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員發表癌癥研究新成果
PTEN是一個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許多腫瘤都存在PTEN突變、下調或功能障礙。PTEN的磷酸酶活性依賴于膜轉位(激活),已知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劑(尤其是曲古菌素A)能夠促進PTEN的膜轉位,但人們并不清楚這背后的具體機制。 多細胞生物的每個細胞都攜帶著相同的遺傳學信息。不過,不同類型的細胞只激活功能所需的特定基因。哪些基因在何時被激活,很大程度上是由組蛋白上的化學修飾決定的,組蛋白乙酰化就是其中之一。 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是近年來倍受關注的潛在抗癌藥物。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兩種非選擇性的HDAC抑制劑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曲古菌素A(TSA)和辛二酰苯胺異羥肟酸(SAHA)能夠抑制HDAC6,通過PTEN的K163乙酰化誘導PTEN膜轉位。這一成果發表在近日的Oncogen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甘業華研究員。 研究顯示,K163乙酰化會阻止PTEN C端與其余部分互作,最終導致PT......閱讀全文
Nat-Commun:記憶抑制研究
2016年11月2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在線發表了北京師范大學秦紹正研究組和深圳大學吳佳慧研究組合作的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報告睡過一覺后,抑制負面的情緒化記憶會更加不容易。 研究稱,人們在學習新知識后睡一覺往往會重新組織這些信息的儲存和處理方式,將它們從短期記
抑制腫瘤轉移研究獲進展
近日,華東師大生命醫學研究所、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千人計劃”劉明耀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發現了一種新型抗腫瘤體內生長和轉移的抑制劑。國際腫瘤學期刊《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雜志》日前發表了這一成果。 隨著全球腫瘤發病率的顯著提高,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腫瘤發病和死亡的大國。預計到2030年,
抑制性多肽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朱毅敏帶領研究團隊,首次利用細菌表面展示技術篩選獲得了針對PD-L1分子的抑制性多肽,驗證其具有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降低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為腫瘤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工具。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腫瘤免疫學研究》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
腫瘤免疫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蛋白與細胞藥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曉春及其研究團隊在腫瘤免疫抑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TIPE2 Specifies the Functional Polarization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du
研究發現饑餓抑制母性筑巢行為
目前關于單一行為發生的神經環路機制已經有比較多的解析,而關于動物如何協同多個行為以平衡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研究還很少。11月20日,《神經科學雜志》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Agrp神經元投射到內側視前區并調控母性筑巢行為》的研究論文,此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抑制劑的發現和研究
新藥是漫長的藥物開發過程的產物,xxx步通常是發現新的酶抑制劑。過去,發現這些新抑制劑的xxx方法是反復試驗:針對目標酶篩選龐大的化合物文庫,并希望能出現一些有用的線索。這種蠻力方法仍然是成功的,甚至通過組合化學方法得以擴展,該組合化學方法可快速產生大量新型化合物和高通量篩選技術,以快速篩選這些龐大
研究團隊在生物硝化抑制劑研究獲進展
在低氮生長環境中,某些禾本科植物根系可通過分泌生物硝化抑制劑(Biological Nitrification Inhibitor,BNI)對硝化過程產生抑制作用,提高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高粱是被報道較多的能分泌BNI的作物,但研究基本上限于水培實驗,在實際土壤環境中的效果及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
藥物研究有望抑制腦膠質瘤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團隊、香港科技大學王吉光教授團隊與北京師范大學樊小龍教授團隊合作,闡述了首次在繼發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
整合酶抑制劑的研究開發
由默克科學家們開發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整合酶抑制劑,2003年3月在美國和比利時開始進入臨床I期研究,對象為未曾感染HIV的志愿者。臨床I期研究是人體實驗的最初階段,主要目的是評估研究藥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代動力學(血液中藥物代謝水平)。據美國默克公司感染性疾病與疫苗臨床研究部副總裁
研究發現結核菌抑制劑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下,由我國科學家主導、印度等多個國家科研人員參與的合作團隊,日前發現了一種能夠抑制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的化合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衛生部部長陳竺向這一合作項目的組織者、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王明偉發來了賀詞。 在我國和其他許
研究成功抑制腫瘤血管、阻止腫瘤生長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和其他機構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策略,以阻止腫瘤生長所需的新血管。曾經被認為是極有希望的癌癥治療手段--阻斷刺激新的血管生長(血管生成)的分子已被證明無效,因為腫瘤細胞的反應會產生更多的刺激分子。新的策略包括使關鍵的酶
研究稱銅可抑制流感病毒
主題為“迎接全球化健康挑戰”的中國抗病毒大會7月18日在北京舉行,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C.William Keevil博士發表報告稱:“銅可以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指出,75%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銅表面滯留1小時后被殺死,6小時后滯留在銅表面的流感病毒幾乎全部死亡。這一研究引起與會
多中心研究發現新肺癌抑制基因
美國波士頓和北卡羅萊納州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一種特殊的基因能夠抑制小鼠肺癌進程的關鍵步驟。研究人員將這些發現公布在8月5日的《自然》雜志的網絡版上。這種叫做LKB1的基因在小鼠中不但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腫瘤抑制基因,而且其功能還可能比其他已知的抑制因子更加強大。 如果進一步的研究能夠證實LKB1在人
新研究認為紫色光能抑制近視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認為,紫色光能抑制近視,考慮到通常室內缺少紫色光,這一發現或有助于開發預防和治療近視的新方法。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國際學術刊物《EBioMedicine》上報告說,現在全球近視人口不斷增加,有一些研究指出室外環境有助于抑制近視,但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該校醫
整合酶抑制劑的研究開發
由默克科學家們開發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整合酶抑制劑,2003年3月在美國和比利時開始進入臨床I期研究,對象為未曾感染HIV的志愿者。臨床I期研究是人體實驗的最初階段,主要目的是評估研究藥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代動力學(血液中藥物代謝水平)。據美國默克公司感染性疾病與疫苗臨床研究部副總裁Je
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20世紀60年代初,Umezawa提出了酶抑制的概念,從而將抗生素的研究擴大到酶抑制劑的新領域。酶抑制劑新藥發現的途徑:一是來源于天然化合物,包括動植物和各種微生物等,二是化學合成物。在目前上市的藥物中,以受體為作用靶點的藥物占52%,以酶為靶點的藥物占22%,以離子通道為靶點的藥物占6%,以核酸為
新研究認為紫色光能抑制近視
新華社東京1月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一項最新研究認為,紫色光能抑制近視,考慮到通常室內缺少紫色光,這一發現或有助于開發預防和治療近視的新方法。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國際學術刊物《EBioMedicine》上報告說,現在全球近視人口不斷增加,有一些研究指出室外環境有助于抑制近視
研究顯示新型結核疫苗抑制哮喘發作
記者從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和廣州醫科大學聯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了一種利用腺病毒載體結核疫苗抑制過敏性哮喘的新策略。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分子醫學雜志》。 過敏性哮喘影響全球8%~16%的人口,癥狀為喘息、氣促、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當前治療策略依賴于
美國研究發現:雌激素受體可抑制暴飲暴食
美國貝勒醫學院兒童營養研究中心和得克薩斯州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雌激素能觸發大腦5-羥色胺神經元,抑制雌性小鼠的暴飲暴食。該研究發表在《臨床研究》雜志上。 暴飲暴食一般是指一些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毫無節制,又猛又急地吞食大量食物。通常人們將暴飲暴食定義為不良生活習慣,大約有10%的美
新研究發現甘露糖可抑制腫瘤生長
近日,英國癌癥研究所Kevin M. Ryan團隊報告稱,一種叫做甘露糖(Mannose,與葡萄糖化學組分相同,結構不同)的物質,可以通過干擾細胞葡萄糖代謝而延緩腫瘤生長,并顯著提升化療藥物的抗腫瘤效果。該研究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于Nature上。 研究結果表明,腫瘤細胞用同一種轉運蛋白攝取葡萄
研究揭示抗精神分裂藥物抑制機制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趙巖研究組在抗精神分裂藥物研究中獲得新進展,首次闡明甘氨酸轉運蛋白GlyT1的底物識別和3種抗精神分裂候選藥物選擇性抑制GlyT1的機制。相關論文3月20日發表于《細胞》。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高致殘率的精神疾病,至少困擾世界上約1%的人口,而GlyT1被認為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關鍵
研究發現中國苦瓜可抑制胰腺癌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網站3月20日報道:苦瓜可以抑制胰腺癌。 中國產的苦瓜可抑制癌細胞獲取葡萄糖的能力,使其失去能量支持而死去。 美國科學家在對實驗鼠進行研究后得出了上述結論。研究人員給實驗鼠喂苦瓜汁,結果它們體內胰腺惡性腫瘤發展的幾率降低了60%。 此前的研究顯示,苦瓜果實
研究揭示抗精神分裂藥物抑制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88.shtm
研究揭示microRNA抑制mRNA表達新機制
為了讓基因中包含的指令最終在體內發揮某些功能,構成基因DNA序列的核苷酸或者說堿基必須被讀取并用于產生信使RNA(mRNA)。所產生的mRNA隨后必須翻譯成功能性的蛋白。細胞內的許多不同途徑會影響這一重要的生物學過程,決定著基因是否、何時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表達。一類主要的調節因子是microRN
研究揭示-“超級細菌”抑制機制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星、周叢照和孫林峰課題組合作闡明了應用抑制劑Targocil抑制超級細菌的機理。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微生物學》。 由于近年來抗生素濫用,出現了一類對所有的β-內酰胺類藥物(包括臨床最常用的青霉素與頭孢菌素)都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研究:咖喱粉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專家稱,一種使咖喱粉呈現姜黃色、名為15:25:12的化學物質通過降低癌細胞分解或破壞其他細胞,可以有效減緩乳腺癌和血癌腫瘤的生長。圖片來源于網絡 盡管此前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表示,香料或補品并不能對抗癌癥,但這項研究可能會帶來新的發現。姜黃素被認為具有抗癌作用,實際
厭氧消化過程氨抑制研究進展
著厭氧消化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厭氧消化工藝的研發和應用取得了迅速的發展,但處理效率低和!運行穩定性差是厭氧消化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中氨積累引發氨抑制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簡述了厭氧消化過程中氨抑制產生的機理及氨抑制的主要影響因素,介紹了氨抑制過程中微生物變化規律研究現狀,總結了消除和緩解氨抑制的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抑制鎘蓄積的水稻基因
日本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一種能抑制重金屬鎘在稻米中蓄積的水稻基因,該基因能把從土壤中吸收的鎘封閉在水稻根部細胞內。這一發現為培育難以蓄積鎘的水稻品種開辟了道路。 鎘在電鍍和電池生產中應用廣泛,但如果鎘在人體內大量蓄積,會造成骨骼中的
英國研究發現抑制基因可以控制癌細胞轉移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個促使癌細胞擴散的“幫兇”基因,如果用藥物抑制這個基因的作用,癌細胞將不易擴散。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將有助于提高癌癥治療水平。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致癌基因》雜志上報告說,通常在某部位組織出現癌變后,人體內會有一種天然物質來控制癌細
抑制心肌細胞壞死的機制相關研究
?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27日發表公報稱,他們發現實驗鼠罹患心肌梗塞時,激活實驗鼠心肌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質能夠抑制心肌細胞的壞死。??? 這種蛋白質是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的一個科研小組發現的,被稱為“CFTR離子通道”.這種蛋白質被激活時,細胞內的氯離子被釋放出來,避免細胞膨脹壞死。??? 研究人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