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結核的結核菌素皮膚試驗
結核菌素(簡稱結素)皮膚試驗 為在未接種BCG人群中篩查結核感染率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臨床診斷結核病的一個有力工具。過去多用舊結核菌素(OT),目前則采用更具準確性及穩定性的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PPD)。皮內注射5U OT或PPD 72h后發生5mm或以上的紅暈硬結,即認為是陽性反應。 試驗結果陰性表示: ①未受感染:一般OT 1mm陰性可除外結核,但應注意假陰性; ②病灶生物學愈合,實際罕見。 試驗陽性見于: ①接種卡介苗后(多呈弱陽性反應; ②已自然感染但尚未發病; ③結核發病; ④患過結核病已愈。 有人根據病兒是否為結核高危狀態或有無卡介苗接種史,定出不同結素陽性標準,如有密切結核接觸史與免疫功能低下小兒屬高危人群,紅硬直徑≥5mm即為陽性;在結核高發病率地區,任何國家的極度貧窮人群和有苗頭不良、糖尿病慢性病人其陽性標準是紅硬直徑≥10mm;一般人群(非以上兩種人)種過卡介苗者,紅硬直徑≥15mm始屬......閱讀全文
簡述小兒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1)結核過敏表現 如皰疹性結膜炎,結節性紅斑,瘰疬樣面容、結核性風濕病(Poncet's 關節炎)等。 (2)發熱 起病急者可伴高熱、熱型波動甚大,常為嚴重的進行性結核的表現,如粟粒型結核、干酪性肺炎等。但大多數病兒表現為不規則低熱,以午后為著每日體溫波動常超過1℃。發熱明顯,但全身
結核菌素試驗的概述
結核菌素試驗又稱PPD試驗,[1]是指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并根據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診斷結核桿菌感染所致Ⅳ型超敏反應的皮內試驗。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菌體成分,包括純蛋白衍生物(PPD)和舊結核菌素(OT)。該試驗對診斷結核病和測定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有參考意義
結核菌素試驗的定義
結核菌素試驗又稱PPD試驗,是指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并根據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診斷結核桿菌感染所致Ⅳ型超敏反應的皮內試驗。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菌體成分,包括純蛋白衍生物(PPD)和舊結核菌素(OT)。該試驗對診斷結核病和測定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有參考意義。
人體結核菌素試驗(OT-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 這是測知人體對結核桿菌蛋白有無遲發型超敏反應的一種皮內試驗。用于間接了解人體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對結核有無獲得免疫力。如受試者曾受過結核桿菌感染或接種過卡介苗,則結核菌素可進入組織與致敏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在注射局部釋放細胞因子,形成以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局部表現紅腫,硬結,且
怎樣預防小兒原發型肺結核?
1.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染機會 結核菌涂片陽性患者是小兒結核主要傳染源,早期發現和合理治療涂片陽性結核患者,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嬰幼兒患活動性結核,其家庭成員應作詳細檢查,對小學和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 2.普及卡介苗接種
兒童支氣管擴張的并發癥
肺不張區域及擴張的支氣管常見感染復發,其程度輕重不同,輕者僅有低熱及痰量增多,重者發生肺炎和肺膿腫 診斷: 早期尚未發現明顯癥狀,診斷較為困難到了慢性感染的進行期,就有持續性咳嗽健康搜索,多量痰液以及咯血等癥狀,易于辨認。對以下幾點應加以注意: 1.病史 在肺炎、百日咳麻疹之后,長期咳嗽咳痰反
結核菌素試驗介紹
結核菌素試驗又稱PPD試驗,是指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并根據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診斷結核桿菌感染所致Ⅳ型超敏反應的皮內試驗。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菌體成分,包括純蛋白衍生物(PPD)和舊結核菌素(OT)。該試驗對診斷結核病和測定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有參考意義。
肺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支桿菌感染引起的一類傳染病,它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膚和子宮,但主要是通過呼吸道。? 消化道對結核菌有較大的抵抗力,結核菌一進入胃內,很容易被大量胃酸殺死,除非吃了大量結核菌,否則不容易被感染,但呼吸道則不一樣,只要有1~2個結核菌吸人到肺泡,一旦機體抵抗力低下,即可
結核菌素試驗的試驗方法簡介
常用皮內注射法,PPD的用量:第一次試驗液為每0.1mL中含有0.0001mg。OT一般第一次使用1∶10萬倍稀釋液,以防發生嚴重的皮膚及全身反應。常規消毒后將試驗液注射于前臂屈側皮內,48~72小時觀察結果,如48小時結果看不清,應以72小時的結果為準,注意局部有無硬結,不可單獨以紅暈為標準。
關于小兒肺結核的基本治療措施介紹
1、早期治療 早期病變細菌處于生長繁殖狀態,代謝活躍,藥物最易發揮作用,且早期病變較易修復。 2、劑量適宜 既能發控最大殺菌或抑菌作用,同時病人又能耐受,毒性反應不大。如劑量不足,則不僅治療無效,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 3、聯合用藥 這是因為:①菌群中各細菌對藥物敏感性不一,有不同比例的
治療小兒肺結核的藥物種類介紹
抗結核藥物按優劣順序分為甲、乙、丙3類: 甲類藥物:有異煙肼及利福平。 乙類藥物有鏈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卡那霉素、乙硫異煙胺、環絲氨酸、紫霉素和卷須霉素。 丙類藥物:有對氨基水楊酸鈉和氨硫脲。 由臨床經驗證明,小兒結核病化學療法的效果良好。根據藥物的療效及毒性反應大小,對抗結核藥物
關于小兒肺結核的病因學介紹
1.結核桿菌的形態 結核桿菌細長,微彎,兩端鈍圓,常呈分支狀排列。其長約2~4μm,寬約0.2~0.5μm;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見到菌體的最外層為細胞膜,內為細胞質膜,其中含有細胞質,內有許多顆粒,可能是線粒體類物質。結核桿菌用苯胺類染色后,不易為酸性脫色劑脫色,故又稱抗酸桿菌。 2.結核桿菌的
關于小兒原發性肺結核的基本介紹
原發性肺結核為結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發生的原發感染,是小兒肺結核的主要類型。原發性肺結核起病多比較緩慢,癥狀也不太明顯。原發性肺結核是原發性結核病中最常見者,為結核菌第一次侵入肺部后發生的原發感染,小兒最容易換此種肺結核,有統計次此類型占兒童各型肺結核總數的85.3%。
關于小兒原發性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肺結核同其它類型結核一樣,一般是通過呼吸道吸入結核桿菌引起的。結核桿菌主要來自活動性肺結核(有傳染性)的呼吸道排泄物。中國人口眾多,城市人口更是密集,有結核病的人的數目也不會少,如果加上隨地吐痰,痰液干燥后隨風起舞,怎能吸不到肺里呢?可以這樣說,在城市生活的每一個人,只要外出活動,都會或多
簡述小兒原發性肺結核的基本癥狀
小兒原發性肺結核,如果吸入的結核桿菌數量比較少或者由于自身的因素,使臨床表現出較輕的癥狀,甚至覺察不到,只有在體檢胸部X線的時候發現。病情較重者會出現中毒癥狀,典型表現是低熱、盜汗、沒有力氣、不愿吃飯等,這是針對年齡較大的兒童來說的。嬰幼兒可以急性起病,出現高熱,還會表現體重不增或生長發育障礙。
關于小兒原發性肺結核的檢查介紹
實驗室檢查有結核菌素試驗,陽性并不全部表示就需要治療,對于強陽性和(或)有陰性轉為陽性需要引起注意,并作相關的檢查。X線檢查也是一種必須做的檢查,可以發現原發綜合征,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有必要的還要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核桿菌培養是一種病原學的診斷,可以提供準確可靠的結果,是金標準(最可靠的標準)
關于小兒原發型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肺結核是結核桿菌首次侵入機體肺部所引起的疾病,結核桿菌有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 鼠型,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其中人型是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體。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在室內陰暗潮濕處能存活半年。有耐酸、耐堿的特性,濕熱對結核菌的殺菌力較強,在65℃下30分鐘,70
治療小兒原發型肺結核的相關介紹
主要是抗結核化學治療,其用藥原則是:早期、聯合、全程、規律、適量、分階段。 1.無明顯癥狀的原發性肺結核 異煙肼(INH)、利福平(RFP)和(或)乙胺丁醇(EMB),療程9~12個月。 2.活動性原發性肺結核 異煙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或鏈霉素(SM)聯用,
關于小兒肺結核的X線檢查介紹
X線檢查 由于95%以上病人感染途徑是肺,故X線檢查十分重要,尤其對結素試驗陽性小兒更是必要。 (1)胸透 可進行多軸透視以達到下列目的;相明肺門區有無腫大淋巴對即結節狀經轉動不能散開之陰影。檢查時應注意肋骨,縱隔及心臟后面有無病變,并確定病變部位,在哪一肺葉肺段。查清臟器辭去情況,注意給隔擺
小兒原發型肺結核的預后相關介紹
1.原發型肺結核預后大多良好,若免疫力強,治療合理、及時,病灶可在3~6個月后開始吸收。治療持續1年或1年以上者,大多于2年內可完全吸收愈合。原發病灶的愈合主要為鈣化,出現鈣化表示病變至少已有6~12個月,鈣化是小兒結核病的特點之一。 2.年齡幼小、反復感染、有大量細菌侵入或免疫力低下時,病變
結核菌素試驗的結果解讀
常用皮內注射法,PPD的用量:第一次試驗液為每0.1mL中含有0.0001mg。OT一般第一次使用1∶10萬倍稀釋液,以防發生嚴重的皮膚及全身反應。常規消毒后將試驗液注射于前臂屈側皮內,48~72小時觀察結果,如48小時結果看不清,應以72小時的結果為準,注意局部有無硬結,不可單獨以紅暈為標準。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的病因
一般認為本病系體內結核桿菌經血行播散于皮膚,并在皮膚迅速被消滅所致,系結核疹的一種,患者常伴有肺結核或其他體內結核病灶,或伴有其他皮膚結核,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但在皮損中查不到結核桿菌。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的病因
一般認為本病系體內結核桿菌經血行播散于皮膚,并在皮膚迅速被消滅所致,系結核疹的一種,患者常伴有肺結核或其他體內結核病灶,或伴有其他皮膚結核,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但在皮損中查不到結核桿菌。
什么是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又稱PPD試驗,[1]是指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并根據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診斷結核桿菌感染所致Ⅳ型超敏反應的皮內試驗。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菌體成分,包括純蛋白衍生物(PPD)和舊結核菌素(OT)。該試驗對診斷結核病和測定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有參考意義
結核菌素試驗解讀結果
受試部位無紅暈硬結為(-);受試部位有針眼大小的紅點或稍有紅腫,硬結直徑
什么是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是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測定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是否有超敏反應的一種體內試驗方法。試驗的方法是將結核菌素或者是純蛋白衍生物,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成不同的濃度,取0.1毫升注射于前臂掌側皮內,48到72小時后檢查反映情況。 注射部位如果出現大于5毫米的紅腫硬結,就是陽性,直徑小
怎樣預防腸系膜淋巴結結核?
1.控制傳染源 (1)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結核病人 痰結核菌陽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療,痰中結核菌可在短期內減少,以至消失,幾乎100%可獲治愈,因此早期發現病人,尤其是菌陽性者,并及時給予合理的化療是現代防治結核工作的中心環節。早期發現病人的方法是對懷疑病人及時進行X線胸片和菌細菌學檢查。
人體結核菌素試驗(OT-試驗)——皮內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這是測知人體對結核桿菌蛋白有無遲發型超敏反應的一種皮內試驗。用于間接了解人體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對結核有無獲得免疫力。如受試者曾受過結核桿菌感染或接種過卡介苗,則結核菌素可進入組織與致敏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在注射局部釋放細胞因子,形成以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局部表現紅腫,硬結,且直
關于結核菌素試驗的試驗方法介紹
結核菌素試驗方法:常用皮內注射法,PPD的用量:第一次試驗液為每0.1mL中含有0.0001mg。OT一般第一次使用1∶10萬倍稀釋液,以防發生嚴重的皮膚及全身反應。常規消毒后將試驗液注射于前臂屈側皮內,48~72小時觀察結果,如48小時結果看不清,應以72小時的結果為準,注意局部有無硬結,不可
概述小兒肺結核病的藥物治療
小兒所患的肺結核病主要是原發性肺結核。自得病后3~6個月大多數病變開始吸收或趨于硬結,于2年內吸收鈣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臨床經過屬良性。如病情向惡化發展,多出現于初次感染后的半年之內,以致病情遷延難愈可達2~3年或更長。因此治療小兒肺結核病時,要早期用藥,選用敏感藥物聯合治療并堅持完成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