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澳新任氣候部長表示支持煤炭工業發展

    澳大利亞當地報紙日前報道稱,新上任的氣候變化部長格雷格?康貝特(Greg Combet)相信政府的政策會給該國的煤炭工業帶來發展前景。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在總理吉拉德的新內閣中獲得任命的康貝特表示,將力爭為煤炭工業做出努力,推動澳大利亞制定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及碳價格發展的相關政策。 “你(之前的政府)并沒有讓澳大利亞經濟的基礎(即煤炭工業)這樣的好鋼用在刀刃上。”該報援引康貝特的話說。業界一直擔心,吉拉德的工黨與綠黨結成的聯盟可能會給采礦業施加更多壓力,尤其是污染嚴重的煤炭。但康貝特說,關閉煤炭工業并不是他的職能所在。 “我有責任確保這些人員的就業。煤炭工業是一個非常具有活力、有著強勁未來的行業。”康貝特說,“要做的就是看我們在長期時間里如何實現諸如煤炭發電廠的碳捕獲和儲存等目標。” 澳大利亞的主要煤炭生產商包括麥克阿瑟煤炭公司、世紀煤炭公司和力拓礦業集團。 ......閱讀全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何建坤: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聯合國氣候談判政治版圖

      歐盟   減排目標:   至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0%,如果其他發達國家有類似減排承諾,可以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30%。   談判立場:   完全支持發達國家在減排問題上承擔主要責任,支持巴厘協議中提到的工業國到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較1990年低25%至40%

    霍克:人類活動沒有導致氣候變化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李克強副總理,曾主席,我首先要感謝中國政府的邀請,感謝你們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與眾多的貴賓見面,并在這次重要的會議上發言,我相信這次會議進一步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了維護地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斷做出的切實貢獻。  我想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而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戈爾:相信氣候變化“現實”

    2011年7月19日,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墨西哥城發表演說。  對于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Al Gore)來說,擺在面前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要么接受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現實,要么相信那些被化石燃料行業收買的共和黨候選人的言辭。  據路透社報道,長期致力于氣候變

    低碳經濟:地球系統觀的實踐

      ——訪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齊曄   “近20年,我一直在環境氣候科學這個領域工作,與其中的許多科學家都有接觸。對氣候變暖,上世紀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學家一直有質疑;但從科學的角度講,這是正常現象——允許不同的聲音,要求大同存小異,要看共識。”   雖然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早已

    我國專家稱大自然是氣候變化的主推手

      今年4月,中國科技出版社計劃將出版新書《自然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中科院院士陳運泰表示,他很贊同作者發出的與眾不同的聲音。“由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北京大學空間科學學院和核工業部地質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組,對于自然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

    澳總理表示明年將開征碳稅

      據美聯社報道,澳大利亞總理茱莉亞?吉拉德11月29日表示,她的政府將于明年確定征收主要排放源碳稅的細節,以減少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  吉拉德的這一計劃是在距離聯合國墨西哥氣候變化峰會召開前幾小時公布的。此次峰會于11月29日召開,將討論2012年后如何取代《京都

    低碳名詞詳解

      低碳歷程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急需世界各國協同減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

    氣候大會一周無進展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經歷了一周毫無進展的忙碌之后,2013年華沙氣候談判今天休會一天。明天起,華沙氣候大會將進入高級別談判階段。屆時,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將與會,更為激烈的博弈進入倒計時。   16號的華沙依然是個陰天,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已

    氣溫或提前升高1.5℃ 人類需盡快采取行動

    圖片來源于網絡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在韓國仁川發布新報告稱,將全球變暖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是一項艱巨任務,地球升溫超過1.5℃乃至2℃,可能會產生可怕后果。  為避免突破這一警戒線,政府、工業界和社會需要做出更迅速、更宏大的改變,包括改變全球的能源系統以及人類

    德班會議啟幕在即中國立場揭曉

      11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將在南非德班召開。即使在歐債危機的陰影下,德班會議的啟幕仍然引發公眾關注。  《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存續問題,將是德班會議期待解決的首個關鍵問題。這一問題雖然已經經過漫長拉鋸,各國依然矛盾重重。

    澳大利亞環保人士逼停世界最大煤炭運輸港

      據新華社電澳大利亞一個氣候變化環保組織多名成員26日闖入新南威爾士州港口,迫使這一世界最大煤炭運輸港口暫停運營。  港口經營方沃勒塔服務公司發言人介紹,大約50名環保組織成員沖進港口3個碼頭,一些成員將自己與裝卸設備綁在一起,另外一些成員高舉標語抗議。  這名發言人

    2017年印度煤炭需求將達1.85億噸

      據規劃委員會指出,由于煤炭供需赤字不斷擴大,到2017年,印度煤炭進口量很可能達1.85億噸,約占國際干燃料貿易20%。   第12個能源規劃小組(2012-2017)一份文件草案提到,截止第11個五年計劃(2007年-2012年),印度煤炭進口量將達1.37億噸,到2017年,這個數據將增至

    澳大利亞氣候反常 2013年為百余年來最熱

      澳大利亞氣象局日前發布的年度氣候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該國自191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達到23攝氏度,比曾經最熱的2005年的平均氣溫高出0.17攝氏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教授史蒂文·舍伍德領導的科研團隊最近在英國學術雜志《自然》上發表的一份

    投資400萬歐元 芬蘭助印尼削減森林排放

      據路透社報道,芬蘭正在制定一項計劃,準備明年利用印度尼西亞的森林生產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此前挪威曾與印尼達成協議,幫助后者治理日趨嚴重的森林砍伐。  芬蘭此項計劃的初始投資為400萬歐元,雖然與挪威承諾提供的10億美元相差較遠,但也是一種跡象,表明如果坎昆會議不能達成

    歐盟新減排目標趨保守

      一直以“全球氣候變化”領導者自居的歐盟,對于減排或許已不再雄心勃勃。經過多方博弈,當地時間1月22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歐盟《2030年環境與能源框架》文件,以期3月20—21日舉行的歐盟峰會能就此進行審議。   該文件主要內容包括:規定歐盟成員國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

    澳大利亞終止碳排放稅

       當前,全球碳減排舉步維艱,7月17日,澳大利亞政府又廢除了國內一直反對的碳排放稅。這場被澳大利亞總理托尼·艾伯特稱為“減稅”的行動使澳大利亞成為全球首個廢除碳稅收方案的國家。  早在2009年,艾伯特所領導的反對黨就認為氣候變化是“沒有用處的廢物”。澳大利亞《清潔能源行動》的核心條例于2012

    澳洲海水脫鹽爭議多 環保供水難兩全

      據《紐約時報》報道,澳大利亞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之一的海水脫鹽工程正在其五大城市推進。該項目耗資132億美元,每天可從處理數百萬升海水,使其脫鹽成為飲用水。(1美元約合6.77元人民幣)預計兩年之后,等到最后一家海水脫鹽廠建立運轉,澳大利亞主要城市飲用水的30

    實現氣候承諾 G20國家任重道遠

       11月14日發布的《從褐色到綠色:G20低碳經濟轉型》2018年度報告對G20國家的去碳化進程進行了盤點,其結論相較去年并不樂觀。該報告指出,化石燃料仍然占到G20國家能源供應比重的80%以上,沒有一個G20經濟體的氣候承諾能夠實現控制升溫1.5℃的目標。該報告強調了中國在提高建筑能效和發展可

    氣候大會:“我在乎”口號下的“不在乎”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希望之為虛妄,也與絕望相同。   沒有理由懷疑190多個國家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來到華沙的善意:大部分人都希望此輪談判能夠取得實質進展。殊不知,希望本身就是一個奢侈的命題。   與前幾輪氣候談判相比,此輪也毫無懸念地在最后時刻進入了“補時”階段。與會代表經過48個小

    碳排放:從增到減究竟有多遠?

      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世界各國一直爭論不休。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甩出一顆重磅炸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才能使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年)》在北京發布。2018年的

    煤改氣無助減緩氣候變化

      日前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盡管用天然氣代替煤炭可減少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但并不能顯著減緩氣候變化。  據路透社報道,將于10月份發表在一份專家審查刊物《氣候變化通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超過天然氣,但它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硫酸鹽及其他微粒,

    大堡礁:絕處何以逢生

       澳大利亞大堡礁遭到捕魚、農業灌溉以及海岸線開發的破壞,而氣候變化又帶來新的威脅。隨著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表示可能會把大堡礁列入“危險”名單后,澳大利亞政府終于決定對其采取保護措施。澳政府日前起草了一份綜合戰略計劃,以便在保證可持續開發與利用的前提下,保護大堡礁的生態“價值”。然而,這份保護計劃卻

    環境記者出書稱先富國家應對氣候危機負責

      地緣政治分析家、環境記者格溫?戴爾(Gwynne Dyer)認為,那些最靠近赤道的國家,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最大。他預測,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在未來幾十年內,災難性事件將難以避免。  他的新書《氣候戰爭:隨全球過熱為生存而戰》(Climate Wa

    澳大利亞公布固定碳價計劃

      澳大利亞政府近期公布了2012年固定碳價格的方案,發起了讓“排碳者買單”的第三番嘗試。  澳大利亞前首相凱文?魯迪(Kevin Rudd)去年曾兩次就氣候變化發表演說,但都無果而終。作為繼任者,現任首相茱莉亞?吉拉德(Julia Gillard)日前

    中國學者入選2020歐洲科學院院士,名單剛剛公布!

      近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有來自世界范圍內的361位學者當選。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是由歐洲多國科學部長共同倡導創立,由英國皇家學會等多個代表歐洲國

    澳大利亞啟動國內最大太陽能電站

    澳大利亞首個商業規模太陽能電站――格里諾河太陽能電站。(自路透社) 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日前啟動了其國內首個商業規模太陽能電站――格里諾河太陽能電站。 格里諾河太陽能電站位于澳大利亞西部沃克奧維鎮,由澳大利亞西部的神韻能源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集團聯合成

    經合組織碳排放量排名 澳大利亞位居第二

      對煤炭發電站的依賴使澳大利亞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圖為位于該國昆士蘭州格蘭斯通市的煤炭發電站。   據英國《衛報》報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發布報告顯示,由于對煤炭發電的依賴,澳大利亞單位GDP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在34個經合組織國家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愛沙尼亞。同時,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開征碳排放稅 居民擔心引發“漲價潮”

      7月1日,澳大利亞正式開始以每噸23澳元的定價向全國294家被列為排污最嚴重的電力、煤炭、運輸等企業征收碳排放稅。同時開始實施的還有各項補貼和減稅計劃,以降低碳稅對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影響。但是,當地人對碳稅的影響仍心存不安,朝野爭論也更趨激烈。   根據有關報道,伴隨碳稅開征而來的漲價預計將使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