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套航空大地電磁探測系統應用高原鐵路建設
2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空天院研制的我國首套直升機航空大地電磁探測系統,成功應用于高原鐵路建設工程,完成5000米高寒高海拔、復雜地形地貌地區的地質勘查任務,為國家重大鐵路建設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該套系統為我國首套直升機航空大地電磁探測系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高原鐵路建設工程穿越海拔2500米到5000米的高寒高海拔地區,是我國西部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通道。該工程建設區域地形地貌復雜多變、氣象條件極為惡劣、人跡罕至,地層巖性和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存在滑坡、泥石流、風沙、地震、雪害及凍土等諸多工程地質難題,地面勘查無法實施。而獲取準確的地質構造信息是鐵路線安全設計、高效施工乃至建成后可靠運維的首要條件。 空天院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支持下,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攻克了高靈敏度磁場傳感器、大動態信號接......閱讀全文
我國成功研發出大地電磁探測儀
記者29日從湖北省國防科工辦和中船重工第722研究所了解到,由中船重工第722研究所研發的大地電磁探測儀近日通過了由湖北省科技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驗收組的驗收。 據介紹,這一項目為湖北省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組專家認為,這一項目開發了高性能磁傳感器、高穩定
首次!航空遙感系統獲取山地冰川有效探測數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8.shtm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研究院、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及武漢大學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地區組織實施冰川透視航空與地
LHAASO電磁粒子探測器批量測試完工
5月25日,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消息,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電磁粒子探測器批量測試已完工。 電磁粒子探測器是LHAASO一平方公里陣列(KM2A)的主要探測器之一,全陣列中包含5195臺,目前已經完成四分之三電磁粒子探測器陣列的建設規模。此前,LHAASO項目發現12個超高能伽馬射
“地面電磁探測(SEP)系統研制”課題通過驗收
2月24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北京組織有關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地面電磁探測(SEP)系統研制”課題進行了結題驗收。 “地面電磁探測(SEP)系統研制”課題(SinoProbe-09-02)是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SinoProbe)中第九項目
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高原首飛完成填補國內空白
近日,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在青海省石頭坑德-五龍溝地區進行的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ZTEM)試驗飛行獲得圓滿成功,創造了高海拔區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探礦的世界紀錄,填補了國內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探礦技術的空白,為我國高海拔山區、厚覆蓋森林區等特殊地區,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物探方法技術。 航測遙感中心在成
中國紅外探測器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成立
殲11戰機配備的光學紅外探測器 近日,紅外探測器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在中航工業導彈院掛牌成立。中航工業科技與信息化部部長魏金鐘與中航工業導彈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松柏共同為實驗室揭牌,標志著該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 紅外探測器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的設立評審會由中航工業科技與
我國首次實施跨洋中脊海洋電磁法聯合探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43.shtm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的支持下,該所研究員孫珍團隊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科研人員合作,于今年7月至8月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約4000米的地方,
中國紅外探測器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
近日,紅外探測器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在中航工業導彈院掛牌成立。中航工業科技與信息化部部長魏金鐘與中航工業導彈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松柏共同為實驗室揭牌,標志著該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 紅外探測器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的設立評審會由中航工業科技與信息化部主持召開。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重點實驗
高功率脈沖電磁波能遠程探測放射源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9日發表的一篇物理學論文稱,一種利用高功率脈沖電磁波遠程探測放射性物質的方法業已問世。遠程探測工具可幫助安全處理放射性物質,而且也可能用于處理核危害,包括核電站事故和探測核武器。 輻射探測器是用以對核輻射和粒子的微觀現象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傳感器件或裝置,其工作原理一般基于
114萬-中國地質科學院采購超寬頻大地電磁采集系統
超寬頻大地電磁采集系統采購項目 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網上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2年08月12日 09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編號:22CNIC026473-76二、項目名稱:超寬頻大地電磁采集系統采購項目三、預算金額:114.0000000 萬元(人民幣)四、采購需求:設
歐航局衛星探測項目獲法國航空航天協會大獎
歐洲航天局10日發表公報說,法國航空航天協會日前將該機構的年度大獎授予歐航局的“赫歇爾”和“普朗克”衛星項目,以表彰其在科學探測方面作出的貢獻。 “赫歇爾”和“普朗克”衛星于去年5月由一枚運載火箭送入太空。“赫歇爾”衛星實質上是一個太空望遠鏡,它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的體積最大的
南海海洋所舉辦海洋地球電磁探測研討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09.shtm為促進我國海洋電磁探測領域的發展,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主辦的“海洋地球電磁探測”研討會在南海海洋所召開。受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珍
南海海洋所舉辦海洋地球電磁探測研討會
為促進我國海洋電磁探測領域的發展,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主辦的“海洋地球電磁探測”研討會在南海海洋所召開。受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珍邀請,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員陳小斌等多位國內地球電磁探測領域的專家學者到場交流探討。研討會現場。
九種科學儀器助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探測木衛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為木衛二探測任務選定了9種科學儀器來探索這顆神秘的冰質衛星是否具備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 NASA的伽利略任務強有力地證明了木衛二的冰殼之下存在未知的海洋,體量大概是地球水資源的兩倍。木衛二含有充足的鹽水、巖石構成的海床以及由潮汐提供的能量和化學環境,可能成為太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發出中紅外光子探測器
2015年6月30日報道,NASA與企業伙伴DRS技術公司合作開發出世界首臺以光子量級在中紅外頻段工作的激光探測器,大大提高了激光探測器的靈敏度。該探測器可以在遙感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這一探測器采用了碲鎘汞(HgCdTe)合金,與激光雷達協同工作。通過向目標發射紅外激光,并分析反射激光的頻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發出中紅外光子探測器
這一探測器采用了碲鎘汞(HgCdTe)合金,與激光雷達協同工作。通過向目標發射紅外激光,并分析反射激光的頻譜,可以分析得知探測對象的物理性質。這臺儀器的獨特之處是可以以單光子水平分析處理反射激光,而此前的探測器每一光脈沖至少包含數百光子。NASA與DRS技術公司合作,利用碲鎘汞合金特性和近零噪聲
南海所一項成果入選2019年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航海學會及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評選出了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由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孫珍研究員、林間特聘研究員和徐敏研究員領銜的科技團隊牽頭實施的成果“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完成”入選。南
中國海洋大學科研團隊取得重大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34.shtm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海洋電磁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團隊(以下簡稱“團隊”)自主研制的6000米級海底電磁采集站(OBEM 6000)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海底大地電磁長期觀測,
南海水深4000米處,首次實驗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32.shtm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研究員孫珍團隊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研人員合作,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約4000米處,通過自主研發的電磁發射和接收裝備,進行了我國第一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培育航空拔尖創新人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52年的南航飛機系。學院目前下設直升機系、飛行器系、振動工程研究所、結構強度研究所、微納器件系統研究所、智能材料與結構研究所、精密驅動與控制研究所、基礎力學與測試系、人機與環境工程系、空氣動力學系、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11個系所,建有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
全球三大地震帶-兩大地震帶影響我國
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全球有三大地震帶,其中兩大地震帶影響我國。?貴州大學地質構造學教授杜定全說,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大小不一的板塊。大的板塊有六個,即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
光纖變“神經”-大地能感知
人物小傳 施斌,1961年10月生于江蘇啟東,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數十個科研課題和項目的負責人。曾任國際環境巖土工程協會副主席,現任國際智能基礎設施結構健康監
將“論文”寫在貴州大地上
今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認定命名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名單,貴州省赤水竹產業示范園位列其中。 這里的竹產業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2020年,赤水竹產業產值達62億元,帶動20萬人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然而幾年前,赤水竹產業卻面臨著諸多瓶頸問題。當地經濟發展困難,赤水市成為貴州省
電子所自主研制的地球磁場傳感器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中科院電子所第十研究室(中科院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立足國內,找礦增儲”等重大戰略需求,在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SinoProbe計劃等項目經費支持下,經過近3年的技術攻關,突破了制約我國地球物理電磁勘探儀器裝備研發的核心技術——磁場傳感器(磁棒)技術,研制出可應
地球變“透明”了-我國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6月19日順利通過驗收。這一項目的成功驗收,標志著我國在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領域有了重大突破性進展,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資源能源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強有
航空磁力儀概述
航空磁力儀(aerial magnetometer)是指安置在飛行器中在飛行中測量地磁場的儀器設備,根據測量磁場的情況又分為總場、分量或梯度儀。由于多數航空磁力儀測量地磁總場,故將總場測量的航空磁力儀簡稱航空磁力儀。航空磁力儀又根據其原理分成光泵、核子旋進、磁通門和超導航空磁力儀,前兩種儀器使用
航空機載測試電源
航空機載測試電源是為匹配機載用電設備而設計的,各種電源與其調節、控制、保護裝置及電網一起組成供電系統。可構成低壓直流電源系統、交流電源系統等。臺灣洛儀航空機載測試電源系列具有獨立多元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自檢功能、方便快捷的維護/維修性,采用先進的逆變技術,實現高功率密度,優良的輸出穩定性,快速的動態響
航空遙感監測
航空感測是將高光譜儀、高分辨數字照像機、激測污需達裝載在飛機或機上,在數百米至3000m高度進行飛行監測。比地面車載或遙感監測具有站得高、看得遠、看得更全面的優點。可以監測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空氣污染狀況及主要污染源的分布。
航空磁力儀簡介
航空磁力儀(aerial magnetometer)是指安置在飛行器中在飛行中測量 地磁場的儀器設備,根據測量磁場的情況又分為總場、分量或梯度儀。由于多數航空磁力儀測量地磁總場,故將總場測量的航空磁力儀簡稱航空磁力儀。航空磁力儀又根據其原理分成光泵、核子旋進、 磁通門和超導航空磁力儀,前兩種儀器
透視地球,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
隨著理念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對地球系統的觀測正從看清地球的樣貌深入拓展到探測地球圈層的內在。“透視地球”基于多種對地觀測手段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等地球空間物理要素、內部結構及其演變過程進行精細、綜合探測,而獲取地球各圈層更“精確”、更“深層”的信息,成為新一代對地觀測技術發展的積極探索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