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部分性發作的其他輔助性檢查
1.電生理檢查 常規EEG僅可記錄到10%的部分性發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電波形。采用EEG監測技術,包括便攜式盒式磁帶記錄(AEEG)、視頻腦電圖及多導無線電遙測等,可長時間動態觀察自然狀態下清醒和睡眠EEG,檢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記錄到發作波形,有助于癲癇診斷、分型及病灶定位等。 2.神經影像學檢查 頭顱正側位X線平片可發現顱內異常鈣化、蝶鞍及斜坡占位性病變,鼻竇炎性或占位性病變等。CT檢查在兒童及青少年癲癇患者常見先天性腦穿通畸形、腦積水、透明隔囊腫及圍生期顱腦損傷等陳舊病灶,在成年患者常見腦缺血病灶、外傷后瘢痕、顱內占位病變、腦囊蟲或鈣化等,老年患者常見陳舊性出血或梗死、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局限性腦萎縮等。增強可顯示腦動脈瘤、AVM、血管豐富的原發腦腫瘤或轉移瘤等。MRI檢查對癲癇患者腦病變檢出率達80%以上,與EEG記錄的癇性灶一致性為70%。1.0T以上的MRI分辨力可達3mm,可發......閱讀全文
簡述部分性發作的其他輔助性檢查
1.電生理檢查 常規EEG僅可記錄到10%的部分性發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電波形。采用EEG監測技術,包括便攜式盒式磁帶記錄(AEEG)、視頻腦電圖及多導無線電遙測等,可長時間動態觀察自然狀態下清醒和睡眠EEG,檢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記錄到發作波形,有助于癲癇診斷、
部分性發作的輔助檢查
1.電生理檢查常規EEG僅可記錄到10%的部分性發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電波形。采用EEG監測技術,包括便攜式盒式磁帶記錄(AEEG)、視頻腦電圖及多導無線電遙測等,可長時間動態觀察自然狀態下清醒和睡眠EEG,檢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記錄到發作波形,有助于癲癇診斷、分
部分性發作的實驗室檢查
1.血、尿、大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 2.腦脊液檢查顱內壓增高提示占位性病變或CSF循環通路障礙,如較大的腫瘤或深靜脈血栓形成。細胞數增高提示腦膜或腦實質炎癥,如腦膿腫、腦囊蟲、腦膜炎或腦炎繼發癲癇;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腦脊液屏障破壞,見于顱內腫瘤、腦囊蟲及各種炎癥性疾
簡述單純部分性發作的臨床表現
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的慢性腦部疾病,具有突然發生、反復發作的特點。臨床上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和自主神經等不同程度的障礙,而部分性發作無意識障礙稱為單純部分性發作。發作時神識尚清,或突然神呆、兩目凝視。可見手足抽動,或見煩渴、自汗、顏面潮紅、腹痛吐瀉、
簡述復雜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介紹
復雜部分性發作 (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 也稱顳葉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表現部分性發作伴不同程度意識障礙。癇性放電起源于顳葉或額葉內側,起源、擴散途徑及速度不同,臨床表現可差異較大,可先出現單純部分性發作(時間可長可短),再出現意識障礙。特殊感覺或單純自主神經性
部分性發作的診斷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出現發作性神經系統局灶癥狀體征,如一側肢體麻木、無力,通常數分鐘內完全恢復,為心臟、大動脈微栓子脫落或一過性腦血管痙攣所致。 2.偏頭痛 是顱內外動脈舒縮異常引起反復發作性搏動性頭痛,典型偏頭痛視覺先兆、眼肌麻痹型或偏癱型偏頭痛需與部分性發作鑒別。偏頭痛先兆時間長,至少數
部分性發作的介紹
部分性發作是最先的臨床和腦電圖變化指示開始的神經元群病理活動限于一側大腦半球的某個部分。部分性發作的進一步分類主要基于是否存在意識障礙,以及是否進行為繼發性全面性發作。臨床上又分為:①單純部分性發作;②僅某部分性發作;③部分性發作發展成全面性發作。[1]
部分性發作的分類
根據發作過程是否伴意識障礙,分為單純部分性發作(發作時無意識障礙)和復雜部分性發作(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 如放電部位表淺(皮質),可記錄到較明顯的局部放電,臨床多表現單純部分性發作,癥狀與相應皮質功能有關;隨著放電擴散出現相應部位癥狀,可演變為復雜部分性發作或泛化為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常規
部分性發作的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尿、大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 2.腦脊液檢查顱內壓增高提示占位性病變或CSF循環通路障礙,如較大的腫瘤或深靜脈血栓形成。細胞數增高提示腦膜或腦實質炎癥,如腦膿腫、腦囊蟲、腦膜炎或腦炎繼發癲癇;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腦脊液屏障破壞,見于顱內腫瘤、腦囊
部分性發作的輔助檢查及并發癥
輔助檢查: 1.電生理檢查常規EEG僅可記錄到10%的部分性發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電波形。采用EEG監測技術,包括便攜式盒式磁帶記錄(AEEG)、視頻腦電圖及多導無線電遙測等,可長時間動態觀察自然狀態下清醒和睡眠EEG,檢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記錄到發作波形,有助
什么是部分性發作?
部分性發作是最先的臨床和腦電圖變化指示開始的神經元群病理活動限于一側大腦半球的某個部分。部分性發作的進一步分類主要基于是否存在意識障礙,以及是否進行為繼發性全面性發作。臨床上又分為:①單純部分性發作;②僅某部分性發作;③部分性發作發展成全面性發作。
部分性發作的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單基因或多基因遺傳均可引起癇性發作,已知150種以上少見的基因缺陷綜合征表現癲癇大發作或肌陣攣發作,其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25種,如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病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約100種,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類球狀細胞型腦白質營養不良等,以及20余種性染色體遺傳基因缺陷綜合征。
部分性發作的病理病因
癲癇病因極其復雜,主要可分四大類: 1.特發性(idiopath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可疑遺傳傾向,無其他明顯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齡段起病,有特征性臨床及腦電圖表現,診斷標準較明確。并非臨床上查不到病因就是特發性癲癇。 2.癥狀性(symptomat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是各種明確的或可能
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
1.單純部分性發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 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min,起始與結束均較突然,意識保留,除非繼發復雜部分發作或強直陣攣性發作(繼發泛化)。可分4型: (1)部分運動性發作: ①局灶性運動性發作:以局部抽動開始,涉及一側面部如口角或肢體遠端如拇指或足
關于部分性發作的實驗室檢查方法介紹
1.血、尿、大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 2.腦脊液檢查 顱內壓增高提示占位性病變或CSF循環通路障礙,如較大的腫瘤或深靜脈血栓形成。細胞數增高提示腦膜或腦實質炎癥,如腦膿腫、腦囊蟲、腦膜炎或腦炎繼發癲癇;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腦脊液屏障破壞,見于顱內腫瘤、腦囊蟲及各種炎癥性
關于部分性發作的分類介紹
根據發作過程是否伴意識障礙,分為單純部分性發作(發作時無意識障礙)和復雜部分性發作(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 如放電部位表淺(皮質),可記錄到較明顯的局部放電,臨床多表現單純部分性發作,癥狀與相應皮質功能有關;隨著放電擴散出現相應部位癥狀,可演變為復雜部分性發作或泛化為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常規
單純部分性發作的基本介紹
單純部分性發作指發作起始于一側腦部(局灶性或局限性),可擴展至兩側。若發作時不伴意識障礙,稱為單純部分性發作。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范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杰克森發作。發作后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單純
部分性發作的并發癥
癲癇病 (epileptic disease)是明確的單一特定病因所致的病理狀態,不僅僅是發作類型。癲癇性腦病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是癲癇樣放電本身導致進行性腦功能障礙疾病。故而,不同病因及發作后導致的腦功能障礙不同,臨床并發癥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點是有可能因發作
概述部分性發作的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單基因或多基因遺傳均可引起癇性發作,已知150種以上少見的基因缺陷綜合征表現癲癇大發作或肌陣攣發作,其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25種,如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病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約100種,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類球狀細胞型腦白質營養不良等,以及20余種性染色體遺傳基因缺陷綜合征。
簡述輔助性T細胞的功能
通過與MHCII(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遞呈的多肽抗原反應被激活。MHCII在抗原遞呈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表面表達。一旦激活,可以分泌細胞因子,調節或者協助免疫反應。 T細胞調控或
概述部分性發作的預防護理
癲癇病的預防非常重要。預防癲癇不僅涉及醫學領域,而且與全社會有關。預防癲癇應著眼于三個層次:一是著眼于病因,預防癲癇的發生;二是控制發作;三是減少癲癇對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的不良影響。 1.預防癲癇病的發生 遺傳因素使某些兒童具有驚厥易感性,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促發下產生癲癇發作。對此,要特別強調
關于單純部分性發作的疾病描述
單純部分性發作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分鐘,起始與結束均較突然。單純部分性發作時意識保留,除非癇性放電擴展至腦其他部分導致強直-地攣性發作(繼發泛化)。可分為四型: (1)部分運動性發作; (2)部分感覺(體覺或特殊感覺)性發作; (3)自主神經性發作; (4)精神性發作。
概述單純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
(1)部分運動性發作: ①局灶性運動性發作:以局部抽動開始,涉及一側面部如口角或肢體遠端如拇指或足趾等,病灶多位于中央溝前,如發作后遺留暫時性局部肢體無力或輕偏癱(O.5~36h消除),稱為Todd癱瘓。 ②杰克遜(Jackson)發作:局灶性運動性發作沿腦皮質運動區逐漸擴展,臨床表現(最常
簡述輔助性T細胞的作用方式
關于TH細胞與B細胞協同作用而表現輔助功能的確切機理尚不清楚,不同學者對此曾提了一些不同的模式假說,但是總的來說,T細胞輔助B細胞形成抗體的作用是起著集中和濃縮抗原的作用,可能有兩種作用方式。 (一)直接集中抗原在T細胞識別載體,B細胞識別半抗原時,在兩者之間形成抗原橋這個橋把B細胞和T細胞連
單純部分性發作造成誤診的原因分析
(1)因腹痛、頭痛、嘔吐等均為兒科常見癥狀,故診斷時一般多考慮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思路易局限,如以少見癥狀為首發表現則更易誤診誤治,有患兒誤診為“角膜炎”長達8年 (2)本病診斷主要依據腦電圖的圖樣放電,但有時臨床癥狀出現比腦電圖改變要早數月甚至數年 (3)腦電圖 樣放電是陣發性而非持續性
關于部分性發作的疾病診斷介紹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可出現發作性神經系統局灶癥狀體征,如一側肢體麻木、無力,通常數分鐘內完全恢復,為心臟、大動脈微栓子脫落或一過性腦血管痙攣所致。 2.偏頭痛 是顱內外動脈舒縮異常引起反復發作性搏動性頭痛,典型偏頭痛視覺先兆、眼肌麻痹型或偏癱型偏頭痛需與部分性發作鑒別。偏頭痛先兆時間長,至少
部分性發作的病理病因與癥狀體征
病理病因 癲癇病因極其復雜,主要可分四大類: 1.特發性(idiopath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可疑遺傳傾向,無其他明顯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齡段起病,有特征性臨床及腦電圖表現,診斷標準較明確。并非臨床上查不到病因就是特發性癲癇。 2.癥狀性(symptomat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是各種
部分性發作的發病機制及病理病機
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單基因或多基因遺傳均可引起癇性發作,已知150種以上少見的基因缺陷綜合征表現癲癇大發作或肌陣攣發作,其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25種,如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病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約100種,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類球狀細胞型腦白質營養不良等,以及20余種性染色體遺傳基因缺
簡述幽門梗阻的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除透視下能見到巨大胃泡以外,應在洗胃后作X線鋇劑胃腸造影。可清楚地看見擴大的胃和排空困難。如為幽門痙攣,可在較長的觀察過程中見到幽門松弛時胃內容暫時排出現象。一般在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堿(654-2)后可觀察到幽門松弛,因此容易鑒別。但黏膜水腫和瘢痕攣縮所引起的幽門狹窄,則難以在X線
簡述發作性睡病的診斷標準
1、有嗜睡主訴或突發肌無力; 2、幾乎每日反復發生白天小睡或進入睡眠,至少3個月; 3、情緒誘發的突然雙側姿勢性肌張力喪失(cataplexy); 4、伴隨特征:睡眠麻痹、睡前幻覺、自動行為、夜間頻繁覺醒; 5、多導睡眠圖(PSG)顯示下面1個或多個特征:睡眠潛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