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腸鏡術的禁忌癥介紹
1.重要器官功能嚴重異常者,如嚴重心肺功能不全。 2.有高度麻醉風險者。 3.無法耐受內鏡操作或無法配合者。 4.相關實驗室檢查提示有明顯異常者,如中度以上貧血、出血和凝血功能異常、嚴重低蛋白血癥、重度電解質紊亂等。 5.完全或不完全性小腸梗阻不能完成腸道準備者。 6.多次腹部手術合并嚴重腸粘連者。 7.中度以上食管靜脈曲張者。 8.大量腹水者。 9.妊娠者。......閱讀全文
關于內鏡下硬化術的基本介紹
內鏡下硬化術(EIS或EVS)是通過內鏡下注射硬化劑治療急性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預防再出血的方法。硬化劑注入靜脈內損傷血管內皮,局部形成無菌性炎癥,白細胞浸潤,形成血栓性靜脈炎,血栓機化導致曲張靜脈閉塞。常用硬化劑有5%魚肝油酸鈉、無水乙醇、0.5%~1.0%乙氧硬化醇、5%油酸氨基乙醇等。內鏡下
關于腹腔鏡探查術的基本介紹
腹腔鏡探查術:通過實驗室檢查和多種影像診斷技術檢查難以確診時,腹腔鏡就顯示其獨特精確的診斷作用,可以彌補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的不足。腹腔鏡探查術并發癥少、痛苦輕,不僅能直接觀察正常臟器和病變組織,能在直視下活檢、取得病檢的證據、外科醫師進行準確的評估,而且可以輔助治療。對病變確診后者,立即可行
雙氣囊電子小腸鏡的基本介紹
小腸是人體中最長的消化管道,位于消化道的中段,成人全長約5~7米,距口和肛門都很遠,小腸管腔長而游離、迂曲,使內鏡進鏡和觀察均很困難。小腸的特殊解剖結構給疾病的診斷帶來一定的難度。過去小腸疾病的診斷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全消化道鋇餐、小腸氣鋇雙重造影、核素掃描、選擇性動脈造影、B超、CT、MRI、
關于纖維小腸鏡的并發癥和治療應用的介紹
并發癥? 1. 腸道穿孔和出血。 2. 粗暴插鏡引起食管、胃或小腸黏膜損傷。 3. 注入大量氣體,引起術后腹痛和腹脹。 4. 損傷瓦特壺腹誘發術后胰腺炎。 治療應用? 除了小腸疾病的診斷,雙氣囊電子小腸鏡也用于內鏡下治療,目前已有專門的治療用雙氣囊小腸鏡專用的治療器械問世。 1.
關于闌尾切除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介紹
一、適應證 1.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 2.闌尾炎穿孔伴彌漫性腹膜炎。 3.妊娠期闌尾炎。 4.闌尾膿腫。 二、禁忌證 急性闌尾炎發病72小時以上,或已有包塊形成,闌尾局部炎癥水腫明顯者,暫不進行手術。
關于內鏡下硬化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常規胃鏡觀察靜脈曲張的位置、程度等,并確定注射部位。經內鏡活檢孔道送入可伸縮的注射針,將硬化劑注入曲張靜脈內。選取出血的曲張靜脈附近靜脈內注射。對未找到活動出血或僅有出血征象者,選擇食管-胃底連接部上方的曲張靜脈,向上至齒狀線上方約5cm行靜脈內注射。通常每次在l~4條食管下段靜脈內注射1~4個
關于腹腔鏡探查術的手術方法介紹
所有患者均施行靜脈復合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在臍下作一長約10mm觀察孔,建氣腹,壓力為12~14mm Hg。經鞘置入腹腔鏡進行探查,根據病變性質及部位另做2~3孔作為手術操作孔。首先明確診斷,需要手術治療者,采用何種手術方式應根據病變情況和手術者掌握的腹腔鏡技術進行選擇,腹腔鏡下不能完成手術時及
纖維小腸鏡的適應癥的介紹
1. 消化道出血病人,經胃鏡和結腸鏡檢查未能發現病變,臨床懷疑有小腸疾病者。 2. 克羅恩病的全消化道評估。 3. 不完全小腸梗阻。 4. 疑有小腸器質性病變者,如小腸腫瘤、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慢性腹痛及慢性腹瀉等。 5. 多發性息肉患者的全消化道評估。 6. 小腸造影或膠囊內鏡有小腸
纖維小腸鏡的簡介
小腸是人體中最長的消化管道,位于消化道的中段,成人全長約5~7米,距口和肛門都很遠,小腸管腔長而游離、迂曲,使內鏡進鏡和觀察均很困難。小腸的特殊解剖結構給疾病的診斷帶來一定的難度。過去小腸疾病的診斷主要依賴影像學檢查,全消化道鋇餐、小腸氣鋇雙重造影、核素掃描、選擇性動脈造影、B超、CT、MRI、
關于小腸瘺的基本介紹
小腸外瘺是指穿破腹壁與外界相通的腸瘺,以往多因為腹部創傷引起。近年來由于腹部手術范圍的擴大、病情的復雜、手術難度的增加以及圍術期的放療、化療等應用,小腸瘺70%~90%系醫源性的,即手術引起的。20世紀60年代其病死率為50%~60%,以后治愈率逐步提高,迄今各治療中心的治愈率已達80%~90%
關于小腸瘺的預后介紹
小腸外瘺的死亡率為10%~20%,在其預后因素中,患者的年齡、腸外瘺的病因、腹腔感染、瘺口的部位和數目、腸液引流量的多少均是影響其預后的因素。如70歲以上的小腸外瘺死亡率達62%;高流量瘺的死亡率超過20%;多發瘺的死亡率高于單發瘺;正常腸段的腸瘺死亡率不足20%,而病例腸段可達48%,放射性腸
關于小腸炎的概述介紹
小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炎癥表現。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關于小腸炎的病因介紹
致病菌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現認為本病的發病與感染產生B毒素的Welchii桿菌(C型產氣莢膜桿菌)有關,B毒素可致腸道組織壞死,產生壞疽性腸炎。在本病發病率頗高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高原地區,研究發現,當地居民腸腔內蛋白酶濃度低下,這和低蛋白飲食以及當地作為主食的甘薯中所含的耐熱性胰蛋白酶抑制
關于小腸炎的癥狀介紹
1.病史: 起病急,發病前多有不潔飲食史,受冷,勞累,腸道蛔蟲感染及營養不良為誘發因素。 2.腹痛:起病急驟,突然出現腹痛,也常可為最先癥狀,多在臍周,病初常表現為逐漸加劇的臍周或中上腹陣發性絞痛,其后逐漸轉為全腹持續性痛并有陣發性加劇。 3.腹瀉便血:腹痛發生后即可有腹瀉,糞便初為糊狀而帶
關于小腸炎的檢查介紹
1.血象 化驗指標白細胞增多,甚至高達40000/mm3以上,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常有核左移,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常降低。 2.糞便檢查 外觀呈暗紅或鮮紅色,或糞便潛血試驗強陽性,鏡下見大量紅細胞,偶見脫落的腸系膜,可有少量或中等量膿細胞。 3.X線檢查 腹部平片可顯示腸麻痹或輕、中度腸
關于小腸炎的診斷介紹
本病需與中毒性菌痢,過敏性紫癜,急性Crohn病,絞窄性腸梗阻,腸套疊,阿米巴腸病以及腸息肉病等鑒別。
關于小腸瘺的分類介紹
腸瘺的分類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常用的分類方有以下幾種: (1)根據病因分類:可分為損傷性、炎癥性和腫瘤性等3種。 (2)根據解剖部位分類:根據瘺的原發部位而命名。如十二指腸瘺、空腸瘺、回腸瘺和結腸瘺等。有人把十二指腸及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100cm范圍內的腸瘺稱為高位小腸瘺,遠端回腸瘺則稱為低位小
關于小腸造影的基本介紹
通過X線檢查對小腸進行造影檢查。 1、正常值: (1) 胃腸道出血。 (2) 原因不明的腹痛、腹瀉。 (3) 小腸炎癥及腫瘤。 (4) 小腸粘連。 (5) X線檢查時,可見腸管走行及位置異常。由于腫瘤占據部位小腸腸管被推移、壓迫,常可依此改變推斷腫瘤發生的臟器。 2、臨床意義:
關于小腸炎的治療介紹
本病治療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加強全身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失衡、解除中毒癥狀、積極防治中毒性休克和其他并發癥。必要時采取手術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1.一般治療: 休息、禁食,腹痛、便血和發熱期應完全臥床休息和禁食。直至嘔吐停止,便血減少,腹痛減輕時方可進行流質飲食,以后逐漸加量。禁食期間應
關于輸卵管疏通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介紹
1、適應癥 (1)各段輸卵管阻塞均可行選擇性輸卵管造影、通液。 (2)間質部至壺腹部阻塞可試行輸卵管疏通術。 (3)常規子宮輸卵管造影因宮頸口太松而未能完成的,可謹慎下試行這一檢查。 2、禁忌癥 (1)生殖或盆腔急性炎癥。 (2)嚴重的全身疾病。 (3)壺腹遠端、傘端阻塞不宜用輸卵
關于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的準備介紹
1.纖支鏡消毒 2%的防銹戊二醛裝入足夠長度的容器內,將纖支鏡放入容器內浸泡15min后用無菌蒸餾水徹底沖洗干凈。 2.術前檢查 (1)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測量血壓及進行心、肺體檢。 (2)拍攝X線胸片,正側位片,必要時拍常規斷層片或CT片,以確定病變部位。 (3)凝血機制和血小板計數等檢
關于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的方法介紹
1.術前、術中應準確進行,病灶定位診斷,包括仔細閱讀X線胸片、CT片、術中進行多軸位透視,認真仔細觀察、確認活檢鉗進入病灶中。 2.麻醉要求比常規纖支鏡檢查高,要保證患者能較安靜地接受檢查。因此術前一般使用鎮靜藥。 3.體位 多選用仰臥位,病情需要者亦可選用半臥位或坐位。 4.插入途徑 一
臨床物理檢查方法介紹小腸鏡檢查介紹
小腸鏡檢查介紹: 小腸鏡檢查是最常用于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各種小腸病的檢查和診斷方法。小腸鏡檢查正常值: 無明顯誘因出現腹脹,下腹部明顯,無腹瀉、腹痛,CT提示小腸壁增厚。小腸鏡檢查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孔和出血,經鼻插入小腸鏡時,可有鼻衄。 需要檢查的人群: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小腸
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治療術的禁忌癥
1.嚴重心肺疾病、休克、昏迷、上消化道急性穿孔、神志不清、嚴重或急性咽喉疾病、食管及胃的重度急性炎癥、主動脈瘤及嚴重頸、胸椎畸形者。 2.出血性休克未糾正者。 3.肝性腦病≥Ⅱ期,即出現意識障礙者。 4.伴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大量腹水者。
關于囊內白內障摘除術的適應癥禁忌癥介紹
一、適應證: 1.因各種原因不適合行囊外白內障摘除術的老年性白內障。 2.部分外傷性白內障合并晶狀體內異物,前囊膜創口已閉合,晶狀體完整者。 3.晶狀體脫位或半脫位、晶狀體畸形。 4.某種類型虹膜炎并發白內障,估計囊內摘出后可減少術后反應者。 二、禁忌證: 1.30歲以下青年或嬰幼兒
關于大隱靜脈移位轉流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介紹
一、適應證 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部分阻塞。 二、禁忌證 1.大隱靜脈入口處以上股總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阻塞。 2.大腿段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3.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
關于小腸梗阻的基本介紹
小腸梗阻是犬的一種急腹癥,常因小腸腸腔發生機械性阻塞或小腸正常位置發生不可逆變化,如套疊、嵌閉、扭轉等。小腸梗阻除造成腸管不通外還同時伴有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因食入骨骼、果核、彈性玩具。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絳蟲、四月齡以下幼犬蛔蟲性腸梗阻是主要原因之。手術后腸管粘連,腸內腫瘤。食后劇烈活動造成腸
關于小腸血管畸形的基本介紹
小腸血管畸形是引起急、慢性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之一,常無特殊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早期為隱匿性出血或慢性出血,常因反復消化道出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而就診。因常規檢查及剖腹探查難以發現病灶部位,以致得不到治愈,或者給予錯誤的手術治療。1960年Magulis首次報道應用術中動脈造影證實胃腸道血管畸形,196
關于小腸憩室的基本介紹
小腸憩室是指由于腸腔內壓力的影響或胚胎時期發育不良使小腸壁薄弱處向外膨出形成的盲囊,多為先天性,最常見的小腸憩室是梅克爾憩室,常發生在距回盲瓣1米的范圍內,其次是十二指腸憩室,空回腸憩室的發病率最低,其中獲得性憩室罕見。
關于小腸炎的檢查項目介紹
1.血象 化驗指標白細胞增多,甚至高達40000/mm3以上,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常有核左移,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常降低。 2.糞便檢查 外觀呈暗紅或鮮紅色,或糞便潛血試驗強陽性,鏡下見大量紅細胞,偶見脫落的腸系膜,可有少量或中等量膿細胞。 3.X線檢查 腹部平片可顯示腸麻痹或輕、中度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