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一、術后護理 1.手術切口疼痛多發生于術后24小時內,咳嗽、活動等刺激可加重疼痛。 2.監測患者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情況。 3.密切觀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質和量。 二、術后飲食 術后腸功能恢復后,給予流質飲食,以糖類為主,添加促進食欲的輔食。逐步增加牛奶、豆漿等優質蛋白質,保證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閱讀全文
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一、術后護理 1.手術切口疼痛多發生于術后24小時內,咳嗽、活動等刺激可加重疼痛。 2.監測患者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情況。 3.密切觀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質和量。 二、術后飲食 術后腸功能恢復后,給予流質飲食,以糖類為主,添加促進食欲的輔食。逐步增加牛奶、豆漿等優質蛋白質,保證進食高
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簡介
肝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較常見的肝良性腫瘤。臨床發現率也日益增多。小的血管瘤一般多無明顯癥狀;較大的血管瘤可發生肝腫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黃疸;巨大血管瘤病人可出現貧血、心力衰竭等癥狀。少數病人可發生自發性破裂或創傷性破裂,引起腹腔內大出血,甚至死亡。
關于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手術大致步驟: 1.切口:根據腫瘤大小、部位而選擇,同肝切除術。 2.阻斷第1肝門:根據部位和界限認為適合行剝脫術者,在第1肝門,經網膜孔置放一導尿管或紗布帶。分離和切斷、結扎腫瘤所在肝葉的韌帶和粘連,腫瘤分離后放松阻斷帶,準備進行腫瘤剝離切除。 3.再次進行肝門阻斷。切線應選
解剖第3肝門巨大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步驟介紹
手術大體步驟: ①切右肝右肋緣下切口。切左肝肋下“人”字形切口。 ②探查瘤體大小、侵犯肝臟范圍、與尾狀葉關系,特別注意第1、2肝門受侵情況、瘤體與周圍臟器的關系、健側肝臟代償情況。 ③右三葉及尾狀葉肝血管瘤切除。 ④左三葉及尾狀葉肝血管瘤切除。
關于小梁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控制炎癥:術眼滴糖皮質激素類眼藥水和抗生素眼液。 2.預防感染。根據術眼前房反應輕重程度決定是否給予結膜下抗生素和激素。 3.每日或隔日測量眼壓。 4.每日行裂隙燈檢查。 5.術后7~10天拆除結膜縫線。 6.如果前房形成,眼內反應輕微,視力部分恢復,眼壓在15mmHg以下,可出院
關于闌尾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根據不同麻醉,選擇適當臥位。 2.觀察生命體征。 3.術后3~5天禁用強瀉劑和刺激性強的肥皂水灌腸,以免增加腸蠕動,而使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縫合傷口裂開。 4.術后24小時可起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發生。 5.老年患者術后注意保暖,經常拍背幫助咳嗽,預防墜積性肺炎。
簡述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注意事項
1.常溫下阻斷第1肝門時,每次可阻斷15~20分鐘。第一次阻斷時如未能切下腫瘤,可暫時放松阻斷帶3~5分鐘,再行第二次阻斷,直至把腫瘤切除為止。 2.切線一定要位于血管瘤周圍的正常肝組織一側的被膜上,然后進行鈍性剝離或鉗夾,切忌在瘤體上切斷或縫扎,以免引起大出血。
海綿狀血管瘤行肝葉切除術的全程解析
肝海綿狀血管瘤多為單發,也可多發,左右肝發病率大致相等,中年婦女多見,腫瘤較小時無臨床癥狀,偶于體檢時發現,增大后可以出現壓迫鄰近器官的癥狀,壓迫胃及十二指腸可以出現腹痛、腹脹、上腹部不適,反酸,噯氣;壓迫膽道出現梗阻性黃疸、肝細胞損害、乏力、厭油膩;壓迫門靜脈,出現脾大,腹水。肝血管瘤生長緩慢,病
關于肝海綿狀血管瘤縫扎術的術后注意事項介紹
一、術后護理 1.注意觀察血壓、脈搏和腹部體征等。 2.術后24小時內吸氧。 3.應用止血藥1~2天。 4.應用抗生素3~5天。 5.每日補液,維持酸堿與水電解質平衡;并給予適量保肝藥物,以利盡快康復。 二、注意事項 術前注意:對50歲以上患者應做心、肺功能檢查,以評估對上腹部手術
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2.術前準備 (1)詳細詢問病史,尤其是手術史。 (2)檢查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 (3)術前放置胃腸減壓管及導尿管。 (4)根據病人營養狀況,酌情給予支持治療。
解剖第3肝門巨大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持續硬膜外+氣管內插管。 2.術前準備 (1)做肝功能、三抗、甲胎蛋白、生化、凝血機制、心電圖、肺功能、胸片、胃鏡等檢查。 (2)肝臟影像學檢查。 (3)進行保肝及注射維生素K1等治療。
胃切除術后護理實例分析
? 患者女性,40歲,胃潰瘍伴瘢痕性幽門梗阻。今晨在氣管內麻醉下行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術畢返回病房。術后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現麻醉未醒。??? 1、患者應取何種體位?目前患者最重要的護理問題是什么???? 答: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最重要的護理問題是注意潛在并發癥窒息的發生。??? 2、術后第一
關于肝海綿狀血管瘤的檢查介紹
1.可有血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減少。 2.B型超聲 B超檢查是診斷本病最常用的方法。小海綿狀血管瘤多為邊界清楚的高回聲結節,巨大海綿狀血管瘤則表現為高回聲和低回聲相混合的圖像。 3.同位素血池掃描 肝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普通掃描時的充盈缺損區部位的放射性濃聚,并隨時間的延長而增濃,這種過度填
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的相關介紹
肝血管瘤的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生長速度和患者的身體情況來確定。由于臨床罕見有惡變,故如無臨床癥狀,即無需特殊處理,可定期隨訪。 (一)手術切除適應證 1.有明顯臨床癥狀,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直徑>10cm 的巨大海綿狀血管瘤; 3.診斷不明確,不能排
關于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介紹
一、適應證 凡是臨床上有癥狀的血管瘤以及雖無臨床癥狀但直徑大于4cm,突出肝表面的均是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深在肝實質內、界限不清楚者應行肝葉、肝段切除術。 二、禁忌證 1.嚴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 2.凝血功能障礙者。 3.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麻醉、手術者。
肝海綿狀血管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肝海綿狀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可能與先天發育異常有關,本病好發于30~50歲的成年人,女性多見。臨床表現可隨腫瘤大小、發生部位、生長速度及肝組織受損傷程度而不同。
關于遠端胰腺次全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手術后患者均應住入外科重癥監護病室。 2.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注意胰床處的腹腔引流的液體量與性質,送淀粉酶測定以發現有無胰液滲漏。 4.若有胰腺假性囊腫,應調整腹腔引流的位置,排除液體。 5.若有胰液滲漏,應推遲經口進食,用全胃腸外營養維持營養
關于區域性胰腺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患者放置在外科重癥監護病室。 2.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確保腎臟灌注。 4.膽管及胰管引流可在術后2~3周時關閉,若恢復順利,可予拔除。 5.雷尼替丁靜脈內注入預防應激性潰瘍。 6.輸冷凍新鮮血漿補充淋巴液。 7.針對血糖水平和尿糖情況給予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術后護理相關介紹
1.一般護理 術后病人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惡心、嘔吐引起窒息,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病人面色及精神狀態,切口有無滲血、出血,以利早期發現內出血。由于二氧化碳氣腹有造成高碳酸血癥、酸中毒的危險,術后要特別注意吸氧以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 2.腹部體征的觀察與護理 術后應密切注意病
肝海綿狀血管瘤縫扎術的基本介紹
肝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最理想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腫瘤。對直徑在10cm以下,瘤體位于肝中心部位者,可行肝血管瘤縫扎術。其手術方法簡單、可靠,且無需切除大量正常肝組織。術后血管瘤可機化而縮小,控制其發展。
關于肝海綿狀血管瘤的病因分析
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肝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后變形,毛細血管擴張; 2.肝組織局部壞死后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壞死后的肝組織周圍血管充血、擴張,最后形成空泡狀; 3.肝內區域性血循環停滯后,致使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肝內持續性靜脈淤滯,引起靜脈膨大; 4.肝內出血、血腫機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術后護理
1.手術后患者均應住入外科重癥監護病室。 2.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確保腎臟灌注。 4.持續胃腸減壓至胃腸功能恢復。 5.避免使用有腎毒性的抗生素。 6.術后2周內主要經腸道外提供營養支持。 7.雷尼替丁靜脈內注入預防潰瘍。 8.胰酶制劑補充治
簡述肝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病人無臨床癥狀,常在體檢或B超、CT檢查以及剖腹手術時發現。腫瘤發展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十年。當腫瘤逐漸增大壓迫鄰近臟器時,可出現上腹脹悶、進食后飽脹、噯氣等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貧血、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減少,可能與瘤內血栓形成,從而破壞紅細胞和消耗大量血小板有關。 巨大海綿狀血管瘤在肝內形
關于肝海綿狀血管瘤縫扎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手術大體步驟: ①根據血管瘤生長部位,選擇右或左肋緣下切口或其他切口進腹。 ②先探查肝臟,明確血管瘤部位、大小,尤其是瘤體侵入肝實質內的深度。 ③肝臟游離完畢后,行肝門阻斷。 ④“8”字縫扎血管瘤基底部。 ⑤檢查無出血后,按層縫合切口。
淺析肝腺瘤伴海綿狀血管瘤、肝脂肪變性影像表現
病例女,43歲,以“體檢發現肝臟腫物約2周”為主訴入院。超聲檢查:肝實質回聲不均,內可見多發小高回聲,無聲暈,未見血流信號。肝右后葉可見混合性回聲,范圍約15.3cm×15.9cm×14.0cm,以高回聲為主,未見明顯無回聲,形態欠規則,邊界欠清晰,與周邊肝臟組織分界欠清晰,無明顯外凸感,其內可見點
海綿狀血管瘤的基本介紹
海綿狀血管瘤是指由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由于血管造影檢查時常無異常血管團的發現,故將其歸類于隱匿型血管畸形。實際該病并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缺乏動脈成分的血管畸形。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有關該病的報告日漸增多。在人群中的發生率估計為0.5%~0.7%,占所有腦血管畸形的8%~15%
海綿狀血管瘤的疾病介紹
以往文獻把海綿狀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據血管內皮細胞的組織學特點,將血管瘤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兩大類,而血管畸形又分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綿狀血管瘤即屬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靜脈畸形。 對血管瘤與脈管畸形分類和命名不是很確切。大多統稱為血管瘤或淋巴管瘤,并主要根據病損
肝囊腫伴局部海綿狀血管瘤變病例分析
?1.一般資料?患者,女,62歲,主因發現肝臟占位一周入院。一周前體檢時胸部CT發現肝右葉巨大囊實性占位,自訴無發熱、納差、腹痛、黃疸等癥狀,否認乙肝病史,無疫區接觸史,實驗室檢查均正常。?上腹部CT平掃+增強:肝右葉前上段不規則低密度影,內示分隔,病灶大小約7.0×6.1×5.7 cm,邊界清晰,
治療海綿狀血管瘤的方法介紹
海綿狀血管瘤為一種良性疾病。在做出治療決策前應仔細權衡治療措施的利弊與自然病程潛在的危險,然后做出決定。手術切除病變是一個選擇,而以下情況可能適合伽瑪刀治療: ①有出血或癲癇病史者; ②有占位效應引起的神經功能缺失者; ③病灶部位不宜進行切除手術者; ④拒絕手術要求伽瑪刀治療者。
關于子宮縱膈的術后護理介紹
1、要想子宮縱膈手術后能夠很快的恢復,進食時間不宜過早,非消化道手術者,一般在手術后6小時患者應食用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子宮縱膈手術后要注意多吃流質、半流質的食物,以利于消化,如藕粉、橘汁等,或選用瘦肉或鮮魚熬湯,既能保證營養又能增進食欲,病人就會很快康復。 3、在日常,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