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胰腺囊腺瘤的臨床表現
1.腹痛 腹痛是早期出現的癥狀,可為隱痛、脹痛或悶脹不適。腫瘤逐漸增大可壓迫胃,十二指腸、橫結腸等,使其移位并出現消化道不全梗阻的癥狀,除腹痛外尚可伴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等。 2.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是主要體征。包塊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左上腹部,小者僅能觸及,大者可占據整個腹腔,呈圓形或橢圓形,質韌,巨大包塊觸之有囊樣感,無觸痛。少數位于胰頭部的囊性腫瘤,因囊腫壓迫膽總管而發生黃疸。當腫瘤壓迫脾靜脈或侵及脾靜脈時可使其發生栓塞,表現為脾臟增大并可引起胃底和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甚至發生嘔血。......閱讀全文
簡述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臨床表現
胰腺囊腺癌的主要癥狀是上、中腹部隱痛或腰背痛,和上腹部腫塊。腹痛多不劇烈,有的病人僅為飽脹不適感;其他癥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消化不良、體重減輕、黃疸等,少數病人可出現消化道出血;也有的病人平時無任何主訴,僅在剖腹手術或尸檢時意外發現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存在。Strodel統計62例胰腺囊腔
簡述胰腺囊腺瘤的臨床表現
1.腹痛 腹痛是早期出現的癥狀,可為隱痛、脹痛或悶脹不適。腫瘤逐漸增大可壓迫胃,十二指腸、橫結腸等,使其移位并出現消化道不全梗阻的癥狀,除腹痛外尚可伴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等。 2.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是主要體征。包塊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左上腹部,小者僅能觸及,大者可占據整個
簡述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治療措施
1.手術切除胰腺囊腺癌,包括腫瘤所在部位的部分正常胰腺,是治療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大部分胰腺囊腺癌的粘連較輕,即使有明顯粘連也容易分離,因此,除非癌腫已廣泛轉移、全身情況極差、重要臟器被累及等情況之外,原則上都應爭取行根治性切除。根據病變的部位和范圍、癌腫與鄰近臟器的關系、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臨床表現
胰腺囊腺瘤生長緩慢,一般病史較長 有報道最長可達30年。囊腺癌常由囊腺瘤惡變而來,即使是原發性囊腺癌其病程也比胰腺癌長。上腹脹痛或隱痛、上腹部腫塊是胰腺囊性腫瘤的主要臨床表現,其次有體重減輕,黃疸,消化道出血,各種胃腸道癥狀和肝轉移。 1、腹痛 是早期出現的癥狀,可為隱痛、脹痛或悶脹不適。腹
簡述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發病機制
胰腺囊性腫瘤可發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腺體尾部多見。胰腺囊性腫瘤因其囊壁覆蓋上皮細胞,因此有人將其歸屬于胰腺囊腫之中,認為是胰腺真性囊腫的一種,即增生性或贅生性囊腫,其良性者為囊腺瘤,惡性者為囊腺癌。囊腺瘤和囊腺癌大體外觀基本相似,瘤體大小不一,常呈不規則圓形,表面光滑,包膜完整,與正常胰腺
關于胰腺囊腺瘤的臨床表現介紹
1.腹痛 腹痛是早期出現的癥狀,可為隱痛、脹痛或悶脹不適。腫瘤逐漸增大可壓迫胃,十二指腸、橫結腸等,使其移位并出現消化道不全梗阻的癥狀,除腹痛外尚可伴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等。 2.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是主要體征。包塊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左上腹部,小者僅能觸及,大者可占據整個
關于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簡介
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在臨床上十分罕見,僅占胰腺惡性腫瘤的1%。有關胰腺囊腺癌的最早文獻報道分別見于1911年Kaufman和1834年Lichenstem各自在德、美雜志上的報告。1963年,Cullen在Mayo醫院所有的240萬份在住院病歷中,共發現資料完整、可以確診的胰腺囊腺癌17例。截
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病理改變
1.大體形態 胰腺囊腺癌起源于胰腺大導管的粘膜上皮,可發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腺體、尾部較多見。Strodel綜合報道Mayo醫院和美軍病理學院(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AFIP)共62例胰腺囊腺瘤病人,癌腫位于胰頭部占175,頭部1%,體尾
簡述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并發癥
1、囊內出血感染 當囊性腫瘤囊內出血壞死 感染時 可出現腫塊突然增大、腹痛加劇、發熱 也有因囊腫破裂、囊液流入腹腔內出現腹膜炎癥狀的報道。 2、急性胰腺炎或糖尿病 腫瘤壓迫或侵犯主胰管導致胰液引流不暢,不到5%病人表現為急性胰腺炎發作;腫瘤破壞胰腺實質可導致內分泌功能不全,患者出現糖尿病或糖耐
關于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預后介紹
胰腺囊腺癌手術切除的愈后大多較好,遠期生存率遠優于胰腺癌。Mayo醫院20例胰腺囊腺癌病人的手術治療結果表明,行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68%和14%。而在Warren報道的17例病人中,手術切除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38%和23%。對于那些癌腫切除術后復發或轉移的病人,如
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大體形態
胰腺囊腺癌起源于胰腺大導管的粘膜上皮,可發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腺體、尾部較多見。Strodel綜合報道Mayo醫院和美軍病理學院(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AFIP)共62例胰腺囊腺瘤病人,癌腫位于胰頭部占175,頭部1%,體尾部81%,多發性
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鑒別診斷介紹
1.潴留性囊腫:一般為單房性,沒有包膜,其體積一般較小,且囊腫有時大時小的特點。囊壁由單層立方扁平上皮被覆,囊壁外常為慢性胰腺炎病變,有導管阻塞,且常伴有胰結石癥等。囊內液中炎性滲出成分不多,而胰淀粉酶常呈強陽性反應。 2.囊腺瘤:有纖維組織間隔與包膜,可發生玻璃樣變性及鈣鹽沉著,鄰近包膜的胰
關于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診斷介紹
胰腺囊腔癌缺乏特征性的癥狀與體征,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腫塊和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腰背痛;既往無腹部外傷或胰腺炎病史,B超與CT檢查提示囊性腫塊可能來源于胰腺者,應該想到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可能。合理地選擇旅游服務上述實驗室檢測方法,有助于進一步明確胰腺囊腫及其性質。 無論術前是否已明確診斷,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簡介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英文名:cystadenoma and cystadenocarcinoma of pancreas,別名:胰腺囊性腫瘤。胰腺囊性腫瘤包括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比較少見。1830年,Becourt首次報告了囊腺瘤,1911年,Kaufman報告了囊腺癌。由于對本病的認識不斷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診斷
由于本病在臨床上非常少見 癥狀不典型,病程進展緩慢,腫瘤外觀常似良性病變,病理上常因其結構特殊而不能準確定性,因此常常導致誤診誤治。當遇到有上述臨床表現時,應進一步檢查腫塊是否位于胰腺且為囊性,常用診斷胰腺疾病的生化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對診斷有一定價值。
關于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輔助檢查介紹
1.化驗檢查: 如果病人尿糖和血糖增高,葡萄糖耐量下降,有助于確立胰腺病變的價值。Strodel綜合報道的62例胰腺囊腺癌病人中,伴有糖尿病者占11%。 2.X線檢查: 在腹部平片上,可見囊壁鈣化影,其形態為圓形或月牙狀。Warshaw報道67例胰腺囊腫病人,其中7例有鈣化影者均為胰腺囊腺
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的組織學特征
胰腺囊腺癌的主要組織學改變有: ①囊壁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厚為0.1~0.2cm,伴炎性細胞浸潤。癌細胞可向間質內呈浸潤性生長,也可浸潤胰島、胰腺導管、腺泡等。 ②基質纖維化,可見空泡和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并與上皮層完全分離。上皮下可見出血、壞互或鈣化灶形成,這些病變在癌變區尤為明顯。 ③囊
胰腺囊腺瘤的治療介紹
手術是胰腺囊性腫瘤惟一的治療方法。囊腺瘤常有完整的包膜,且好發于胰腺體尾部,小的囊腺瘤可予以摘除;大多數病人需行包括脾臟在內的胰體尾切除。胰腺頭部囊性腫瘤可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關于胰腺囊腺瘤的病因及臨床表現介紹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為:①由異位的消化道始基細胞或十二指腸畸變的Brunner腺侵入;②起源于腺管的腺泡細胞;③起源于胰管上皮;④殘留的胎生組織。而囊腺癌則可能由黏液囊腺瘤惡變而來。 胰腺囊腺瘤病理分型為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漿液性囊腺瘤為常見的囊性腫瘤。 臨床表現 1.腹痛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病因分析
胰腺囊腺瘤的病因仍不清楚。估計其來源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①、由異位的消化道始基細胞或十二指腸畸變的Brunner腺侵入; ②、起源于腺管的腺泡細胞; ③、起源于胰管上皮; ④、殘留的胎生組織。而囊腺癌則可能由黏液囊腺瘤惡變而來。
什么是胰腺囊性腺瘤?
胰腺囊性腺瘤是一種胰腺良性腫瘤,通常由多個小的囊袋組成,這些囊袋中含有液體或半固體物質。胰腺囊性腺瘤通常生長緩慢,多數情況下不會引起癥狀,但有時可能會引起上腹部不適、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在一些情況下,胰腺囊性腺瘤可能會惡變為癌癥。治療胰腺囊性腺瘤的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和觀察隨訪。
關于胰腺囊腺瘤的病因介紹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為:①由異位的消化道始基細胞或十二指腸畸變的Brunner腺侵入;②起源于腺管的腺泡細胞;③起源于胰管上皮;④殘留的胎生組織。而囊腺癌則可能由黏液囊腺瘤惡變而來。 胰腺囊腺瘤病理分型為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漿液性囊腺瘤為常見的囊性腫瘤。
關于胰腺囊腺瘤的診斷介紹
由于本病在臨床上非常少見、癥狀不典型,病程進展緩慢,腫瘤外觀常似良性病變,病理上常因其結構特殊而不能準確定性,因此常常導致誤診誤治。當遇到有上述臨床表現時,應進一步檢查腫塊是否位于胰腺、且為囊性,常用診斷胰腺疾病的生化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對確診有幫助。
關于胰腺囊腺瘤的診斷介紹
由于本病在臨床上非常少見、癥狀不典型,病程進展緩慢,腫瘤外觀常似良性病變,病理上常因其結構特殊而不能準確定性,因此常常導致誤診誤治。當遇到有上述臨床表現時,應進一步檢查腫塊是否位于胰腺、且為囊性,常用診斷胰腺疾病的生化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對確診有幫助。
關于胰腺囊腺瘤的病因分析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為: ①由異位的消化道始基細胞或十二指腸畸變的Brunner腺侵入; ②起源于腺管的腺泡細胞; ③起源于胰管上皮; ④殘留的胎生組織。而囊腺癌則可能由黏液囊腺瘤惡變而來。 胰腺囊腺瘤病理分型為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漿液性囊腺瘤為常見的囊性腫瘤。
關于胰腺囊腺瘤的檢查介紹
1.血清腫瘤標記物 胰腺囊腺瘤患者血清CEA、CAl9-9基本正常。 2.囊液分析 術前或術中抽吸囊液做酶學、癌標和細胞學檢查有鑒別診斷價值。獲取囊液的途徑有B超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術中穿刺抽吸、內鏡超聲引導下穿刺抽吸、ERCP時經十二指腸穿刺抽吸和腹腔鏡檢查并穿刺抽吸囊內液。 (1)細
簡述胰腺囊腺癌的臨床表現
胰腺囊腺癌的主要癥狀是上、中腹部隱痛或腰背痛,和上腹部包塊。腹痛多不劇烈,有的病人僅為飽脹不適感;其他癥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消化不良、體重減輕、黃疸等,少數病人可出現消化道出血。 腹塊一般無觸痛,可呈囊性或堅硬實性。當繼發囊內出血時腹塊可突然增大,腹痛加劇,觸痛明顯。當腫瘤浸潤或壓迫膽總管時
治療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相關介紹
胰腺囊性腫瘤對化療,放療均不敏感,手術是惟一的治療方法。囊腺瘤常有完整的包膜,且好發于胰腺體尾部,小的囊腺瘤可予以摘除 大多數病人需行包括脾臟在內的胰體尾切除。囊腺癌其惡性程度較低,發展緩慢,早中期病人其病灶界限相對清楚 即使與鄰近臟器有粘連和浸潤,也應積極行根治性切除。胰腺頭部囊性腫瘤可行胰頭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MRI檢查介紹
漿液性囊腺瘤在MRI上均顯示出環繞腫物的結節狀邊界,特別是在T2加權像上。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T2加權像正常胰腺和囊內液體之間有較大的反差(液體的T2弛豫時間長于正常胰腺)。瘤內可見分隔。在T1加權像上腫瘤表現為均勻一致的低密度,而在T2加權像上表現為均一的高密度。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表現為圓形或
關于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預后介紹
漿液性囊腺瘤和良性的黏液性囊腺瘤手術切除可長期生存。有惡變的黏液性囊腺瘤惡性程度低,長海醫院報道12例囊腺癌(含8例黏液性囊腺瘤惡變)手術切除后隨訪6個月~8年無復發征象,最長者術后8年仍健在 在完全切除的16例良性囊腺瘤(9例漿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患者術后無一例復發,囊腺癌也低度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