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粒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各種疾病有其不同的臨床表現。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潛伏期6~13日。表現為類似流感型(或非神經系統感染)、無菌性腦膜炎或腦膜腦脊髓炎。前二者常見(見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玻利維亞出血熱和阿根廷出血熱 癥狀相似,潛伏期7~14日。發病緩慢,開始有發熱、寒戰、乏力、頭暈、頭痛、眼后部痛、畏光、肌痛。伴以食欲減退、胃脘不適、便秘或輕度腹瀉、嗜睡、面部及軀干潮紅、結膜充血,有時腋部出現細小出血點或瘀斑,淋巴結腫大,顎及咽門有出血性皮疹或水皰,皮膚感覺遲鈍。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尿中出現蛋白質和管型。一部分病人有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煩躁不安以至震顫或抽搐。 一般8~10日后退熱,病情好轉,逐漸痊愈。少數病例在發病數日后逐漸加重,持續發熱,出現脫水、少尿、低血壓、相對緩脈。嚴重的臨床危象包括出血傾向(牙齦出血、鼻衄、嘔血、便血、尿血)、休克、腎功能不全、少尿、蛋白質尿,甚至無尿和尿毒癥,神經系統癥狀有舌顫、肢體顫抖、反射......閱讀全文
沙粒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各種疾病有其不同的臨床表現。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潛伏期6~13日。表現為類似流感型(或非神經系統感染)、無菌性腦膜炎或腦膜腦脊髓炎。前二者常見(見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玻利維亞出血熱和阿根廷出血熱 癥狀相似,潛伏期7~14日。發病緩慢,開始有發熱、寒戰、乏力、頭暈、頭痛、眼后
沙粒病毒感染的發病機理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理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的尸檢結果是:在大腦皮質普爾基涅氏細胞層有廣泛的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用免疫熒光法在腦膜和腦皮質的神經細胞中檢出病毒抗原,這表明病毒直接侵犯神經細胞。南美的出血熱和拉撒熱的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病毒侵入后,在淋巴樣組織增殖,產生病毒血癥,然后引起出血和血管通透性
沙粒病毒感染的病原
沙粒病毒科的病毒,形似沙粒,故名。只有一個屬,即沙粒病毒屬(Arenavirus),已發現13種,其中對人類致病的有 4種。沙粒病毒由包膜和分節段的單鏈 RNA組成。易被熱(56℃)、紫外線、酸、堿、脂溶劑等滅活。可以用細胞培養(猴腎和地鼠腎)分離病毒。每種病毒有其單獨的自然寄主。這些鼠受感染后
沙粒病毒感染的診斷
需靠病原學檢查。在急性期檢查血液、咽嗽液、尿液中的病毒或病毒抗原。上述 4種病毒都可以用綠猴腎細胞培養分離。也可以加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病毒抗原。還可以用反向被動血凝法檢測拉撒熱病毒抗原。 應用補體結合法、免疫熒光法、酶免疫抑制法和中和法檢測血中抗體。在病的早期檢測血中IgM抗體,有助于早期診斷
沙粒病毒感染的發病機理
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的尸檢結果是:在大腦皮質普爾基涅氏細胞層有廣泛的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用免疫熒光法在腦膜和腦皮質的神經細胞中檢出病毒抗原,這表明病毒直接侵犯神經細胞。南美的出血熱和拉撒熱的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病毒侵入后,在淋巴樣組織增殖,產生病毒血癥,然后引起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出
沙粒病毒感染的癥狀表現
沙粒病毒感染arenavirus infection 是由沙粒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 拉撒熱、阿根廷出血熱和玻利維亞出血熱等。前二者多呈亞臨床型和輕型,后二者多表現為典型病例。共同的癥狀是緩慢進行性發熱,伴頭痛、肌痛、乏力、相對緩脈和感覺遲鈍。 隨后,不同的疾病出現各異的癥
沙粒病毒感染的病原及發病機理
病原 沙粒病毒科的病毒,形似沙粒,故名。只有一個屬,即沙粒病毒屬(Arenavirus),已發現13種,其中對人類致病的有 4種。沙粒病毒由包膜和分節段的單鏈 RNA組成。易被熱(56℃)、紫外線、酸、堿、脂溶劑等滅活。可以用細胞培養(猴腎和地鼠腎)分離病毒。每種病毒有其單獨的自然寄主。這些鼠
新型分子有望阻止某些沙粒病毒感染人類
新華社耶路撒冷1月12日電(記者陳文仙 尚昊)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分子,有望阻止某些沙粒病毒感染人類。 沙粒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總稱,它們常存在于動物身上,其中有些病毒可能感染人類。比如通常在嚙齒動物中傳播的胡寧病毒和
這項研究有望阻止某些沙粒病毒感染人類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分子,有望阻止某些沙粒病毒感染人類。 沙粒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總稱,它們常存在于動物身上,其中有些病毒可能感染人類。比如通常在嚙齒動物中傳播的胡寧病毒和馬丘波病毒就屬于沙粒病毒,這兩種病毒可感染人類,
EB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癥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
EB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癥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
成人腺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流行性角膜結膜炎 一般來說8、19型腺病毒可引起此病流行,其他型一般只是散發病例。潛伏期較長,一般為3~24天,而且早期病癥并不明顯,表現為多累及雙眼,眼刺激癥狀和分泌物增多,可持續1~4周;而角膜損傷可持續數月,少見失明,較常見的是通過家庭傳播,可通過污染的公用毛巾,污染的手、眼藥水等傳
腸道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腸道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病情輕重差別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臨床癥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臨床表現。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薩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為常見,也可引起嬰兒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腸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兒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 (二)皰疹性咽
腸道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腸道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病情輕重差別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臨床癥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臨床表現。 (一)呼吸道感染埃可病毒及柯薩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為常見,也可引起嬰兒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腸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兒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 (二)皰疹性咽峽炎
兒童腺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出血性膀胱炎 一般表現為無明顯季節性,且在男孩子中多見,大多由腺病毒11、21型引起。有3~7天,可能還會伴隨著尿頻、血尿、尿急及排尿困難、肉眼血尿,鏡下血尿可持續2周左右。 (2)呼吸道感染 嬰兒腺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癥狀為鼻炎。暴發性支氣管炎和肺炎在這個年齡組中可能會發生。而且部分病兒可
簡述EB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癥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
簡述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2~5天。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有發熱、發冷、頭痛、流涕、咽痛及咳嗽。大多數患者表現為輕癥,少數患者為中等癥狀感冒,重癥者占極少數。病程2~18天,平均一周;少數可致腹瀉、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腔積液等。
EB病毒感染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EBV是一種DNA病毒,呈球形,直徑為180~200nm,在B淋巴細胞中復制。人是EBV感染的宿主,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癥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90%以上的3~5歲幼兒曾感染EBV。細胞免疫在EBV感染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該功能下降將導致EBV的活化。 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
簡述微小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傳染性紅斑 是B19感染最常見的表現。典型表現是面部出現皮疹,口周蒼白。皮疹可在手臂和腿部迅速出現,并且通常其外觀呈花邊樣網狀紅斑。軀干、手掌和足跖較少受累。 2.關節病 大齡兒童可見急性關節痛和關節炎,可伴有皮疹。典型的關節炎呈對稱性,最常累及腕、手和膝關節。 3.暫時性再生障礙危
柯薩奇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柯薩奇病毒A型感染 潛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發熱,全身不適。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即在鼻咽部、會厭、舌和軟腭部出現小皰疹,黏膜紅腫,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伴吞咽困難,食欲下降。皮疹可為皰疹和斑丘疹,主要分布于軀干外周側、背部、四肢背面,呈離心性分
EB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癥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 診斷 實驗室檢查可發
巨細胞病毒感染癥的臨床表現
大多CMV感染是不顯性的。感染后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癥狀者分為兩個類型:1.先天性感染部分患兒在出生后有明顯癥狀,表現為肝脾腫大、持續性黃疸、皮膚瘀點、小頭畸形、脈絡膜視網膜炎、智力低下和運動障礙等。上述任何項表現都可單獨存在,并可伴有生長緩慢、煩躁、有時發熱,體溫自微熱至40℃。但因出生時僅有小
概述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可分為原發型與復發型兩型。初發單純皰疹潛伏期2~12天,平均6天,多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常為隱性感染,偶出現癥狀。病毒感染后潛伏在神經節中,在某些因素如發熱、日曬、月經、情緒激動、手術、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某些感染如大葉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流感及普通感冒等的刺激常引起復發。原發型
概述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3~6天。病情輕重與年齡、病理狀態、初感或再感及病毒型別有關。副流感病毒在兒童期和成人期引起的臨床表現差別很大。 1.兒童期感染 副流感病毒感染在幼齡兒童主要引起下呼吸道疾病,急性起病,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表現有發熱、鼻塞、咽痛、聲嘶、犬吠樣咳嗽、大量黏膿痰、喘息及呼吸道梗阻癥狀,重者
概述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大多CMV感染是不顯性的。感染后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癥狀者分為兩個類型: 1.先天性感染 部分患兒在出生后有明顯癥狀,表現為肝脾腫大、持續性黃疸、皮膚瘀點、小頭畸形、脈絡膜視網膜炎、智力低下和運動障礙等。上述任何項表現都可單獨存在,并可伴有生長緩慢、煩躁、有時發熱,體溫自微熱至40℃。但因出生
關于瞼結膜沙粒外觀的基本介紹
瞼結膜沙粒外觀是沙眼的癥狀之一。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體(chlamydia)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變過程早期結膜有浸潤如乳頭、濾泡增生,同時發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
簡述瞼結膜沙粒外觀的發病機制
沙眼衣原體易侵犯柱狀上皮細胞如尿道、子宮頸內膜、子宮內膜、輸卵管皺襞上皮、眼、鼻咽及直腸黏膜并引起病變,不侵犯陰道扁平上皮,故感染后僅寄生于陰道但不引起陰道炎。一般急性感染時機體反應輕微常無癥狀而臨床無急性期。除衣原體本身引起病變外,機體免疫反應亦參與發病,衣原體膜上的LPS可誘發機體免疫反應,
關于瞼結膜沙粒外觀的檢查介紹
潛伏期5~14天,雙眼患病,多發生于兒童或少期。輕的沙眼可以完全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微的刺癢,異物感和小量分泌物,重者因后遺癥和并發癥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淚、疼痛等刺激癥狀,自覺視力減退。 沙眼衣原體主要侵犯瞼結膜,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終。檢查時其特征如下: 1、血及血管模糊:由于血管擴張,結膜
簡述瞼結膜沙粒外觀的緩解方法
沙眼衣原體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與此分泌物接觸的情況,均可造成沙眼傳播感染的機會。 因此,應加強宣傳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識傳給群眾,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曬干;托兒所、學校、工廠等集體單位應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臉,對沙眼病人應積極治療,加強理發室
概述巨細胞病毒感染癥的臨床表現
大多CMV感染是不顯性的。感染后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癥狀者分為兩個類型: 1.先天性感染 部分患兒在出生后有明顯癥狀,表現為肝脾腫大、持續性黃疸、皮膚瘀點、小頭畸形、脈絡膜視網膜炎、智力低下和運動障礙等。上述任何項表現都可單獨存在,并可伴有生長緩慢、煩躁、有時發熱,體溫自微熱至40℃。但因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