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6-01-11 10:35 原文鏈接: 科技獎勵:國家科技獎推薦須避免“燈下黑”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萬眾矚目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再次出現空缺,這也是自2004年首次出現空缺以來的第二次空缺。一個獎項出現空缺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怎奈去年中國獲得首個本土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而獲獎者屠呦呦竟然未出現在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里,由此引發公眾廣泛熱議:難道當下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水平高過諾貝爾獎了?如果沒有,為何屠呦呦沒能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沒有個人或單位推薦屠呦呦。

      任何獎勵系統都面臨一種困難: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遴選與發現真正優秀的成果,而不造成某些重要成果被有意或無意遺漏。這是一件看似簡單實則很復雜的事情。通常,成果的遴選機制無外乎申報與推薦兩種常用模式。客觀地說,國家最高科技獎采取推薦制而不是申報制,這是科技獎勵系統的巨大進步。這種舉措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評審中去主觀化的制度設計目的,讓以往申報制中經常出現的任意夸大成就,以及自吹自擂的所謂填補空白之類的言辭迅速成為一種公共笑話。從這個意義上說,推薦制是推進客觀評價的制度性保障,即便偶爾出現遺漏現象,也是捍衛客觀性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此次空缺之所以被熱議,不是人們否定推薦制本身,而是質疑推薦制的制度設置本身是否存在缺陷。

      就屠呦呦未獲得最高科技獎來說,這意味著推薦環節存在兩個致命缺陷:其一,推薦時間過于倉促,導致重要成果被遺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次推薦的時間窗口期為2014年11月初~2014年12月15日,初評結果于2015年6月公布);其二,推薦人的設置是否具有領域的覆蓋性以及學術上的較高水準,還有推薦人的規模多少為宜?所有這些細節問題,直接決定了推薦制運行的質量。

      當然,獎勵辦可以很中性地說:一切符合程序。然而,問題是符合程序只是捍衛承認正義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現有的推薦制在制度設置上存在一種先天缺陷,即糾偏能力喪失。這種糾偏能力包含兩層含義:查漏補缺與糾正錯誤。本次案例屬于前者;在符合程序正義的情況下,如果某項被推薦的成果在存在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一路過關斬將,最后問鼎桂冠,那么獎勵辦又該怎樣解釋呢?到那時是否還可以說:一切符合程序?如果未來某一天出現程序上正確而結果錯誤的局面,就如同法律領域的錯判一樣,那將從基礎上摧毀獎勵系統。

      筆者曾將科技獎勵系統中的推薦制比喻為探照燈。眾所周知,探照燈在尋找潛在目標時會存在一些盲區,即每個探照燈都有自己照不到的地方,而照不到的地方的潛在目標就會被遺漏。避免探照燈出現燈下黑現象,就要求有多個探照燈聯動,彼此照亮對方的盲區,最大限度地克服燈下黑現象,這也是所有探照燈在尋找目標時必須事先考慮到的事情。照理說,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特定時期內的重大成果不會太多,如果配合一個比較合理的“探照燈”布置系統,出現遺漏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出現空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件好事。它再次證明了推薦機制是有可能存在燈下黑現象的。換言之,如果沒有一個廣泛的推薦人遴選機制和源于制度層面的糾偏機制,那么成果遺漏現象的累積會讓獎勵系統的基礎逐漸受到蠶食,并最終喪失激勵功能。

    相關文章

    勇擔科技創新“動力源”逾百家A股公司上榜國家科技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250個項目脫穎而出。上市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和“動力源”,自然是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重要參與者。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

    2024年廣西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開展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4〕11號)精神,經單位推薦、逐級審查和專家評審,現將2024年廣西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46名......

    重磅,2023年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公布(附全名單)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現將初評通過的59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https:/......

    權重角度丨三大獎”獲獎高校,誰的獎更有分量?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隨之揭曉。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俗......

    光華工程科技獎候選人擬推薦人選公示

    按照《關于開展第十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提名人選推薦工作的通知》要求,到提名截止日期(2021年11月29日),共有81個全國學會推薦候選人161名。經評審,50名獲得中國科協推薦資格。現將50名擬推薦人......

    重磅!2020國家科技獎,高校獲獎數排名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國務院批準并報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授予顧誦......

    共18項!四川省人民醫院醫療儀器設備集中推薦清單出爐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四川省人民醫院發布了醫療儀器設備接受集中推薦公告,歡迎具備合格資質、相應供應及服務能力的供應商積極參加。本次調研項目清單共18項,涉及梯度PCR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磁力攪拌......

    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出爐!

    今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

    鐘南山團隊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這些入圍國家科技進步獎

    記者昨天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獲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3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3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135項。......

    貴州省多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由貴州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牽頭完成的“防治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綠色新農藥新制劑的研制及應用”項目及由甕福集團有限責......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