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有什么危害?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呈弧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狀,無牙孢。進食含有該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稱嗜鹽菌食物中毒。臨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癥狀。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源于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此菌對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鐘即可殺死;對熱的抵抗力較弱。......閱讀全文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有什么危害?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呈弧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狀,無牙孢。進食含有該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稱嗜鹽菌食物中毒。臨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癥狀。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源于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此菌對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呈弧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狀,無芽孢。進食含有該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稱嗜鹽菌食物中毒。臨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癥狀。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自海產品,如墨魚、海魚、海蝦、海蟹、海蜇,
副溶血性弧菌是厭氧菌嗎
副溶血弧菌系弧菌科弧菌屬,革蘭染色陰性,兼性厭氧菌,為多形態桿菌或稍彎曲弧菌。本菌嗜鹽畏酸。最適宜的培養基:溫度為30℃—37℃,含鹽2.5%—3%(若鹽濃度低于0.5%則不生長),pH值為8.0—8.5。本菌對酸較敏感,當pH6以下即不能生長,在普通食醋中l一3min即死亡。在固體培養基上菌落常隆
副溶血性弧菌檢驗(一)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廣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魚貝類中的海洋性細菌,為海產食品引起急性胃腸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在夏秋季節的沿海地區,經常由于食用帶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產食品,引起爆發性食物中毒。在非沿海地區,因食用此菌污染的食品而
副溶血性弧菌檢驗(二)
制法:將除瓊脂和酚紅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餾水中,校正pH,加入瓊脂,加熱煮沸使瓊脂溶化,加入0.2%酚紅溶液12.5mL,搖勻,分裝試管,121℃高壓滅菌15min,放置高層斜面備用。(五)氯化鈉血瓊脂(我妻氏培養基) 成分:酵母膏 3g 蛋白胨 10
什么是石棉?有什么危害
石棉又稱“石綿”,指具有高抗張強度、高撓性、耐化學和熱侵蝕、電絕緣和具有可紡性的硅酸鹽類礦物產品。它是天然的纖維狀的硅酸鹽類礦物質的總稱。下轄2類共計6種礦物(有蛇紋石石棉、角閃石石棉、陽起石石棉、直閃石石棉、鐵石棉、透閃石石棉等)。石棉由纖維束組成,而纖維束又由很長很細的能相互分離的纖維組成。石棉
副溶血性弧菌PCR檢測技術
近年來,隨著微生物基因組學的發展,微生物基因檢測迎來了新的機遇。2000年,Makino等已經完成V.p的基因組測序,V.p毒力基因及特異的基因序列得到進一步確定。根據V.p特異基因序列,設計引物,進行PCR檢測,是現階段檢測V,p的最快速準確的方法。目前應用于檢測V.p的PCR方法主要有任意引物
副溶血性弧菌的治療措施
1、支持及對癥治療脫不者需輸入生理鹽水及葡萄鹽水,或口服補液鹽,以糾正失水。血壓下降者,除被補充知容量,糾正酸中毒等外,可酌用血管活性藥。2、抗菌藥物輕者患者可不用抗菌藥物,較重者可給復方新諾明或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和諾氟沙星等喹諾酮類抗菌藥物。3、發生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到醫院醫治。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特征
1.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弧菌。常存在于近海岸海水、海產品及鹽漬食品中。它是我國沿海地區最常見的食物中毒病原菌。2.生物學特性(1)形態染色:革蘭陰性菌,隨培養基不同菌體形態差異較大,有卵圓形、棒狀、球桿狀、梨狀、弧形等多種形態。兩極濃染。菌體一端有單鞭毛,運動活潑。無芽胞、無莢膜。(2)培養特性
副溶血性弧菌的發病機理
吞服10萬個以上活菌即可發病,個別可呈敗血癥表現。該菌有侵襲作用,其產生的TDH和TRH的抗原性和免疫性相似,皆有溶血活性和腸毒素作用,可引致腸袢腫脹、充血和腸液潴留,引起腹瀉。 TDH對心臟有特異性心臟毒,可引起心房纖維性顫動、期前收縮或心肌損害。最近有人發現脲酶與本病腹瀉有關。患者體質、免疫力不
關于副溶血性弧菌的簡介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是一種嗜鹽性細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進食含有該菌的食物所致,主要來自海產品,如墨魚、海魚、海蝦、海蟹、海蜇,以及含鹽分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本菌存活能力強,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個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臨床上
預防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介紹
加工海產品的案板上副溶血弧菌的檢出率為87.9%。因此,對加工海產品的器具必須嚴格清洗、消毒。海產品一定要燒熟煮透,加工過程中生熟用具要分開。烹調和調制海產品拼盤時可加適量食醋。食品燒熟至食用的放置時間不要超過4個小時。主要病理變化為空腸及回腸有輕度糜爛,胃粘膜炎、內臟(肝、脾、肺)淤血等。
副溶血性弧菌的發病機理介紹
吞服10萬個以上活菌即可發病,個別可呈敗血癥表現。該菌有侵襲作用,其產生的TDH和TRH的抗原性和免疫性相似,皆有溶血活性和腸毒素作用,可引致腸袢腫脹、充血和腸液潴留,引起腹瀉。 TDH對心臟有特異性心臟毒,可引起心房纖維性顫動、期前收縮或心肌損害。有人發現脲酶病腹瀉有關。患者體質、免疫力不同,
簡述副溶血性弧菌的治療措施
1、支持及對癥治療 脫水者需輸入生理鹽水及葡萄鹽水,或口服補液鹽,以糾正失水。血壓下降者,除被動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等外,可酌用血管活性藥。 2、抗菌藥物 輕度患者可不用抗菌藥物,較重者可給復方新諾明或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和諾氟沙星等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上述抗生素類可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使用須謹
副溶血性弧菌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自1小時至4天不等,多數為10小時左右。起病急驟,常有腹痛、腹瀉、嘔吐、失水、畏寒及發熱。腹痛多呈陳發性絞痛,常位于上腹部、臍周或回盲部。腹瀉每日3~20余次不等,大便性狀多樣,多數為黃水樣或黃糊便。2%~16%呈典型的血水或洗肉水樣便,部分病人的糞便可為膿血樣或粘液血樣,但很少有里急后重。?
什么是地溝油,有什么危害?
什么是地溝油?地溝油可分為三類:一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后產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一定次數后,再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有什么危害?在煉
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主要分布于海水、海河交界處及海產品中,是沿海地區引起食物中毒重要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在海產品中帶菌率高達45.7%? ?,其生長速度是一般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兩倍,因而更易于引起食物中毒。目前,對溶血性弧菌檢測仍以傳統培養法為主,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學特征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特征:1.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弧菌。常存在于近海岸海水、海產品及鹽漬食品中。它是我國沿海地區最常見的食物中毒病原菌。2.生物學特性(1)形態染色:革蘭陰性菌,隨培養基不同菌體形態差異較大,有卵圓形、棒狀、球桿狀、梨狀、弧形等多種形態。兩極濃染。菌體一端有單鞭毛,運動活潑。無芽胞
副溶血性弧菌的PCR檢測的介紹
用于檢測V.p的PCR方法主要有任意引物PCR(abritrarilyprimedPCR,Ap-PCR)、針對任意引物PCR、多重PCR(muhiplex-PCR)、實時PCR(Real-timePCR)。 1、任意引物PCRMatsumoto等采用任意引物PCR對V.p進行檢測。他們針對V。
副溶血性弧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呈弧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狀,無芽孢 [1] 。 進食含有該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稱嗜鹽菌食物中毒。臨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癥狀。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源于魚、蝦、蟹、貝類和海
概述副溶血性弧菌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自1小時至4天不等,多數為10小時左右。起病急驟,常有腹痛、腹瀉、嘔吐、失水、畏寒及發熱。腹痛多呈陣發性絞痛,常位于上腹部、臍周或回盲部。腹瀉每日3~20余次不等,大便性狀多樣,多數為黃水樣或黃糊便。約2%~16%呈典型的血水或洗肉水樣便,部分病人的糞便可為膿血樣或粘液血樣,但很少有里急后
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及鑒定方法
(1)增菌培養:取標本0.5~1ml接種40g/LNaCl蛋白胨水中,37℃培養,若有本菌存在,一般數小時即出現明顯混濁,即可分離培養.②分離培養:將標本或增菌培養物接種副溶血弧菌選擇培養基35℃培養18~24h觀察結果。菌落濕潤、混濁無粘性,呈綠色;③鑒定:根據其形態、染色、多形性、活潑動力等特點
什么是副乳?
副乳是指人體除了正常的一對乳房之外出現的多余乳房,一般在腋前或者腋下,也有發生在胸部正常乳房的上下、腹部、腹股溝等部位。副乳形成的原因是人類在胚胎時期,從腋窩到腹股溝的兩條線上長有6到8對乳腺的始基,出生前,除胸前的一對繼續保留以外,其余的都退化了。如果由于發育異常,這些乳腺始基未能完全退化,就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學特征介紹
副溶血弧菌系弧菌科弧菌屬,革蘭染色陰性,兼性厭氧菌,為多形態桿菌或稍彎曲弧菌。本菌嗜鹽畏酸。最適宜的培養基:溫度為30℃—37℃,含鹽2.5%—3%(若鹽濃度低于0.5%則不生長),pH值為8.0—8.5。本菌對酸較敏感,當pH6以下即不能生長,在普通食醋中l一3min即死亡。在固體培養基上菌落
用于檢測副溶血性弧菌的PCR方法介紹
用于檢測該菌的PCR方法主要有任意引物PCR(abritrarilyprimedPCR,Ap-PCR)、針對任意引物PCR、多重PCR(muhiplex-PCR)、實時PCR(Real-timePCR)。 1、任意引物PCRMatsumoto等采用任意引物PCR對副溶血性弧菌進行檢測。針對該菌的td
關于副溶血弧菌的溶血性試驗檢測介紹
副溶血弧菌的溶血性試驗檢測:用高鹽血瓊脂培養基,在限定的條件下培養副溶血性弧菌時出現的溶血反應,稱此溶血性能為“神奈川現象”。 此試驗要求是用人或兔的新鮮紅血球制備高鹽血平板,經37℃、24h培養,如在單個菌落周圍呈現透明溶血環或在菌落下面有明顯溶血者,為“神奈川現象”陽性,若不出現透明溶血環
什么是大腸桿菌?它對人體有什么危害?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大腸桿菌是條件致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種動物發生胃腸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種局部組織器官感染。大腸桿菌是動物腸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其中很小一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疾病 。大腸桿菌的血清型能夠引起人體
什么是霍亂弧菌病?
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蘭氏陰性菌,菌體短小呈逗點狀,有單鞭毛、菌毛,部分有莢膜。共分為139個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亂 。 霍亂弧菌是人類霍亂的病原體,霍亂是一種古老且流行廣泛的烈性傳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現為劇烈的嘔吐,腹瀉,失水,
關于副溶血性弧菌的來源和傳播途徑介紹
分布極廣,主要分布在海水和水產品中,我國華東地區沿岸的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為47.5%~66.5%,海產魚蝦的平均帶菌率為45.6%~48.7%,夏季可高達90%以上。除了海產品以外,畜禽肉、咸菜、咸蛋、淡水魚等都發現有副溶血性弧菌的存在。 海水是本菌的污染源,海產品、海鹽、帶菌者等都有可
秋季海鮮味美,小心副溶血性弧菌來“添亂”
秋季海鮮品種豐富,肥美新鮮,海鮮愛好者們又可以一飽口福了。不過,大快朵頤之際,需要當心海產品中常見的一種細菌—副溶血性弧菌!一旦中招,噴射性水樣便的滋味可不好受!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菌,呈弧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狀,廣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積物和海產品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