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增高,分類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伴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顆粒。血小板常減少,出血明顯時可有貧血。 (2)糞便檢查:腸出血時為肉眼血便,鏡檢可見大量紅細胞和少量白細胞。尚未大量便血時糞便潛血試驗多已陽性。常陽性,除可培養出C型產氣莢膜梭菌外,還可能為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等。 (3)血生化:常有各種電解質紊亂,病情嚴重時可有腎功能和肝功能異常。 (4)血培養:常陽性,多為革蘭陰性桿菌。......閱讀全文
關于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增高,分類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伴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顆粒。血小板常減少,出血明顯時可有貧血。 (2)糞便檢查:腸出血時為肉眼血便,鏡檢可見大量紅細胞和少量白細胞。尚未大量便血時糞便潛血試驗多已陽性。常陽性,除可培養出C型產氣莢膜梭菌外,還可能為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等。
關于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影像學檢查介紹
(1)腹部x線平片:對診斷有重要價值,多次攝片可觀察到動態變化。早期變化主要為輕到中度胃腸道積氣,隨病情進展可能見到:腸管擴張伴氣液平面;腸壁增厚,內見積氣影,呈小泡、串珠或條狀透亮區;門靜脈積氣;腹腔積氣或積液影。 (2)鋇劑造影:鋇餐和鋇灌腸有加重出血和誘發腸穿孔的危險,急性期盡可能避免應
關于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病因分析
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感染 (1)C型產氣莢膜桿菌感染:國外報道病例的病原體多為C型產氣莢膜桿菌,該菌是一種耐熱細菌,其產生的13毒素能引起腸黏膜組織壞死,導致壞死性腸炎。 (2)非特異性感染:不少學者認為任何細菌引起腸道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最終均有可能導致壞死性
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簡介
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acut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種累及小腸和結腸的急性出血壞死性炎性疾病。本病主要發生于兒童,特別是嬰兒中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癥之一。臨床上以腹痛、腹瀉、便血、嘔吐、腹脹、發熱及中毒癥狀為主要表現。腹部x線片以腸
治療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相關介紹
本病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加強全身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失常,解除中毒癥狀,積極防治中毒性休克和其他并發癥。必要時予以手術治療。 1.一般治療 休息、禁食、腹痛和發熱期應完全臥床休息和禁食。待腹脹消失和腹痛減輕,大便潛血轉陰,臨床一般情況明顯好轉,可開始恢復飲食。禁食期間應靜脈輸入高營養液,腹脹
如何診斷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兒童突發腹痛,繼而便血、發熱,并有全身中毒癥狀,結合典型X線表現,可以臨床確診。如果手術,可以病理確診。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主要依靠臨床綜合診斷,部分患者可能獲得病理診斷。
關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的檢查介紹
1.血象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增多,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常有核左移。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常降低。 2.糞便檢查 外觀呈暗紅或鮮紅色,或隱血試驗強陽性,鏡下見大量紅細胞,偶見脫落的腸系膜。可有少量或中等量膿細胞。 3.X線檢查 腹部平片可顯示腸麻痹或輕、中度腸擴張。鋇劑灌腸檢查可見腸壁增厚,顯
簡述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表現
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起病通常較急。新生兒發病于開始喂養后,特別是人工喂養,母乳喂養者很少發病。年長兒及成人發病者可能與進食不潔飲食有關。主要癥狀有: 1.腹痛 突發,短時間內逐漸加重,之后演變為持續腹痛伴陣發性加劇,多為全腹痛。常伴明顯腹脹。 2.腹瀉和便血 特點為由輕到重,開始為稀糊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周圍血象 白細胞計數增高,分類核左移,血小板減少。 2.血氣分析和電解質測定 可了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程度,指導液體和靜脈營養液的治療。 3.糞便檢查 外觀色深,隱血陽性,鏡檢下有數量不等的白細胞和紅細胞,大便細菌培養以大腸埃希桿菌,克雷白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多見。 4.血培養
關于急性壞死性小腸炎的簡介
急性壞死性小腸炎是一種局限于小腸的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炎癥。本病確切病因未明,近年認為由產B毒素的C型魏氏桿菌所致,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常于夏秋季發病,可有不潔飲食史。病變主要發生在空腸或回腸,嚴重者累及全小腸,呈節段性腸壁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廣泛出血、壞死及潰瘍形成甚至穿孔,腸腔大量壞死物及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檢查
1.周圍血象 白細胞增高,分類核左移,血小板減少。 2.血氣分析和電解質測定 可了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程度,指導液體和靜脈營養液的治療。 3.糞便檢查 外觀色深,隱血陽性,鏡檢下有數量不等的白細胞和紅細胞。大便細菌培養以大腸埃希桿菌、克雷白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多見。 4.血培養 如培養出的細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簡介
1、疾病介紹 為一種獲得性疾病,主要在早產兒或患病的新生兒中發生,其特征為粘膜甚至為腸深層的壞死,最常發生在回腸末端,結腸和近端小腸很少受累. 2、主要傳播人群 某些新生兒特別危險,75%的病例發生在早產兒,特別是破胎膜延長有胎膜炎或出生時有窒息的新生兒.張力過高的配方奶喂養或經過換血治療
關于急性壞死性小腸炎的診斷鑒別介紹
1.急驟起病,伴寒戰發熱及時明顯全身中毒癥狀。 2.劇烈腹痛伴惡心嘔吐及腹瀉血便。 3.全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 4.嚴重者全身中毒伴休克。 5.白細胞明顯升高,達(20-30)×10的9次方/L,并可見中毒顆粒。 6.腹部X線片可見小腸脹氣,大小不一液面或小腸壁增厚,粘膜
關于假膜性小腸結腸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細菌培養 37℃厭氧環境下培養24~48小時。培養結果陽性,還應進行毒素鑒定,由于少數正常人可攜帶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而此種菌株并不產生毒素。 (2)毒素鑒定 為診斷假膜性小腸結腸炎的金標準。主要采用組織細胞培養法,該法最為敏感和特異,但臨床實施較困難。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雖不及細
治療急性壞死性小腸炎的相關介紹
一、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適用于癥狀輕,中毒不嚴重者, 主要措施:禁食、胃腸減壓。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便血嚴重可輸血及血漿、維生素,能量合劑及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廣譜抗菌素、止血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2.手術療法:適合明顯腹膜炎,腸梗阻、有穿孔者。大量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療無效者。手術
關于急性壞死性腸炎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增高,甚至高達40×109/L以上,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常有核左移。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常降低。 2、糞便檢查:外觀呈暗紅或鮮紅色,或隱血試驗強陽性,鏡下見大量紅細胞,偶見脫落的腸系膜。可有少量或中等量膿細胞。 3、X線檢查:腹部平片可顯示腸麻痹或輕、中度腸擴張。鋇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檢查及鑒別
檢查 1.周圍血象 白細胞增高,分類核左移,血小板減少。 2.血氣分析和電解質測定 可了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程度,指導液體和靜脈營養液的治療。 3.糞便檢查 外觀色深,隱血陽性,鏡檢下有數量不等的白細胞和紅細胞。大便細菌培養以大腸埃希桿菌、克雷白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多見。 4.血培養 如培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表現及檢查
表現 男嬰多于女嬰,以散發病例為主,無明顯季節性。出生后胎糞正常,常在生后2~3周內發病,以2~10天為高峰。在新生兒腹瀉流行時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時無性別、年齡和季節的差別。 1.腹脹和腸鳴音減弱 患兒先有胃排空延遲、胃潴留,隨后出現腹脹。輕者僅有腹脹,嚴重病例癥狀迅速加重,腹脹如鼓,
治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介紹
以禁食、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營養支持及對癥治療為主。近年來由于廣泛應用全靜脈營養,加強支持療法,使本病的預后大大改善。 1.禁食 (1)禁食時間 一旦確診應立即禁食,輕者5~10天,重者10~15天或更長。腹脹明顯時給予胃腸減壓。 (2)恢復進食標準 腹脹消失,大便潛血轉陰,腹部X線平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可能發病機制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一種主要發生在早產兒或新生兒中的消化道急癥,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發病機制不明確。 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腸神經膠質細胞的減少或缺失是導致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關鍵因素。研究團隊通過小鼠實驗
關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的臨床表現介紹
1.病史 起病急,發病前多有不潔飲食史。受冷、勞累、腸道蛔蟲感染及營養不良為誘發因素。 2.腹痛 起病急驟,突然出現腹痛,也常為最先癥狀,多在臍周。病初常表現為逐漸加劇的臍周或中上腹陣發性絞痛,其后逐漸轉為全腹持續性痛并有陣發性加劇。 3.腹瀉便血 腹痛發生后即可有腹瀉。糞便初為糊狀而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簡介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為一種獲得性疾病,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腸黏膜損害,使之缺血、缺氧,導致小腸、結腸發生彌漫性或局部壞死的一種疾病。主要在早產兒或患病的新生兒中發生,以腹脹,便血為主要癥狀,其特征為腸黏膜甚至為腸深層的壞死,最常發生在回腸遠端和結腸近端,小腸很少受累。腹部X線平片部分腸壁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預防
NEC可發生暴發流行,具有傳染性,因此,如果短期內發生數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應將患病兒隔離,并對其余接觸嬰兒進行評估,對直接或間接接觸過的新生兒和早產兒需每天檢查腹脹的出現和大便性質的改變。一旦出現腹脹應警惕NEC的發生。對極小的或患病早產兒通過使用全腸道外營養而延遲數天或數周喂養,然后在數周的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鑒別
1.中毒性腸麻痹 當原發病為腹瀉或敗血癥時,甚易把NEC誤診為中毒性腸麻痹。但中毒性腸麻痹無便血,X線片上無腸壁間積氣等。 2.機械性小腸梗阻 X線腹片上,液面的跨度較大,腸壁較薄,無腸間隙增寬、模糊,無腸壁積氣,再結合臨床則易區別。 3.腸扭轉 腸扭轉時機械性腸梗阻癥狀重,嘔吐頻繁,腹部X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表現
男嬰多于女嬰,以散發病例為主,無明顯季節性。出生后胎糞正常,常在生后2~3周內發病,以2~10天為高峰。在新生兒腹瀉流行時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時無性別、年齡和季節的差別。 1.腹脹和腸鳴音減弱 患兒先有胃排空延遲、胃潴留,隨后出現腹脹。輕者僅有腹脹,嚴重病例癥狀迅速加重,腹脹如鼓,腸鳴音減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病因學和發病機制介紹
在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中,在小腸中通常有三個因素出現:持續的腸缺血損害,細菌定植,腸腔內底物(如經腸喂養)。 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原因尚不明確。已確信腸缺血損害可破壞腸道產生粘液,導致腸道易受細菌侵襲。一旦開始喂養,為腸道細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底物,而細菌可滲透過腸壁,產生氫氣并積聚,
關于壞死性結腸炎的基本介紹
是一種散發病,主要引起雞和火雞 腸粘膜壞死。本病的病原為C型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又稱魏氏梭菌。 2周到6個月的雞常發生壞死性腸炎,尤以2~5周齡散養肉雞為多。臨床癥狀可見到精神沉郁,食欲減退,不愿走動,羽毛蓬亂,病程較短,常呈急性死亡。編輯本段病理變化 病變主要在小腸后段,尤其是回腸和空腸
關于新生兒壞死小腸結腸炎的診斷檢查介紹
腹部X線平片對本病診斷有重要意義。早期主要表現為麻痹性腸梗阻:小腸排列紊亂,充氣明顯,腸腔內可見多個液平,呈階梯狀。病情進展如腸內氣體進入腸壁則出現腸壁囊樣積氣。腸壁間增寬,腸壁局部出現囊泡狀或串珠狀透亮區,漿膜下積氣時可呈現線,弧狀或環狀透亮區,較重病例因腸內氣體進入門靜脈可見門靜脈充氣征:肝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病因分析
1.腸道供血不足 如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病、臍動脈插管、紅細胞增多癥、低血壓、休克等。 2.飲食因素 如高滲乳汁或高滲藥物溶液可損傷腸黏膜,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利于細菌生長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氫氣。 3.細菌感染 如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梭狀芽胞桿菌等過度繁殖,侵入腸
關于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小腸結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血象-白細胞 實驗室檢查: 1、血象:多數患者白細胞計數升高,可高達60×109/L中性粒細胞增加。 2、大便涂片檢查可見白細胞革蘭染色可見大量陽性桿菌,采用CCFA培養基則85%患者的糞便中可分離出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并可用生化試驗或氣-液相色譜加以鑒定。 3、組織培養:可檢出糞便中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