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大國重器”上新
從中國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西麗湖論壇”上獲悉,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兩個大科學裝置當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望進一步匯聚全球高端科研資源,為大灣區基礎研究提供支撐。 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跨物種、跨尺度的生命健康智能基礎設施,圍繞重大腦疾病發生和干預的神經機制及診療策略這一核心問題,承接國家重大科研計劃;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軟件控制、硬件集成、合成生物學應用整合起來,打造高通量、自動化、標準化的“生命鑄造工廠”,面向國內外學術界和產業界開放。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首席科學家劉陳立表示,隨著越來越多大科學裝置投入使用,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轉化,從人才引進到人才培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全鏈條都將從中受益,在科學研究和成果孵化的效率方面有望實現飛躍。 兩個大科學裝置所在的光明科學城,聚焦信息......閱讀全文
大國重器-舍我其誰
步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安徽單元,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模型首先映入眼簾,滿滿的“科技風”迎面撲來。 “‘祖沖之號’是當時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目最多、包含62個比特的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它在1.2小時內完成的采樣任務,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至少需要8年時間……”隨著解說員娓
大國重器、創新之眼
——記第24屆科協年會“測試裝備成果展” 6月26日,第二十四屆科協年會在長沙開幕,新聞聯播報導了這一盛況。 大家驚喜的發現,“測試裝備成果展”被這則新聞聯播重點和詳細報導,并因此進入更多觀眾的視野。新聞聯播報導第24屆科協年會 那么讓我們詳細的了解一下“測試裝備成果展”吧! 第二十四屆
大國重器!“地下蛟龍”領跑記
盾構機,號稱“地下蛟龍”,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京華號”盾構機刀盤正在吊裝下井 北京東六環入地改造項目(以下簡稱北京東六環項目)現場,我國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正在這里作業。中鐵十四局的建設者操縱著它,在地面30米以下,開挖一條長7.4公里的隧道,同時也檢驗著我國自主研發盾構機性能
大國重器再添“超級相機”
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光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高性能條紋相機通過驗收,這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達到實用化水平。 用過相機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拍攝清晰的運動照片,需要更高質量的相機。在微觀世界中,自然界的很多現象,例如植物的光
超硬核!大國重器又上新了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建造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傳來好消息!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也被稱為“地面空間站”。4月1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常務副總指揮、常務副總師、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李立毅介紹,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正在開展聯合調
探秘懷柔科學城里的“大國重器”
蛋白質組的秘密是什么? 人類大腦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地球的核心由何組成…… 從星辰大海到生命演化, 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離不開功能強大的科研儀器, 特別是大科學裝置, 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大國重器”。 “十三五”時期落地懷柔科學城的五個大科學裝置,日前分別迎來階段性建設成果,“大
大國重器——中國暗物質“捕手”后來居上
2400米深的中國四川錦屏山山體內,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里的大型暗物質探測器日夜運轉。PandaX-Ⅲ計劃示意圖,目標是測量“氙136的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新華社發 “如果把探測器中的原子比作一片樹林,暗物質粒子則是成群結隊飛奔而來、呼嘯而過的兔子,難免有一只或幾只不長眼的家伙迎頭撞死在某
這一年,他們全力托舉“大國重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615.shtm中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國產首艘大郵輪正式交付……一批“大國重器”在2023年問世或取得重要突破。它們挺進科技前沿,服務國計民生。在這些“大國重器”背后,有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學家
聚焦中國航天日,“大國重器”亮相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 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中國航天的新高度。航天日前后,相關單位將舉辦航天開放日、科普講堂、知識競賽、交流研討等400多項活動,各地
技術領軍人揭秘問天探海“大國重器”
“近距離感受大國重器,備受震撼。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在書寫‘中國力量推動人類科學事業邁向高峰’的壯麗篇章。”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感言。他在現場宣布,騰訊正在深圳前海新總部建造一座開放的永久科技館,將聯合頂尖科研機構,運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聯技術,打造一棵數實融合的人類百年“科技樹”。這棵“樹”
人因工程:大國重器的點睛之筆
?? 杭州良渚夢棲小鎮入口的天橋上這幾天掛起一條巨大的橫幅——“第二屆中國人因工程高峰論壇”。 幾乎所有經過這里的人都要問:“什么是人因工程?”杭州人很奇怪,為什么這4個字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吸引來15位中國兩院院士和3位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飛船、坦克、高鐵都是復雜人機系統,因為人的參與使系統
建大國重器,讓高能物理迸發無限能量
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里,有一臺被寫進教科書的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30年前,這臺對撞機竣工,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臺高能加速器。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的第一站就來到高能物理所,了解研究所的發展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運行情況。 “
建大國重器,讓高能物理迸發無限能量
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里,有一臺被寫進教科書的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30年前,這臺對撞機竣工,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臺高能加速器。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的第一站就來到高能物理所,了解研究所的發展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運行情況。“自那之后,我
粵港澳大灣區“大國重器”上新
從中國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西麗湖論壇”上獲悉,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兩個大科學裝置當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望進一步匯聚全球高端科研資源,為大灣區基礎研究提供支撐。 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跨物種、跨尺度的生命健
時評: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北考察時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13億多中國人民要齊心合力、砥礪奮斗,共圓中國夢!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支柱,也是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的底線。 曾有觀點認為,發揮好比較優勢,就可以很
2020年十大國之重器揭曉!
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4月12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申報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
隱匿的浪漫-大國重器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AG600”水陸兩棲飛機、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這些國之重器,承載著國人的夢想,他們的名字,也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探索未知的浪漫。 篳路藍縷的航空航天人,在不斷探索奮斗的過程中,也不忘在這一個個國之重器的命名上,體現自己凝望那片壯麗星空之時的浪漫。從近3.6萬個征集和320萬張投票中脫穎而出的“天問
科學試驗用離心機:大國重器的搖籃
2018全國科技活動周正在各地火熱進行中,今年科技活動周的北京主場首次設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結合軍事博物館的自身優勢,“軍民科技融合成就展”成為最大亮點。 記者在軍民融合展區看到,中物院總體所利用先進的軍工技術,主動參與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克服重重困難,自主研發大型多功能離心機,其研制的
徐匡迪院士:我們現在大國重器有了,但還沒有“精器”
“我們現在大國重器有了,但還沒有‘精器’。也就是說,肌肉強壯了、骨骼長大了,但是心臟和腦子還要靠別人。這是不行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兩院院士大會召開前夕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如是說。中國工程院供圖 他表示,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制度優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把各路科技大軍組織起來共同攻關
起飛!中國航展震撼開幕!這些大國重器將亮相現場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第十四屆中國航展8日上午將在廣東珠海開幕,有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多家企業線上線下參展,目前各項工作準備就緒。 “八一”和“紅鷹”兩支飛行表演隊7日完成了航展開幕前的檢驗性飛行訓練,8日將聯袂炫舞藍天。 陸軍某空中突擊旅的直升機7日抵達
諾獎得主加盟,南師大國際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
11月5日上午,南京師范大學國際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暨羅杰·科恩伯格教授受聘儀式在一百號樓二樓會議室隆重舉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杰·科恩伯格教授,校黨委書記王成斌、校長華桂宏、副校長程天君等領導嘉賓出席,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等師生代表參加。 羅杰·科恩伯格教授、世
新型合成生物學技術將實現重疾治療領域的突破
合成生物學為未來醫療提供美好前景,可以通過重新設計細胞來對抗癌癥和糖尿病等疾病。科學家使用病毒作為載體將控制電路導入細胞,以使細胞以某種理想的方式行事,但問題是細胞以高度可變的方式受到感染,使得其基因表達變得非常難以預測。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種可靠的方法來確保所有細胞以相同的方式表現。2018年
新型合成生物學技術將實現重疾治療領域的突破
合成生物學為未來醫療提供美好前景,可以通過重新設計細胞來對抗癌癥和糖尿病等疾病。科學家使用病毒作為載體將控制電路導入細胞,以使細胞以某種理想的方式行事,但問題是細胞以高度可變的方式受到感染,使得其基因表達變得非常難以預測。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種可靠的方法來確保所有細胞以相同的方式表現。2018年
大國重器!“條紋相機”秒拍萬億圖像洞悉“瞬息萬變”
在瞬息萬變的自然界,人類能看到的景象其實只是“九牛一毛”。對于速度大于1/24秒的事物,人肉眼就失去了分辨能力;體育比賽中常用的高速攝影機,每秒拍攝的畫面大約幾百幅;市面上性能最好的單反相機,快門速度的極限為1/2000秒。 這些都不足以讓我們研究廣泛存在于自然或科學技術研究中極其短暫的瞬態事
基于腦網絡的精神疾病亞型生物學探測新方法
精神疾病不僅嚴重損害生活質量,而且因多發、高發,已成為我國醫療支出的沉重負擔。準確診斷精神疾病是有效治療精神疾病的前提,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在傳統精神醫學體系和臨床實踐中,精神疾病的診斷幾乎全部依賴于心理行為癥狀表現。然而,基于癥狀學的診斷往往不能準確反映精神疾病的生物學機制,使得
從0到1-西安交大十余年攻克大國重器核心技術難題
9月26-27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第六屆科技創新大會在德陽舉行。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王鐵軍、科研院常務副院長黃忠德、能動學院院長嚴俊杰等受邀參加,見證西安交大參與研制的、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成功點火運行,并與東方電氣集團簽訂創新合作協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中國
臨床質譜會議集錦創新政策-自主研發-助力成就大國重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3月6日,由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ABO),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生物醫藥領域中心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海淀區生物與健康產業協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師大研發實驗基地,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清華研發實驗基地協辦,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
腦膿腫的疾病分類
根據細菌來源可將腦膿腫分為五大類: 耳源性腦膿腫 耳源性腦膿腫最多見,約占腦膿腫的2/3。繼發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系經過兩種途徑:①炎癥侵蝕鼓室蓋、鼓室壁,通過硬腦膜血管、導血管擴延至腦內,常發生在顳葉,少數發生在頂葉或枕葉;②炎癥經乳突小房頂部,巖骨后側壁,穿過硬腦膜或側竇血管
中科院2017年新增院士61名-多位“大國重器”設計師當選
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結果揭曉了。中國科學院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61位科學家榮登新院士榜。經過增選,中科院現有院士800名。 新當選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 從年齡結構看,新當選院士平均年
科學WE大會十周年!問天探海“大國重器”揭秘
“夢天入軌后順利轉位,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我們會相繼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將三名航天員發射入軌,與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屆時,將有六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工作生活,實現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所有既定任務。”11月6日,在騰訊科學WE大會十周年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