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的癥狀體征
1、本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年,發病于10歲前為占半數病例,11-40歲約40%;常見TIA、腦卒中、頭痛和癲癇發作等。患兒常見TIA或缺血性卒中,出現短暫或持續性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或偏盲,主側半球受損出現失語,非主側半球可有失用或忽視,兩側可交替出現輕偏癱或反復發作;部分病例有智能減退和癲癇發作,頭痛較常見。約10%的患兒出現腦出血或SAH,個別病例可見不自主運動。 2、成年患者多見出血性卒中,SAH多于腦出血;約20%為缺血性卒中,部分病例表現反復暈厥發作。與動脈瘤性SAH相比,本病患者局灶性體征如癲、偏身感覺障礙、視乳頭水腫發生率較高;腦出血發病時癥狀較重,但恢復較好,有復發傾向。......閱讀全文
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的癥狀體征
1、本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年,發病于10歲前為占半數病例,11-40歲約40%;常見TIA、腦卒中、頭痛和癲癇發作等。患兒常見TIA或缺血性卒中,出現短暫或持續性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或偏盲,主側半球受損出現失語,非主側半球可有失用或忽視,兩側可交替出現輕偏癱或反復發作;部分病例有智能減退和癲癇發作,頭
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的概述
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的病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干細胞生長因子及其受體廣泛的分布于頸動脈血管杈,腦底異常血管網病患者腦脊液中干細胞生長因子的水平明顯升高,說明干細胞生長因子可能是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發病過程中的重要蛋白。
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的診斷檢查
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反復出現不明原因的TIA、急性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出血,應想到本病的可能,以下檢查可提供確診證據。 (1)CT顯示腦梗死病灶多位于皮質和皮質下;出血灶多鑒于額葉,形態不規則; (2)MRA可顯示狹窄閉塞血管和腦底異常血管網,正常血管流空現象消失; (3)DSA陳見一側
腦底異常血管網病的病理生理
當某支血管發生閉塞、學流中斷出現臨床事件,形成側支循環代償后又得以恢復,反復發生呈階梯式進展。腦底異常血管網形成后可發生動脈瘤,破裂出血可導致反復發生的腦實質內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病理:腦底和半數深部可見畸形增生及擴張的血管網,管壁菲薄,偶見動脈瘤形成。疾病各階段均可見腦梗死、腦出血或蛛網
腦面血管瘤病的癥狀體征
1、皮膚改變:出生即可見紅葡萄酒色平血管痣沿三叉神經I支范圍分布,也可波及第Ⅱ、Ⅲ支,嚴重者可蔓延至對側面部、頸部和軀干,少數可見于口腔粘膜。血管痣邊緣清楚,略高出皮膚,壓之不褪色。血管痣累及前額、上瞼時可伴青光眼和神經系統并發癥,僅累及三叉神經第Ⅱ或第Ⅲ支很少出現神經癥狀。 2、神經系統癥狀
腦葉出血的癥狀體征
常出現頭痛、嘔吐、失語癥、視野異常及腦膜刺激征、癲癇發作較常見,昏迷較少見。頂葉出血最常見,可見偏深感覺障礙、空間構象障礙;額葉可見偏癱、Broca失語、摸索等;顳葉可見Wernicke失語、精神癥狀;枕葉出現對側偏盲。
簡述酒精中毒性腦病的癥狀體征
有無智力減退、性格改變及記憶力障礙;了解病程長短,生活自理能力情況。 三種綜合征的特征性表現為: (1)Wernick腦病:在長期飲酒的基礎上,一次過量飲酒后突然發生譫妄、昏睡、肌肉抽搐或眼球麻痹、去大腦強直或昏迷,清醒后可轉為以下二種綜合征。 (2)柯薩可夫精神病:緩慢起病,
腦面血管瘤病的癥狀體征及病理生理
癥狀體征 1、皮膚改變:出生即可見紅葡萄酒色平血管痣沿三叉神經I支范圍分布,也可波及第Ⅱ、Ⅲ支,嚴重者可蔓延至對側面部、頸部和軀干,少數可見于口腔粘膜。血管痣邊緣清楚,略高出皮膚,壓之不褪色。血管痣累及前額、上瞼時可伴青光眼和神經系統并發癥,僅累及三叉神經第Ⅱ或第Ⅲ支很少出現神經癥狀。 2、
Bowen 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多見于中年以上的人,30~60歲之間,平均發病年齡為48歲。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或粘膜,多發于頭面部和四肢,也可見于耳、頸、下腹、背、臀、下肢伸側、手指側面等,口腔、眼、女陰、龜頭、肛門等粘膜處均可受累。早期為淡紅或暗紅色丘疹和小斑片,一般無自覺癥狀,表面有少許鱗屑或結痂,逐漸擴大后則
線粒體病的癥狀體征
1.線粒體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多在20歲時起病,也有兒童及中年起病,男女均受累,臨床特征是骨骼肌極度不能耐受疲勞,輕度活動即感疲乏,常伴肌肉酸痛及壓痛,肌萎縮少見,易誤診為多發性肌炎,重癥肌無力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 2.線粒體腦肌病(mitochondria
腦葉出血的癥狀體征及病因
癥狀體征 常出現頭痛、嘔吐、失語癥、視野異常及腦膜刺激征、癲癇發作較常見,昏迷較少見。頂葉出血最常見,可見偏深感覺障礙、空間構象障礙;額葉可見偏癱、Broca失語、摸索等;顳葉可見Wernicke失語、精神癥狀;枕葉出現對側偏盲。 病因 常由腦動靜脈畸形、Moyamoya病、血管淀粉樣變性
葡萄膜病的癥狀體征
角膜后沉著物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和分布,前房深淺、房水閃光及細胞,滲出物及玻璃體混濁程度。虹膜的顏色(雙眼比較)、紋理,新生血管、結節形成、前后粘連及虹膜膨隆。晶體表面色素點及滲出物,并發性白內障。
肝阿米巴病的癥狀體征
臨床表現的輕重與膿腫的位置和大小及有否感染等有關。起病大多緩慢,發熱呈間歇型或弛張型,熱退而盛汗,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及突出的肝區疼痛癥狀。當膿腫向肝頂部發展時,刺激有側隔肌,疼痛向右肩反射。如壓迫右肺下部可有有側反應性胸膜炎或胸腔積液。膿腫位于右肝下部可出現右上腹痛或腰痛,部分患者右下
毛囊角化病的癥狀體征
一般在8~16歲發病,5歲以前少見,無明顯種族及性別差異,隨年齡增長病情可逐漸加重,特征性皮損為針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堅硬丘疹,頂端覆以油膩性痂皮或糠狀鱗屑,如將痂剝除,丘疹中央可見漏斗型小凹窩,初起丘疹呈皮膚色,漸增大融合成不規則疣狀斑塊,色棕黃,污黑或暗褐,常對稱發生于面,胸,腹,四肢,骶部,
重鏈病的癥狀體征
1.α重鏈病(Selingman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表現為嚴重吸收不良綜合征的腸型,起病呈漸進性,早期呈間歇性腹瀉,以后表現為持續性腹瀉,伴有腹痛、脂肪瀉,晚期可出現消瘦、脫水、腸梗阻、腸穿孔、腹水、腹部包塊等,發熱少見,肝脾淋巴結大多無腫大。少見的是表現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肺型,可有胸腔積液和縱隔
彎曲菌病的癥狀體征
1、空腸彎曲菌感染 潛伏期1—7日,平均3.5日,病情輕重不一,可無癥狀。也可表現為嚴重的小腸結腸炎,大多數病人有全身不適、乏力、寒戰、發熱,體溫38℃—40℃。局部癥狀為腹痛、腹瀉為主。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呈間隙性絞痛。大便每日2—10次不變,大便水樣或粘液樣,重型病理有粘液血便。本病病
囊尾蚴病的癥狀體征
潛伏期約3個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時間的久暫、是否存活以及人體的反應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一)腦囊尾蚴病臨床復雜多樣可分為以下類型: 1、腦實質型 占腦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位于大腦皮質表面臨近運動中樞區,臨床表現為癲癇最常見,約半數患者表現為單純大發作,且
曲菌病的癥狀體征介紹
癥狀體征 注意肺部有無哮鳴音和濕啰音以及與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相似的體征,如弛張熱、血壓下降、繼發肺炎和敗血癥表現,相繼出現胃腸道、腎、肝、心、脾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臟器受累體征。 疾病病因 注意有無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抗腫瘤藥物,有無內分泌紊亂或原發病因治療而引起正常免疫應答低下情況
簡述牙齦病的癥狀體征
病損局限于游離齦和齦乳頭。牙齦色澤變為深紅或暗紅色,炎性充血可波及隨著齦。齦乳頭圓鈍肥大,附著齦水腫時,點彩消失,表面光滑發亮。牙齦松軟脆弱,缺乏彈性。齦溝可加深達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但上皮附著(齦溝底)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質界處,這是區別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指征。牙齦輕角即出血,齦溝液滲
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的癥狀體征
1、容易激動焦急譫妄肌肉抽動手足搐搦。 2、耳前叩擊試驗(chrostek征)和上臂壓迫試驗(Trousseau征)陽性。
腦白質病的癥狀介紹
腦白質病最顯著的臨床表現是精神狀態的改變,即在沒有失語的情況下有注意力、記憶力、視覺空間技能、執行功能和情感狀態等其中至少一項缺陷。 輕度病例表現為:慢性意識模糊狀態,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喪失和情感功能障礙; 更為嚴重的病例:產生癡呆、意識缺失、木僵和昏迷等嚴重后遺癥。 如果腦白質發生了
肝性脊髓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多發生于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癥表現突出。多數患者有反復的上消化道出血、門-體靜 肝性脊髓病脈分流術和脾腎靜脈吻合術后。無手術史者,常有明顯的腹壁靜脈曲張,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門-體靜脈分流。肝性脊髓病癥狀出現的時間,通常是在門-體腔靜脈吻合術后或脾腎靜脈吻合術后4個月至10年;
高原心臟病的癥狀體征
高原心臟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心悸、胸悶、頭昏、疲乏等癥狀,有時咳嗽,少數咳血,聲音嘶啞,最終發生右心衰竭,有學者亦報告患者時有頭痛、頭脹、興奮、失眠或嗜睡、昏睡等癥狀。 急性高原心臟病多為兒童,急速進入高原后短期(多在2周內)發病,有明顯的咳嗽氣促、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夜啼不眠
神經萊姆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多發生在夏季,病程分三期: Ⅰ期是蜱叮咬后2-32天,除慢性游走性紅斑,可有頭痛、肌痛、頸強直及罕見的面神經癱瘓,ECM常在3-4周后消失。 Ⅱ期自發生股部、腹股溝或腋窩ECM后數周,出現無菌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表現腦膜刺激征如頭痛、頸強,常同時或線頭出現雙側面神經麻痹,以及畏光、眼球活
概述重鏈病的癥狀體征
1.α重鏈病(Selingman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表現為嚴重吸收不良綜合征的腸型,起病呈漸進性,早期呈間歇性腹瀉,以后表現為持續性腹瀉,伴有腹痛、脂肪瀉,晚期可出現消瘦、脫水、腸梗阻、腸穿孔、腹水、腹部包塊等,發熱少見,肝脾淋巴結大多無腫大。少見的是表現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肺型,可有胸腔積液和
面部膿皮病的癥狀體征
面部急性腫脹,形成痛性結節,繼而形成竇道,竇道口通常流出黃色或綠色黏稠膿液,穿鑿性損害和竇道導致線狀膿腫和結痂,在正常皮膚和損害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面部、頰部和前額均可受累。此病有時像聚集性痤瘡,但沒有黑頭。如不治療可持續數周到數個月,引起瘢痕。
簡述彎曲菌病的癥狀體征
1、空腸彎曲菌感染 潛伏期1—7日,平均3.5日,病情輕重不一,可無癥狀。也可表現為嚴重的小腸結腸炎,大多數病人有全身不適、乏力、寒戰、發熱,體溫38℃—40℃。局部癥狀為腹痛、腹瀉為主。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呈間隙性絞痛。大便每日2—10次不變,大便水樣或粘液樣,重型病理有粘液血便。本病病
皮膚原藻病的癥狀體征
Kaplan在復習文獻基礎上報告的65例中將人類原藻病分為三組:①單純皮膚型,其特征為在皮膚及其下組織上發生單個或多個損害。發展慢,無自然消退傾向。損害為丘疹、結節、結痂性丘疹、潰瘍,甚少呈廣泛的肉芽腫性皮疹。有些患者發病前有外傷或外科手術史。②原藻性鷹嘴滑囊炎,所報告的病例中約一半的病變波及此
性幼稚病的癥狀體征
1.首先觀察、測試患者智力程度和精神狀況,檢查患者的身體發育、四肢與軀干的比例,五官的位置。注意檢查患者的第二性征的發育、特別是女性乳房不發育,男性出現乳房發育等。 2.檢查外生殖器的發育情況:男性的陰莖大小、睪丸的大小,質地,女性的大小陰唇的發育是否正常。
概述小兒煙霧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可發生各年齡組,兒童好發年齡高峰在10歲以下。臨床表現可分缺血型和出血型兩類。兒童患者以缺血型居多,成年患者則以顱內出血表現為主。Karasawa等報道了104例兒童煙霧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偏癱,其中短暫的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占57例,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