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病因分析
病原是卡氏肺囊蟲,分滋養體與包囊,主要存于肺內。過去認為屬于原蟲,最近有學者發現卡氏肺囊蟲的DNA與真菌類具有同源性,根據其超微結構和對肺囊蟲核糖體RNA種系發育的分析認為肺囊蟲屬真菌類。但其形態以及對藥物的敏感性又與原蟲類似。 本病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染。PC雖廣泛感染于人和動物,但通常僅少數蟲體寄生于肺泡內(隱性感染),如遇到虛弱乳幼兒、先天性免疫缺陷及用免疫抑制藥治療中的病兒等,開始迅速增殖,而引起肺炎。如嬰兒室的空氣被PC污染,則可造成新生兒之間相互感染而流行。年長兒及成人大多數屬于接受大量長期激素療法、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化學療法、臟器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藥療法的患者。......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病因分析
病原是卡氏肺囊蟲,分滋養體與包囊,主要存于肺內。過去認為屬于原蟲,最近有學者發現卡氏肺囊蟲的DNA與真菌類具有同源性,根據其超微結構和對肺囊蟲核糖體RNA種系發育的分析認為肺囊蟲屬真菌類。但其形態以及對藥物的敏感性又與原蟲類似。 本病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染。PC雖廣泛感染于人和動物,但通常僅少數蟲
關于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簡介
卡氏肺囊蟲(PC)認為是原蟲的一種,有關PC的生活史尚未完全了解,但已知屬于人畜共同感染癥的一種,小兒卡肺囊蟲肺炎(PC肺炎)是宿主存在免疫缺陷的基礎上發生的機會感染性疾病。
關于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診斷介紹
PC肺炎的確診有賴于病原體的檢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經皮肺穿刺或開胸肺活檢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陽性率可達90%以上。依靠氣管吸取物或肺活檢組織切片染色見肺泡內泡沫狀嗜伊紅物質的團塊中富含原蟲,利用烏洛托品硝酸銀染色,可查見直徑6~8μm的黑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的囊體,位于細
治療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簡介
主要為病原治療。首選藥物為甲氧芐啶(甲氧芐氨嘧啶)加磺胺甲惡唑(磺胺甲基異惡唑),其療效與噴他脒(戊烷脒)相仿,但不良反應及副作用較少見,表現為皮膚過敏與胃腸道反應。亦有主張用磺胺甲惡唑(SMZ) 2周后減為半量,再用2周后再減為1/4量,連用2個月,有效率達75%。在應用免疫抑制藥的高危患兒中
關于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檢查 示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多伴嗜中性粒細胞增加,約半數病例淋巴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輕度增高。 (2)其他 血氣分析示顯著的低氧血癥和肺泡動脈氧分壓差加大,NBT試驗呈陽性。痰液和氣管吸物涂片的病原體檢查多為陰性。 2.其他輔助檢查 胸部X線攝片顯示初期在肺
關于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需與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AIDS及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炎(LIP)相鑒別。其中尤以LIP與本病均易發生于AIDS患兒而更難鑒別,但LIP多呈慢性,以咳及肺部干啰音為主,有全身淋巴結增大及唾液腺增大,肺活檢病理以成熟淋巴細胞廣泛肺間質浸潤為特點。
簡述小兒卡肺囊蟲肺炎的臨床表現
1.嬰兒型 主要發生在1~6個月的嬰兒,屬間質性漿細胞肺炎,起病緩慢,主要癥狀為吃奶不好、煩躁不安、咳嗽、呼吸增快及發紺,而發熱不顯著。聽診時啰音不多,1~2周內呼吸困難逐漸加重。肺部體征少,與呼吸窘迫癥狀的嚴重程度不成比例為本病特點之一。病程4~6周,如不治療25%~50%患兒死亡。 2.
卡氏肺囊蟲病的病因分析
病原是卡氏肺囊蟲,發滋養體與包囊,主要存于肺內。過去認為屬于原蟲,最近有學者根據其超微結構和對肺囊蟲核糖體RNA種系發育分析認為:肺囊蟲屬真菌類。主要有兩種形態,即包囊與滋養體,包囊前期為兩者之間的中間形。包囊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6微米,囊壁厚100~160納米,銀染色時呈棕黑色、甲苯胺藍染
一例卡氏肺囊蟲肺炎影像學分析
男,47歲,體重減輕,影像學異常發現根據以上信息請大家討論:如何描述相關的影像學結果?患者的最可能診斷是??韓國胸部影像學 942=========================================================================最終診斷:卡氏肺囊蟲肺炎
關于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病因分析
肺孢子菌(PCP)為單細胞生物,長期以來被劃歸為原蟲,稱為卡氏肺孢子(囊)蟲。1988年通過對其核糖體小亞基rRNA的序列分析證實其屬于真菌,更名為肺孢子菌,感染人類的被命名為伊氏肺孢子菌。肺孢子菌主要有包囊和滋養體兩種形態。滋養體為可變多形體,有細足和偽足形成,類似阿米巴。包囊呈圓形,直徑4~
卡氏肺囊蟲病的基本介紹
卡氏肺囊蟲病是卡氏肺囊蟲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原蟲病。其病原特征為間質性肺炎,亦可稱為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是一種少見的肺炎,是條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發生于免疫低下的兒童。 卡氏肺囊蟲病也是AIDS病患者最常見的肺部并發癥,或見于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癌癥或腎移植患者。
關于小兒慢性肺炎的病因分析
1.營養性疾病 各種營養性疾病如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如維生素A)缺乏,微量元素(鋅、鐵)等缺乏的患兒,因常合并有免疫功能減低而易發生肺部感染。 2.呼吸道異物 深入支氣管的異物,特別是缺乏刺激性而不產生初期急性發熱的異物(如棗核等),可被忽視而長期存留在肺部
關于小兒衣原體肺炎的病因分析
小兒衣原體肺炎可散發,可流行。潛伏期6~14天。沙眼衣原體肺炎主要在新生兒及小嬰兒發病,由感染的母親直接傳染;鸚鵡熱衣原體肺炎為人通過接觸受感染的鳥類或吸入受其分泌物及糞便污染的塵埃而發生肺部感染。肺炎衣原體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在單核細胞內繁殖并釋放毒素,經血流播散至肺及全身組織。
關于小兒真菌性肺炎的病因分析
1.病原菌 主要的深部真菌病有念珠菌病、曲菌病、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孢子絲菌病、毛菌病、著色真菌病、隱球菌病及芽生菌病等。 2.促發因素 真菌對呼吸道的感染途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原發的吸入感染;另一種是條件致病,促使真菌性肺炎發生的因素有: (1)早產兒,新生兒,營養不良兒及虛弱患
關于小兒肺炎的簡介和病因分析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我國北方地區以冬春季多見,是嬰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肺炎是由病原體感染或吸入羊水及油類和過敏反應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癥,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以及肺部啰音等。 1.細菌性肺炎 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所引起。 2.病毒性肺
關于卡氏肺囊蟲病的臨床表現介紹
有臨床表現的感染,大致分兩型。 1.流行型(經典型) 又稱嬰幼兒型。多見于低體重兒、營養不良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嬰幼兒。隱匿起病,呼吸增快是最早出現的呼吸道癥狀,稍后有干咳、呼吸困難、鼻翼扇動、發紺等。未及時救治者病死率達50%。 2.散發型(現代型) 又稱兒童-成人型。多見于免疫功能低下
關于肺諾卡菌病的病因分析
諾卡菌為放線菌科中的一屬。已知9種諾卡菌,肯定能引起人類致病的有3種,即星形諾卡菌(N。asteroides)、巴西諾卡菌(N。braziliensis)和Otitidis諾卡菌變種(Notitidiscavarum,舊稱豚鼠諾卡菌),以前二者最常見。本菌是一種不能運動、彎曲的需氧革蘭陽性桿菌,
關于腦囊蟲病的病因分析
囊尾蚴引起腦病變的發病機理主要有: ①囊尾蚴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和破壞; ②作為異種蛋白引起的腦組織變態反應與炎癥; ③囊尾蚴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引起顱內壓增高。 囊尾蚴侵入腦后各期的主要病理變化如下。早期可見活的囊尾蚴,囊的大小不等,最小的約2mm,一般5-8mm,頭節如小米大小,灰白色,
關于小兒肺不張的病理病因分析
肺不張在小兒時期比較常見,可由多種原因引起肺組織萎陷或無氣,以致失去正常功能。也可按其病因分為3類: 1.外力壓迫 肺實質或支氣管受壓迫,可以有下列4種情況: (1)胸廓運動障礙:神經、肌肉和骨骼的異常,如腦性癱瘓、脊髓灰質炎、多發性神經根炎、脊椎肌肉萎縮、重癥肌無力及骨骼畸形(維生素D缺乏
卡氏肺囊蟲病的檢查診斷介紹
檢查 1.血象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升高,多為(15~20)×10/L,分類正常或核左移,嗜酸性粒細胞可輕度增加。 2.病原檢查 痰液檢查最方便、安全,可經離心沉淀、涂片后染色鏡檢。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檢標本,查見卡氏肺囊蟲滋養體和包囊可以確診。近年各種染色法(如甲苯胺藍染色法)及PCR技
治療卡氏肺囊蟲病的方法介紹
1.一般治療 對有低氧血癥和呼吸功能不全者,氧氣治療和輔助通氣治療是重要措施。以持續低流量吸氧為好。在病原治療開始后的72小時內,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改善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2.病原治療 如在呼吸衰竭前進行抗孢子蟲治療,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1)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復方磺胺甲惡唑)
關于小兒流感病毒肺炎的病因分析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具有血凝素(HA)及神經氨酸酶(NA)二種表面抗原,易發生抗原變異,目前流行的型別(1977年以來)有新甲1型(H1N1)及甲3型(H3N2),少數為乙型。 以間質性肺炎為主要病變,嚴重者有廣泛出血性、壞死性支氣管炎及肺炎。包涵體僅見于胞漿而不見于胞核。
小兒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病因分析
肺炎鏈球菌為革蘭陽性雙球菌,屬鏈球菌的一種。無癥狀的病菌攜帶者,在散播感染方面可起到比肺炎病人更重要的作用。此病一般為散發,但在集體托幼機構有時也有流行。氣候驟變時機體抵抗力降低,發病較多,冬春季多見,可能與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有一定關系。
關于小兒巨細胞病毒肺炎的病因分析
(一)根據感染的時間分類 1.先天性感染(congenitalinfection) 指由CMV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于出生14日內(含14日)證實有CMV感染,是宮內感染所致。 2.圍生期感染(perinatalinfection) 指由CMV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于出生14日內沒有CM
關于小兒脫屑性肺炎的病理病因分析
小兒脫屑性肺炎病因不明,是異物性反應還是自身免疫現象或感染后遺癥,尚不清楚。因曾查到過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及狼瘡細胞,故一度曾認為是一種結締組織病。免疫復合物的存在以及IgG和補體在肺泡的沉積提示本病為免疫性疾病,亦有人認為與肺泡性蛋白質沉積癥有關。還有人報道繼發于呼吸道病毒如腺病毒及支原體感染
關于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簡介
肺孢子菌肺炎,又稱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卡氏肺囊蟲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間質性漿細胞性肺炎,為條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病20世紀50年代前僅見于早產兒,營養不良嬰兒,近10年來隨著免疫抑制劑的應用,腫瘤化療的普及,尤其是HIV感染的出現,發病率明顯上升,已成為HIV感染患者最常見的機會感染與致死的
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病因分析
本病主要病原為肺炎支原體,屬于柔膜體綱,支原體屬,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已知能獨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過細菌濾器。病原體直徑為125~150nm,與黏液病毒的大小相仿,無細胞壁,對作用于細胞壁的抗菌藥物天然耐藥。故呈球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態,革蘭染色陰性。能耐冰凍。37℃時只能存活
分析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病因
1.好發因素 嬰幼兒時期容易發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統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育差,血管豐富易于充血,間質發育旺盛,肺泡數少,肺含氣量少,易為黏液所阻塞等。此年齡階段的嬰幼兒由于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尚未充分發展,容易發生傳染病、營養不良、佝僂病等
關于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檢查介紹
1.血液學檢查 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與基礎疾病有關。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高。血清乳酸脫氫酶常增加。 2.血氣和肺功能 動脈血氣分析常有低氧血癥和呼吸性堿中毒。肺功能檢查肺活量減低。肺彌散功能低于70%估計值。 3.病原學檢查 痰、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做特異性的染色如吉
關于小兒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因分析
在兒童,尤其是新生兒免疫功能不全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易感因素。國外研究表明,體重過小及胎齡不足是敗血癥的2個高危因素,而且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在新生兒血培養中不容忽視,病原菌由人體體表或黏膜進入體內,由于上述毒素和酶的作用,使其不易被殺滅,并隨血循環播散至全身,肺臟極易被累及,尚可有其他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