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適應癥
造血干細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種高風險治療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惡性血液疾病的治療,也試用于非惡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統疾病,如重癥難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實體瘤等。 (1)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2) 血液系統非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范可尼貧血、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貧血、骨髓纖維化、重型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無巨核細胞性血小板減少癥等。 (3) 其它實體瘤:乳腺癌、卵巢癌、睪丸癌、神經母細胞瘤、小細胞肺癌等。 (4)免疫系統疾病: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癥、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癥,因而非血液系統疾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還未被廣泛接受。 分類 (1) 按照采集造血干細胞的來源不同分為:骨髓移植、臍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等。 (2)按照供體與受體的關系分為:自體骨髓移植/臍血移植......閱讀全文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適應癥
造血干細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種高風險治療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惡性血液疾病的治療,也試用于非惡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統疾病,如重癥難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實體瘤等。 (1)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適應癥
造血干細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種高風險治療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惡性血液疾病的治療,也試用于非惡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統疾病,如重癥難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實體瘤等。 (1)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的適應癥
早期的HSCT的主要適應癥是各種原因的造血系統疾病,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多種惡性疾病和非惡性疾病的治療,同時在基因治療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惡性疾病:?惡性血液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少見類型白血病、MOS 、多發骨髓病、HD等。?惡性非血液病?乳腺
有關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適應癥的介紹
造血干細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種高風險治療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惡性血液疾病的治療,也試用于非惡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統疾病,如重癥難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實體瘤等。 (1)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移植處理的介紹
在造血干細胞移植前,患者須接受一個療程的大劑量化療或聯合大劑量的放療,這種治療稱為預處理(conditioning),這是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中心環節之一。預處理的主要目的為:(1)為造血干細胞的植入騰出必要的空間;(2)抑制或摧毀體內免疫系統,以免移植物被排斥;(3)盡可能清除基礎疾病,減少復發。
關于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移植歷史的介紹
造血干細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細胞移植、臍血干細胞移植。由于骨髓為造血器官,早期進行的均為骨髓移植。1958年法國腫瘤學家Mathe 首先對放射性意外傷者進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應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療了一例重癥聯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紀70年代后,隨著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
簡述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移植輸血的內容
為確保受者安全,應維持血小板不低于20×109/L,對有活動性出血或需要進行有創性操作時,血小板應維持在50×109/L以上。血紅蛋白應維持在 70g/L以上。最好采用成分輸血。為避免輸血后的GvHD,所有血制品必須先進行放射(15-20Gy)以滅活T淋巴細胞,或用白細胞過濾器以去除淋巴細胞,這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歷史
造血干細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細胞移植、臍血干細胞移植。由于骨髓為造血器官,早期進行的均為骨髓移植。1958年法國腫瘤學家Mathe 首先對放射性意外傷者進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應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療了一例重癥聯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紀70年代后,隨著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
聚焦造血干細胞移植
編者按: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將健康的造血干細胞輸注給放、化療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態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統重建。HSCT由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紀50~70年代逐漸引入臨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廣泛用于血液疾病。本報特此
造血干細胞移植處理
在造血干細胞移植前,患者須接受一個療程的大劑量化療或聯合大劑量的放療,這種治療稱為預處理(conditioning),這是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中心環節之一。預處理的主要目的為:(1)為造血干細胞的植入騰出必要的空間;(2)抑制或摧毀體內免疫系統,以免移植物被排斥;(3)盡可能清除基礎疾病,減少復發。
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
(1)自體骨髓移植(ABMT)或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APBCT):ABMT和APBSCT治療CML的目的主要是延長慢性期或使晚期病人重新回到慢性期,從而延長病人的生存期。 (2)同基因骨髓移植:此種BMT是對CML病進行BMT治療和最早嘗試。 (3)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同種異基因骨髓移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移植預防措施的介紹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的主要并發癥,是由供者T淋巴細胞受到受者抗原刺激后活化進而攻擊受者組織和器官而產生損傷,發生于100天以內的為急性GVHD,超過100天以后發生的為慢性GVHD。 GVHD的發生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因此,積極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適應證
1.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主要適應證包括: (1)惡性腫瘤疾病: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及多發性骨髓瘤。 (2)非惡性血液病:如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Faconi貧血、地中海貧血、純紅再障,以及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貧血。 (
有關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介紹
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通過大劑量放化療預處理,清除受者體內的腫瘤或異常細胞,再將自體或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給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統。廣泛應用于惡性血液病、非惡性難治性血液病、遺傳性疾病和某些實體瘤治療,并獲得了較好的療效。 移植準備 移植前患者的準備 患者進入移植倉前,要進
造血干細胞移植指征
第一次完全緩解期,有HLA相合供者的成人ALL,高危型兒童ALL,除M3之外的AML。病人年齡50歲以下。 如無合適供髓者可選擇自體骨髓移植(ABMT)或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APBSCT)。 M3——早幼粒——DIC——POX(+++)——全反式維甲酸 M5——單核——牙齦——POX(+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方法和意義
造血干細胞移植。人類造血干細胞形態上類似于小淋巴細胞,在骨髓中僅占有核細胞的1%左右。人類造血干細胞來自胚胎期卵黃囊的間皮細胞,是人體內最獨特的體細胞群。跟APSC多能細胞一樣,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它也是維持生命不息的最基本動力,多功能活化細胞抗衰老就是通過利用由自體采集的組
專家觀點:聚焦造血干細胞移植
編者按: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將健康的造血干細胞輸注給放、化療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態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統重建。HSCT由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紀50~70年代逐漸引入臨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廣泛用于血液疾病。本報特此梳理
專家觀點:聚焦造血干細胞移植
編者按: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將健康的造血干細胞輸注給放、化療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態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統重建。HSCT由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紀50~70年代逐漸引入臨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廣泛用于血液疾病。本報特此梳理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相關分類的介紹
(1) 按照采集造血干細胞的來源不同分為:骨髓移植、臍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等。 (2)按照供體與受體的關系分為:自體骨髓移植/臍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異體骨髓移植/臍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異體移植又稱異基因移植,當供者是同卵雙生供者時,又稱同基因移植。 (3)根據供者
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
骨髓移植技術的發現生命科學是二十世紀發展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已經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 1957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多納爾.托瑪斯發現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體內,可以治療造血功能障礙。這一技術的發現,使多納爾.托瑪斯本人榮獲了諾貝爾獎。這一技術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并已成為根治白血病等病的
簡述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植活鑒定
植活標準:回輸造血干細胞后,血細胞持續下降然后再回升,當中性粒細胞連續3天超過0.5×109/L,為白細胞植活;在不進行血小板輸注的情況下,血小板計數連續7天大于20×109/L為血小板植活。 植活鑒定:可根據供、受者之間性別、紅細胞血型和HLA的不同,分別通過細胞學和分子遺傳學(FISH技術
造血干細胞移植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什么是造血干細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泛指將各種來源的正常造血干細胞在患者接受超劑量化(放)療后,通過靜脈輸注移植入受體內,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細胞,從而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移植過程中的危險因素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外周血采集的相關介紹
在人體穩態情況下,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數量很少,不能采集到滿足造血干細胞移植所需的足量的造血干細胞。通常在大劑量化療后血象恢復期或體內應用細胞因子如G-CSF后外周血中可有高比例的造血干細胞,我們稱這一過程為“造血干細胞動員”,動員到外周血的造血干細胞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采集,可獲得足夠數量的造血干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HLA配型的介紹
骨髓移植成敗的關鍵之一是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問題,如果骨髓供者與患者(受者)的HLA不相合,便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排異反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HLA遺傳方式是從父母各得到“一串基因”,目前實驗室常規進行檢測的為A、B、C、DRB1等基因。父親或母的兩串HLA基因可隨機分配給每一個子女。所以
簡述心臟移植的適應癥
1.終末期心力衰竭,經系統的內科治療或常規外科手術均無法使其治愈。如果不進行心臟移植,預測壽命達到1年的可能性小于50%。 2.其他臟器(肝、腎、肺等)無不可逆性損傷。 3.患者及其家屬能理解與積極配合移植手術治療。 4.適合心臟移植的常見病癥:①晚期原發性心肌病,包括擴張型、肥厚型及限制
造血干細胞移植持續緩解HIV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50.shtm
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突破獲國際贊譽
正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在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取得的突破獲國際專家和媒體關注,為白血病治療帶來新思路。 白血病治療的難題是不易為患者找到合適的移植用骨髓,兄弟姐妹之間白細胞抗原相合幾率僅為25%,非血緣供者捐獻成功率更低。由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領導的
我國首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成功
科技日報訊 (朱蕓 記者李穎)記者從天津市腫瘤醫院獲悉,日前該院血液科的移植治療團隊與兒童腫瘤科密切合作,實施“清髓性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成功救治一名復發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兒。據悉,該類病例目前在國內兒童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中尚未見報道,這次在兒童霍奇金淋巴瘤治療方面的突破,為血液腫瘤治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概述與?適應證是什么?
造血干細胞移植(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最為有效的方法,此外,許多惡性腫瘤和遺傳性疾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可通過此方法獲得治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本質是將正常的造血干細胞植入患者體內,利用造血干細胞具有不斷自我復制和分化的能力來重建患者造血功能。
造血干細胞移植骨髓采集的相關處理問題
1)骨髓采集的方法:供者術前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況。還應加強營養,但不要食油膩食物,以防骨髓血中脂肪過多,造成骨髓血回輸困難。采集骨髓血前一天需住院,住院當天晚上進半流食,麻醉師將進行相關檢查,告知麻醉期間的相關問題及注意事項,供者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采集骨髓血前12h應禁食、禁水。供者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