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有哪些功效?
保肝及再生肝臟組織:五味子可以保護肝臟免受有毒物質侵害,并促進受損肝細胞的修復。 消炎作用:能制止肝臟損傷,并增強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物和鳥胺酸脫羧酶的活性,有助于再生肝臟細胞。 保護及增強心臟機能:五味子有利于組織細胞的氧氣交換,對心臟組織產生保護作用,并能平緩心跳頻率和緩解高血壓。 增進智能健全:能激活神經系統,促進反應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協調作用,并增強思維清晰。 抗防自由基侵害:五味子所含的木酚素是強效抗氧化劑,能抑制自由基,并能增加肝臟內的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的水平。 延緩老化過程:五味子常被用作抗老化和益氣的補劑,能減緩老化過程和延緩出現與老化相關的疾病。......閱讀全文
五味子的理化
取該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
五味子的性狀
該品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方形或長方形細胞,壁稍厚,外被角質層,散有油細胞;中果皮薄壁細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韌型維管束;內果皮為1列小方形薄壁細胞。種皮最外層為1列徑向延長的石細胞,壁厚,紋孔及孔溝細密;其下為數列類圓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細胞,紋孔較大;石細胞層下為數列薄壁細胞,種脊部
五味子的介紹
五味子(別名:五梅子),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它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 其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葉膜質;花梗長5~25毫米,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紅色;無花絲或外3枚雄蕊具極短花絲,花梗長17~38毫米;子房卵圓形或卵狀橢圓體形,柱頭雞冠狀,小漿果紅
五味子的分布范圍
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山東。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也分布于朝鮮和日本。模式標本采自于我國東北部。
五味子屬的介紹
五味子屬(學名:Schisandra Michx.)指的是五味子科下的一個屬,該屬植物特點是:芽鱗常宿存;果時花托伸長,聚合果穗狀。屬內植物約25種,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和美國東南部,我國約有19種,產西南部至東部,其中北五味子(S. chinensis(Turcz. )Baill.) 入藥,產東北
五味子屬的概述
木質藤本,小枝具葉柄的基部兩側下延而成縱條紋狀或有時呈狹翅狀;有長枝和由長枝上的腋芽長出的距狀短枝。芽單獨腋生或二枚并生或多枚集生于葉腋或短枝頂端;芽鱗6-8枚,覆瓦狀排列,外芽鱗三角狀半圓形,常宿存,內芽鱗長圓形或圓形,通常早落,有時宿存。葉紙質,邊緣膜質下延至葉柄成狹翅,葉肉具透明點;葉痕圓
五味子屬的簡介
落葉或常綠木質藤本。芽外有數枚覆瓦狀排列的鱗片包被。單葉,互生,葉柄細長,葉全緣或有細鋸齒,無托葉。花單性,多為雌雄異株,單生或數朵簇生于葉腋,花梗細長;花被6-12片,成輪排列;雄花有雄蕊5-15枚或更多,花絲極短;雌蕊心皮多數,離生。漿果,排列在延長的花托上,形成下垂的穗狀果序。
五味子屬的分布
約25種,產亞洲東南部、東部以及美國東南部。我國19種,產西南、東南至東北。貴州有5種,通常生于林邊灌叢中。 五味子屬植物為木質藤本,小枝具葉柄的基部兩側下延而成縱條紋狀或有時呈狹翅狀;有長枝和由長枝上的腋芽長出的距狀短枝。該屬植物全世界約30種,主產于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僅1種產于美國東南部。
南五味子的介紹
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別名紅木香、紫金藤、紫荊皮、盤柱香、內紅消、風沙藤、小血藤,藤本植物,各部無毛。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五味子為名貴常用中藥材,集中在黃河流域
南五味子的簡介
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別名紅木香、紫金藤、紫荊皮、盤柱香、內紅消、風沙藤、小血藤,藤本植物,各部無毛。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五味子為名貴常用中藥材,集中在黃河流域
南五味子的概述
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別名紅木香、紫金藤、紫荊皮、盤柱香、內紅消、風沙藤、小血藤,藤本植物,各部無毛。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五味子為名貴常用中藥材,集中在黃河流域
南五味子的性狀
本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微酸。
五味子的臨床應用
1.中醫臨床應用:中醫論證認為,五味子性酸溫無毒。對常見老年病肺腎虛損之咳喘,消渴尿多,氣虛自汗,陰虛盜汗,均有治療作用。對改善老年心血不足、心氣虛、心腎不交之失眠心悸均有良好作用。故常用于: (1)老年肺腎虛損之咳喘,氣短。 (2)老年自汗、盜汗,津傷口渴,消渴,陰虛口干,腎虛之證。 (
五味子的形態特征
落葉木質藤本,除幼葉背面被柔毛及芽鱗具緣毛外余無毛;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皺紋,片狀剝落。葉膜質,寬橢圓形,卵形、倒卵形,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3)5-10(14)厘米,寬(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邊緣具胼胝質的疏淺鋸齒,近基部全緣;側脈每邊3-7條,網脈纖細不明顯
五味子的繁殖方法
野生五味子除種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橫走莖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進行了扦插,壓條和種子繁殖的研究。其結果扦插壓條雖然也能生根發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難,處理時要求條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方法簡單易行,并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苗子。 選種方法 種子的選擇五味子的種子最好在秋季收獲期間進
如何使用五味子仁?
口服:五味子仁可以制成藥丸、膠囊、顆粒等形式,按照醫生或藥師的建議口服。一般來說,每次用量為3-9克,一日2-3次。 泡茶:將五味子仁放入茶杯中,加入開水,蓋上蓋子,靜置5-10分鐘后飲用。每天1-2次,每次3-5克。 燉湯:將五味子仁與其他藥材一起燉湯,如與枸杞、黃芪、當歸等藥材同燉,具有
五味子沖劑的成分
本品為五味子制成的顆粒劑。 【性狀】 本品為淺棕黃色顆粒;味酸、甜。
五味子有哪些品種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質比南五味子優良。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產
五味子有哪些功效?
保肝及再生肝臟組織:五味子可以保護肝臟免受有毒物質侵害,并促進受損肝細胞的修復。 消炎作用:能制止肝臟損傷,并增強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物和鳥胺酸脫羧酶的活性,有助于再生肝臟細胞。 保護及增強心臟機能:五味子有利于組織細胞的氧氣交換,對心臟組織產生保護作用,并能平緩心跳頻率和緩解高血壓。
五味子族的分布范圍
2屬,約60種,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和北美東南部。我國有2屬,約29種,產于中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及東北部較少見。[1]
南五味子的形態特征
藤長2.5-4m。單葉互生,革質,稍厚而柔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9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常有透明腺點,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紫色而有光澤;雌雄異株,花單生葉腋,花冠白色或淡黃色,具芳香,徑2-3cm,花期6-7月;漿果深紅至暗藍色,球形,果期9-12月,種子腎形
五味子族的形態特征
木質藤本;單葉互生,常有透明腺點;葉柄細長,無托葉。花單性,雌雄異株,通常單生于葉腋,有時數朵聚生于葉腋或短枝上;花被片6-24,排成2至多輪,或外輪和內輪的較小,中輪的最大,質地上有變化,但不成萼片狀。雄花:雄蕊120枚,少有4或5枚,分離或部分或全部合生成肉質的雄蕊群,花絲短或無;花藥小,2
南五味子的形態介紹
藤本,各部無毛。葉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3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或尖,基部狹楔形或寬楔形,邊有疏齒,側脈每邊5-7條;上面具淡褐色透明腺點,葉柄長0.6-2.5厘米。花單生于葉腋,雌雄異株;雄花:花被片白色或淡黃色,8-17片,中輪最大1片,橢圓形,長8-13毫米
北五味子片的鑒別
(1)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研細,加水10ml,振搖,濾過;取濾液2ml,加稀硝酸5ml,鉬酸銨試液2ml,加熱煮沸,生成黃色沉淀;另取濾液5ml,加氫氧化鈉試液2.5ml,鐵氰化鉀試液0.5ml與正丁醇5ml,用力振搖2分鐘,放置使分層,醇層顯強烈的藍色熒光。加酸使成酸性,熒光即消失,再加堿使
五味子的藥理作用
1.對肝損傷的影響:五味子醇提取物能降低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醇胺等引起的實驗動物谷丙轉氨酶升高.γ-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具抗肝損傷作用。[2] 2.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五味子素有廣泛的中樞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點。五味子醇提取物5-10mg/kg灌胃可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協同戊巴比妥鈉對
南五味子的臨床應用
1.蕁麻疹、皮膚瘙癢癥、濕疹等:用五味子酊治療100例,總有效65例。 2.病毒性肝炎:用五味子粉或五味子仁制劑(五味子煎劑基本無效)治療遷延性及慢性傳染性肝炎數千例,獲得較好療效。如某空軍醫院治373例,1月后sGPT316例復常,占84.3%;治急性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347例,19天后33
五味子的生長習性
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長在山區的雜木林中、林緣或山溝的灌木叢中,纏繞在其它林木上生長。其耐旱性較差。自然條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濕度均衡適宜的土壤上發育最好。[1]
五味子屬的外形特征
藤本。芽鱗較大,常宿存。葉紙質或膜質。花單生,稀成對或數朵聚生;花被片5-20,通常排成2-3輪,稀多輪,覆瓦狀排列,大小、形狀相似,或外面和里面的較小,中間的最大,雄蕊4-15,組成橢圓狀、頭狀或不規則多角形肉質雄蕊群,花絲有或無,花藥小,常分離,內向或側向縱裂;心皮12-120,離生,胚球2
五味子的藥用價值
為著名中藥,其果含有五味子素(Schisandrin C23H3206)及維生素C、樹脂、鞣質及少量糖類。有斂肺止咳、滋補澀精、止瀉止汗之效。其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種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業原料、潤滑油。莖皮纖維柔韌,可供繩索。 功能主治 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
南五味子的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五味子酯甲對照品約25mg,精密稱定,置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五味子酯甲5mg)。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約18ml,超聲處理20分鐘,放冷,加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