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度惡性骨表面成骨源性肉瘤的簡介
高度惡性骨表面骨肉瘤是罕見的表面成骨源性肉瘤,約占所有成骨源性肉瘤的8%。最常見的部位是股骨中部。髓腔一般不受侵犯。X線上,區分骨膜成骨源性肉瘤和高度惡性表面成骨源性肉瘤比較困難。二者相比較,后者的骨化較少且邊緣更不清楚。 組織學表現和預后類似于傳統型成骨源性肉瘤。......閱讀全文
化療治療成骨源性肉瘤的相關介紹
化療是成成骨源性肉瘤的重要輔助治療,大劑量多種藥物聯合應用的化療可對腫瘤局部進行殺傷,術前化療(新輔助化療)可使瘤細胞壞死,瘤體縮小,反應區的水腫和新生的腫瘤性血管消失,使腫瘤鈣化界限變清楚。臨床上病人疼痛減輕或消失,腫塊變小,關節活動度增大,AKP可降至正常。 大劑量化療也是成骨源性肉瘤全身
關于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預后介紹
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以前多采用手術,療效很差;采用綜合療法后有明顯提高,但預后仍比鱗癌、腺源性上皮癌為差。 據文獻報道,骨肉瘤的平均5年生存率為30%~50%;軟骨肉瘤的預后比骨肉瘤更差。骨纖維肉瘤的平均5年生存率在40%~50%;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則比纖維肉瘤更差,尚無大組有關頜骨惡性纖維組
用藥治療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簡介
1、原發腫瘤的處理 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基本治療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手術須行大塊根治性切除,特別要強調器官切除的概念,以避免因管道或腔隙傳播而導致局部復發。 2、轉移病灶的處理 對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區域性淋巴結或遠處轉移處理原則與軟組織肉瘤基本相同。 鑒于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具有遠
關于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檢查方法介紹
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診斷主要靠X線、CT,應列為診斷的基本信息。 1、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X線的基本特征為: ①軟組織陰影伴骨破壞,呈不規則透射陰影; ②有時有骨質反應性增生及鈣化斑、塊出現; ③牙在腫瘤中多呈漂浮狀。除此外不同的骨肉瘤還可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表現。 2、X線片見成骨型骨
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基本介紹
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系起源于骨間質來源的惡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頜面骨,但以上下頜骨為最常見。 1、根據不同的病理表現,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大致有以下幾類: (1) 骨纖維肉瘤(fibrosarcoma of bone)。 (2) 骨肉瘤(osteosarcoma):亦稱成骨肉瘤(osteo
關于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病因和診斷介紹
1、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預防護理: 本病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2、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病理病因: 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真正的發病因素還不夠清楚。據認為與創傷,包括外傷及放射性損傷有關,特別是后者還專有放射后骨肉瘤的特定名稱。 3、口腔頜面部骨源性肉瘤的疾病診
成骨不全癥的簡介
成骨不全癥,又稱成骨不全、脆骨病、先天性發育不全、瓷娃娃、原發性骨脆癥、骨膜發育不良。患兒易發骨折,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發病率約10萬分之3,發病男女的比例大約相同。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成骨不全癥
骨源性堿性磷酸酶的簡介
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是由骨質中分泌出來,當骨頭中鈣鹽沉淀不足時,該酶分泌增多,骨中鈣鹽充足時就分泌減少,所以用來幫助檢查有無鈣吸收不足。 骨堿性磷酸酶 參考值≤200單位/L 檢測小兒血中骨源性堿性磷酸酶催化活性,籍以篩查或輔助診斷因鈣營養不良引起的骨鈣化障礙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謝性骨病。 骨堿
關于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簡介
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是一種很少見的腫瘤,它的特點是兼有組織細胞性和纖維性成分。早在20世紀60年代,Stout及其同事經過廣泛研究,將相當一部分原來屬于其他分類范疇的腫瘤,重新組合成一類既有組織細胞又有纖維母細胞屬性的腫瘤。1972年Feldman和Norman首先報告了原發于骨的惡性纖維組織細胞
上頜骨成軟骨型骨肉瘤病例分析
骨肉瘤是骨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發生于頜骨者所占比例不超過10%,現報道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病理科上頜骨骨肉瘤1例,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號:口醫倫審字2019第(012)號。?1.病例報告??患者男,37歲,1周前無意發現右上腭長一腫物,無明顯疼痛不適。檢查見右側腭部明顯隆起,越過腭中
關于骨雅司病的簡介
骨雅司病為熱帶傳染病。臨床表現與梅毒相似,但不屬性病,無遺傳性。不侵犯重要的內臟及中樞神經系統,以累及皮膚為主,晚期可侵犯骨骼,青年及兒童較多見。本病流行于中非,南亞,南美等熱帶地區,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少數病例發生,但已基本絕跡。 病因為雅司螺旋體通過表皮破口侵入體內而發病。雅司螺旋體形態與梅毒
成骨生長肽-(OGP)-的促成骨作用
成骨生長肽(osteogenicgrowthpeptide,OGP)是新近發現的具有促成骨作用和刺激造血的多肽類生長因子。 成骨生長肽能增加細胞的Ⅰ型膠原mRNA表達,增加堿性磷酸酶活性、膠原合成和鈣鹽沉積。因此,成骨生長肽調節成骨細胞樣細胞的功能,使細胞分化,促進成骨。成骨生長肽是一個由14個氨基
成骨生長肽-(OGP)-的促成骨作用
近期,我公司開發了骨生長激素肽又稱成骨生長肽。 成骨生長肽(osteogenicgrowthpeptide,OGP)是新近發現的具有促成骨作用和刺激造血的多肽類生長因子。 成骨生長肽能增加細胞的Ⅰ型膠原mRNA表達,增加堿性磷酸酶活性、膠原合成和鈣鹽沉積。因此,成骨生長肽調節成骨細
成骨生長肽-(OGP)-的促成骨作用
近期,我公司開發了骨生長激素肽又稱成骨生長肽。 成骨生長肽(osteogenicgrowthpeptide,OGP)是新近發現的具有促成骨作用和刺激造血的多肽類生長因子。 成骨生長肽能增加細胞的Ⅰ型膠原mRNA表達,增加堿性磷酸酶活性、膠原合成和鈣鹽沉積。因此,成骨生長肽調節成骨細
罕見高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69歲,5年前因右前臂中段背側腫塊在外院行右前臂腫物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顯示右前臂神經纖維瘤。患者5年來未行任何治療,近1年來右前臂中段背側原手術切口再現腫塊,患者訴該腫塊早期活動度良好,未予以重視。近2個月以來腫塊明顯增大,遂來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就診。我院擬“腫瘤術后復發?”收住
關于骨軟化癥的簡介
骨軟化癥,osteomalacia,成人的佝僂病。主要表現為骨質軟化,骨樣組織增生,骨骼變形。 病因多為維生素D和鈣、磷缺乏,多見于寒冷貧困地區的經產婦,少數病例是腎小管病變或酶缺乏、肝病、抗驚厥藥等所致。早期表現腰痠腿痛、行動不便、骨骼壓痛,偶有抽搐或麻木,骨質疏松、骨骼變形,并可出現骨折或
關于成骨不全病的病因介紹
本病病因不明,為先天性發育障礙。男、女發病相等。可分為先天型及遲發型兩種。先天型指在子宮內起病,又可以再分為胎兒型及嬰兒型。病情嚴重,大多為死亡,或產后短期內死亡。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遲發型者病情較輕,又可分為兒童型及成人型。大多數病人可以長期存活,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5%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
關于成骨不全病的診斷介紹
一般并不困難。有時要與嚴重的佝僂病相區別。佝僂病表現為骨骺軟骨增寬、模糊、干骺端到鈣化軟骨區不規則,分界不清。干骺端本身呈杯狀增寬。此外,其它骨骼的稀疏情況不及成骨不全癥者明顯。臨床上尚應與軟骨發育不全,先天性肌弛緩,甲狀腺功能減退及甲旁亢等區別,一般說來并不困難。 關于成骨不全,目前有許多分
關于成骨不全病的病因分析
本病病因不明,為先天性發育障礙。男、女發病相等。可分為先天型及遲發型兩種。先天型指在子宮內起病,又可以再分為胎兒型及嬰兒型。病情嚴重,大多為死亡,或產后短期內死亡。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遲發型者病情較輕,又可分為兒童型及成人型。大多數病人可以長期存活,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5%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
關于成骨不全病的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X線主要表現為骨質的缺乏及普遍性骨質稀疏。 ①在長骨表現為細長,骨小梁稀少,呈半透光狀,皮質菲薄如鉛筆畫。髓腔相對變大,嚴重時可有囊性變。骨兩端膨大呈杵狀,可見有多處陳舊性或新鮮骨折。有的已經畸形連接,骨干彎曲。有一些畸形是因肌肉附著處牽拉所致,如髖內翻、股骨及脛骨呈弓形。某
骨尤文肉瘤的病理改變
1、肉眼所見:腫瘤多發生于骨干部,從骨干中央向干骺端蔓延,自骨肉向外破壞,腫瘤呈結節狀,質地柔軟,無包膜。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區域因出血或壞死而呈暗紅色或棕色。腫瘤壞死后,可形成假囊腫,內充滿液化的壞死物質。腫瘤破壞骨皮質后,可侵入軟組織,在骨膜及其周圍形成“洋蔥皮”樣成層的骨膜增生,此為X線典型
骨尤文肉瘤的輔助檢查
X線檢查:表現多種多樣,依發生部位不同,表現亦不相同。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對于診斷很有價值。90%的病灶內可顯示血管增多且擴張。 CT及MRI:能較好地判斷腫瘤的范圍及侵犯軟組織的情況。MRI可見瘤體處廣泛性骨質破壞,呈軟組織腫塊影;在T1加權像上呈均勻的長T1信號;在T2加權像上呈很長T2
骨尤文肉瘤的診斷依據
1.多見于兒童及少年,好發于四肢長骨骨干。 2.腫塊生長較快,局部疼痛、壓痛,皮膚潮紅,溫度高,淺靜脈充盈。全身可有發熱和白細胞增多。可發生肺及其他部位轉移。 3.根據臨床特點,結合X線攝片及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骨的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簡介
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MFH)常發生于深層軟組織,原發于骨內者少見。過去,骨的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常被誤診為骨肉瘤、纖維肉瘤、骨巨細胞瘤或骨轉移性癌等。Feldman和Norman于1972年提出將骨的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作為一種獨立的骨腫瘤類型。本病起病緩慢,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多見于股骨下
關于成骨不全癥的治療方法介紹
無特殊治療。主要是預防骨折,要嚴格的保護患兒,一直到骨折趨勢減少為止,但又要防止長期臥床的并發癥。對骨折的治療同正常人。由于骨折愈合較迅速,固定期可短。畸形嚴重者可采取措施矯正畸形,改善負重力線。 藥物治療包括二膦酸鹽、雌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3,但療效不肯定。干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方法有待進一
關于成骨不全病的發病機制介紹
本病病因不明,為先天性發育障礙。男、女發病相等。可分為先天型及遲發型兩種。先天型指在子宮內起病,又可以再分為胎兒型及嬰兒型。病情嚴重,大多為死亡,或產后短期內死亡。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遲發型者病情較輕,又可分為兒童型及成人型。大多數病人可以長期存活,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5%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
關于成骨不全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有學者認為本病診斷關鍵點在于與軟骨發育不全的鑒別。 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全身對稱性軟骨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四肢粗短但軀干近乎正常的侏儒畸形。重癥軟骨發育不全聲像圖特點:胎頭增大,雙頂徑增寬;肋骨粗短,胸廓狹小但胸廓下口相對擴大;胎兒腹部膨隆,腹圍增大;胎兒四肢短小,長骨粗短且多伴有彎曲,骨端膨大
骨尤文肉瘤的臨床表現
1、疼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大約有2/3的患者可有間歇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初發時不嚴重,但迅速變為持續性疼痛;根據部位的不同,局部疼痛將隨腫瘤的擴散蔓延。如發生于骨盆部位,疼痛可沿下肢放射,影響髖關節活動;若發生于長骨臨近關節,則出現跛行、關節僵硬,還伴有關節積液。本腫瘤很少合并有病理骨折,位
一例骨巨細胞瘤惡性變為骨肉瘤病例分析
骨巨細胞瘤是一種潛在惡性的骨腫瘤,具有局部復發、轉移和惡變的特點。有報道放射治療后出現骨巨細胞瘤惡變的病例,但骨巨細胞瘤手術切除后復發惡性變為骨肉瘤的病例少見。本文介紹收治的1例骨巨細胞瘤術后惡性變為骨肉瘤的放療療效,為此類病例的治療提供臨床經驗。病例報告患者,男,54歲,2002-08-12因右上
成骨不全癥的檢查
不同成骨不全癥患者X線表現差異較大,取決于成骨不全癥的類型。通常表現為長骨骨干細長,使組成關節的骨端相對粗大,骨小梁稀少,骨干彎曲,凸側皮質菲薄,凹側相對增厚,髓腔相對變大,可有囊性變。常見有多處陳舊性或新鮮骨折線。顱骨鈣化延遲,顱板變薄、多發縫間骨,額竇和乳突竇擴大,兩顳突出,頭面上大下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