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肱骨大結節骨折的臨床表現
1.疼痛 于肩峰下方有痛感及壓痛,但無明顯傳導叩痛。 2.腫脹 由于骨折局部出血及創傷性反應,顯示肩峰下方腫脹。 3.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活動受限,尤以外展外旋時最為明顯。......閱讀全文
簡述肱骨大結節骨折的臨床表現
1.疼痛 于肩峰下方有痛感及壓痛,但無明顯傳導叩痛。 2.腫脹 由于骨折局部出血及創傷性反應,顯示肩峰下方腫脹。 3.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活動受限,尤以外展外旋時最為明顯。
如何診斷肱骨大結節骨折?
1.外傷史 多見于生活及交通(步行滑倒居多)意外。 2.臨床表現 以肩部的腫、痛及活動受限為主。 3.影像學檢查 主要是X線平片,包括正位、側位及軸位,三維CT重建可以直觀觀察骨折情況,一般勿需磁共振檢查。
關于肱骨大結節骨折的病因分析
肱骨大結節骨折,少數為單獨發生,大多系肩關節前脫位時并發,故診斷時應注意有無肩關節脫位。 多為直接暴力、間接暴力所致。據致傷的暴力及合并傷可分為四種類型: 1.無移位的單純肱骨大結節骨折 此種骨折多為直接暴力撞擊于肱骨大結節,即當跌倒時肩部外側著地引起骨折,骨折塊很少有嚴重移位或無移位。
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的相關介紹
1.無移位的肱骨大結節骨折 不需特殊處理,三角巾懸吊傷肢2周即可,并盡早加強傷肢功能鍛煉。如合并肩關節前脫位者,肩關節整復后,大結節骨折亦復位者,可按肩關節前脫位治療。 2.有移位的肱骨大結節骨折 如合并肱骨外科頸骨折,可按肱骨外科頸骨折復位固定處理。如肱骨大結節骨折塊向上移位至肱骨頭以上
簡述肱骨干骨折的臨床表現
1.疼痛 表現為局部疼痛及傳導叩痛等,一般均較明顯。 2.腫脹 完全骨折,尤其粉碎型者局部出血可多達200毫升以上,加之創傷性反應,因此局部腫脹明顯。 3.畸形 在創傷后,患者多先發現上臂出現成角及短縮畸形,除不完全骨折外,一般多較明顯。 4.異常活動 多于傷后立即出現。 5.血
簡述肱骨髁間骨折的臨床表現
肘關節外傷后有劇烈疼痛,壓痛廣泛,腫脹明顯,可伴有皮下淤血。骨折移位嚴重者可有肱骨下端橫徑變寬,重疊移位重者可有上臂短縮畸形。肘關節呈半伸位,前臂旋前,肘后三角形骨性結構紊亂,可觸及骨折塊,骨擦感明顯。有時可合并神經、血管損傷,檢查時應予以注意。 Riseborough及Radin依骨折的移位
簡述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
患者多見于兒童,有外傷史,傷后肘關節局部不能活動,腫脹明顯。肘部骨性三角關系存在,表示未脫位。肘處于半屈位,肘窩飽滿。有時可在肘窩觸到肱骨骨折端。如因腫脹、疼痛重無法做仔細檢查,應迅速拍X線正、側位片以確定骨折及移位情況。 在5~6歲以下的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應注意和肱骨遠端全骺分離相鑒別。因肱
簡述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表現
與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癥狀多較嚴重。 1.腫脹 因骨折位于關節外,局部腫脹較為明顯,尤以內收型及粉碎型者為甚。 2.疼痛 除外展型者外,多較明顯,尤以活動時明顯且伴有環狀壓痛及叩痛。 3.活動受限 以后二型為最嚴重。 4.其他 注意有無神經血管受壓癥狀。錯位明顯者患肢可出現
肱骨大結節骨折合并肩關節后脫位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1,男,72歲。2017年5月12日騎自行車摔傷左肩。外院行X線檢查,診斷為肱骨大結節骨折,給予保守治療。石膏固定1個月后開始功能鍛煉。但一直感覺肩關節疼痛,肩關節功能差,睡眠受到嚴重影響。2017年8月17日就診于北京積水潭醫院,體格檢查發現左肩關節前方空虛,后方飽滿,前屈上舉可達80
肱骨外髁骨折的臨床表現
外側腫脹,并逐漸擴散,可以整個關節。骨折脫位型腫脹最嚴重。肘外側出現瘀斑,逐漸擴散可達腕部。傷后2~3天皮膚出現水泡。肘外側明顯壓痛,甚至可發生肱骨下端周圍壓痛。移位型骨折,可能觸到骨擦音及活動骨塊。可發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寬,肘后三點關系改變,肘關節活動喪失。被動活動時疼痛加重,旋轉功能一般不
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見于兒童,有外傷史,傷后肘關節局部不能活動,腫脹明顯。肘部骨性三角關系存在,表示未脫位。肘處于半屈位,肘窩飽滿。且可在肘窩觸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腫脹、疼痛重無法作仔細檢查,應迅速拍X線正、側位片以確定骨折及移位情況。 單純肱骨小頭骨折,則在X線片上可以橈骨縱軸線不通過肱骨小
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表現
患肩腫脹,前、內側常出現瘀血斑。骨折有錯位時,上臂較健側略短,可有外展或內收畸形。大結節下部骨折處有明顯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護下可活動肩關節。注意與肩關節脫位鑒別。如合并臂叢、腋動靜脈及腋神經損傷,可出現相應體征。
急性肩關節脫位伴肱骨大結節骨折并肩袖損傷病例分析
創傷性肩關節脫位臨床多見,以前脫位為主,上脫位罕見。2019年6月四川省人民醫院收治1例因車禍引起的肩關節上脫位伴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并肩袖損傷患者,閉合復位失敗,行手術治療。手術切開,牽引復位肱骨頭;復位撕脫的肱骨大結節并固定;修復肩袖。術后6個月隨訪患肩功能恢復正常。現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男,
簡述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方法
1.Rush針固定 適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目前已較少適用。 2.Kuntscher固定針 屬髓內針的一種,適用于肱骨中上1/3骨折。留于骨外的針尾,可影響肩或肘關節的活動,故臨床上使用不普遍。 3.外固定架固定 適用于開放骨折伴有廣泛的軟組織挫傷或燒傷的病例。也適用于無法進行堅強內固
一例肱骨大結節骨折術后克氏針游走至骶尾部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大結節骨折術后克氏針游走至骶尾部的原因,提出解決措施。方法報告1例肱骨大結節骨折術后克氏針游走至骶尾部病例。結果本例因肱骨大結節骨折的行克氏針內固定術,術后6個月出現骶尾部疼痛,X線提示克氏針游走至骶尾部。結論肱骨大結節骨折術后克氏針游走至骶尾部,給患者帶來再次手術痛苦。應予以重視。肱骨
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診斷及臨床表現
診斷 手或肘部著地摔傷史或肩部直接暴力擊傷史,肩部疼痛,活動加重。X 線片可確診,且可顯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 臨床表現 患肩腫脹,前、內側常出現瘀血斑。骨折有錯位時,上臂較健側略短,可有外展或內收畸形。大結節下部骨折處有明顯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護下可活動肩關節。注意
簡述肱骨內上髁骨折的鑒別診斷
本病根據其外傷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一般能夠做出診斷,但對于一些特殊的情況,則仍然需要仔細的鑒別。尤其是要與肱骨內上髁骨骺相鑒別,肱骨內上髁骨骺在6~10歲時出現,18歲左右閉合,但亦有不閉合者,應注意與骨折鑒別。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和肱骨遠端關節內骨折診療分析
肱骨骨折臨床較常見,按照骨折部位分為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和肱骨遠端骨折。多節段肱骨骨折臨床較少見,多為個案報道,包括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肱骨近端合并肱骨遠端骨折、肱骨干合并肱骨遠端骨折。2014年5月30日我院收治1例同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和肱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患者。目前國內外較少見文獻報
肱骨干骨折臨床路徑
? 一、肱骨干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閉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8.52/79.11/79.31)。??? (二)診斷依據。??? 根據《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臨床醫學專用
肱骨髁骨折臨床路徑
? 一、肱骨髁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閉合性肱骨髁骨折(ICD-10:S42.401)??? 行肱骨髁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8.52/79.11/79.31)。??? (二)診斷依據。??? 根據《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臨床醫學專用
怎樣預防肱骨干骨折?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傷性因素引起,故平時要注意安全。而本病預防的重點是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易合并橈神經損傷,術前需詳細檢查,術中應避免損傷。不同平面骨折,移位方向不同,須根據X線片進行復位固定。骨折端過度分離者易發生骨不連接形成假關節。骨折固定后早期進行上臂肌肉主動舒縮活動,并在傷后
肱骨外髁骨折的概述
在兒童肘部骨折中較常見。實際是外髁骨骺分離。其發生率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關節內骨折。根據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骨科統計,1970~1980年兒童肘部損傷共9427例,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29例占總數的6.7%。男女之比為3.3∶1,左側多于右側。最小發病年齡為1歲,最大發病年齡統計到14歲。好發
肱骨髁上骨折的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遠端內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兒最多見,約占小兒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發年齡為5~12歲當肱骨髁上骨折處理不當時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或肘內翻畸形雖然各種治療方法都有改進或提高,使危害嚴重的Volkmann缺血性
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概述
肱骨外科頸位于解剖頸下方2~3cm,是肱骨頭松質骨和肱骨干皮質骨交界的部位,很易發生骨折。各種年齡均可發生,老年人較多
肱骨髁間骨折的簡介
肱骨髁間骨折是肘關節的一種嚴重損傷,好發于青壯年,骨折常呈粉碎性,閉合復位困難,開放復位缺乏有效的內固定,出現肘關節功能障礙、骨不連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見,無論采用閉合手法復位,還是手術開放復位,其最終效果都不十分滿意。
肱骨外髁骨折的檢查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 X線檢查表現: X線照片顯示肱骨小頭的骨折線多超過化骨核的1/2,或不通過小頭化骨核,而通過肱骨小頭與滑車間溝的軟骨在干骺端處有一骨折線。骨折塊可向外側移位。骨折脫位型X線片,正位片顯示骨折塊連同尺橈骨可向橈側或尺側移位,側位片顯示可向后側移位,偶可
左側肱骨上段及大結節結核延遲診斷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58歲,因左肩關節疼痛半年于2018年6月10日入院,曾在當地診所診斷為肩周炎,行多次康復理療后未見明顯好轉。專科檢查:左肩關節無明顯腫脹,皮溫無升高,未見明顯瘀斑,左肩關節活動輕度受限,以外展、后伸為主,雙上肢肌力、肌張力及皮膚感覺無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結核桿菌抗體(-),類風
如何診斷肱骨外科頸骨折?
1.外傷史 多種暴力均可引起。 2.臨床表現 主要依據肩部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等。 3.影像學檢查 常規X線片可顯示肱骨外科頸骨折線及成角畸形與移位情況,大多可明確診斷;一般不需要行磁共振、CT等檢查。
什么是肱骨外髁骨折
兒童的肱骨外髁骨折是肘部損傷中最常見的骨骺骨折,它在全部肘部骨折中的發生率中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而居第二位。它的性質是關節內的骺損傷,治療上于肱骨髁上骨折區別很大,要求解剖復位恢復關節面平滑以避免后遺癥。 骨折分型有兩種:第一種分型方法是按照骨折線的解剖部位和走行方向進行分型,一型骨折線經肱骨和
關于肱骨干骨折的病因分析
直接暴力、間接暴力、旋轉暴力均可致該骨骨折。 1.直接暴力 如打擊傷、擠壓傷或火器傷等,多發生于中1/3處,多為橫行骨折、粉碎骨折或開放性骨折,有時可發生多段骨折。 2.間接暴力 如跌倒時手或肘著地,地面反向暴力向上傳導,與跌倒時體重下壓暴力相交于肱骨干某部即發生斜行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