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基本介紹
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診斷包括兩個部分,即排尿功能障礙是否為神經源性及確定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類型。 ①診斷排尿功能障礙是否為神經源性的方法:多數病人通過病史及體檢即能明確診斷。如有脊髓損傷、廣泛盆腔手術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史。查體時會陰部感覺喪失及排尿前無尿意感等即可肯定診斷。 少數病人病因不明、診斷無法肯定時可進行膀胱去神經超敏試驗。它的理論基礎為當肌肉失去神經控制后,由于對神經介質、乙酰膽堿感受面的擴大而使肌肉呈超敏現象。試驗時先進行膀胱內壓測定,將液體注入膀胱的速度調至1ml/s,記錄注入10ml時的膀胱內壓。然后,皮下注射烏拉膽堿2.5mg或卡巴果0.125mg,在注射后10min、20min、30min分別重復上述測定。如3次測定中的最高1次較注射前的膀胱內壓超出1.47kPa(15cmH2O)以上即為陽性,可確診為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 ②確定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類型的方法:通過全面的尿動力學檢查,包......閱讀全文
診斷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基本介紹
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診斷包括兩個部分,即排尿功能障礙是否為神經源性及確定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類型。 ①診斷排尿功能障礙是否為神經源性的方法:多數病人通過病史及體檢即能明確診斷。如有脊髓損傷、廣泛盆腔手術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史。查體時會陰部感覺喪失及排尿前無尿意感等即可肯定診斷。 少數病
預防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相關介紹
事實上,幾乎所有神經系統的病變都可以影響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經系統,是包括中樞和周邊的各種神經組織,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經組織受到傷害,就可能影響膀胱的功能,如中風,巴金森癥,多發性硬化癥,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傷或手術,骨盆腔的外傷或手術等等,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
治療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相關介紹
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治療原則是,對神經病變能恢復者,采用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對神經病變不能或不能完全恢復者,則針對改善排尿狀況及保護腎功能進行治療。 近年來,對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有了很大的進展,使得開放性手術治療的病例逐年減少。改善排尿狀況的藥物不斷出現,如M受體拮抗劑、α-受體拮
關于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簡介
凡脊髓反射中樞或其周圍神經發生病變時稱為下運動神經元病變,而脊上反射中樞的任何部位發生病變時稱上運動神經元病變。 控制排尿的神經很復雜,包括兩個神經中樞和3組神經,即脊髓反射中樞、脊上反射中樞和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及體神經。膀胱和尿道的粘膜與肌肉的傳入纖維經感覺支進入脊髓中樞。副交感神經進入S
關于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的病因及分類介紹
凡脊髓反射中樞或其周圍神經發生病變時稱為下運動神經元病變,而脊上反射中樞的任何部位發生病變時稱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常見的有3種。 ①逼尿肌反射亢進:多由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引起。主要癥狀為尿頻、尿急和緊迫性尿失禁。膀胱內壓測定時出現無抑制性收縮,特別在體位改變及直立位測壓時更易出
關于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檢查介紹
神經源性膀胱最常見的并發癥為尿路感染,但癥狀多不典型,如合并膀胱輸尿管反流則可能加速腎臟的損害;在新生兒或嬰幼兒可能導致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腎功能衰竭等,威脅患兒生命。因此,進行尿常規和尿培養,尿素氮和肌酐,以及血鈉、鉀、氯和二氧化碳結合力等檢查,對了解神經源性膀胱患兒的上尿路損害程度與
關于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簡介
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NBD)指任何神經病變或損害引起膀胱和(或)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小兒NBD主要是因為先天性脊柱裂或骶椎發育不良所致。少數為獲得性,可因腦癱、腦膜炎、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損傷,神經系統腫瘤和盆腔手術損害神經等引起。小兒NBD最重要的并發癥是上尿路損害和尿失禁。
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方法 ①導尿術; ②藥物治療; ③神經阻滯療法; ④其他方法如生物反饋技術、排尿訓練等。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包括: ①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手術,如神經根切斷術、經尿道外括約肌(膀胱頸部)切開術等; ②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手術,如膀胱頸懸吊術、特氟隆等生物材料注射手術
關于神經源性膀胱的鑒別診斷介紹
1.前列腺增生癥 發生于50歲以上男性,有排尿困難,尿潴留,嚴重者引起腎,輸尿管擴張積水,直腸指診,膀胱鏡檢查,膀胱造影可明確診斷。 2.膀胱頸梗阻 女性有排尿困難和尿潴留,肛門周圍皮膚及會陰部感覺正常,膀胱鏡檢查或尿流動力學檢查可鑒別。 3.先天性尿道瓣膜 多見于小兒,有排尿困難,尿
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基本介紹
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是其最具特征性的臨床特點,還可有小腦共濟失調、帕金森綜合征、錐體束征和肌肉萎縮等。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因病因不清,可能是原發于中樞神經或周圍自主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導致中樞或周圍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脊髓胸段的側角神經元節前纖維變性,可導致直立性低血壓。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
如何診斷神經源性膀胱?
1.病史 (1)排尿功能障礙伴排便功能紊亂(如便秘,大便失禁等)者,有神經病變的經源性膀胱的可能。 (2)注意有無外傷、手術、糖尿病,脊髓灰質炎等病史或藥物應用史。 (3)注意有無尿意,膀胱膨脹等感覺的減退或喪失,如膀胱的感覺有明顯減退或增喪失,即可確診為神經源性膀胱。 2.檢查 (1
關于小兒神經源性膀胱的基本介紹
神經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由于中樞或周圍神經部分或完全性損害造成的膀胱、尿道貯尿或(和)排尿功能障礙,也可將其稱之為下尿路功能障礙。其原因主要為脊髓發育不良,包括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脊髓縱裂、腰骶椎發育不良等。其他原因包括外傷、腫瘤、經骶尾部或盆腔的手術、神經系統
神經源性關節病的診斷
根據神經系統原發病疾病史出現與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部位一致的關節癥狀,并排除其他關節炎如骨關節炎,可確立臨床診斷。一般均可查到原發病但約20%患者關節出現病變時,尚無原發病的癥狀和體征,需要與其他關節炎相鑒別:NA多為無痛性,雖關節破壞明顯并出現畸形,但關節功能障礙程度較輕;而其他關節炎的關節疼痛
神經源性肺水腫的診斷
肺水腫主要表現氧彌散功能障礙,因此,其臨床特征為在中樞神經系統疾患的基礎上患者出現急性呼吸困難和進行性低氧血征。但早期僅有呼吸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非特異性表現,X線檢查常無異常發現或僅有紋理增粗、模糊,使早期診斷十分困難。當咳嗽氣急加劇,咳粉紅色泡沫樣痰,兩肺濕羅音、嚴重低氧血征,X線發現大片肺
關于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病因分析
其原因主要為脊髓發育不良,包括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脊髓縱裂、腰骶椎發育不良等。其他原因包括外傷、腫瘤、經骶尾部或盆腔的手術、神經系統炎癥和VATER綜合征等。
概述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治療原則
(1)原發病的治療 原發神經疾病可治愈或能恢復者,首先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如脊髓外傷、脊膜膨出和脊髓栓系等患兒,膀胱尿道功能可能隨著原發病的治愈而恢復。 (2)依據藥動力學檢查對癥治療 若原發病不能治愈,則針對藥動力學分型進行對癥治療,以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3)注意康復訓練
治療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目的簡介
根本目的是降低儲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內的壓力,保護腎臟功能。其次是盡可能的使膀胱在低壓足夠容量條件下具備控尿和有效排空的功能,改善排尿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關于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并發癥的治療介紹
(1)尿路感染 最常見的并發癥,主要由于殘余尿積聚或留置導尿造成。間歇性清潔導尿可明顯降低尿路感染率,該方法不主張應用抗生素或化學殺菌劑作為預防用藥,以防耐藥菌產生,僅主張有明顯感染癥狀時用。 (2)尿路結石 由于尿潴留、尿路感染、組織碎片和上皮細胞脫落等為結石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多見于膀胱結
關于神經源性肺水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NPE臨床表現不典型,易與其他肺部疾患相混淆;急性呼吸困難及進行性低氧血癥是NPE最重要的臨床表現。NPE早期可僅有一些非特異性表現,如呼吸急促、血壓升高、脈搏增快等;NPE晚期可出現的典型表現有呼吸困難急促、心動過速、發紺、咯粉紅色泡沫樣痰、肺部捻發音和濕啰音等,類似于ARDS,并且一般吸氧治
關于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的檢查診斷介紹
1、檢查 檢查可見皮膚劃痕癥試驗減弱或小時,Valsalva動作試驗在正常人出現血壓升高,心律變慢,但對于神經源性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無反應。 2、診斷 起身站立或久站后反復發生暈厥,測量臥位及直立位血壓,每分鐘一次,連續測定5-10分鐘,如果直立位收縮壓下降達40mmHg以上,并出現臨床癥狀
關于縱隔神經鞘源性腫瘤的基本介紹
縱隔神經鞘源性腫瘤是一個病癥名稱。 1.神經鞘瘤:來自于神經鞘的施萬細胞,生長緩慢。肉眼上,神經鞘瘤包膜完整與起源的神經纖維緊密粘連,比較堅硬,灰黃色或粉紅色。切面上呈年輪樣。顯微鏡下可看到兩種細胞:Antoni A是紡錘狀細胞,呈致密無血管的柵狀排列,Antoni B有黏液瘤的改變及多發囊性
關于神經源性腫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神經源性腫瘤為最常見的原發性后縱隔腫瘤,絕大多數發生于后縱隔脊柱旁溝處,少數腫瘤可部分發生在椎間孔內,使腫瘤呈啞鈴狀生長。病理上良性占多數,包括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和節細胞神經瘤,惡性的有惡性神經鞘瘤(神經性肉瘤)、節神經母細胞瘤和交感神經母細胞瘤。較少見的有從副神經節發生的良、惡性嗜鉻細胞瘤,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基本介紹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Barde等首先在豬腦中發現的一種具有神經營養作用的蛋白質。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及其受體在神經系統廣泛表達。一種小分子二聚體蛋白質BDNF結構、分布及信號轉導BDNF分子單體是由119個氨
概述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
NBD臨床表現一般與病因、神經損害程度及病變時間有關。 1.臨床癥狀 (1)排尿異常 ①尿急、尿頻;②尿失禁,以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多見,但伴有尿潴留者常表現為充盈性尿失禁,白天失褲和(或)夜間尿床,也是大多數NBD患兒就診的原因;③尿潴留表現。主要為排尿困難、費力,尿線無力。 (2
神經源性角膜炎的診斷
角膜感覺減退或消失是診斷神經源性角膜炎的必備條件。在病史的詢問中應仔細全面,以便尋找出致病原因。應注意局部用藥史、角膜手術史、頭顱外傷及頭面部手術史、糖尿病史、皰疹病毒感染等,檢查中應注意眼瞼情況、瞬目頻率、瞳孔及腦神經、淚液分泌量等。神經源性角膜炎的最早期表現是角膜緣的充血和水腫,隨后立即出
關于排尿性暈厥的基本信息介紹
排尿性暈厥又稱小便猝倒,俗稱“尿暈癥”。主要表現為人們在夜間或清晨起床排尿時因意識短暫喪失而突然暈倒;總會產生短暫的意識障礙,而這種障礙易誘發排尿性暈厥。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張和收縮障礙造成低血壓,引起大腦一時性供血不足所致,暈厥發生后兩分鐘左右病人可自行蘇醒,不會留下后遺癥。排尿性暈厥多見于中老年
關于肌肉神經源性損害的神經損傷的診斷
當神經完全損傷時,誘發電位一般表現為一條直線或有少許干擾波。但應注意:①SNAP之誘發較難,并非所有SNAP陰性均為完全損傷,應結合臨床檢查判斷。②極少數完全損傷仍可誘發出MAP,應予鑒別。 神經部分損傷時,誘發電位可出現程度不同的波形改變、振幅降低、潛伏期延長或傳導速度減慢,可據此判斷有
診斷神經性胃痛的基本步驟介紹
1、疼痛的位置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處。如果將肚子劃分為四個區域來看,左側偏中上的部分這一區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過,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腸、膽、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還需要以疼痛的時間、伴隨癥狀等,作為判斷的準則。 2、疼痛時間胃痛是發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
神經功能障礙的鑒別診斷
神經性變化包括心率、呼吸頻率、體溫、血壓及出汗顯著增加;運動系統改變包括去大腦或去大腦皮質姿勢,肌張力下降、強直及痙攣。 有學者認為,診斷腦損傷后神經功能障礙必須要滿足體溫>38.5℃、呼吸>20/min、脈率>130/min,認知功能量表中認知功能≤Ⅳ,并出現包括躁動、多汗、肌張力異常在內的
治療神經源性膀胱的介紹
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采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殘余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后可減少尿路并發癥。 1.非手術治療 (1)導尿 無論是以促進儲尿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