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腸病性關節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可見紅細胞沉降率升高,RF和ANA一般陰性,血小板升高。 2.影像學檢查 脊柱和骶髂關節的X線或CT表現和脊柱關節炎類似,但似乎腸病性關節炎患者的病變更輕。在骶髂關節炎中,多數腸病性關節炎患者表現為單側病變。少數患者可出現脊柱椎體骨橋、恥骨聯合增寬和髖關節間隙變窄及骨侵蝕等改變。 3.腸鏡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檢查見病變部位腸管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淺小潰瘍,附有膿苔,或可見腸管增厚、狹窄、假息肉。鋇灌腸可見黏膜皺襞粗亂或細顆粒改變,多發性淺龕影或小的充盈缺損,腸管縮短,結腸袋消失可呈管狀。克羅恩病病變范圍廣,臨床表現可酷似潰瘍性結腸炎,但往往無血便,以腹痛、黏液便為多見,也可出現腸梗阻。病變呈節段性,病灶間的黏膜正常。......閱讀全文
關于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1.IBD可有貧血、白細胞升高、ESR增快,RF和抗核抗體(ANA)陰性。 2.病理學檢查 對IBD出現的皮膚及黏膜病變不宜活檢,否則可造成局部皮膚或黏膜的破損和潰瘍形成。以上病變多由小血管炎引起。 3.放射學檢查 受累的關節僅顯示輕度的破壞征象,如囊腫樣變化、關節腔變窄和骨侵蝕。腸X線的特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常規及血沉 由于失血或骨髓抑制,以及葉酸或維生素Bl2 吸收不良,可引起貧血。不同程度的白細胞增多和血沉增速,可反映出病變的活動和炎癥程度。 2.生化學檢查 血清α2 球蛋白升高。腹瀉明顯者常見低鉀、低鎂血癥。低鈣血癥是由于廣泛腸黏膜受累和維生素D 吸收不良所造成的。低蛋白血癥是由于蛋白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其他輔助檢查
1.X 線檢查 發病部位以末端回腸為多見,早期由于黏膜下層炎癥水腫,X線檢查表現腸黏膜皺襞增粗、變平及消失,病變腸形態較固定,但腸管一般無明顯狹窄。其他腸道可出現分節、舒張等功能改變。由于分泌增多,鋇劑常分散呈斑片狀。隨著病變的發展,黏膜下層可有大量肉芽組織增生,黏膜皺襞可出現卵石樣或息肉樣充盈
關于炎癥腸病性關節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炎癥腸病性關節炎需與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等相鑒別。 1.類風濕關節炎 本病以青中年女性多見,好發于四肢小關節,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關節呈梭形腫脹,常伴晨僵,可引起關節畸形,類風濕因子多陽性,X線片可見關節面粗糙和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可有關節面融合,一般不累及腸道。炎癥腸病
關于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的簡介
Crohn病(Crohn disease,CD)和潰瘍性結腸病(ulcerative colitis,UC)統稱為炎性腸病性關節炎(IBD),是特發性、慢性炎癥性腸病,是一類有別于病因明確的炎癥性腸病,可伴有周圍關節炎和脊柱病變。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病理生理介紹
1.本病的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有人提出攜帶HL-B27 的個體,其腸上皮細胞與腸內厭氧菌具有共同的抗原性。本病與潰瘍性結腸炎一樣,對厭氧菌抗原處于過敏狀態,作為抗原的細菌突破防御屏障侵入機體,即可產生自身抗體,同時還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致敏的淋巴細胞。自身抗體與自身抗原形成自身抗原抗體復合物,激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急性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有發熱、右下腹痛等癥狀,與本病相似,但對抗生素治療效果好,而本病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活組織檢查可以幫助診斷。 2.急性出血性腸炎 二者都有腹痛、腹瀉、便血和局部壓痛。但克羅恩病多為慢性型,經常反復,急性出血性腸炎極少復發。另外,X 線及內鏡檢查結果也不相同。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疾病描述介紹
1932 年首由Crohn 報道,曾有局限性腸炎、節段性腸炎、肉芽腫性小腸或結腸炎等稱謂,1973 年世界衛生組織科學組織委員會正式定名為克羅恩病。為一非特異性炎癥,與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統稱為炎癥性腸病。病因未明,似與免疫異常、感染及遺傳因素有關,傾向某種病原體侵入腸上皮,爾后引起自身免疫
關于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的非眼部表現介紹
以胃腸道和關節病變最常見。CD患者的胃腸道癥狀有因痙攣、便秘、部分或完全性腸梗阻引起的臍周、腹右下1/4絞痛,并伴有腹瀉、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若潰瘍病變穿孔至腸外組織或器官,可形成瘺管。UC患者為下腹或腹左下1/4痙攣性疼痛,較輕,有疼痛-便意-便后緩解的規律。因炎癥刺激使腸蠕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癥狀體征介紹
本病主要發生于青壯年,以15~35 歲為多見。高齡者以結腸受累為主。回盲部病變占50%以上,病變僅限于結腸者占10%,結腸和小腸均受累者占30%以上。起病多緩慢。 1.消化系統 腹痛是其最常見癥狀。疼痛多位于臍周和右下腹,為便前輕度絞痛或不適,便后可緩解。腹瀉一般每天3~6 次。由于膽汁酸、水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相關鞏膜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IBD 可有貧血、白細胞升高、ESR增快,RF和抗核抗體(ANA)陰性 2.病理學檢查 對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相關鞏膜炎出現的皮膚及黏膜病變不宜活檢,否則可造成局部皮膚或黏膜的破損和潰瘍形成以上病變多由小血管炎引起。 3.放射學檢查 受累的關節僅顯示輕度的破壞征象,如囊腫樣變化、關節腔
關于麥膠性腸病的檢查介紹
1、血液檢查:多數為大紅細胞性貧血,亦有正常紅細胞性或混合性貧血。血清鉀、鈣、鈉、鎂均可降低。血漿白蛋白、膽固醇和磷脂及凝血酶原也可降低。嚴重病例的血清葉酸、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12水平亦降低。 2、糞脂定量測定和脂肪吸收試驗:一般采用Vandekamer測定法。糞脂定量試驗方法簡便,絕大多數的
炎癥性腸病關節炎的輔助檢查
1.血液檢查: (1)血常規:貧血、急性期白細胞升高。 (2)便常規:可見紅、白細胞,潛血陽性。 (3)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血漿球蛋白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抗核抗體陰性。 (4)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半數以上出現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常為核周型ANCA。 (5)伴強直性
概述炎癥腸病性關節炎的檢查方式
1.血液檢查 (1)血常規貧血、急性期白細胞計數升高。 (2)便常規可見紅、白細胞,潛血陽性。 (3)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血漿球蛋白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抗核抗體陰性。 (4)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半數以上出現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常為核周型ANCA。 (5)伴強直性脊
炎癥腸病性關節炎的相關介紹
炎癥腸病性關節炎是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引起關節炎的統稱。主要表現為外周關節炎和中軸關節病變,不明原因的腸道非感染性炎癥,并可伴發關節外或腸道外其他全身癥狀如皮膚黏膜病變及炎癥性眼病等表現。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20~40歲年輕人和兒童最多見,男、女均可發病,起病緩急不一,病情輕重與病變范圍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預防及預后介紹
預后:2/3 以上的急性病人在發作消退后不留痕跡。急性重癥病人可在數天內死亡。典型慢性病人可呈慢性間歇性發展,其危險性隨病程的延長而增加。內科治療緩解率有限,病變不可能完全消失。大致能維持健康狀態者僅占10%~20%。有的病人盡管臨床表現近似健康人,但疾病仍在發展,而且多有一種或幾種并發癥。手術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介紹
IBD性彌漫性或結節性前鞏膜炎可應用糖皮質激素,同時利于UC和CD的病情緩解,但不可用于維持治療,因為該類藥物不能防止腸病的復發。一般用潑尼松40~60mg分次口服,待病情緩解后遞減藥量,維持半年以上。病情嚴重者可用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200~300mg或地塞米松(dexa
關于炎癥性腸病的糞便檢查介紹
1.糞便常規檢查 肉眼觀以糊狀黏液膿血便為最常見,重癥者糞質極少,少數患者以血便為主,伴有少量黏液或無黏液。鏡檢可見大量紅細胞、白細胞,還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急性發作期糞便涂片中常見有大量多核巨噬細胞。 2.病原學檢查炎癥性腸病病原學檢查目的在于排除感染性結腸炎,是本病診斷的一個重要步驟。
關于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病因分析
本病病因還不明。有細菌、病毒、真菌、原蟲等感染學說;淋巴管阻塞和淋巴細胞聚集學說;炎癥循環障礙學說等,都難定論。目前已肯定,本病患者HLA-1327 大多陽性,說明遺傳素質是本病的致病因素。近年來從病理形態學的多樣性,疾病的慢性炎癥特性,肉芽腫的存在,多系統損傷如關節炎、皮膚損害及免疫抑制治療有
關于血友病性關節炎的檢查介紹
1.一般檢查 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血塊回縮、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定量等檢查均可正常。束臂試驗陰性、凝血時間延長為血友病的特征性表現,但僅在因子Ⅷ:C活性低于1%~2%時才延長,二者比值>4%時凝血時間可正常。 2.初篩試驗 凝血酶原消耗試驗(PCT)、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
炎癥性腸病關節炎的詳細介紹
炎癥腸病性關節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rthritis, IBDA)是指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CD)引起關節炎的統稱。主要表現為外周關節炎和中軸關節病變,不明原因的腸道非感染性炎癥,并
炎癥性腸病關節炎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1.血液檢查: (1)血常規:貧血、急性期白細胞升高。 (2)便常規:可見紅、白細胞,潛血陽性。 (3)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血漿球蛋白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抗核抗體陰性。 (4)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半數以上出現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常為核周型ANCA。 (
關于小兒炎癥性腸病的糞便檢查介紹
(1)糞便常規檢查:肉眼觀以糊狀黏液膿血便為最常見,重癥者糞質極少,少數患者以血便為主,伴有少量黏液或無黏液。鏡檢可見大量紅細胞、膿細胞,還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急性發作期糞便涂片中常見有大量多核的巨噬細胞。 (2)病原學檢查:炎性腸病病原學檢查目的在于排除感染性結腸炎,是本病診斷的一個重要步驟。
關于小兒炎癥性腸病的凝血檢查介紹
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除了有血小板計數變化外,還可能有某些凝血因子的改變。在急性暴發型病例中,維生素K缺乏可引起凝血酶原(第Ⅱ因子)降低以及第Ⅶ和第Ⅹ因子輕度至中度減少,以致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延長。在病變廣泛者,可見因子Ⅴ、Ⅷ及血漿纖維蛋白原(第Ⅰ因子)增加。但
關于小兒腸病性肢端皮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清鋅:鋅是細胞生長和繁殖以及許多酶的活性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體內缺鋅將影響物質代謝及各臟器功能的發揮,影響細胞生長分裂。測定血清鋅可知體內是否缺鋅。在絕大多數病例血清鋅降低,常低于40μg/dl(正常值為8.4-23μmol/L(55-150μg/dl))。 (2)
關于門靜脈高壓性腸病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門靜脈高壓性腸病的檢查: 1、門靜脈高壓性腸病的便常規檢查: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隱血陽性。 2、門靜脈高壓性腸病的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可表現為以下幾點。 (1)腸血管擴張:是本病的特征性改變,腸黏膜血管呈線圈狀、蜘蛛樣、扁平或隆起的紅色小片病變。黏膜活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黏膜萎縮。 (
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的簡介
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胃腸道非特異性的腸道肉芽腫性炎癥性疾病伴有潰瘍、肉芽腫、瘢痕形成和關節炎等病理變化,與潰瘍性結腸炎統稱為炎癥性腸病(IBD)。本病整個消化道均可發生,但主要累及末端回腸和鄰近結腸,病變呈節段性分布。臨床以腹痛、腹瀉、腹塊、腸
炎癥性腸病關節炎的分類
關節炎及關節痛是炎癥性腸病最常見的腸外表現,發生率為10%~35%,分為外周型和中央型。外周型發生率為11%~20%,又可分兩型:一種常以膝、踝、肩和腕關節受累為主,關節受累數目少,呈不對稱性,與炎癥性腸病活動有關;另一種以對稱性小關節受累為主,侵犯多個關節,與炎癥性腸病活動關系不密切,僅反映其
炎癥性腸病關節炎的診斷
炎癥腸病性關節炎的診斷不難,臨床上,當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診斷明確,并出現外周關節炎和中軸關節病變,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診斷。
炎癥腸病性關節炎的病因分析
迄今尚未明確本病的特異性致病因素,現研究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2]: 1.遺傳 研究顯示炎癥腸病性關節炎具有高度遺傳傾向,遺傳因素在發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涉及的遺傳因素包括HLA-B27基因和HLA-B27以外的相關基因。而以HLA-B27基因與疾病的相關性最為顯著。遺傳易感性導致抗原遞呈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