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臨床表現
多見于中老年人,女性發病高于男性。其表現是一側或雙側關節不適,疼痛腫脹。起初疼痛多在長時間行走或上下樓梯時,但休息或臥床后好轉。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后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后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合并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閱讀全文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及關節血腫的臨床表現
膝關節受到損傷后,關節腫脹、疼痛、髕骨浮漂、活動受限。應與關節積血鑒別。主要根據為:積血在傷后立即出現,而滑膜炎則于傷后數小時逐漸出現。積血疼痛明顯,而滑膜炎較輕。積血常伴有全身反應,體溫升高,而滑膜炎多無此反應。必要時可通過關節穿刺,以明確診斷。 滑膜炎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癥狀,如半月板損傷,關
簡述貧血的臨床表現
貧血的病因,血液攜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發生貧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環、呼吸等系統的代償和耐受能力均會影響貧血的臨床表現。最早出現的癥狀有頭暈、乏力、困倦;而最常見、最突出的體征是面色蒼白。癥狀的輕重取決于貧血的速度、貧血的程度和機體的代償能力。 1、神經系統 頭昏、耳鳴、頭痛、失
簡述便血的臨床表現
1.鮮血便 多為急性(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塊。常于以下疾病: (1)痔瘡 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
簡述腎癌的臨床表現
近些年來,大多數腎癌患者是由于健康查體時發現的無癥狀腎癌,這些患者占腎癌患者總數的50%~60%以上。有癥狀的腎癌患者中最常見的癥狀是腰痛和血尿,少數患者是以腹部腫塊來院就診。10%~40%的患者出現副瘤綜合征,表現為高血壓、貧血、體重減輕、惡病質、發熱、紅細胞增多癥、肝功能異常、高鈣血癥、高血
簡述暈厥的臨床表現
患者突然感到頭昏、恍惚、視物模糊或兩眼發黑、四肢無力,這就是暈厥先兆;隨之意識喪失,摔倒在地,數秒鐘至數分鐘內即恢復如常,起立行走,有的患者半小時以內可有全身乏力感。許多情況下,患者較快軟倒而不是摔倒,沒有意識喪失,或是反復發生有了經驗,及時蹲下,則癥狀很快消失。暈厥時心率減慢或增快,血壓下降,
簡述胃癌的臨床表現
早期胃癌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少數人有惡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癥狀,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腫瘤的生長,影響胃功能時才出現較為明顯的癥狀,但均缺乏特異性。 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患者常有較為明確的上消化道癥狀,如上腹不適、進食后飽脹,隨著病情進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
簡述喉炎的臨床表現
1.聲音嘶啞是最主要的癥狀,聲音變低沉、粗糙,晨起癥狀較重,隨活動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漸好轉。禁聲后聲嘶減輕,多講話又使癥狀加重,呈間歇性,日久演變為持續性。 2.喉部分泌物增加,常覺得有痰粘附,每當說話,須咳嗽以清除黏稠痰液。 3.喉部常有不適感,如喉部干燥、刺痛、燒灼感、異物感等。
簡述室顫的臨床表現
臨床癥狀包括意識喪失、抽搐、呼吸停頓甚至死亡。聽診心音消失、脈搏觸不到、血壓亦無法測到。伴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的原發性心室顫動,愈后較佳,復發率與猝死率均很低。相反,不伴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的心室顫動,一年內復發率高達20%-30%。?
簡述牙周病的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是牙齦炎癥、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齒松動、移位、咀嚼無力,嚴重者牙齒可自行脫落或者導致牙齒的拔除。 1.可有疼痛,溢膿,口臭等并發癥狀。 2.局部的并發癥:牙周膿腫,牙齒松動等等。全身影響一般較小。有學者認為可能與某些風濕性疾病有一定關聯。 3.慢性炎
簡述腹水的臨床表現
除有腹腔積液外,常有原發病的癥狀和體征。 1.由心臟疾病引起的腹腔積液查體時可見有發紺、周圍水腫、頸靜脈怒張、心臟擴大、心前區震顫、肝脾大、心律失常、心瓣膜雜音等體征。 2.肝臟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黃無光澤,皮膚鞏膜黃染、面部、頸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靜脈曲張、肝脾大等體征。 3
簡述ATIN的臨床表現
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可發生于各種年齡,但NSAID引起的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主要發生在老年人(64.6歲±2.1歲)。 過敏性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發病前接觸藥物的時間長短不一,一般15天左右,由NSAID引起的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常發生在數月之后。 ATIN起病的臨床癥狀常為發熱
簡述肛瘺的臨床表現
1.流膿 周期性發作,時有時無,膿液較少。 2.腫痛 一般不疼,當膿液積存于管腔內引流不暢時,局部脹痛,當膿液流出后疼痛馬上減輕。 3.腫塊 大部分患者可在肛緣觸及索條狀硬塊,按壓輕度疼痛。 4.瘙癢 膿液經常刺激瘺口周圍皮膚,致肛門皮膚瘙癢或濕疹。 5.全身癥狀 (1)一般無
簡述咯血的臨床表現
咯血伴有發熱,多見于肺結核、肺炎、肺膿腫、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支氣管癌等。 咯血伴胸痛,常見于大葉性肺炎、肺栓塞、肺結核、支氣管癌等。 咯血伴嗆咳,可見于支氣管癌、支原體肺炎等。 咯血伴皮膚黏膜出血,可見于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
簡述高脂血癥的臨床表現
高脂血癥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和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硬化。盡管高脂血癥可引起黃色瘤,但其發生率并不很高;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又是一種緩慢漸進的過程。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多數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和異常體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時才發現有血漿脂蛋白水
簡述休克的臨床表現
1.休克早期 在原發癥狀體征為主的情況下出現輕度興奮征象,如意識尚清,但煩躁焦慮,精神緊張,面色、皮膚蒼白,口唇甲床輕度發紺,心率加快,呼吸頻率增加,出冷汗,脈搏細速,血壓可驟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脈壓縮小,尿量減少。 2.休克中期 患者煩躁,意識不清,呼吸表淺,四肢溫度下降,心音
簡述乳突炎的臨床表現
1.乳突部皮膚腫脹、潮紅,有明顯壓痛。 2.外耳道骨部后上壁紅腫、塌陷;鼓膜穿孔較小,穿孔處有膿液搏動,膿量較多;有時膿液穿破乳突外壁,在骨膜下形成膿腫。 3.乳突X線拍片顯示早期可見鼓竇及乳突氣房陰影混濁,呈云霧狀。 4.白細胞計數增多,多形核細胞增加。
脊柱病的癥狀
脊柱病與 骨質增生有密切關系。 骨質增生又名骨刺,人們往往認為它是“壞東西”,其實這些認識有些偏面。骨刺的產生是人體自身的一種 代償功能。增生的骨刺限制了骨關節的活動范圍,從而減小關節磨損和防止關節活動過度造成新的損傷,這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關節的作用,是有利于人體的一面。但是, 骨質增生的形成又
關于骨質增生的治療方法介紹
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愛惜患病關節,以延緩病變的進程。肥胖者應減輕體重,以減少關節的負荷,延緩病變的發展。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減輕關節的負擔。可以做理療及適當的鍛煉,以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有助于控制急性期癥狀。消炎鎮痛藥物可減輕或控制癥狀,
骨質增生丸的功能和主治
補腰腎,強筋骨,活血,利氣,止痛。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腰椎炎),頸椎綜合癥,骨刺等骨質增生癥。
骨質增生丸的注意事項
一、骨質增生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為了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需要補鈣,應進食高鈣食品,如多食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可補充鈣劑。還要增加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和d等。肥胖的患者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于減輕關節負重,有利骨質增生的恢復。 二、在急性期
肢端肥大癥性關節病病例分析
肢端肥大癥是一種發病隱匿的慢性進展性內分泌疾病,主要因為體內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所致,95%的患者由于垂體腺瘤導致,因其過度分泌生長激素導致全身軟組織、骨與軟骨過度增生,引起面容改變、手足肥大、皮膚粗厚、骨關節病變等。肢端肥大癥性關節病是肢端肥大癥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目前國內外關于肢端肥大癥性關節病的報
簡述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及關節血腫的治療措施
1.正確處理休息與活動關系。在積液未消退前,應暫停主動與被動活動。嚴重者應適當制動。過早活動,可導致慢性滑膜炎。在休息與制動階段,即應開始積極鍛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積液消退后,開始膝關節活動及行走。強調股四頭肌鍛煉是治療中的關鍵。 2.關節內積液過多,可使關節腔內壓力增加,刺激神經末稍使疼
血友病性關節炎病例報告1
血友病是一種與性別相關的隱形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其特點為輕微創傷后或自發性出血。在社會群體中,血友病的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有5~10人。血友病性關節炎是血友病患者繼發的關節改變,患者常有出血傾向,且出血后凝血不良。未凝固性的血液可導致關節內壓力迅速增加,導致關節突然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影響最嚴重的關
簡述脾囊腫的臨床表現
寄生蟲脾囊腫以中青年多見,非寄生蟲性脾囊腫以青少年多見;小的囊腫可無臨床癥狀,常在體檢B超時發現,但囊腫較大壓迫和刺激鄰近臟器時,表現為器官受壓癥狀,以左上腹不適或隱痛最多見,有時亦可累及臍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壓迫胃腸道,可有腹脹或消化不良、便秘等。脾囊腫的并發癥有囊腫破裂、出血及繼發
簡述肺膿腫的臨床表現
1.癥狀 (1)急性吸入性肺膿腫起病急驟,患者畏寒、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伴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膿痰。炎癥波及局部胸膜可引起胸痛。病變范圍較大,可出現氣急。此外,還有精神不振、乏力、胃納差。7~10天后,咳嗽加劇,膿腫破潰于支氣管,咳出大量膿臭痰,每日可達300~500ml,因有厭氧
簡述戰壕熱的臨床表現
1.潛伏期 9~30天。 2.癥狀和體征 起病急驟,發熱至38.5℃~40℃。頭痛劇烈,眩暈,骨骼及全身性肌痛尤以脛骨痛為特殊。腹痛似闌尾炎,頸痛如腦膜炎,疼痛可持續2~3天。大多數患者可在第2~3天出現稀疏的淡紅色斑丘疹,多發部位在胸、背和腹部,數日后消退。體溫多于第5~7天恢復正常,也
簡述胃石癥的臨床表現
胃石癥易發生在胃大部切除術、迷走神經切斷術、胃輕癱綜合征患者,可能與這部分病人胃運動功能紊亂有關。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型。病程在6個月以內為急性,超過6個月為慢性,以急性者多見。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山楂等1~2小時即出現癥狀,半數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脹滿、惡心、嘔吐,一般嘔吐量不多,可有咖啡色或血
簡述軟下疳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3~14天,平均4~7天。男性好發部位有冠狀溝、包皮、包皮系帶、龜頭、陰莖體、會陰部以及肛周等處,女性為小陰唇、大陰唇、陰唇系帶、前庭、陰蒂、子宮頸、會陰部以及肛周等處。也有報告潰瘍見于乳房、大腿內側、手指及口腔內。 在接觸病原體后,感染部位出現一個小炎性丘疹或膿皰,以后迅速變為膿皰,3
簡述腦震蕩的臨床表現
1. 意識障礙:程度較輕而時間短暫,可以短至數秒鐘或數分鐘,但不超過半小時。 2. 近事遺忘:清醒后對受傷當時情況及受傷經過不能回憶,但對受傷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憶。 3. 其他癥狀:常有頭痛、頭暈、惡心、厭食、嘔吐、耳鳴、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遲鈍等癥狀。 4. 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
簡述鼓膜穿孔的臨床表現
1.急性中耳炎導致的鼓膜穿孔 患者先有耳部疼痛,鼓膜穿孔后疼痛可減輕,耳內可有液體流出。 2.外傷導致的鼓膜穿孔 鼓膜破裂后,患者突感耳痛,聽力立即減退伴耳鳴,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內悶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