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卡馬西平緩釋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卡馬西平緩釋片在人體內吸收較慢,但吸收完全。服藥后12小時內達平均血漿峰值濃度,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70~80%。在腦脊液、唾液中的原形藥物占20~30%,在乳汁中相當于血漿濃度的25~60%。本品單劑量用藥消除半衰期為36小時,多劑量用藥后消除半衰期為16~24小時。卡馬西平主要在肝臟代謝,隨尿和糞便排出。本品的主要代謝產物為10,11-環氧化卡馬西平,其具有抗驚厥和抗神經痛的作用。......閱讀全文
關于卡馬西平緩釋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卡馬西平緩釋片在人體內吸收較慢,但吸收完全。服藥后12小時內達平均血漿峰值濃度,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70~80%。在腦脊液、唾液中的原形藥物占20~30%,在乳汁中相當于血漿濃度的25~60%。本品單劑量用藥消除半衰期為36小時,多劑量用藥后消除半衰期為16~24小時。卡馬西平主要在肝臟代謝,隨尿
關于卡馬西平膠囊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卡馬西平膠囊口服吸收緩慢、不規則。口服400mg后4~5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血藥峰值(Cmax)為8~12μg/ml,但個體差異很大。大劑量時達峰時間可達24小時。達穩態血藥濃度的時間為8~55小時。生物利用度(F)在58%~85%之間。迅速分布至全身組織,血漿蛋白結合率約76%。主要在肝臟代謝
關于卡馬西平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吸收緩慢、不規則。口服400mg后4~5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血藥峰值(Cmax)為8~12μg/ml,但個體差異很大。大劑量時達峰時間可達24小時。達穩態血藥濃度的時間為8~55小時。生物利用度在58~85%之間。迅速分布至全身組織,血漿蛋白結合率約76%。主要在肝臟代謝,可誘導肝藥酶活性,
卡馬西平膠囊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吸收緩慢、不規則。口服400mg后4~5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血藥峰值(Cmax)為8~12μg/ml,但個體差異很大。大劑量時達峰時間可達24小時。達穩態血藥濃度的時間為8~55小時。生物利用度(F)在58%~85%之間。迅速分布至全身組織,血漿蛋白結合率約76%。主要在肝臟代謝,可誘導肝藥
關于奧卡西平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奧卡西平口服吸收迅速,與食物同用時,可增加生物利用度16%。一次口服該藥400mg后,最高血藥濃度可達17.7mmol/L,峰值時間為4~6h;一次口服600mg,峰濃度可達18.8mmol/L,峰值時間為5.5h。奧卡西平在肝臟中快速而廣泛地代謝為MND(主要抗癲癇活性成分),母藥的半衰期為2
概述卡馬西平緩釋膠囊的藥代動力學
健康志愿者單次口服本品200mg后,約28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血藥峰濃度約為1.45μg/ml,消除半衰期約為48.29小時。多劑量服藥(100mg,每日二次),峰值約為4.13μg/ml,達峰時間約為3.35小時。緩釋卡馬西平的藥動學在單劑量服用200-800mg內呈線性。76%的卡馬西平與血
關于卡馬西平緩釋片的簡介
一、成份: 卡馬西平。化學名稱:5H-二苯并[b,f]氮雜-5-甲酰胺。 分子式:C15H12N2O 分子量:236.27. 二、性狀 :本品為白色片。 三、適應癥: 1.癲癇:對復雜部分性發作、繼發性癲癇最有效,對原發性大發作、單純部分發作和混合型癲癇也有效。 2.緩解三叉神經痛
關于卡馬西平緩釋片的用法用量介紹
一、用法用量:本品需整片吞服。 1.癲癇:成人初始劑量每次0.2g(一片),每天2次;或遵醫囑,酌情增減。 2.三叉神經痛:初始劑量每日0.2~0.4g(1~2片),分1~2次服用;或遵醫囑,酌情增減。 3.躁狂癥、尿崩癥等用量遵醫囑。 二、禁忌 :心、肝、腎功能不全者,青光眼、對本品或
關于卡馬西平的臨床應用介紹
1、用于抗驚厥:開始0.1g/次,2~3次/日;第二日后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現療效為止;維持量根據療效調整至最低有效量,分次服用;最高量不超過2g/日。 2、鎮痛:開始0.1g/次,2次/日;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緩解,維持量0.4~0.8g/日,分次服用;最高量不
關于哌侖西平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品口服吸收不完全,tmax為2~3小時,絕對生物利用度約為26%(± 4.6%),與進食同時服用時可減少吸收,降至10~20%。除了腦及胚胎組織外,本品在其他臟器和骨骼肌均有分布,其中以肝、腎濃度為最高,脾、肺次之,心臟、皮膚、肌肉中和血濃度較低。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10%,血漿t1/2為10~
關于卡馬西平片的藥理毒理介紹
本品為抗驚厥藥和抗癲癎藥。卡馬西平的藥理作用表現為抗驚厥抗癲癎、抗神經性疼痛、抗躁狂-抑郁癥、改善某些精神疾病的癥狀、抗中樞性尿崩癥,產生這些作用的機制可能分別為: 1.使用-依賴性地阻滯各種可興奮細胞膜的Na+通道,故能明顯抑制異常高頻放電的發生和擴散。 2.抑制T-型鈣通道。 3.增強
關于卡馬西平的適應癥介紹
1.治療癲癇是單純及復雜部分性發作的首選藥,對復雜部分性發作療效優于其他抗癲癇藥。對典型或不典型失神發作、肌痙攣發作無效。 2.抗外周神經痛包括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多發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圍性神經痛及皰疹后神經痛。亦可作為三叉神經痛緩解后的長期預防性用藥。對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療效較苯妥英
關于卡馬西平膠囊的用法用量介紹
一、卡馬西平膠囊的成人常用量: (1)抗驚厥,初始劑量每次100~200mg,每天1~2次,逐漸增加劑量直至最佳療效;維持量根據調整至最低有效量,分次服用;注意個體化,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 (2)鎮痛,開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緩解,維持
關于卡馬西平片的用法用量介紹
一、成人常用量 1. 抗驚厥,開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后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現療效為止;維持量根據調整至最低有效量,分次服用;注意個體化,最高量每日不超過1.2g。 2. 鎮痛,開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緩解,維持量每日0.4
使用卡馬西平緩釋片的不良反應介紹
1.神經系統常見的不良反應:頭暈、共濟失調、嗜睡和疲勞。 2.因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水的潴留和低鈉血癥(或水中毒),發生率約 10~15%。 3.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有變態反應,Stevens-Johnson綜合癥或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癥、皮疹、蕁麻疹、瘙癢;兒童行為障礙,嚴重腹瀉,紅斑狼瘡樣綜
關于卡馬西平膠囊的簡介
卡馬西平膠囊,適應癥為: 1.復雜部分性發作(亦稱精神運動性發作或顳葉癲癇)、全身強直-陣孿性發作、上述兩種混合性發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發作;對典型或不典型失神發作、肌陣孿或失神張力發作無效。 2.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發作,亦用作三叉神經痛緩解后的長期預防性用藥。也可用于脊髓癆和多發性硬
關于卡馬西平片的簡介
卡馬西平片, 1. 復雜部分性發作(亦稱精神運動性發作或顳葉癲癎)、全身強直-陣孿性發作、上述兩種混合性發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發作;對典型或不典型失神發作、肌陣孿或失神張力發作無效。 2. 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發作,亦用作三叉神經痛緩解后的長期預防性用藥。也可用于脊髓癆和多發性硬化、糖尿
簡述卡馬西平緩釋片的藥理毒理
藥物過量:藥物過量時會出現驚厥、劇烈眩暈或嗜睡、呼吸不規則或抑制、顫抖、心率異常增快等,此時需催吐或洗胃,給予活性炭或輕瀉藥。對呼吸抑制,血壓降低和休克及驚厥等癥狀采取相應的急救治療措施。 藥理毒理:本品為抗驚厥藥和抗癲癇藥。卡馬西平的藥理作用表現為抗驚厥抗癲癇、抗神經性疼痛、抗躁狂-抑郁癥、
簡述卡馬咪嗪的藥代動力學
卡馬咪嗪口服吸收緩慢,且因人而異。口服卡馬咪嗪400mg后4~5h血藥濃度達峰值8~10μg/ml,但個體間差異很大,可在0.5~25μg/ml之間變動。卡馬咪嗪抗癲癇作用的起效時間相差很大,約經8~72h可緩解三叉神經痛。達到穩態血藥濃度的時間為40h(8~55h),成人的治療性血藥濃度為4~
關于卡馬西平片的注意事項介紹
1.與三環類抗抑郁藥有交叉過敏反應。 2.用藥期間注意檢查:全血細胞檢查(包括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及血清鐵,應經常復查達2~3年),尿常規,肝功能,眼科檢查;卡馬西平血藥濃度測定。 3.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 4.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應注意。 5.癲癎患者不能突然撤藥。 6.已用其他
關于卡馬西平膠囊的注意事項介紹
1、卡馬西平膠囊與三環類抗抑郁藥有交叉過敏反應; 2、用藥期間注意檢查:全血細胞檢查(包括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及血清鐵,應經常復查達2~3年),尿常規,肝功能,眼科檢查;卡馬西平血藥濃度測定; 3、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 4、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應注意; 5、癲癇患者不能突然撤藥;
關于卡馬西平的藥物相互作用介紹
1.與對乙酰氨基酚合用,可引起肝臟中毒。 2.與香豆素類、雌激素、環孢素、洋地黃類、左甲狀腺素、奎尼丁合用,本品可誘導肝代謝酶,使上述藥物代謝加快,血濃度降低,半衰期縮短,藥物作用減弱。 3.與苯巴比妥、苯妥英、撲米酮合用,卡馬西平血藥濃度降低。 4.紅霉素、醋竹桃霉素、西咪替丁、異煙肼以
簡述卡馬西平緩釋片的注意事項
1.本品對癲癇小發作無效。 2.本品不是一般鎮痛藥,僅用于三叉神經痛。 3.用本品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如發生明顯骨髓抑制或肝、腎功能異常,應立即減量,但不能突然停用。 4.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操縱管理機器和高空作業等。 5.老年患者、乙醇中毒、心臟損害、糖尿病、尿潴留
關于卡托普利緩釋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吸收率在75%以上。口服后15分鐘起效,1~1.5小時達血藥峰濃度。持續6~12小時。血循環中本品的25%~30%與蛋白結合。半衰期短于3小時,腎功能損害時會產生藥物潴溜。降壓作用為進行性,約數周達最大治療作用。在肝內代謝為二硫化物等。本品經腎臟排泄,約40%~50%以原形排
關于茶堿緩釋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易被吸收,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為4~7小時,每日口服一次,體內茶堿血藥濃度可維持在治療范圍內(5~20μg/ml)達12小時,血藥濃度相對較平穩。蛋白結合率約60%。t1/2新生兒(6個月內)>24小時,小兒(6月以上)3.7小時±1.1小時,成人(不吸煙并無哮喘者)8.7小時±2.2小時,吸煙
關于阿司匹林緩釋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品口服吸收完全,在小腸上部可吸收大部分。1~2小時后,血藥濃度達高峰。吸收后,大部分在肝內水解為水楊酸。水楊酸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為65%~90%。水楊酸鹽結合率為65%~90%。可分布于全身各組織,也能滲入關節腔和腦脊液。水楊酸代謝成水楊尿酸及葡糖醛酸結合物,小部分氧化為龍膽酸。游離水楊酸及結合
關于卡茚西林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卡茚西林口服吸收率為30%~50%,分布容積為9~18L/kg。口服給藥0.5g、1g,約1h后達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2μg/ml、6μg/ml。卡茚西林蛋白結合率約為50%,藥物在肝臟中的代謝很少。80%~85%的藥物以原形形式經腎隨尿液排出。腎功能正常者,清除半衰期約為1.0h;腎功能不全者
關于恩卡尼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長期口服可延長有效不應期,靜脈給藥此效應不顯著。口服吸收完全,30~120min,血藥濃度達峰值,生物利用度為40%~50%,有效血藥濃度為0.5~1μg/ml,半衰期為3~4h,恩卡尼在肝臟代謝,部分代謝產物具有強烈的活性作用,半衰期較長。
關于替卡西林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該品靜脈給藥后廣泛分布于全身組織和體液,在肝、腎組織中濃度較高,其余依次為肺、脾、心肌、腸和腦組織。可透過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脊液中,腦膜無炎癥時,腦脊液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21%~50%,腦膜有炎癥時,可達血藥濃度的45%~89%,新生兒及嬰兒患者可達50%~99%。也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循
關于樂瑞卡?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在健康志愿者、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的癲癇患者及慢性疼痛患者中,普瑞巴林的穩態藥代動力學參數相似。 1、吸收: 空腹服用普瑞巴林,吸收迅速,在單劑或多劑給藥后1小時內達血漿峰濃度。據估算普瑞巴林的口服生物利用度≥90%,而且與劑量無關。多劑給藥后,24至48小時內可達穩態。與食物一起服用時,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