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古老的花兒“重新綻放”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7月31日公布的一篇演化學論文稱,科學家通過龐大植物數據庫和模擬技術,描繪了地球上可能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朵圖像,讓人們有幸一睹古代花朵的風采。這項新研究同時提供了被子植物演化和多樣化的新知。 被子植物也就是“有花植物”或“顯花植物”,因為不同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形態上具有孢子葉球的花。它們是目前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級的一類,占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的90%。科學家認為,它們都起源于一種生活在1億4千萬年前的古老植物。不過,關于被子植物以及它們獨特的結構——花,其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沒有被科學界完全理解,而且花朵的化石記錄也非常有限,這讓科學家必須從其他途徑來研究花朵的演化。 此次,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結合花朵演化模型和一個巨大的現存植物特征數據庫,重現古代被子植物花朵的特征和多樣化。他們描繪的圖像顯示,古代花朵同時具有雌性和雄性部分,以及多輪的三個為一組的花瓣狀器官。 雖然某些特征仍舊不明確,......閱讀全文
花朵掩映下的浙江污染
中國一些地區已展現出了一片經濟繁華的景象,但這些發展的代價是什么呢?馮永鋒從中國東部的漁民那里了解到當地居民對經濟開發區污染的憂慮和不滿在與日俱增。 有人說,中國東部經濟發達,所以環境保護肯定做得不錯。事實是怎么樣的呢?記者最近到浙江杭州蕭山區的南陽化工園區進行的一次采訪,看到的現象卻是,雖然表面
蜜蜂快速發現花朵之謎揭開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動物學論文表明,蜜蜂和其它傳粉者之所以能迅速發現花朵,是因為花瓣上納米級圖案產生的藍色光環。這項研究表明,現存大多數開花植物群都有這種光環,但是不同系的植物可能各自獨立進化出該特征。 某些花朵的花瓣上有條紋,這些條紋通過散射光線而產生結構色,形成傳粉者能見的信號。
迄今最古老的花兒“重新綻放”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7月31日公布的一篇演化學論文稱,科學家通過龐大植物數據庫和模擬技術,描繪了地球上可能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朵圖像,讓人們有幸一睹古代花朵的風采。這項新研究同時提供了被子植物演化和多樣化的新知。 被子植物也就是“有花植物”或“顯花植物”,因為不同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形態上具
價廉無毒-納米花朵帶來電池革命
? ??? ? ■粉紅的金屬硫化鍺(GeS)納米花朵 在談到捕獲太陽能量的時候,科學家們一直在考慮:有沒有比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更好的模型?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已經“培育”出一種粉紅的金屬硫化鍺(GeS)納米花朵,可以用來創建下
我國古植物專家發現最早典型花朵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南古所古植物學家王鑫與國家蘭科中心教授劉仲健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型花朵——“潘氏真花”。“潘氏真花”植物化石出產于我國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經科學分析,確定此花存在時間為1.62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該研究成果在線發布在英國《歷史生物學》雜志上。 在
科學家描述最早的花朵樣子
對于第一種會開花的植物來說,3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對其早期進化開展的最大規模研究表明,它的花朵可能擁有花瓣狀被片以及含有花粉的雄蕊,并且以3個分層螺環的形式排列。 近一個半世紀以來,開花植物的起源及其對全世界棲息地的快速征服一直是個謎。1879年,查爾斯·達爾文將其描述為“可惡的神秘”,即雖
古代地球曾“瞬間”凍結
科學家懷疑,當冰原覆蓋地球時,曾發生若干古代“雪球地球”事件。圖片來源:JOHN SONNTAG/NASA現在,地球上的冰正在迅速融化。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在若干古代事件發生期間,地球曾陷入了被稱為“雪球地球”的深度凍結狀態。當時,冰原不斷擴大,直至覆蓋了幾乎整個地球。不過,這些事件的次數、程度
古代地球曾“瞬間”凍結
現在,地球上的冰正在迅速融化。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在若干古代事件發生期間,地球曾陷入了被稱為“雪球地球”的深度凍結狀態。當時,冰原不斷擴大,直至覆蓋了幾乎整個地球。不過,這些事件的次數、程度以及地球以多快的速度變成“冰塊”一直是未解之謎。如今,對埃塞俄比亞一個最新發現的巖石層序進行的分析表明,“雪
蒸餾器的古代
在國內,時間更早些的古代蒸餾器實物也還是有的。1975年,在安徽省天長縣安樂鄉出土一漢代銅蒸餾器,其結構亦由上下兩分體組成,上體底部帶箄,箄上附近鑄有一槽,槽底鑄有一引流管,與外界相通。在蒸餾時,配以上蓋,蒸汽在器壁上凝結,沿壁流下,在槽中匯聚后順引流管流至器外,因此可起到蒸餾作用。 遺憾的是
中國科學家發現花朵傳粉“小心機”
自然界中,許多開花植物要依靠蜂類傳粉。靜靜等待蜂類靠近的花朵看似被動,其實也有自己的“小心機”。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雙全課題組發現,植物會采取化學防御策略,促使蜂類幫助傳遞花粉但不消耗花粉。相關研究4月11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 黃雙全課題組以熊蜂為研究對象,發現其在采集花粉和花
研究稱花朵在昆蟲眼中更艷麗
花的顏色是引導昆蟲尋花的標志之一。由于視覺光譜不同,昆蟲眼中的花朵與人類看來其實完全不同。挪威科學家、攝影家羅斯萊特通過拍攝自然光和紫外光下的對比照片,讓我們領略了昆蟲看到的神秘色彩世界。?據《每日郵報》報道,包括蜜蜂在內的許多昆蟲能接收的光譜范圍都比人類要廣,紫外光就是它們能辨別的光線之一。在紫外
培育新品種,讓葡萄開出“完美花朵”
今天的育種者試圖培育新品種,生產出口感更好、抗病能力更強的葡萄,往往需要2~4年時間才能知道它們是否擁有“完美花朵”的基因成分。 在葡萄馴化歷史中,雌雄同體花的進化是一個關鍵特征。現在大多數栽培葡萄都是雌雄同體的,而所有野生葡萄屬的成員只有雄花或雌花。 雌花坐果,但產生不育花粉;雄花有花粉,
亞馬孫發現古代建筑
激光雷達揭示了玻利維亞亞馬孫地區拉美裔前的低密度城市生活。 論文作者供圖 ?激光雷達揭示了玻利維亞亞馬孫地區拉美裔前的低密度城市生活。 論文作者供圖 科學家在亞馬孫西南部發現了11個此前未知的Casarabe文化居住地遺址,該文化約存在于公元500~1400年。這些發現展示了一種此前在
古代軟體動物形似榴蓮
軟體動物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動物群體之一,但它們的起源是個謎。一塊新發現的約5.1億年前的軟體動物化石——類似于切成兩半的榴蓮,為了解最早的軟體動物提供了線索。8月1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完整的多刺世山蟲化石類似榴蓮(左);它的刺(右)是由一種叫做甲殼質的有機化合物構成的。圖片來源:G Zhan
古代軟體動物形似榴蓮
軟體動物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動物群體之一,但它們的起源是個謎。一塊新發現的約5.1億年前的軟體動物化石——類似于切成兩半的榴蓮,為了解最早的軟體動物提供了線索。8月1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完整的多刺世山蟲化石類似榴蓮(左);它的刺(右)是由一種叫做甲殼質的有機化合物構成的。論文作者之一、英國牛津
古代瓷器表面元素分析之我見
當下物理檢測在古玩領域有點熱。物理檢測顧名思義就是機器檢測,它脫離了原始的眼學目測,而是用一串數據來比對瓷雜類古玩的新老真偽。但是對于物理檢測,本人也想發表點謬論,弄出點響動,活躍一下年尾的氣氛。第一、坦承的說,我們要用一種敬畏的態度看待物理檢測的科學進步,能把一件古物的表里成分通過復雜的數據分析展
好奇號于火星發現不明物體形似花朵
這張照片中的這個神秘物體是一朵花?好奇號將對此進行進一步的考察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發布了一系列由該局所屬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拍攝的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上似乎可以看到火星地表上有一朵花朵。 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的報道,這張照片是好奇號在穿越一片名為“黃刀灣” (Y
4000萬年前琥珀中最大花朵
德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記錄了一朵保存在琥珀中的已知最大化石花,這朵花直徑28毫米,大小是其他化石花的3倍。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科學報告》。 這朵花包裹在來自歐洲北部波羅的海森林的琥珀中,可追溯至將近4000萬年前,被認為來自一種原名為Stewartia kowalewskii的古代有花常綠植物
美國最新研制“太空花朵”折疊太陽能板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最新研制一種類似折紙的太陽能板,原始直徑2.7米,展開之后直徑達到25米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太空中部署較大的設備并非易事,將重量1公斤的物體發送至太空軌道成本大約23400美元,這是非常昂貴的,同時占用空間受到限制。為了處理這些問題,美國
人工智能可以復原古代文本?
通過訓練一種深度神經網絡復原古代希臘文本,歷史學家可用其達到72%的準確性。這些發現或可以更好的速度和準確性幫助復原和判斷新發現或未明銘文的歸屬,增進人們對古代歷史的理解。相關研究3月10日發表于《自然》。 要理解古代文明的歷史,歷史學家會研究古人直接書寫在諸如石頭、陶器或金屬等材料上留存至今的
海藻曾喂飽古代歐洲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88.shtm
月球南極存在古代巖漿洋遺跡
《自然》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科學家利用印度月船3號任務數據對月球南極高緯度地區的月壤進行的分析表明,這里存在古代巖漿洋的遺跡。 維克拉姆登陸器著月點。 圖片來源:《自然》 2023年8月,印度的維克拉姆登陸器(月船3號任務的一部分)在月球南極附近軟著陸。隨后其月球車利用自身搭載的阿爾法
古代蒙古人暴力且健康
圖片來源:NORTH WIND PICTURE 最新研究顯示,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征服廣袤的歐亞大陸之前的上千年間,蒙古牧民過著暴力、健康的生活。 盡管一些蒙古人在現代社會中仍保持著游牧的生活狀態,但研究人員并不知道這一傳統起源于何時。任何早期牧民都應該比久坐不動者健康。尤其在垃圾收集和污水處理基
古代生物的生物鐘揭秘
室溫下的藍藻生物鐘,三個蛋白滴答滴答轉個不停,我們很難理解它的發條機制。將它們凍住后,我們就可以仔細觀察它們的外觀和裝配細節。 10年之前,藍藻體內的生物鐘僅由三種蛋白組成:KaiA,,KaiB和KaiC。2015年,日本科學家在Science雜志上報道:只要加一點能量(ATP),這三種蛋白在
古代日本狼或是冰川時代“遺物”
在日本本州島,農民長期將一種小型灰狼視為莊稼的守護者,因為它的嚎叫能提醒農民有野豬等入侵者來襲。在民間傳說中,“本州狼”被視為森林精靈并且用神龕供奉起來。不過,當這種狼在19世紀從狗那里感染了狂犬病后,農民射殺并且掩埋了它們,直到1905年最后一只灰狼死去。 如今,只有一些被填充起來的本州狼標
海藻曾喂飽古代歐洲人
海藻和水生植物可能是至少到中世紀時期的古代歐洲人的重要食物來源。這些發現基于對古人類牙結石的化學分析,增進了對從新石器時代到早期中世紀歐洲飲食的理解。 人們今天仍然在食用海藻,這種食物在亞洲尤為盛行,但在歐洲關于食用海藻和淡水水生植物的考古學證據有限。在新石器時代,歐洲各地都有農業發展,而海洋
植物細胞:月季響應乙烯調節花朵開放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高俊平和馬男團隊在《植物細胞》雜志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月季響應乙烯調節花朵開放的分子機制。 花朵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朵開放是花瓣展開、暴露出雌雄蕊的生物學過程,對于完成授粉和繁育后代至關重要。花朵開放也是花卉觀賞品質形成的過程,直接決定了花卉
基因編輯技術能讓我們看到更加鮮艷的花朵
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這樣的使用方式,科學家們通過破壞日本一種植物的一個基因,將它從原來的紫羅蘭色變成了白色,而更多的證據表明,基因編輯還擁有更巨大的潛力。 改良花是日本的牽牛花植物,研究人員只對負責花色素的基因進行編輯,而不影響植株的其余部分,但這小小的改動所帶來的潛力
研究發現,鳥眼看紅色水果顏色不如紅色花朵豐富
傳粉和種子散播,是關乎植物繁衍、擴張的重要過程。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日前與國外同行合作,就花和果的色彩開展了一系列比較研究,并取得了突破。國際生態學經典期刊《功能生態學》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鳥媒紅色花比鳥播紅色果具有更高的色彩多樣性。 ?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傳粉
紅色也有不同,研究發現花朵的色調比果實更豐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123.shtm色彩在動物和植物的相互作用中至關重要,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對花和果的色彩進行比較研究,發現紅色果實的色調不如紅色花朵豐富。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功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