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包信和獲“周光召基金會基礎科學獎”

    5月23日,第八屆周光召基金會科技獎頒獎儀式在廣州舉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因在催化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獲得“基礎科學獎”。 包信和院士多年來一直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創制和新能源清潔高效轉化過程的開發為目標,由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開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所提出的“限域催化”創新概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已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在國際學術界具有重要的影響。 周光召基金會是由鐘健國先生及其家屬捐資,于2006年6月15日在香港設立。周光召為基金會理事會永久名譽主席兼基金會獎勵顧問委員會主席。該獎項每年頒獎一次,主要獎勵對中國有杰出貢獻的科技人員。......閱讀全文

    2017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候選人開始提名推薦

    關于提名推薦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本著愛祖國、愛科學、愛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懷“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中國的獎勵基金,獎勵中國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共同創建的香港社會公益基金。自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成立以來,何梁何利基金堅持“

    2017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候選人開始提名推薦

      關于提名推薦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本著愛祖國、愛科學、愛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懷“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中國的獎勵基金,獎勵中國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共同創建的香港社會公益基金。自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成立以來,何梁何利基金堅

    2017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候選人開始提名推薦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本著愛祖國、愛科學、愛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懷“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中國的獎勵基金,獎勵中國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共同創建的香港社會公益基金。自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成立以來,何梁何利基金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原則,共評選產生23屆科學與技術獎得

    201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候選人開始推薦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本著愛祖國、愛科學、愛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懷“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中國的獎勵基金,獎勵中國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共同創建的香港社會公益基金。自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成立以來,何梁何利基金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原則,共評選產生20屆科學與技術獎得

    周光召基金會第六屆科技獎頒發-中科院獲2項

      5月25日,周光召基金會第六屆科技獎勵基金頒獎典禮在中國科協第十五屆年會開幕式上舉行,中科院青海鹽湖所研究員馬培華及其領導的青海鹽湖提鋰科技團隊獲得“技術創新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教授王俊獲得“杰出青年基礎科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貽芳獲得“基礎科學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劉

    科技獎勵:國家科技獎推薦須避免“燈下黑”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萬眾矚目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再次出現空缺,這也是自2004年首次出現空缺以來的第二次空缺。一個獎項出現空缺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怎奈去年中國獲得首個本土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而獲獎者屠呦呦竟然未出現在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里,由此引發公眾廣泛熱議:難道

    青年科技獎8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獎揭曉

    2024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科技獎獲獎名單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按照《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之規定對2024年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進行了嚴格認真的形式審查、初評、會評、公示,共評選出一等獎23項,二等獎53項,三等獎21項;創新團隊2個,青年科技獎8人;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

    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獎勵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備受關注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這使得國內公眾和媒體立即聯想到,這一桂冠為何沒有授予三個多月前剛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這一聯想引發了各種質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的文章中,繼續為屠先生的“三無”身份抱不平者有之,細說屠先生與獎勵辦曾經的鮮為人知的秘辛者有之

    國家科技獎勵改革進行時

      記者“上交”手機、相機后,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輕輕走進正在進行評審的某專業組會議室。每個桌上都有姓名座簽和一臺專用電腦,評委用座簽上印著的賬號密碼才能進入評審系統,看到項目的材料,打分過程也是通過系統進行……  自2011年起,中央主要媒體走進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會現場,親身感受候選項目網絡視頻答辯的

    中華醫學科技獎頒發

      中華醫學科技獎(2016)頒獎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83項醫學科研成果和1位獲獎人榮獲2016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47項,另有衛生管理獎2項和醫學科普獎1項。  據悉,“強直性脊柱炎的綜合外科治療及嚴重脊柱畸形的截骨矯形技術創新”等8個項目獲一等獎;“基于宏基

    46人!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候選人名單公布

    關于公布第十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通過初評的候選人的公告第十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經初評,共產生46位候選人進入終評,根據《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管理細則》的規定,現將通過初評的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聯系人:曾老師 張老師電話:010-59300201?E-mail:zyj@cae.cn通訊地址

    46人!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候選人名單公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16.shtm 關于公布第十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通過初評的候選人的公告第十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經初評,共產生46位候選人進入終評,根據《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管理細則》的規定,現將

    “學分+基金”,“創基金”項目成效顯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19.shtm 9月27日,上海交大舉行第二期“交大文創—德必產教鏈通創基金”簽約儀式暨2021級創基金項目答辯展示會。 作為文創教育創新的實踐,上海交大“創基金”項目已舉辦3年。該項目強調

    湖南省科技獎勵大會舉行

    鄭健龍等六人獲湖南光召科技獎   2月15日上午,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   鄭健龍、陳永忠、楊年慈、劉仲華、羅和安、金甌等6人獲第七屆湖南光召科技獎,“虛擬計算環境的資源聚合機理”等226項成果分獲2010年度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

    國家科技獎項目更加惠及民生

    ???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從日前舉行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了解到,2008年度獲獎項目中涉及民生的項目共計69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27.3%,體現出我國科技發展越來越惠及民生。???? ??? 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有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

    國家科技獎獎金調整意義重大

      人們感慨科學家的收入不如明星,未必就是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娛樂明星,主要還是希望科技工作者能獲得有尊嚴的收入,從而能夠安心在科研道路上攀登。特別是那些默默耕耘在科技一線,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更應當感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溫暖,享受無上的榮光。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不

    中國青年科技獎在京頒發

      今天,中國科協會員日暨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申維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等相關單位領導以及科學家代表出席會議。大會由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主持。   申維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個

    國家科技獎評審嚴防“拉關系”

      網評“全盲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獎勵評審旁聽機制、試點專家評審和社會評議相結合……記者從6月24日舉辦的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會媒體開放日上獲悉,為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地評好國家科技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采取多項措施嚴格評審規程,防止“打招呼”“拉關系”。  一年一度備受社會關注的國

    2013國土資源科技獎揭榜

      8月23日,2013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終評結果揭曉。此次共有70個項目分獲一、二等獎,其中,油氣、化學礦產資源項目6個。   由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中聯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和吉林大學聯合

    2020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公示!

      根據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安排,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提名系統于今日正式上線,2020年度提名者即日起可登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綜合業務管理平臺進行在線填報。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2020年度提名材料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完善:自然獎不再硬性要求填報“SCI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谷超豪孫家棟獲最高獎   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溫家寶講話 李長春習近平出席 李克強主持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

    科技獎勵改革:祛除功利化導向

       “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年及未來科技體制深改進一步敲定方向、凝聚目標。其中,明確列入報告的改革國家獎勵制度,引發科技界代表委員的共鳴與熱議。  圍繞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熱烈討論,《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多名代表、委員及院士,就改革國家獎勵制度,特別是科技

    國家科技獎拒絕31種行為

      評審組織者“不得違規泄露推薦材料非公開內容、網評專家名單、評審意見、實名異議人身份及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不得為候選人或候選項目向評審專家打招呼,或在評審過程中就候選人或候選項目發表評價性意見、向評審專家施加傾向性的影響”……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獎勵辦)日前發布《國家科學技術獎評

    社會性科技獎勵為何缺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9558.shtm 近日,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該獎項是第一個由大陸企業家捐資設立的科學大獎,被稱為企業界與科學家的熱情“握手”。設立該獎項的初衷,是通過獎勵對社會做出杰

    國家科技獎評審紀律“二十條”

    公開、公平、公正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生命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行為準則與督查規定》等文件均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評審工作正常秩序、對評審結果施加傾向性影響,不得以賄賂、利

    基金委與澳門科技基金聯合科研資助基金項目指南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NSFC)與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以下簡稱科技基金,FDCT)關于設立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雙方每年聯合資助內地與澳門科學技術人員開展合作研究。現征集2022年度自然科學基金委與科技基金聯合科研資助基金合作研究項目(以下簡稱“NS

    基金委與澳門科技發展基金聯合科研資助基金初審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FDCT)關于設立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協議,雙方每年共同資助中國內地與澳門地區研究人員間的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2020年度共收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聯合科研資助基金項目申請60份。經初步審查并與澳門方核對

    申請洪堡基金和科學基金的異同

      最初我根本沒想過要申請洪堡基金,只是海投郵件聯系課題組長(host),因為沒人回信,就開始聯系經常負責我投稿的一個編委。2010年3月,這位編委給我回信,說他已經退休4年,不能招博士后了。幸運的是,我附帶的簡歷及論文清單打動了他,他推薦自己的三個學生讓我試試。  前兩個學生都是“牛人”

    天津1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1月18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天津市16項科技成果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3項,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涉及新材料、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在2012年度國家總體減少20%的獲獎數的情況下,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