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下的街頭食品安全治理
街頭食品,是由攤販在街頭公共場所附近進行制作并銷售的即做即食食品。街頭食品的制作和買賣為成千上萬的缺乏技能者提供了固定收入來源,也給政府部門、社會帶來巨大考驗,比如公共衛生問題、城市交通管理問題以及與街頭食品相關聯的食品安全問題,等等。 據統計,世界上每天有大約25億人食用街頭食品,中國的流動攤販保守估計總量在2500萬戶以上。隨著中國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街頭商販,可能加劇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保障食品攤販的基本食品安全,要在維護市容市貌和方便市民生活、保障弱勢群體的城市生計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把街頭攤販作為一個城市生計問題進行綜合化引導管理,在保證為窮人創富的方式方法上,引入社會資源,創新社會共治模式。 鑒于街頭食品首先是一個解決生計的問題,扶貧辦可以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城市管理部門等食品行業管理監管單位,一起為街頭食品安全提供解決方案。 扶貧辦把解決城市食品攤販作為一......閱讀全文
街頭食品也要納入安全監管
記者日前對薄脆市場進行了暗訪,結果令人揪心。位于豐臺的黑作坊生產環境令人作嘔;有的商販不僅用次油,還反復使用。 無證商販銷售黑心食品,并非新鮮事。監管部門根本不會去查。城管部門去管,多半也是因為其占道經營影響市容,不會去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結果導致街頭無證商販成了食品安全監管的盲區。
臺灣將研發街頭食品安全檢驗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在有毒食品被接二連三曝光的背景下,臺灣生物科技廠商臺灣尖端公司計劃7月將啟動"食品安檢行動車"研發計劃,最快將于年底在街頭服務,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 成立于2000年的臺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政府培植臺灣第一家生物技術衍生公司,重點營運項目是生產藥物殘
互聯網思維下的街頭食品安全治理
街頭食品,是由攤販在街頭公共場所附近進行制作并銷售的即做即食食品。街頭食品的制作和買賣為成千上萬的缺乏技能者提供了固定收入來源,也給政府部門、社會帶來巨大考驗,比如公共衛生問題、城市交通管理問題以及與街頭食品相關聯的食品安全問題,等等。 據統計,世界上每天有大約25億人食用街頭食品,中國的流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社會共治”
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最近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二審稿綜合各方意見進行了修改,比如,刪除了“發布食品安全信息應當事先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核實情況”的規定,但新增了媒體編造、散布虛假食品安全信息的,將被追責。 二審稿的修改,其實可從一定程度反映理念的調整。猶記得當初“發布信息要提前核準
法國:食品安全靠政府主導社會協同
法國食品安全的保障以立法為基礎,強調食品從生產到銷售整個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充分發揮政府機構的管理職能,依靠食品生產、銷售鏈的各方參與者,形成協同機制和良性互動的局面。監管機關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中的堅定態度和謹慎原則以及以信息標簽為載體建立的信息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制度,非常值得我國借鑒 劉競
評論:食品安全需要全社會發力
食品安全大過天。但近幾年,從蘇丹紅危機到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再到無處不在的地溝油,頻頻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挑戰著人們忍耐的底線。有人無奈地調侃:“我們每天呼吸著毒氣,喝著毒牛奶,何談幸福?” 當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不再僅僅是填飽肚子,當人們越來越重視生命的質量,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自然大大
保障食品安全須將特供機制社會化
《食品安全法》實施5年后首度大修,成為近日民眾關注的焦點。《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從現行法律的104條增加到159條,旨在改革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填補監管的真空地帶,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從《食品安全法》的修訂看,能否保障中國人“舌尖上的安全”,還須
專家代表聚焦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要靠全社會共同努力
【解說】第十六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11月13日在四川省眉山市啟幕。在當日進行的中國食品安全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代表聚焦當前中國的食品安全、食品行業發展以及食品監管等問題,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會上表示,中國學生人數眾多,僅高校而言,每天就有3600多萬名學生集
襄陽食品安全免費快檢走進街頭-30多個項目可快速檢測
3月7日,襄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走上街頭,來到市區較繁華的帝苑農貿市場,為市民們免費檢測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物,受到了居民的熱捧。 "大家可以把購買的果蔬拿來檢測檢測,看是否有農藥殘留,幾分鐘就能出結果。"隨著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的介紹,大批居民圍了上來,有拿大白菜的,也有拿豆角的,還有
汪洋:構建社會共治格局-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6月17日電以“社會共治、同心攜手維護食品安全”為主題的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17日上午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強調,要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多管齊下、內外并舉,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構建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食品安全法施行:促企業強化社會責任
新華網北京7月1日專電《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施行已一個月。記者走訪發現,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對食品安全法實施十分關注,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身份”,通過法律的實施,不斷得到認同和強化。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從關注、了解到執行,食品安全法正慢慢煥發生命力,真正走進食品企業。“雀巢非常
國際社會、民間解讀新《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有利于實現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監管 ?????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立法機關上周通過了《食品安全法》。2日,中國衛生、質檢、農業等部門的官員在北京集體出席了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介紹貫徹執行這部新法的情況。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表示,《食品安全法》有利于實現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監管,為系統有序
汪洋:構建社會共治體系-共享食品安全成果
6月14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出席并講話。 新華社北京6月14 日電 以“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14日在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出席并講話。他強 調,食品安全關乎
李勇:食品安全治理重在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治理,人們習慣寄希望于刑法,將更多行為入罪化、重刑化,將刑法規制前置化。對此,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檢察院李勇在《檢察日報》上發表題為《治理食品安全問題不應一味指望刑法》的文章中指出: 食品安全問題的治理主要是社會管理問題,社會問題的解決要用社會管理的手段,過度刑法化并不
FATS-Fair—企業在維護食品安全中的社會責任
2015年以來,食品安全問題成為萬眾矚目的熱點問題。消費者在期待著政府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也提到了空前的高度。7月18日在京開幕的2015北京國際食品及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展覽會(China FATS Fair)中以企業社會責任——食品和農產品安全
邢軍武:食品安全的科技道德與社會責任
? 專家與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責任 科技專家是食品研發和質量保障的關鍵環節,因此對公眾的食品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鑒于研發是一切產業技術的源頭,事實上很多問題產品都有研發上的根源。例如在水產養殖領域,為確保成活率和經濟效益,有的專家缺乏社會責任是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所在
安徽食品安全條例立法征求意見-增設社會參與內容
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獲悉,《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草案修改稿)》正面向社會公開征求修改意見。 4月25日前,社會公眾可登錄安徽人大網查看法規草案修改稿全文,以信函、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修改意見建議。信函可寄至合肥市中山路1號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聯系電話為0551-63608511
新華時評:保障校園食品安全要用好社會監督
日前網曝湖南一學校給學生吃變質飯菜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學校食品安全問題因家長一次“突擊參觀”暴露在公眾視野,盡管沒有造成學生食物中毒等惡性后果,但也足以讓家長揪心。 據爆料網帖稱,該問題的發現是由于學生向家長反映食堂發霉飯菜的情況,家長才突然到學校食堂“參觀”。盡管校方事后表示整改,但讓人后怕
媒體談食品安全:應全面反思誠信缺失的社會機理
誠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失信當受懲?守信應得益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少數食品生產經營者不講誠信道德,目無法紀,唯利是圖,
45%網絡謠言涉食品安全-“棉花肉松”等撞擊社會神經
前不久,一段視頻在網絡傳播并引發大量關注。視頻中,有人假借所謂“科學實驗”,造謠某品牌紫菜為塑料制品假冒,引起恐慌。在食品安全領域,類似網上造謠、傳謠事件早已屢見不鮮,從“紙餡肉包子”到“棉花肉松”,從“低鈉鹽是奪命鹽”再到此次“塑料紫菜”事件,食品安全謠言一次又一次地撞擊著社會神經。 “塑料
內蒙古向社會征集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建議
昨日,自治區衛生廳發布2013年第9號公告: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和《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做好我區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衛生廳從即日起向社會公開征集2014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計劃項目。 立項依據為,2014年我區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建議應當符
浙江省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取得新成效
2015年以來,浙江省食安辦采取多項舉措扎實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取得較好社會成效。 一是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四個你我”活動。今年以來,全省組織開展“我執法,你參與”活動2497次(期)、參與人數3.3萬人次,“我宣傳,你傳遞”3550余次、參與人數30.9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86.7萬余份,“
海南省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見成效
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日常工作中倡導做好和支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是利國利民公益善事的理念,廣泛調動社會各界支持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積極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擴大食品藥品舉報獎勵范圍和提高獎勵金額。將食品藥品安全有獎舉報辦法合并,出臺《海南省食品藥品安全有獎舉報實施辦法(試行)》,鼓勵公民、
4個方面的規定確保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一是行業協會要當好引導者。新法明確,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獎懲機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術等服務,引導和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 二是消費者協會要當好監督者。新法明確,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對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進
“社會協同共治-維護食品安全”主題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活動現場 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工商主題日”的重要活動,“社會協同共治 維護食品安全”主題座談會6月15在北京召開。 國家工商總局馬正其副局長指出,舉辦本次座談會目的就是集思廣益、建言獻策,共同努力營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馬正其副局長強調,去年以來,國務院對政府職能轉變
企業自律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中意義重大
食品安全不是監管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因此,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中,應強調食品生產和銷售企業的責任和地位。法律既要保障它們的合法權益,又要使得它們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實現企業自律。 食品安全規制日趨專業化 首先,從治理的理念上講,對于社會問題的規制,應由傳統的自上而下規制轉變為社會各
藥監局長:食品藥品安全已成為復雜的社會問題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邵明立5日在南京召開的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座談會上表示,食品藥品安全已成為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凝聚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等各方力量來共同推動。 邵明立認為,隨著人民群眾法治和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其快速增長的食品藥品需求和相對滯后的安全保障水平之
食品安全法草案進入二審-強化食品企業社會責任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8月26日開始分組審議食品安全法草案。為了實現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這部法律草案在今年4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之后,進入最高立法機關二審。 ? 強化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 草案初審稿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嚴格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
沭陽縣多模式鞏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共治,維護食品安全也并非朝夕之功,仍需要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久久為功。江蘇省沭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賢官分局為進一步確保鞏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采取多模式工作舉措,取得實效。 一是確保法治宣傳普及到位。以平安創建、文明指數測評、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等活動為契機
代表、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熱議《食品安全法》
主持人:本報記者 劉伊婷 討論嘉賓: 陳 竺 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 劉延云 全國政協委員、千喜鶴集團董事長 王海波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 程 靜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農業標準化與監測中心(安徽)主任 劉 昕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