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臨床表現
黏膜下肌瘤使宮腔增大,影響子宮收縮,可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生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黏膜下肌瘤壞死伴感染時,有不規則出血或膿血性排液。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脫出陰道外,部分患者因陰道脫出物就診。黏膜下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宮腔變形以致妨礙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閱讀全文
簡述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臨床表現
黏膜下肌瘤使宮腔增大,影響子宮收縮,可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生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黏膜下肌瘤壞死伴感染時,有不規則出血或膿血性排液。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脫出陰道外,部分患者因陰道脫出物就診。黏膜下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宮腔變形以致妨礙受
關于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簡介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子宮黏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增加了子宮內膜面積,且在宮腔內占位,影響經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并伴有月經量多及周期紊亂。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宮腔內生長猶如異物,肌瘤可被擠出宮
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簡介
月經過多致繼發貧血,藥物治療無效,嚴重腹痛,肌瘤變性需手術治療。黏膜下肌瘤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在宮腔鏡下肌瘤切除,突入陰道內的黏膜下肌瘤可以經陰道摘除。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宮肌瘤過大繼發嚴重貧血或者疑似有惡變的患者需行子宮切除術。
簡述子宮黏膜下肌瘤切除術的手術步驟
1.嵌入子宮頸管黏膜下肌瘤切除術,先將子宮頸前唇切開,暴露瘤蒂并于根部將肌瘤切除。 2.脫入陰道內的子宮頸黏膜下肌瘤切除術,先檢查子宮頸擴張程度和肌瘤瘤蒂粗細、附著部位和深度,如肌瘤較小,瘤蒂較細,附著部位較為表淺,可仿照子宮頸息肉切除法切除肌瘤。 3.脫入陰道內子宮體部黏膜下肌瘤切除術,用
關于子宮黏膜下肌瘤的病因分析
1、病因 確切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發于生育年齡,絕經后萎縮,提示可能與女性性激素有關。另外,細胞遺傳學研究顯示25%~50%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的異常。 2、檢查 B型超聲是常用的輔助檢查,有些患者需要宮腔鏡檢查。 3、診斷 根據病史及體征,B型超聲綜合判斷,診斷多無困難。
子宮黏膜下肌瘤切除術的簡介
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處理應視患者的癥狀、體征、年齡、生育要求和是否伴有子宮壁間或漿膜下肌瘤等因素綜合評估而定。如僅是單一性黏膜下肌瘤脫入子宮頸管或陰道內,經陰道切除即可。如是體積不大的偏黏膜下單一性肌瘤,仍可經陰道切開子宮頸挖除肌瘤。如體積較大無法經陰道切除,應剖腹切開子宮壁挖除肌瘤。近年來常在宮腔
子宮黏膜下肌瘤導致產后出血病例報告1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子宮腫瘤,可見于 20% ~ 40%育齡期婦女。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者發生早產、 胎位異常、胎膜早破等風險增高,肌瘤的存在降低了 子宮收縮的強度和協調性,胎盤后方的肌瘤還會引 起胎盤滯留和粘連,使產后出血風險增加 2 倍以 上[1],嚴重產后出血發生率達4.9%[2]。子宮肌瘤引 起嚴
子宮黏膜下肌瘤導致產后出血病例報告2
3 討 論 3.1 肌壁間肌瘤產后轉變為黏膜下肌瘤的分析 孕 期肌壁間肌瘤產后轉變為黏膜下肌瘤已有多篇文獻 報道,轉變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有學者提出如下假 說:( 1) FIGO Ⅲ型肌瘤,孕期向宮腔面增長較快,包 膜界限超過內膜轉變為黏膜下肌瘤。孕晚期,由于 子宮體積過大,胎兒遮擋,或孕期腹
簡述子宮粘膜下肌瘤的治療方法
月經過多致繼發貧血,藥物治療無效,嚴重腹痛,肌瘤變性需手術治療。黏膜下肌瘤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在宮腔鏡下肌瘤切除,突入陰道內的黏膜下肌瘤可以經陰道摘除。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宮肌瘤過大繼發嚴重貧血或者疑似有惡變的患者需行子宮切除術。
子宮黏膜下肌瘤切除術的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鞍麻或骶管阻滯麻醉。 2.術前準備 (1)通過術前檢查確定子宮黏膜下肌瘤部位及突入子宮腔的程度。 (2)陰道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以便術后針對性應用抗生素。 (3)用氯己定沖洗陰道。有貧血者應積極糾正。 (4)若估計經陰道切除可能會遇到困難,術前應做好腹部手術的準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 臨床表現??? 1.癥狀??? 多數患者無癥狀,僅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偶被發現。如有癥狀則與肌瘤生長部位、速度、有無變性及有無并發癥關系密切,而與肌瘤大小、數目多少關系相對較小。患有多個漿膜下肌瘤者未必有癥狀,而一個較小的黏膜下肌瘤常可引起不規則**流血或月經過多。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有:
子宮粘膜下肌瘤的病因分析和臨床表現介紹
病因 確切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發于生育年齡,絕境后萎縮,提示可能與女性性激素有關。另外,細胞遺傳學研究顯示25%~50%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的異常。 臨床表現 黏膜下肌瘤使宮腔增大,影響子宮收縮,可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生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
子宮粘膜下肌瘤的相關介紹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子宮黏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增加了子宮內膜面積,且在宮腔內占位,影響經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并伴有月經量多及周期紊亂。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宮腔內生長猶如異物,肌瘤可被擠出宮
概述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1.癥狀 多數患者無癥狀,僅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偶被發現。如有癥狀則與肌瘤生長部位、速度、有無變性及有無并發癥關系密切,而與肌瘤大小、數目多少關系相對較小。患有多個漿膜下肌瘤者未必有癥狀,而一個較小的黏膜下肌瘤常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或月經過多。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有: (1)子宮出血 為子宮肌
簡述漿膜下肌瘤的危害
· 大的肌層內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可妨礙胎兒在宮內活動而造成胎位不正,導致橫位,臀位的發生率增加,因此,剖宮產產率也增加. · 分娩過程中由于肌瘤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使產程延長,嵌頓在盆腔內的肌瘤(如宮頸肌瘤,巨大的子宮下段肌瘤等)可以阻塞產道,造成難產. · 肌瘤還可以影響產后子宮收縮,引起
簡述粘膜下肌瘤如何自查
一是觀血:月經增多、絕經后出血或接觸性出血等,常常由于宮頸或宮體發生腫瘤所致,所以,除正常月經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原因,以備對癥診治。 二是觀帶:正常白帶是少量略顯粘稠的白色分泌物,隨著月經周期會有輕微變化,但膿性、血性、水樣白帶等都是不正常的。 三是自摸腫塊:清晨,空腹平臥于床,略彎雙膝,
簡述漿膜下肌瘤的壓迫癥狀
多發生于子宮頸部肌瘤,或為子宮體下段肌瘤增大,充滿骨盆腔,壓迫周圍臟器而引起。壓迫膀胱,則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尿潴留等;壓迫輸尿管,可致腎盂積水、腎盂炎。生長在子宮后壁的肌瘤可壓迫直腸,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難。盆腔靜脈受壓可出現下肢水腫。壓迫癥狀在月經前期較顯著,此乃子宮肌瘤充血腫脹之故。如果漿
膀胱巨大黏膜下平滑肌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38歲,因“尿頻、尿急、尿不盡伴小腹墜漲1年余”就診。實驗室檢查和體格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超聲檢查:膀胱充盈欠佳(患者不能耐受),膀胱左前壁,于膀胱輪廓內顯示大小約10.1 cm×8.8 cm×7.6 cm類橢圓形低回聲區,內部回聲稍欠均勻,可見點片狀較低回聲及條索狀、漩渦狀低回聲散在
關于漿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宮出血的介紹
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出現于半數或更多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者月經周期縮短)為多,約占2/3;而非周期性(持續性或不規則)出血占1/3。出血主要由于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周期性出血多發生在壁間肌瘤,而粘膜下肌瘤則常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個別
概述漿膜下肌瘤的臨床表現
1、白帶 白帶增多占41.9%。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癥均能使白帶增加;當粘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則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量可很多。 2、不孕與流產 30%子宮肌瘤患者不孕。不孕可能是就診原因,而在檢查時發現存在著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
子宮肌瘤的治療
??? 治療??? 1.隨診觀察??? 如患者無明顯癥狀,且無惡變征象,可定期隨診觀察。??? 2.藥物治療??? (1)** 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目前臨床上常用的GnRH-a有亮丙瑞林(抑那通)、戈舍瑞林(諾雷德)、曲普瑞林(達必佳)等。GnRH-a不宜長期持續使用,僅用于手術前的預
簡述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適應癥
大肌瘤位于子宮前后壁數量較多的肌壁間肌瘤采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體積小于14孕周或子宮肌瘤剔除直徑小于10厘米較為理想。對多發性肌瘤、肌瘤提及較大、有盆腔手術史且伴有嚴重盆腔粘連暨合并附件腫瘤者宜行開腹手術。對單發或數量較少體積較小的漿膜下肌瘤采用腹腔鏡較為適宜。 適應癥 1.單個或多個
怎樣檢查子宮肌瘤?
1.超聲檢查 為目前最為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它可顯示子宮增大,形狀不規則,肌瘤數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內部是否均勻或液化、囊變等。超聲檢查既有助于診斷子宮肌瘤,并為區別肌瘤是否有變性提供參考,又有助于與卵巢腫瘤或其他盆腔腫塊鑒別。 2.診斷性刮宮 通過宮腔探針探測子宮腔大小及方向,感覺宮腔形
子宮肌瘤的基本介紹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由于子宮肌瘤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故稱為子宮平滑肌瘤較為確切。簡稱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病因分析
??? 病因??? 有關子宮肌瘤的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層的細胞突變、性激素及局部生長因子間的較為復雜的相互作用。??? 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表明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長的主要因素,還有學者認為生長激素(GH)與肌瘤生長亦有關,GH能協同雌激素促進
子宮肌瘤的診療分析
子宮肌瘤又稱為子宮平滑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其間有少量結締組織。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女性,其中以40-50歲發生率最高,占51.2%至60%,35-50歲年齡婦女約20%一25%患有子宮肌瘤。發病機制:確切病因不清,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子宮肌瘤的發生,與該部
簡述平滑肌瘤的臨床表現
皮膚平滑肌瘤不常見,分為單純平滑肌瘤和血管平滑肌瘤。單純平滑肌瘤無性別差異,多見于30~40歲中年人。單純平滑肌瘤又可分為發生于皮膚及乳頭(真皮)的平滑肌瘤和外生殖器平滑肌瘤,皮膚平滑肌瘤來自立毛肌,常發生于肢體伸側或軀干,多發,直徑小于2厘米,疼痛;乳頭平滑肌瘤來自乳暈平滑肌;外生殖器平滑肌瘤
簡述漿膜下肌瘤引起的疼痛癥狀介紹
表現為腹痛者約占40%,腰酸者25%和痛經者45%;亦有表現為下腹墜脹感或腰背酸痛,程度多不很嚴重。疼痛乃腫瘤壓迫盆腔血管,引起瘀血,或壓迫神經,或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宮收縮,由宮腔內向外排出所致宮頸管變寬大而疼痛;或肌瘤壞死感染引起盆腔炎,粘連、牽拉等所致。如個別因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則腹痛
簡述口腔黏膜病的臨床表現
1.舌的疾病 口腔黏膜中舌背黏膜構造特殊,有絲狀及菌狀乳頭分布,后部尚有輪廓乳頭、葉狀乳頭及舌扁桃體,因而疾病表現與他處黏膜不同。黑毛舌為舌背中央部位長出黑毛,因絲狀乳頭過長,角化層生長過速或不脫落而形成毛狀物。色素系由產色細菌所產生或來自食物、藥物。長期使用抗生素促使霉菌生長亦可引起黑毛舌。
簡述食管黏膜損傷的臨床表現
黏膜損傷輕微時癥狀較輕甚至無明顯癥狀,輕微損傷常表現為:下咽食物時胸骨后疼痛燒灼感;進食刺激性食物、熱食及干硬的食物時加重,疼痛可向背部左側肩胛下方放射;如無嚴重感染上述癥狀多在3~5天后即可消失,但少數患者并發感染形成黏膜下膿腫則有高熱,胸骨后劇痛,甚至不能進食。需待膿腫破裂,排膿后癥狀減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