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與科學界數月的磋商后,近日雙方就由法國科學技術部部長提出的新高等教育和研究法議案草案達成共識,法國議會將很快決定是否通過草案。新法案包括減少研究人員、研究機構、區域間的競爭,以及簡化過于復雜的國家教育與研究系統等。但是,許多人認為議案草案在回避許多關鍵性問題,例如:經費問題和工作穩定性問題。 于波爾多國家農業研究所任職的人類基因學博士Laure Villate說:“議案草案沒有反映出我們的任何期望。” 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的Geneviève Fioraso已將議案草案提交給部長理事會,該草案由20項措施組成,其目標在于增加學生進入大學的渠道、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給研究機構新的動力,從而促進國家的經濟復蘇、提高競爭力。 新的議案試圖結束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復雜和混沌的狀態。新議案同時將幫助法國設立更加強大、清晰的國家......閱讀全文
青島集聚了堪稱“國字號”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國獨樹一幟,在世界上也為數不多。如何發揮這支海洋科技“國家隊”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的新跨越,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
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在科學、醫學、經濟學領域里共誕生了近700位諾獎得主,其中的235位仍活躍在當今各科學研究領域中。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一份對50位諾獎得主的訪談調查報告《Do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The THE/Lindau Nobel La
上周五(6月24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結果出爐:脫歐派以占52%的選票勝出,引發全球金融震蕩。這次脫歐的意義“不小于一場革命”,是對政治、經濟等方面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 英國脫歐的直接起因主要有三點:(1)歐盟要英國按GDP比例繳納會費,但是最近幾年來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西方國家經
實驗動物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集成了生物學、獸醫學、生物工程、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為研究對象,產生實驗動物資源、動物模型資源、動物實驗技術、生物信息和動物實驗設備等,為生命科學、醫學、藥學、食品、農業、環境、航空航天等相關學科發展提供系統性生物學
前段時間,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巴黎召開,53個國際計量局正式成員國的代表(有一國沒來)聚首凡爾賽會議中心,為國際單位制(SI)修訂投出了他們莊嚴的一票。 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最終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的1號決議。 按照決議,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在歐洲研究理事會主席讓-皮埃爾·布吉尼翁看來,基礎研究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前沿領域的科學家一定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因此,他的責任就是要確保那些最能代表未來的研究得以順利開展。 “未來其實已經在我們身邊,只不過它沒有平均分布在我們周圍。”2013年底,當67歲的法國數學家讓-皮埃爾·布吉尼翁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法國物理學家塞爾日·阿羅什10月17日在《自然》雜志撰文(),與讀者分享了他獲得諾獎的秘訣,并建議為年輕科學家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和氛圍。 自接到來自斯德哥爾摩的獲獎電話,經歷接踵而來的媒體狂熱追逐之后,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深刻反思。但上周末巴黎陰雨綿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法國科學界一直秉承自1789年大革命以來倡導的人文精神,在弘揚科學研究的自由原則和實證方法的同時,強調對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尊重。法國除對涉及人類健康的醫學、動物實驗和轉基因研究有明文立法約束之外,對科學領域研究和學術不端行為基本無法可依,強調行業自律。任何自由都需自律與約束。作為補充,法國科學界
近來,國內的科研經費使用與事后檢查監控日益嚴格,而且規則章程多變,讓人無所適從,有的甚至還翻出前幾年的賬,以目前的規定查對以前的經費使用狀況,大有將科研人員訓練成必須掌握專業財會人員技能的趨勢。 筆者曾在法國巴黎高等物理與化學學院學習與工作了近7年,于1997年到同濟大學工作至今。在法國期間
皇家學會會長馬丁· 里斯 對英國科學界來說,2010年也許是大喜大憂的一年:10月初,4位來自英國學術機構的研究人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3位是科學類獎,一位是經濟學獎;10月21日,英國政府公布《政府支出全面復審》報告,提出今后4年內政府支出的全面重組方案,將政府所有部門支出削減
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
4月26日,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出席研究所新科研大樓啟用儀式。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陪同訪問。 上海巴斯德所新科研大樓位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岳陽路園
美 國 研發投入“量入為出”,重點保證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實施創新戰略,確保經濟的增長與繁榮。 奧巴馬堅持通過創新確保美國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戰略,在國情咨文中大力倡導創新,提出美國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在創新、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超越其他國家,并發布了新的《美國創新戰略》,以明確國家的創新目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廣厚是國內最早開展原子團簇物理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的科學家。他在國內率先翻譯了“團簇”范疇,被學術界認可。從1992年起,他帶領課題組自行設計和研制成功三代團簇實驗裝置,發展了可與平面工藝相兼容的低能團簇束流淀積技術,是國際上最早研究支撐團簇和團簇組裝納米結
2017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大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1.7萬億。然而,這萬億研發經費在國際上處于什么位置,從哪些部門來、去向哪些部門?使用中國財政研發經費的大學和科學院的研發活動如何?上市公司研發經費支出情況如何?各類政策對研發經費支出的效果如何? 近日,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
王曉東(右三)在指導學生做實驗 在國內科研領域,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一個獨特也是孤獨的存在。它的“誕生”有點兒石破天驚的意味,它被賦予的意義和承受的壓力也同樣具有先行者的分量。 不像一般的研究院所有所謂的行政級別和編制,它更多的是像學人治所的形式,以及科學研究上的極大自由
華裔科學家錢澤南聯合另一名美國科學家呼吁更多關注植物學研究史蒂文·麥考密克(左);錢澤南 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數量將從目前的60億增加到90億,人類面臨新的挑戰:如何研發出更有效的方法來滿足日益增長的世界需求。聯合國食品和農業組織預測,糧食產量必須在2050年前翻一番才能滿足全
中微子探測器成功安裝在巨型水池之中。 重大原創成果贏得的掌聲是經久不息的:2012年3月8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團隊參與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入選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當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并且,3年后的2015年11月9日,大亞灣中微子項目首席科學家王
作者簡歷 王恩多 女,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1944年出生于四川重慶,原籍山東諸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人大代表。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常務理事,美國生物
——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隴昌老師 【導語】當科學家們攻克一個個難關,點燃科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圣火時,您是否會記得,有這樣一些為科研服務的老師們,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幫助科學家們打理科學生產的工具,幫助科學家們更流暢地使用工具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后來者——科研沒有捷徑。 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學術女神STAP細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兩篇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引發了全球
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的不斷加大,建立完善的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體系,已日益成為各方關注和探索的重點問題之一。做好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對于提高財政科技經費使用效率、實現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政府科技投入決策水平都有著重要作用。 財政科技投入績效的主要特點 較之其他財政投入績效而言,
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戰以后,科學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科學知識迅猛增長主要由于下面三個方面因素的推動:1.學科交叉融合。跨學科研究、學科交叉研究不斷開拓出新的研究領域,促使新興學科不斷涌現。此外,傳統學科不斷分化出新的分支,孕育出許多新學科生長點。2.研究方法與手段的進步。
筆者非常喜愛音樂和樂器,最近看了一些中央電視臺的民族器樂大獎比賽的節目。在觀看過程中,筆者不僅為參賽者的精湛技藝和才藝所折服,而且也為大賽評委的公正感到十分欣慰。顯然,這樣的比賽為我國民族音樂的普及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和基礎。可以看出,中國音樂界和中央電視臺對這次比賽做了充分的準備。毫無疑問,
863計劃、973計劃、支撐計劃——作為國家三大主體科技計劃,她們被喻為驅動自主創新的“三駕馬車”。“十二五”期間,面向國家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的改革,也正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 連日來,科技部等部委陸續頒布實施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
■由于中國科技體制的特殊架構,我們除了擁有世界科學界面臨的共性問題,還有基于中國科技體制的特色性問題,而且這些特色性問題正在演變為中國科技界的毒瘤。因此,剖析中國科技界在項目博弈背后隱含的學術資本煉金術,就是當下一個更為迫切的問題。 ■人們最為常見的,也屢遭學界與
王志珍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德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做過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一直以來,她對中國的學術和教育環境比較關注,進行過較多的思考探討。因此,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專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基礎研究有什么用?”這是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我想,明代徐光啟所說的“無用之用,眾用之基”,法拉第所說的“問基礎研究有什么用就好像問一個初生的嬰兒有什么用”,都是很好的回答。基礎研究的“用”,首先體現在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無所不在的作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半導體、計算機、激光技術等,都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