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肌供血不足的病因分析
心肌供血不足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有炎癥(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子為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體力活動少、高齡、男性等。......閱讀全文
關于心肌供血不足的病因分析
心肌供血不足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有炎癥(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子為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體力活動少、高齡、男性等。
關于心肌供血不足的簡介
心臟活動需要充足的能量供給。心臟本身的供血有兩個顯著的特點:①心臟的重量雖不足全身體重的1%,但卻需要全身血液量的20%才能滿足心臟自身的供血;②人體為滿足心臟供血的特殊需要,還自成一個冠狀動脈循環供血系統,以保證充足供血。 心肌供血不足(myocardium blood-supply i
關于心肌供血不足的檢查介紹
1.40歲以上人士應定期進行相關體檢,了解有無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糖、頸部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2.若屬于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需警惕是否出現典型的冠心病癥狀,必要時接受負荷試驗,如活動平板心電圖、腺苷負荷心臟超聲心動圖以及冠脈多排螺旋CT。 3.通過無創檢查的
治療心肌供血不足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1)合理調整飲食:少吃高脂肪食品,宜吃吃水果蔬菜、豆制品。 (2)適度體育活動。 (3)戒煙、酒。 (4)注意勞逸結合,不熬夜、保證睡眠。 2.針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脈造影來確診,以明確冠脈病變的程度及范圍。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病因分析
1.動脈粥樣硬化 為最主要的因素,最常見的部位為椎動脈起源處,其次為椎動脈第二段,再次為椎-基底動脈結合處。 2.椎基底動脈假性動脈瘤和完全性閉塞椎動脈的自發性夾層動脈瘤 常伴有動脈纖維增生,好發于椎動脈第二、三段。 3.頸部貫通傷、嚴重的頸椎骨折和脫位 造成椎動脈的直接損傷引起椎動脈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病因分析
1.動脈粥樣硬化 為最主要的因素,最常見的部位為椎動脈起源處,其次為椎動脈第二段,再次為椎-基底動脈結合處。 2.椎基底動脈假性動脈瘤和完全性閉塞椎動脈的自發性夾層動脈瘤 常伴有動脈纖維增生,好發于椎動脈第二、三段。 3.頸部貫通傷、嚴重的頸椎骨折和脫位 造成椎動脈的直接損傷引起椎動脈
簡述心肌供血不足的臨床表現
心肌供血不足多發生在40歲以后,平均患病率約為6.49%。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常見癥狀: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后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至5分鐘休息后自行緩解,嚴重時可伴有出汗。 2.體力活動
腦動脈供血不足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患者,男,63歲,農民【主訴】主因間斷頭暈3天,加重伴惡心4小時入院【現病史】患者緣于入院前3天活動時突然感頭暈、耳鳴,呈天旋地轉感,無惡心、嘔吐,自行休息后癥狀可稍緩解,故患者未再意也未行特殊治療,于入院前4小時患者晨起活動時突然頭暈癥狀加重,并伴有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不含咖
關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鑒別診斷
在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時,首先需與如下疾患相鑒別: (1)心源性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功能不足和栓塞(瓣膜病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2)伴高凝狀態的潛在性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癥、鐮刀細胞疾病和巨球蛋白血癥。 (3)腦疾病腦實質內出血、脫髓鞘疾病和顱內腫瘤等。 (4)其他吸煙、
關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可有血脂高等異常。 2.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 除外心源性猝倒。 3.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TCD(經顱多普勒超聲) 可用于檢測腦缺血性損害,如梗死的部位、范圍、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腦代謝變化。 4.CTA(CT血管
關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鑒別診斷介紹
在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時,首先需與如下疾患相鑒別: (1)心源性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功能不足和栓塞(瓣膜病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2)伴高凝狀態的潛在性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癥、鐮刀細胞疾病和巨球蛋白血癥。 (3)腦疾病腦實質內出血、脫髓鞘疾病和顱內腫瘤等。
關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可有血脂高等異常。 2.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 除外心源性猝倒。 3.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TCD(經顱多普勒超聲) 可用于檢測腦缺血性損害,如梗死的部位、范圍、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腦代謝變化。 4.CTA(CT血管
如何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本病臨床癥狀多樣復雜,有時診斷較困難,應仔細詢問病史、癥狀,并進行心血管功能、神經系統、耳科學、聽力學、前庭功能等全面檢查,此外還應進行頸椎影像學檢查,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頭顱CT或MRI等檢查,椎動脈造影可進一步明確診斷。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預后簡介
1.顱外段椎動脈血管重建手術病死率為1%,神經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2%,有神經癥狀不穩定、進展性腦缺血及發展期卒中者并發癥發生率高。 2.椎基底動脈病變的總體致殘率為5%,病死率為3%。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依據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動脈狹窄(或閉塞)而出現臨床上間歇性、反復發作性的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 本病臨床癥狀多樣復雜,有時診斷較困難,應仔細詢問病史、癥狀,并進行心血管功能、神經系統、耳科學、聽力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69歲,農民【主訴】頭暈10余天入院。【現病史】入院前10余天,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無天旋地轉,覺暈暈沉沉,與位置無關,不伴惡心嘔吐,有時心悸不適,覺困倦無力,無口角歪斜、流涎,無飲水嗆咳,無胸悶、胸痛,無腹痛、腹瀉,10余天來患者病情時輕時重,間斷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今為進一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內科治療簡介
1.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減肥、降脂等。 2.早期進行抗凝治療(華法林)、抗聚(阿司匹林)治療。 3.控制高血壓。 4.治療血液成分異常,如高血糖和高血脂等。
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方法介紹
(一)內科治療 1.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減肥、降脂等。 2.早期進行抗凝治療(華法林)、抗聚(阿司匹林)治療。 3.控制高血壓。 4.治療血液成分異常,如高血糖和高血脂等。 (二)外科治療 一般對抗凝、抗聚等藥物治療失敗者需考慮手術治療。 1.手術治療方法選擇 臨床上以第一段椎動脈
概述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表現
1.腦干、小腦和枕葉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特點為間歇性、發作性神經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腦干、小腦和枕葉癥狀: (1)腦干癥狀主要表現為復視、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 (2)小腦癥狀主要表現為眩暈和共濟失調。 (3)枕葉癥狀主要表現為雙側黑蒙或同向性偏盲。 (4)其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表現介紹
1.腦干、小腦和枕葉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特點為間歇性、發作性神經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腦干、小腦和枕葉癥狀: (1)腦干癥狀主要表現為復視、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 (2)小腦癥狀主要表現為眩暈和共濟失調。 (3)枕葉癥狀主要表現為雙側黑蒙或同向性偏盲。 (4)其他癥狀還可有猝倒發作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手術治療方法選擇
臨床上以第一段椎動脈的起始部狹窄最為多見,可行內膜切除術或旁路手術。其次為第三段和第四段,可行內膜切除術,但多行顱外-顱內動脈吻合術。第二段狹窄為動脈粥樣硬化或頸椎退變產生的骨贅壓迫所致,前者需內膜切除或旁路術,后者需切除鉤椎關節骨贅。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與治療(二)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 (1)曾有猝倒發作,并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椎間關節失穩或鉤椎關節骨質增生;? (4)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暈;? (5)除外椎動脈Ⅰ段和椎動脈Ⅱ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6) 除外神經官能癥、顱內腫瘤等;?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與治療(一)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BI)是由于各種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動脈狹窄或閉塞而導致腦干、小腦或枕葉皮層的缺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臨床常見病癥。這種病癥的發生多是因為動脈硬化或頸椎間盤突出、肥大壓迫血管,影響了血液循環,最終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伴心律失常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農民,男性,61歲【主訴】主因:頭暈4天入院。【現病史】患者緣于入院前4天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頭暈,呈陣發性,當時伴站立及行走不穩,休息后可緩解,無視物旋轉,無耳鳴,無惡心、嘔吐,無肢體活動障礙,無胸悶、氣短,無腹痛,腹瀉,無意識障礙及大小便失禁。就診于當地診所,給以口服藥物治療(具體名量不
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伴高血壓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71歲,農民,漢族,已婚【主訴】主因:頭暈3天入院。【現病史】患者入院前3天,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呈陣發性,發作時出現視物向左幌動;無頭痛,無視物模糊,無視物重影,無惡心、嘔吐,無意識障礙,無二便失禁,無流涎,飲食無嗆咳,無肢體活動障礙;無咳嗽、咳痰,無腹痛腹瀉。為求診治,來我院就診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顱內-顱外路手術
(1)枕動脈-小腦后下動脈吻合術適應證:椎動脈的PICA分支發出點近側段的動脈狹窄或閉塞,有腦干缺血癥狀發作者;椎動脈-基底動脈瘤手術時必須夾閉小腦后下動脈起源處,需以此旁路術保持小腦后下動脈對腦干的供血。 (2)顳淺動脈-小腦上動脈吻合術適應證:基底動脈中段狹窄,引起腦干缺血者。
椎動脈減壓術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介紹
(1)適應證由頸椎骨贅引起的椎動脈第二段(橫突孔內段)的狹窄或閉塞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特別是當頸部轉到某一方位時引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癥狀甚至猝倒、離開此方位后立即恢復,且DSA見椎動脈在橫突孔處狹窄或在椎間隙處彎曲者。 (2)手術策略前斜角肌來源的纖維束帶可在椎動脈進行C6橫突孔水平
關于心肌梗塞的病因分析
患者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劇烈增加或冠狀動脈痙攣也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誘因如下: 1.過勞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
關于心肌炎的病因分析
心肌炎常由普通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應導致,病因包括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大類。感染性因素包括細菌、真菌、原蟲、寄生蟲、螺旋體、立克次體及病毒。非感染性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免疫介導性疾病(變應原、同種抗原、自身抗原); (2)中毒性(藥物、重金屬、生物毒性物質、物理損傷等)。其中最
關于前房積血的病因分析
眼挫傷是前房積血的重要致病因素,致傷物有彈弓、投擲、球類、拳肘擊傷等。內眼手術合并前房積血隨著顯微手術的普及,手術技巧的提高,內眼手術中眼內出血的發生率越來越低。自發性前房積血較少見,可由以下原因引起:眼內腫瘤,虹膜紅變,晶狀體后或懸韌帶區纖維血管膜出血、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