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顏色是引導昆蟲尋花的標志之一。由于視覺光譜不同,昆蟲眼中的花朵與人類看來其實完全不同。挪威科學家、攝影家羅斯萊特通過拍攝自然光和紫外光下的對比照片,讓我們領略了昆蟲看到的神秘色彩世界。
據《每日郵報》報道,包括蜜蜂在內的許多昆蟲能接收的光譜范圍都比人類要廣,紫外光就是它們能辨別的光線之一。在紫外光下,花粉、花蜜所在的部位往往格外耀眼或者顏色更深,能吸引昆蟲找到正確的位置,進行采蜜傳粉。
生長在河畔沙地上的月見草在人類看來完全是黃色,在昆蟲眼中它的中心部位卻格外艷麗。同樣,蜜蜂看到的蒲公英,其中心與周邊也有明顯的色彩差異,俗稱“白頭翁”的銀蓮花可能變成一片藍色,而中心的黃色花蕊則會呈現暗黑色。原本紫紅葉、黃色蕊的藏紅花在紫外光下分出鮮明的三個色區,中間的花蕊部分呈現出很深的紅褐色。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聯合首都師范大學、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團隊,研究揭示了現代昆蟲植食模式早在侏羅紀中期(約1.65億年前)就已形成,比被子植物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提前了約6......
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勝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首次從“細胞器互作”視角,系統深入地揭示了昆蟲激素合成的分子細胞學調控機制。1月23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
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王興民課題組和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邱寶利課題組合作,在微塑料對草地貪夜蛾中腸損傷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危險材料雜志》(JournalofH......
由柔軟的肌肉狀執行器驅動的微型飛行機器人。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受昆蟲啟發,成功研制出一款郵票大小的飛行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能在空中飛行15分鐘,超過以往所有昆蟲大小飛......
什么?竟然有昆蟲把塑料當作美味!對的,你沒有看錯,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愛“吃”塑料的昆蟲,并對它們解決白色污染寄予厚望。近日,江蘇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孫建中團隊系統綜述了昆蟲及其腸道共生菌在塑料生物......
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豐富?長期以來,這個趣味十足的謎題吸引了全世界生態學家和生物學家廣泛關注。圖為中國西南部的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供圖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獲悉,近日,中國農科院張友軍研究員團隊在Cell旗下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創新》(TheInnovation,IF=33.2)發表......
蚜蟲 視覺中國資料圖昆蟲是如何感知氣味的?又是如何做出行為反應的?是研究昆蟲化學生態學的重要課題。北京時間2024年6月14日凌晨2時,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
隨著夏季的到來,天氣晴朗的日子漸增。然而,藍天白云下,看似潔凈的空氣中卻隱藏著一位“隱形殺手”——臭氧污染。它不僅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影響昆蟲尋找合適的配偶。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
昆蟲表皮作為自然界中最復雜的自組裝系統之一,含有數以百計的表皮蛋白,這為篩選具有自組裝潛能的昆蟲表皮蛋白肽(ICP)提供了無限可能。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劉田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楊青教授、清華大學高華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