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妊娠脂肪肝的病理及臨床表現
病理 AFLP的病理改變為肝臟大小正常或輕度縮小,色黃質軟,光滑,切面油膩。組織學改變主要是彌漫性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浸潤,脂肪變性是微囊泡狀,脂肪變可侵及整個肝小葉,匯管區可有炎細胞浸潤,也可見少量肝細胞壞死和淤膽。 臨床表現 通常AFLP發生在妊娠的第28~40周,平均第36周,以26~30歲的孕婦多見,患者約48%是初產婦,其中14%是雙胎孕婦,嬰兒男女性別比為3:1。AFLP起病急驟,主要臨床表現為乏力、厭食、惡心、嘔吐、腹痛,有出血傾向,可迅速轉入昏迷;約90%的患者可出現持續性惡心和嘔吐,腹痛以右上腹或劍下明顯。起病后數日隨病情進展,可出現進行性黃疸加重,黃疸多呈梗阻性;伴有嚴重出血傾向時,可出現鼻衄、齒齦出血、皮膚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陰道出血,重者可出現DIC。少數患者可出現頭痛、發熱、腹瀉、背痛等。查體可見急性病容,肝臟進行性縮小,腹水,黃疸迅速加深,發熱,意識障礙程度不一,嚴重者可迅速昏迷,甚至死亡......閱讀全文
急性妊娠脂肪肝的病理及臨床表現
病理 AFLP的病理改變為肝臟大小正常或輕度縮小,色黃質軟,光滑,切面油膩。組織學改變主要是彌漫性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浸潤,脂肪變性是微囊泡狀,脂肪變可侵及整個肝小葉,匯管區可有炎細胞浸潤,也可見少量肝細胞壞死和淤膽。 臨床表現 通常AFLP發生在妊娠的第28~40周,平均第36周,以26
急性妊娠脂肪肝的病理
AFLP的病理改變為肝臟大小正常或輕度縮小,色黃質軟,光滑,切面油膩。組織學改變主要是彌漫性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浸潤,脂肪變性是微囊泡狀,脂肪變可侵及整個肝小葉,匯管區可有炎細胞浸潤,也可見少量肝細胞壞死和淤膽。
急性妊娠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通常AFLP發生在妊娠的第28~40周,平均第36周,以26~30歲的孕婦多見,患者約48%是初產婦,其中14%是雙胎孕婦,嬰兒男女性別比為3:1。AFLP起病急驟,主要臨床表現為乏力、厭食、惡心、嘔吐、腹痛,有出血傾向,可迅速轉入昏迷;約90%的患者可出現持續性惡心和嘔吐,腹痛以右上腹或劍下明
簡述妊娠急性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起病初期僅有持續性惡心、嘔吐、乏力、上腹痛或頭痛。數天至1周后孕婦出現黃疸,且進行性加深,常無瘙癢。腹痛可局限于右上腹,也可呈彌散性。病人常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少數人有一過性多尿和煩渴,如不分娩病情繼續進展,出現凝血功能障礙,皮膚淤點、淤斑、消化道出血、齒齦出血等,低血糖、意識障礙、精神癥狀
簡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起病初期僅有持續性惡心、嘔吐、乏力、上腹痛或頭痛。數天至1周后孕婦出現黃疸,且進行性加深,常無瘙癢。腹痛可局限于右上腹,也可呈彌散性。病人常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少數人有一過性多尿和煩渴,如不分娩病情繼續進展,出現凝血功能障礙,皮膚淤點、淤斑、消化道出血、齒齦出血等,低血糖、意識障礙、精神癥狀
急性妊娠脂肪肝的治療
AFLP尚無特效療法,一旦確診應及早終止妊娠,可行剖宮產或引產,以改善患者預后。同時給予支持和對癥治療。通過外周靜脈補充各種營養素必要時通過中心靜脈進行靜脈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可適量應用肝泰樂、肝得健、蛋氨酸、復方膽堿等藥物。對伴有貧血或出血傾向明顯者可適量補充紅細胞、血小板及新鮮冰凍血漿等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相關介紹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又稱”產科急性假性黃色肝萎縮”、“妊娠特發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臟脂肪變性”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該病起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可發生在妊娠28~40周,多見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雙胎和男胎較易發生。臨床表現與暴發性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分析
AFLP的病因不明。由于AFLP發生于妊娠晚期,只有終止妊娠才有痊愈的希望,故推測是妊娠引起的激素變化,使脂肪酸代謝發生障礙,致游離脂肪酸堆積在肝細胞和腎、胰、腦等其他臟器,造成多臟器損害。近年來已有多例復發病例和其子代有遺傳缺陷報道,故有人提出可能是先天遺傳性疾病。此外,病毒感染、中毒、藥物(
關于妊娠急性脂肪肝的預后介紹
近10年來AFLP的預后明顯改善,有文獻報道低于10%。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關鍵是早期診斷和及時終止妊娠。大部分孕婦終止妊娠后癥狀迅速改善,無明顯后遺癥。 目前認為AFLP有復發可能。因此,有AFLP史者在以后的妊娠中一定要加強臨床和實驗室的監測,在原發和復發的AFLP中,首發癥狀往往十分相似。
治療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給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保證足夠熱卡,靜滴葡萄糖糾正低血糖;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 2.換血或血漿置換 血漿置換治療可清除血液內的激惹因子,增補體內缺乏的凝血因子,減少血小板聚集,促進血管內皮修復,此治療方法國外多用,并取得較好療效。 3.成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分析
AFLP的病因不明。由于AFLP發生于妊娠晚期,只有終止妊娠才有痊愈的希望,故推測是妊娠引起的激素變化,使脂肪酸代謝發生障礙,致游離脂肪酸堆積在肝細胞和腎、胰、腦等其他臟器,造成多臟器損害。近年來已有多例復發病例和其子代有遺傳缺陷報道,故有人提出可能是先天遺傳性疾病。此外,病毒感染、中毒、藥物(
簡述妊娠急性脂肪肝的其他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 B超見肝區的彌漫性高密度區,回聲強弱不均,呈雪花狀,有典型的脂肪肝波形。CT及MRI檢查可顯示肝內多余的脂肪,肝實質呈均勻一致的密度減低。 (2)病理學檢查 是確診AFLP的惟一方法,可在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活檢。①光鏡觀察 肝組織學的典型改變為肝小葉結構正常,肝細胞彌漫性、微
急性妊娠脂肪肝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AFLP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目前尚未見遺傳因素與本病有關的報道,孕婦血清學檢查和病毒培養陰性亦不支持感染因素致病的可能,大多數孕婦沒有明確的毒物接觸史。目前,多數人認為妊娠后體內性激素水平的變化與本病有直接關系,孕婦體內雌激素、生長激素、兒茶酚胺等水平升高,加之妊娠末期孕婦處于應激狀態,使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診治體會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一種疾病,病理表現特征為肝細胞小泡型脂肪浸潤。人們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認識比較晚,最早關于該病的報道是在1940年,當初認為這種病會致命。隨著人們對本病認識的提高,早期診斷并盡早結束分娩,大大改善了本病的預后。 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臨床表現本病多發于妊娠晚期,但
急性膿胸的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病理改變 致病菌進入胸腔后,引起組織炎性改變,臟壁兩層胸膜充血、水腫,失去胸膜的光澤和潤滑性,滲出稀薄、澄清的漿液。滲出液中含有白細胞及纖維蛋白,但細胞成分較少,這時屬滲出期。如在此時給予各楹有效的治療,及時排出積液,肺可以充分復張,對肺功能影響不大。 如果在滲出期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炎癥繼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鑒別診斷介紹
1.急性重癥病毒性肝炎 肝臟衰竭是急性重癥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表現,臨床上與AFLP極為相似,應特別注意鑒別。急性重癥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免疫學檢查往往陽性(包括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體檢測);轉氨酶極度升高,往往>1000U/L;尿三膽陽性。血尿酸升高不明顯,白細胞計數正常,腎功能異常出現較晚。外周血涂
關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又稱”產科急性假性黃色肝萎縮”、“妊娠特發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臟脂肪變性”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該病起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可發生在妊娠28~40周,多見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雙胎和男胎較易發生。臨床表現與暴發性肝
治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給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保證足夠熱卡,靜滴葡萄糖糾正低血糖;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 2.換血或血漿置換 血漿置換治療可清除血液內的激惹因子,增補體內缺乏的凝血因子,減少血小板聚集,促進血管內皮修復,此治療方法國外多用,并取得較好療效。 3.成
關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預后介紹
近10年來AFLP的預后明顯改善,有文獻報道低于10%。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關鍵是早期診斷和及時終止妊娠。大部分孕婦終止妊娠后癥狀迅速改善,無明顯后遺癥。 目前認為AFLP有復發可能。因此,有AFLP史者在以后的妊娠中一定要加強臨床和實驗室的監測,在原發和復發的AFLP中,首發癥狀往往十分相
關于妊娠急性脂肪肝的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可達(15.0~30.0)×109/L,出現中毒顆粒,并見幼紅細胞和嗜堿性點彩紅細胞;血小板計數減少,外周血涂片可見肥大血小板。 (2)血清總膽紅素中度或重度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一般不超過200μmol/L;血轉氨酶輕度或中度升高,ALT不超過300U/
關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輔助檢查介紹
(1)影像學檢查 B超見肝區的彌漫性高密度區,回聲強弱不均,呈雪花狀,有典型的脂肪肝波形。CT及MRI檢查可顯示肝內多余的脂肪,肝實質呈均勻一致的密度減低。 (2)病理學檢查 是確診AFLP的惟一方法,可在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活檢。 ①光鏡觀察 肝組織學的典型改變為肝小葉結構正常,肝細胞彌漫性
急性腎損傷的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
病理生理 腎前性急性腎損傷 由于腎前性因素使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腎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腎功能損害,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腎小管對尿素氮、水和鈉的重吸收相對增加,使血尿素氮升高、尿量減少、尿比重增高、尿鈉排泄減少。 腎性急性腎損傷 按發病原因,病理改變可表現為: 1.腎血管疾病:動脈內膜增厚、血
關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常規,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可達(15.0~30.0)×109/L,出現中毒顆粒,并見幼紅細胞和嗜堿性點彩紅細胞;血小板計數減少,外周血涂片可見肥大血小板。 (2)血清總膽紅素中度或重度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一般不超過200μmol/L;血轉氨酶輕度或中度升高,ALT不超過300U/
急性化膿性乳突炎的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病理改變 乳突氣化程度不同,發炎后表現亦有不同。 (一)氣化乳突 小房骨片很薄,易于壞死融合形成大空腔,稱為融合性乳突炎。如為毒性較強之溶血性鏈球菌和溶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感染,常致粘膜血管栓塞,出血壞死,小房充滿血性分泌物,而骨壁未遭破壞,稱為出血性乳突炎。 (二)間質型(板障型)乳突 骨
急性腎功能腎衰竭的病理及臨床表現
病理 肉眼見腎臟體積增大,質軟,切面腎皮質蒼白,缺血,髓質呈暗紅色。鏡下見腎小管上皮變平,有些呈混濁腫脹、變性、脫落,管腔內有管型及滲出物。腎中毒引起者,上皮細胞的變性、壞死集中在近曲小管,其下的基膜保護完整;腎缺血所致者,上皮細胞呈灶性壞死,分散在腎小管各段中,其下的基膜往往斷裂、潰破、腎間
子癇前期的鑒別診斷
子癇前期應當與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相鑒別。 妊娠合并慢性腎炎者既往有慢性腎炎病史,或妊娠20周前有明顯浮腫,蛋白尿和高血壓、尿常規有尿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可能有腎臟功能損害,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隱匿型腎炎僅有輕度尿液改變,蛋白尿、管型尿有時鏡下血尿,可以沒有高血壓等其他
妊高癥的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見前述“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 子癇前期應當與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相鑒別。 妊娠合并慢性腎炎者既往有慢性腎炎病史,或妊娠20周前有明顯浮腫,蛋白尿和高血壓、尿常規有尿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可能有腎臟功能損害,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隱匿型腎炎僅有輕度尿液改變,蛋白尿
妊高癥的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見前述“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 子癇前期應當與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相鑒別。 妊娠合并慢性腎炎者既往有慢性腎炎病史,或妊娠20周前有明顯浮腫,蛋白尿和高血壓、尿常規有尿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可能有腎臟功能損害,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隱匿型腎炎僅有輕度尿液改變,蛋白尿
妊高癥的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見前述“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 子癇前期應當與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相鑒別。 妊娠合并慢性腎炎者既往有慢性腎炎病史,或妊娠20周前有明顯浮腫,蛋白尿和高血壓、尿常規有尿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可能有腎臟功能損害,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隱匿型腎炎僅有輕度尿液改變,蛋白尿
妊高癥的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見前述“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 子癇前期應當與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相鑒別。 妊娠合并慢性腎炎者既往有慢性腎炎病史,或妊娠20周前有明顯浮腫,蛋白尿和高血壓、尿常規有尿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可能有腎臟功能損害,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隱匿型腎炎僅有輕度尿液改變,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