
中國高鐵成網世界第一-技術全面自主
全國27個高鐵客運站網上訂餐試點日前推行。乘坐高鐵的人們可以選擇十幾家飯店的數十個菜品。從清一色的盒飯變為各地特色美食,看起來只是“火車餐桌”的小變化,折射的卻是中國高鐵提升服務品質的不懈追求。 近年來,中國高鐵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步伐,“四縱四橫”高鐵網基本成形,技術成就贏得國際聲譽,服務品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