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倫理的學科建構與能力培養
如何順應科技時代的要求,依據科技倫理的獨特屬性,遵循學科建設的內在規律,建立和完善科技倫理的學科體系和能力培養體系,是目前科技倫理治理中迫在眉睫的任務。科技倫理學科建構的三個步驟倫理學是關于道德的學問。如果說傳統倫理學旨在建構一個穩固的道德大廈,那么,科技倫理則是搭建一個可移動的“帳篷”,不斷探索前進。搭建科技倫理的“帳篷”需要三個步驟。第一,從問題出發。理論倫理學解決實踐問題的思路是從設定好的道德原則出發,運用演繹的推理方式,提出解決現實道德問題的一攬子方案。科技倫理的思路是倒過來的——正因為我們遇到了傳統倫理學無法應對的科技倫理難題,才產生了以解決道德難題為使命的科技倫理。傳統倫理致力于建構一個穩固的道德知識大廈,而科技倫理努力提供給人們摸索中前進的拐杖和謹慎行動的指南針,或是臨時搭建一個遮風擋雨的倫理“帳篷”。第二,定義與規范。科技倫理要解決的問題大多是道德難題。一是規范性難題。科技時代出現了處于傳統倫理學視野之外的、具有......閱讀全文
科技部: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2022年3月23日上午10時,科技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長顧金輝,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宋玉榮,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曉梅教授,
科技部: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2022年3月23日上午10時,科技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長顧金輝,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宋玉榮,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曉梅教授,
推動科技向善,共話科技倫理治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66.shtm
科技倫理建構的新路徑
作者:劉大椿(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現代科技發展使人類交往實踐日漸復雜,也使主體活動后果的深遠性愈益凸現。這迫使人們放棄技術價值中立論和盲目的技術樂觀主義,進而正視科技倫理實踐提出的巨大挑戰。只有認清科技時代人們所擔負的巨大責任,才能洞悉已有倫理向度在科技時代的種種延伸,正視傳統與
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啟動
3月22日下午,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啟動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據介紹,受教育部委托,清華大學牽頭組建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專家組和工作組。清華大學校長、專家組組長王希勤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科研活動既要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要堅守人文
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啟動
3月22日下午,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啟動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據介紹,受教育部委托,清華大學牽頭組建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專家組和工作組。清華大學校長、專家組組長王希勤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科研活動既要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要堅守人文
守護科技倫理就是守護創新活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35.shtm4月4日,科技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對《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意見的公告,提出建立倫理高風險科技活動清單制度,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部分前沿探索在清單之列。該公告一經發出,引發科學技術界
-子宮移植技術:倫理問題or科技問題?
全球大約每4500名女性中就有1名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陰道缺陷綜合癥(醫學上簡稱MRKH,即沒有子宮)。 35歲的Lise Gimre是一名MRKH患者,并在挪威成立了MRKH綜合癥組織,她認為如果子宮移植試驗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許多MRKH患者會對該手術感興趣的。她說,如果我再年輕一點
浙江: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推動科技向善而行
近年來,浙江積極探索推進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出臺全省首個有關科技倫理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實施意見》,成立浙江省科技倫理委員會,印發《2023年加強科技倫理治理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等,加快建立健全浙江省科技倫理治理體系,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倫理治理風險。 夯實各方責任
浙江科技廳:加強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倫理監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97.shtm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關于加強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倫理監管的通知 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和省委
李正風:離開科技倫理,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
科技倫理治理作為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越來越為大眾所關注。很多影視作品對此做過探討、想象和呈現,如《黑客帝國》系列、《終結者》系列、《我,機器人》和《機械姬》等。 科技倫理如何開展有效治理?離開科技倫理,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正風近日接
科技部解讀《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
隨著技術飛速進步,人工智能機器是否會威脅人類的安全和隱私?將復雜的社會事務交由人工智能處理,如何保證公平?……近年來,這些圍繞相關新技術的科技倫理熱議越來越多。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加強科技倫理制度化建設,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已漸漸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
追問“科技向善”,科學家不應缺席科技倫理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76.shtm
追問“科技向善”,科學家不應缺席科技倫理研究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迅速發展、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科學研究的探索正不斷觸探人類生命倫理的底線,科技工作者與人文社科學者是時候坐下來、共同投入到科技倫理研究之中了 ■對科技倫理的研究不僅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參與,而且應該不限于學者——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機構參與其中,大家共同探討事關社會與人
科技部解讀《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
隨著技術飛速進步,人工智能機器是否會威脅人類的安全和隱私?將復雜的社會事務交由人工智能處理,如何保證公平?……近年來,這些圍繞相關新技術的科技倫理熱議越來越多。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加強科技倫理制度化建設,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已漸漸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
科技部發文規范-AI-使用-強調科技倫理重中之重
科技部監督司上個月編制印發《負責任研究行為規范指引(2023)》,《指引》從研究選題與實施、數據管理、成果署名、同行評議、倫理審查、監督管理等 11 個方面,對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以下統稱“科研單位”),提出了開展負責任研究應普遍遵循的科學道德準則和學術研究規范。
科技倫理:科學與技術的價值表達
胡志強鮑鷗胡志強蔣勁松 近年來,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涉及科技倫理的事件。食品安全領域基因技術的經濟效益與隱性威脅;醫學領域器官移植、人體器官商業化、安樂死、臨床試驗的倫理問題;生命科學領域的克隆技術,以及環境倫理、動物福利等問題,甚至當前網絡游戲的泛濫也可以視為技術帶來的社會
讓倫理觀念融入科技發展的血脈
自現代科學誕生之日起,科技倫理便是科學文化內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倫理”通常是指“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包含價值理念和體現價值追求的行為規范。“文化”反映的同樣是對于值得提倡和仿效的觀念、行為的社會選擇和歷史積淀,因此倫理成為社會文化的核心內容。 科技倫理是科學文化
讓倫理觀念融入科技發展的血脈
自現代科學誕生之日起,科技倫理便是科學文化內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倫理”通常是指“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包含價值理念和體現價值追求的行為規范。“文化”反映的同樣是對于值得提倡和仿效的觀念、行為的社會選擇和歷史積淀,因此倫理成為社會文化的核心內容。 科技倫理是科學文化
加強我國科技倫理治理需要新思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11.shtm
官方發文,著重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
科技倫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是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2021年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指導意見》,強調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要堅持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
科技倫理的學科建構與能力培養
如何順應科技時代的要求,依據科技倫理的獨特屬性,遵循學科建設的內在規律,建立和完善科技倫理的學科體系和能力培養體系,是目前科技倫理治理中迫在眉睫的任務。科技倫理學科建構的三個步驟倫理學是關于道德的學問。如果說傳統倫理學旨在建構一個穩固的道德大廈,那么,科技倫理則是搭建一個可移動的“帳篷”,不斷探索前
包信和:讓科技倫理貫穿科技發展全過程
履職7年,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已提交了3份關于科技倫理的議案。通過相關部門的回復,他明顯感覺到國家正逐步重視科技倫理建設。2017年提交第一份議案后,有關部門的回復很常規,當時也未引起高度關注,但這種情況在2018年發生了很大改變。“有關部門開始真正重視科技倫理
包信和:讓科技倫理貫穿科技發展全過程
履職7年,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已提交了3份關于科技倫理的議案。通過相關部門的回復,他明顯感覺到國家正逐步重視科技倫理建設。2017年提交第一份議案后,有關部門的回復很常規,當時也未引起高度關注,但這種情況在2018年發生了很大改變。“有關部門開始真正重視科技倫理問
科技部:加強科技倫理治理,聚焦高風險領域
科技是一柄雙刃劍,造福人類的同時,風險也持續存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倫理治理工作。 3月23日上午,科技部召開《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意見》),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就《意見》進行了解讀。 據科技部副部長、黨
科技部:加強科技倫理治理,聚焦高風險領域
科技是一柄雙刃劍,造福人類的同時,風險也持續存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倫理治理工作。 3月23日上午,科技部召開《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意見》),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就《意見》進行了解讀。 據科技部副部長、黨
高文院士:科技倫理審查為科技向善保駕護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74.shtm
給科技創新構建倫理軟著陸機制
最近,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國近年科技倫理治理實踐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研究的總結。進入21世紀,隨著納米、生命、信息、認知等會聚技術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神經科學等突破性創新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的社會倫理風險日益凸顯。2017年
給科技創新構建倫理軟著陸機制
最近,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國近年科技倫理治理實踐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研究的總結。進入21世紀,隨著納米、生命、信息、認知等會聚技術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神經科學等突破性創新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的社會倫理風險日益凸顯。2017年
給科技創新構建倫理軟著陸機制
最近,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國近年科技倫理治理實踐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研究的總結。進入21世紀,隨著納米、生命、信息、認知等會聚技術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神經科學等突破性創新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的社會倫理風險日益凸顯。2017年以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