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蠟酸的定義和基本物理性質
定義1:巴西蠟和棕櫚蠟中的一種含24個碳原子的飽和脂肪,飼料酸化劑;分子量:368;CAS號:557-59-5 ;基本物理性質:熔點80~88℃。沸點272℃(1.3kPa)。密度(100℃)0.820g/cm3。不溶于水,溶于熱的乙醇,溶于丙酮,易溶于苯或乙醚。......閱讀全文
木蠟酸的定義和基本物理性質
定義1:巴西蠟和棕櫚蠟中的一種含24個碳原子的飽和脂肪,飼料酸化劑;分子量:368;CAS號:557-59-5 ;基本物理性質:熔點80~88℃。沸點272℃(1.3kPa)。密度(100℃)0.820g/cm3。不溶于水,溶于熱的乙醇,溶于丙酮,易溶于苯或乙醚。
木蠟酸的來源與作用
來源與作用:存在于某些蠟和山毛櫸木焦油、褐煤中,花生油及菜籽油中含少量。用于特殊的有機合成。脂肪酸之一。是從山毛櫸、櫟樹等的焦油(tar)、花生油中以甘油酯的形態獲得的,在大部分天然脂肪中也少量(0.2—1%)存在。已知在神經組織中是作為神經鞘磷脂和角苷脂的一種組成成分。
蠟酸的基本信息
蠟酸,白色粉末或小顆粒。溶于熱醇、苯、醚、氯仿、二硫化碳和丙酮,微溶于冷醇,不溶于水。主要用作潤滑劑或特種有機合成。
木[質]素的基本定義
由許多苯基丙烷單位聚合在一起的交聯分子。在次生壁發育時木質素在細胞壁上沉積,和纖維素微纖絲相互交聯形成木質化的具有很高機械強度和韌性的細胞壁。
羊毛蠟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羊毛蠟酸英文名稱lanoceric acid定 義學名:二羥三十烷酸。一種以酯形式出現在羊毛脂中的含30個碳原子的二羥脂酸。分子式:(HO)2C29H57COOH。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蠟酸的特性和功能
蠟酸,白色粉末或小顆粒。溶于熱醇、苯、醚、氯仿、二硫化碳和丙酮,微溶于冷醇,不溶于水。主要用作潤滑劑或特種有機合成。
羊毛蠟酸的結構
中文名稱羊毛蠟酸英文名稱lanoceric acid定 義學名:二羥三十烷酸。一種以酯形式出現在羊毛脂中的含30個碳原子的二羥脂酸。分子式:(HO)2C29H57COOH。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核甙酸的基本定義
一類由嘌呤堿或嘧啶堿基、核糖或脫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種物質組成的化合物,又稱核甙酸。五碳糖與有機堿合成核苷,核苷與磷酸合成核苷酸,4種核苷酸組成核酸。核苷酸主要參與構成核酸,許多單核苷酸也具有多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如與能量代謝有關的三磷酸腺苷(ATP)、脫氫輔酶等。某些核苷酸的類似物能干擾核苷酸代謝,可
蠟酸的理化性質
性狀:白色粉末或小顆粒。密度:0.81g/ml熔點:86-89℃沸點:250℃ (760mmHg)閃點:187.698℃折光率:1.4301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熱醇、苯、醚、氯仿、二硫化碳和丙酮,微溶于冷醇。性質:可與堿反應,也可發生酯化和氨(胺)反應。
蠟酸的理化性質
性狀:白色粉末或小顆粒。密度:0.81g/ml熔點:86-89℃沸點:250℃ (760mmHg)閃點:187.698℃折光率:1.4301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熱醇、苯、醚、氯仿、二硫化碳和丙酮,微溶于冷醇。性質:可與堿反應,也可發生酯化和氨(胺)反應。
蠟的基本信息
蠟? ,是動物、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油質,常溫下為固態,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蠟是一種混合物,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熔點:48 至 157 ℃,外文名:wax。
蠟酸的合成方法和主要用途
合成方法煙草:FC,15;FC,41;BU,9。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潤滑劑或特種有機合成。
蠟酸的合成方法和主要用途
合成方法煙草:FC,15;FC,41;BU,9。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潤滑劑或特種有機合成。
多腺苷酸的基本定義
中文名稱多腺苷酸英文名稱polyadenylic acid;poly(A)定 義20個以上的腺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連接而成的多聚體。已知真核生物的信使核糖核酸的3′端都含有多腺苷酸“尾巴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核酸與基因(二級學科)
檜酸的定義和結構
中文名稱檜酸英文名稱sabinic acid定 義學名:12-羥十二烷酸。分子式:HO-CH2(CH2)10COOH。能抑制促使水果、蔬菜成熟的乙烯生成酶的活動,延長其保鮮期。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羊毛蠟的基本信息
羊毛蠟是從羊的皮脂腺分泌出來的蠟狀物,淡黃色至黃褐色蠟狀固體,略帶特殊氣味。羊毛上約含有8~16%的羊毛蠟。中文名羊毛蠟熔????點43~55℃皂化值85~114碘????值18~32
蠟醇的基本信息
蠟醇,生物蠟的一種中文名稱:二十六烷醇英文名稱:1-Hexacosanol?分子量:470.7分子式:C29H58O4理化特性:白色片狀菱形結晶,不溶于水,能與乙醇、乙醚、氯仿混溶。
二十四烷酸的結構和定義
其它名稱: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acid);分子式:CH3(CH2)22COOH定義1:巴西蠟和棕櫚蠟中的一種含24個碳原子的飽和脂肪,飼料酸化劑;分子量:368;CAS號:557-59-5 ;基本物理性質:熔點80~88℃。沸點272℃(1.3kPa)。密度(100℃)0.820g
多核苷酸的基本定義
學科:生物學詞目:多核苷酸英文:polynucleotide釋文:多核苷酸是核苷酸聚合成的鏈狀化合物。
斑鳩菊酸的結構和定義
中文名稱斑鳩菊酸英文名稱vernalic acid;vernolic acid定 義學名:環氧-十八碳-9-烯酸。存在于驅蟲斑鳩菊中的一種環氧不飽和脂肪酸。熔點為32.5℃。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嫌酸植物的定義和特點
中文名稱嫌酸植物英文名稱oxyphobes定 義酸性土壤上生長不良的植物。應用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生態與土壤肥力(二級學科)
羥基神經酸的定義和結構
中文名稱羥基神經酸英文名稱hydroxynervonic acid定 義學名:2-羥基-順-15-二十四碳單烯酸。某些腦苷脂的重要成分。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酸土植物的定義和特點
酸土植物又稱酸性土植物,是指僅適于在酸性或強酸性土壤中生長,在堿性或鈣質土壤上不能生長或生長不良的植物。由低沼澤原、高位沼澤原、石南灌木群落、苔蘚等形成的凍原群落都屬于酸土植物。這類植物大多分布在氣候冷濕的針葉林地區和酸性沼澤土上。酸土植物的生長主要是受自然界中的土壤酸堿度、氣候、母巖及土壤中的無機
鳥苷酸的定義和性質
鳥苷酸,又名一磷酸鳥苷,簡稱GMP,是RNA的組成成分。堿解RNA得到的GMP是2′-磷酸鳥苷和3′-磷酸鳥苷的混合物。用稀酸水解GMP可生成鳥嘌呤、D-核酸和磷酸。用蛇毒磷酸二酯酶處理RNA生成5′-磷酸鳥苷。在生物體內由次黃苷酸生成,此外也由鳥嘌呤或鳥苷生成。5'-鳥苷酸二鈉為無色至白色
巖芹酸的定義和作用
中文名稱巖芹酸英文名稱petroselinic acid定 義學名:十八碳-6-烯酸。主要見于傘形花科植物種子的一種稀有脂肪酸。用化學方法切除其雙鍵,可生成月桂酸及己二酸。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氨基酸和必須氨基酸的定義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營養角度,可將構成人體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分為必需氨基酸、條件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人體需要但自己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機體需要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共有9種,即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和組氨酸,其中組氨
熵的概念和基本定義
熵(拼音:shāng,希臘語:εντροπ?α (entropía),英語:entropy)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熵的概念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于1865年提出。最初是用來描述“能量退化”的物質狀態參數之一,在
蠟的來源和結構特征
通常意義上,蠟按照來源可以分為植物蠟、動物蠟、礦物蠟、合成蠟。?常見蠟的種類如下:植物蠟大豆蠟椰子蠟木蠟楊梅蠟小燭樹蠟/堪地里蠟日本精蠟棕櫚蠟米糠蠟荷荷芭油蓖麻蠟動物蠟蜂蠟蟲白蠟/中國蠟羊毛蠟黃蜂蠟鯨蠟礦物蠟褐煤蠟石蠟地蠟/石蠟合成蠟果凍蠟費托蠟聚乙烯蠟?(PE蠟)聚丙烯蠟?(PP蠟)乙烯一乙酸乙烯
蠟的來源和結構特征
蠟 ,是動物、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油質,常溫下為固態,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蠟是一種混合物,是幾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熔點:48 至 157 ℃
二十四烷酸的基本信息
其它名稱: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acid);分子式:CH3(CH2)22COOH定義1:巴西蠟和棕櫚蠟中的一種含24個碳原子的飽和脂肪,飼料酸化劑;分子量:368;CAS號:557-59-5 ;基本物理性質:熔點80~88℃。沸點272℃(1.3kPa)。密度(100℃)0.8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