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獲國際血液病學獎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016.shtm......閱讀全文
黃曉軍領銜“北京方案”:讓骨髓移植更簡單
黃曉軍在出診。資料圖 本文轉載自“人民日報”。 治療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是有效治愈方式之一,但按傳統理論,“人類白細胞抗原全合同胞始終作為首選供者”,骨髓移植需要供者和接受者的人類白細胞抗原一致,否則極易發生嚴重排異反應,但尋找移植配型猶如大海撈針,骨髓供體來源不足成為世界性難
黃曉軍領銜“北京方案”:讓骨髓移植更簡單
前不久,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軍,正是憑借他領銜的課題組針對白血病治療所提出的“北京方案”,第二次登上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領獎臺。 黃曉軍在出診。資料圖片 治療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是有效治愈方式之一,但按傳統理論,“人類白細胞抗
開創移植技術體系-讓更多患者受益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體系建立與應用”課題,讓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榮獲了2014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黃曉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他帶領團隊開創的單倍型(半相合)骨髓移植技術體系,被贊為在世界范圍內將改變未來造血干細胞移植事業的格局。 2013年,第四屆
臨床醫生要不要做科研?訪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
圖片來源:16sucai “制度真的不好嗎?如果不好,為什么近十年我國的醫學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看來,制度的缺陷在于有要求、沒培訓,基金和文章的背后需要的是嚴格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訓練。 黃曉軍發展的單倍型移植體系被公認為“北京方案”,帶動世界白血病移植進入“人人
臨床醫生要不要做科研?在黃曉軍看來這不是問題
臨床醫生要不要做科研?這是個問題。但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看來,這不是個問題。 黃曉軍是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其發展的單倍型移植體系被公認為“北京方案”,帶動世界白血病移植進入“人人都有供者”的時代,也使得北大人民醫院成為全球最大的單倍型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完成超過3000例單倍型移
“北京方案”在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年會備受關注
? 正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的第44屆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學會年會進入第二天,中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應邀作了有關“北京方案”跨病種創新治療的主題報告,受到與會專家廣泛關注。 在題為《單倍型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非惡性血液病》的報告中,黃曉軍介紹了他領銜的課題組從2014年開始對遺傳
中國籍研究人員入選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1月9日,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舉行新晉院士授證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曉軍因在骨髓移植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和杰出成就,入選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科技處公參郭曉林,法國醫學界代表等出席了授證儀式。黃曉軍院士(左2)參加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新晉院士授證儀式法國醫學科學院高漢院士在授證致
骨髓移植有望治愈血液病
美國科學家日前在一項研究中發現,讓接受供體細胞骨髓移植的患者接受加倍低劑量全身輻射,可使只有“半匹配”的移植成功率從50%提高到將近100%。這項研究結果于3月13日發表在《柳葉刀—血液病學》網絡版。這一發現為鐮狀細胞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等嚴重和致命遺傳性血液病患者帶來了更高治愈幾率。 “我們成
第四屆“泰山獎”在京揭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3.shtm4月27日,“2023醫學界價值醫療大會暨第四屆泰山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召開。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孫英賢榮獲年度臨床研究獎,奧雷巴替尼(耐立克)榮獲年度藥械突破獎,浙江
第七屆陸道培血液病高峰論壇開幕-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近日,一年一度的陸道培血液病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高峰論壇由陸道培醫療集團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主辦,本屆論壇重點圍繞造血干細胞移植最新進展、CAR-T細胞免疫治療、淋巴瘤/骨髓瘤的診治、實驗室成果臨床應用和探索、遺傳病診斷、血液病特殊護理和血液科臨床營養干預等板塊,特別開設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場
中國學者為激素無效的血小板減少患者帶來福音
?? 3月16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又一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血液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Blood》(血液)封面焦點文章。該研究論文“Atorvastatin enhances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corticosteroid-resi
2016年吳階平醫學獎揭曉:張伯禮院士等5人獲獎
11月24日,2016年吳階平醫學獎暨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揭曉。 經吳階平醫學獎評審委員會終審會議決定,將2016年吳階平醫學獎授予張伯禮院士,以表彰他對中國中藥現代化研究和中醫藥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將2016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授予王喜軍教授、劉祖國教授、黃曉軍教授、蔡秀軍教授,以表彰四位獲獎人在
半相合診療手段-白血病治療有了“北京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顯示,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為人類最主要的疾病。其中,血液腫瘤治療周期長、治療難度大,成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血液腫瘤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在這個漫長的探索中,白血病作為血液腫瘤的主要類型之一,一直被醫學專家關注著。而白血病骨髓治療方法中需與共體“完全
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突破獲國際贊譽
正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在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取得的突破獲國際專家和媒體關注,為白血病治療帶來新思路。 白血病治療的難題是不易為患者找到合適的移植用骨髓,兄弟姐妹之間白細胞抗原相合幾率僅為25%,非血緣供者捐獻成功率更低。由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領導的
骨髓檢查是診斷血液病的重要手段
在有些血液疾病的診斷上,骨髓檢查比指尖、耳垂或靜脈取血更加靈敏和可靠。如果懷疑有血液方面的異常情況,用一般血液檢查又無法確診時,就應檢查骨髓以便及時做出診斷。特別是對于經一般檢查不能確診的各種貧血、各類型白血病、白細胞減少、皮膚紫癜以及不明原因的淋巴結和肝脾腫大多需要做骨髓檢查。骨髓檢查最常用的部位
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揭曉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為鼓勵奮斗在工程技術科研和生產一線的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根據《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條例》規定,經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決定授予閆敦豹等15位同志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榮獲本屆中國科協求是杰
一周熱聞回顧(2024年1月14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22.shtm 黃曉軍院士(左2)參加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新晉院士授證儀式。1月9日,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舉行新晉院士授證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曉軍因在骨髓移植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和杰出成就,入選法
血液病人輸血過多會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輸血是臨床部分血液病的支持治療中的一項措施,但輸血只能作為對癥治療,不能作為長久的特殊治療。? ? 輸血只是取得暫時的療效。一般病人無明顯貧血癥狀,其血紅蛋白在6克/分升以上時是不考慮輸血的。貧血病人輸血,通常是在抗貧血藥物治療無效時才考慮,或因貧血程度較為嚴重以及貧血病人在短時間內因其他疾患必須
血液病骨髓細胞DNA變異臨床意義
? 為探討病患兒DNA的變異,我們采用流式細胞儀(FCM)檢測54例血液病患兒骨髓單個核細胞(MNLL)的DNA含量,以分析其倍體水平及細胞增殖周期,進一步探討其臨床意義。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1)急性白血病組(AL):初診為AL42例,其中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
汪曉軍:大學實驗室的安全問題
今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的一個實驗室發生火災爆炸意外,造成一位博士后當場死亡的悲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公布事故調查結果。在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增加科研投入的情況下,也必須相應地提高實驗室的安全事故防范水平。前幾天,我接收了央視采訪,談了一些我對相關
姜曉濱獲2024年度亞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師獎
近日,由中國化工學會推薦的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姜曉濱教授榮獲2024年度“亞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師獎(The SCEJ Award for Outstanding Asian Researcher and Engineer)”。同時,姜曉濱教授受邀在2025年3月舉辦的SCEJ第90屆年會上作獲獎
周光召基金會獎、求是杰出青年獎揭曉
在今天召開的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上,第九屆周光召基金會科技獎、第十九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揭曉。 據悉,第九屆周光召基金會科技獎本年度決定授予中國科技大學杜江峰教授“基礎科學獎”,授予中國農業科學院黃三文研究員“基礎科學獎”,授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范國濱、張衛研究員及其團隊“技術創新獎”。
華人質譜學者歡聚巴爾的摩,共慶CASMS-2025年度大會暨晚宴
????美國時間2025年時間6月3日晚,美國華人質譜學會(Chines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CASMS)2025年美國華人質譜學會年度會議暨晚宴在巴爾的摩海港萬麗酒店舉行,來自北美和中國等多地的近300位華人參加了此次盛會。CASMS副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
2017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近日在巴黎舉行。美國斯坦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和另外4位女科學家獲獎,她們每人將獲得10萬歐元的獎金。圖為鮑哲南教授在法蘭西學院演講,介紹其團隊研發的可感知壓力并將電信號傳到大腦的柔性人造皮膚。
中國科大頒發年度杰出研究校長獎
1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八屆二次教代會第二次大會,會上舉行了2010年度杰出研究校長獎頒獎儀式,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小平和生命科學學院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教練團隊獲得此項殊榮。 本次獲獎的個人與團隊均為長期堅持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作出杰出貢獻的代表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斬獲國際醫學大獎
24日,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就榮獲2016年國際血液與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杰出服務貢獻獎召開新聞發布會。據悉,他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此獎項的中國專家。 據介紹,1964年,陸道培完成亞洲第一例骨髓移植術,他采用雙胞胎姐妹的骨髓,成功救治一位22歲身患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1
我國首個慢性髓性白血病檢測標準化平臺建成
“中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簡稱慢粒)分子學檢測標準化平臺的搭建及標準化項目的順利推動,將為更多的慢粒患者帶來益處。”北大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測”對慢粒的治療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全國并沒有統一的檢測試劑及統一的檢測方法,報告也不統一。“因此,建立
血液病患兒骨髓細胞DNA變異的臨床意義探討
? 為探討病患兒DNA的變異,我們采用流式細胞儀(FCM)檢測54例血液病患兒骨髓單個核細胞(MNLL)的DNA含量,以分析其倍體水平及細胞增殖周期,進一步探討其臨床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急性白血病組(AL):初診為AL42例,其中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22
李文華院士榮獲“杰出貢獻獎”
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45周年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成立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主席許智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出席
4位!首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揭曉
記者從今天舉行的錢學森工程與技術科學研討會上獲悉,首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正式揭曉,4位在力學領域有著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錢學森杰出青年獎旨在獎勵在基礎研究、服務國家需求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我國力學界的青年科技人才,來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