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間骨折的簡介
肱骨髁間骨折是肘關節的一種嚴重損傷,好發于青壯年,骨折常呈粉碎性,閉合復位困難,開放復位缺乏有效的內固定,出現肘關節功能障礙、骨不連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見,無論采用閉合手法復位,還是手術開放復位,其最終效果都不十分滿意。......閱讀全文
肱骨髁間骨折的簡介
肱骨髁間骨折是肘關節的一種嚴重損傷,好發于青壯年,骨折常呈粉碎性,閉合復位困難,開放復位缺乏有效的內固定,出現肘關節功能障礙、骨不連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見,無論采用閉合手法復位,還是手術開放復位,其最終效果都不十分滿意。
治療肱骨髁間骨折的相關介紹
1.手法復位石膏托固定 適用于Ⅰ、Ⅱ型骨折有輕度分離的骨折。 2.牽引 不能閉合復位或某種原因未能及時治療的開放損傷者,可行尺骨鷹嘴牽引,結合閉合整復,在牽引過程中即可早期開始功能練習。牽引一般4~6周,或4周去掉牽引后再用石膏托保護制動2周。 3.切開復位 為了準確復位和早期功能鍛煉
關于肱骨髁間骨折的檢查診斷介紹
檢查 肘部正側位X線片,可以明確診斷,并顯示骨折類型和移位程度。CT三維重建可以更直觀地顯示骨折部位及以移位情況。 診斷 外傷史,傷后肘部劇烈疼痛,壓痛廣泛,腫脹明顯。肘呈半伸位,前臂旋前,肘后三角形骨性結構紊亂,可觸及骨折塊,骨擦感明顯。肘部正側位X線片,可明確診斷,并顯示骨折類型和移位
簡述肱骨髁間骨折的臨床表現
肘關節外傷后有劇烈疼痛,壓痛廣泛,腫脹明顯,可伴有皮下淤血。骨折移位嚴重者可有肱骨下端橫徑變寬,重疊移位重者可有上臂短縮畸形。肘關節呈半伸位,前臂旋前,肘后三角形骨性結構紊亂,可觸及骨折塊,骨擦感明顯。有時可合并神經、血管損傷,檢查時應予以注意。 Riseborough及Radin依骨折的移位
關于肱骨內上髁骨折的簡介
肱骨內上髁骨折是肘部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肘關節骨折的10%,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與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損傷的第三位。骨折多發生在少年和兒童。這個年齡組,肱骨內上髁系屬骨骺,尚未與肱骨下端融合,故易于撕脫,通稱肱骨內上髁骨骺撕脫骨折。
肱骨髁骨折臨床路徑
? 一、肱骨髁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閉合性肱骨髁骨折(ICD-10:S42.401)??? 行肱骨髁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8.52/79.11/79.31)。??? (二)診斷依據。??? 根據《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臨床醫學專用
肱骨外髁骨折的概述
在兒童肘部骨折中較常見。實際是外髁骨骺分離。其發生率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關節內骨折。根據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骨科統計,1970~1980年兒童肘部損傷共9427例,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29例占總數的6.7%。男女之比為3.3∶1,左側多于右側。最小發病年齡為1歲,最大發病年齡統計到14歲。好發
肱骨髁上骨折的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遠端內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兒最多見,約占小兒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發年齡為5~12歲當肱骨髁上骨折處理不當時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或肘內翻畸形雖然各種治療方法都有改進或提高,使危害嚴重的Volkmann缺血性
肱骨外髁骨折的檢查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 X線檢查表現: X線照片顯示肱骨小頭的骨折線多超過化骨核的1/2,或不通過小頭化骨核,而通過肱骨小頭與滑車間溝的軟骨在干骺端處有一骨折線。骨折塊可向外側移位。骨折脫位型X線片,正位片顯示骨折塊連同尺橈骨可向橈側或尺側移位,側位片顯示可向后側移位,偶可
什么是肱骨外髁骨折
兒童的肱骨外髁骨折是肘部損傷中最常見的骨骺骨折,它在全部肘部骨折中的發生率中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而居第二位。它的性質是關節內的骺損傷,治療上于肱骨髁上骨折區別很大,要求解剖復位恢復關節面平滑以避免后遺癥。 骨折分型有兩種:第一種分型方法是按照骨折線的解剖部位和走行方向進行分型,一型骨折線經肱骨和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析
病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間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于運動傷、生活傷和交通事故。通常將骨折分為伸直型和屈曲型,根據骨折移位情況伸直型又分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橈偏型。 檢查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對患者使用X線檢查時,除正、側位X線攝片外,尚應根據傷情拍攝特殊體位相,尚應酌情行體
肱骨外髁骨折的發病機理
傷因基本上與肱骨髁上骨折相同。多由間接復合外力造成當兒童撞倒時手掌著地,前臂多處于旋前,肘關節稍屈曲位,大部分外力沿橈骨傳至橈骨頭,再撞擊肱骨外髁骨折而發生骨折。同時多合并肘外翻應力,伸肌牽拉等因素而形成骨折,骨折線由外髁上部斜向下內達滑車橈側部,骨塊常包括橈側干骺端骨片,肱骨小頭骨骺和滑車橈側
肱骨外髁骨折的鑒別診斷
本病主要表現為患外的腫脹、疼痛,臨床上具有相似的癥狀的需要進行鑒別的疾病包括以下兩種: 1、肱髁上骨折; 2、肱骨下端全骨骺分離。 一般用X線檢查可以鑒別,對難以區別的病例,可使用CT檢查來幫助診斷。
肱骨髁上骨折的鑒別診斷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肘關節可部分活動,肘后三角無變化,上臂短縮、前臂正常。 2、肘關節脫位:肘關節彈性固定,肘后三角有變化,上臂正常、前臂短縮。 3、在5~6歲以下的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應注意和肱骨遠端全骺分離相鑒別。因肱骨小頭的骨化中心在1歲左右出現,而滑車的骨化中心在10歲左
肱骨髁上骨折有哪些檢查
肱骨髁上骨折的檢查主要為以下幾種: 1.外傷史:以生活及運動意外為多發,且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2.臨床表現:以肘部腫脹(多較明顯)、劇痛及活動受限為主,髁上部位壓痛明顯,并可觸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動。肘關節骨性標志肘后三角關系正常時,關節正、側位片可顯示骨折的類型和移位程度。同時應常規檢查
肱骨外髁骨折的臨床表現
外側腫脹,并逐漸擴散,可以整個關節。骨折脫位型腫脹最嚴重。肘外側出現瘀斑,逐漸擴散可達腕部。傷后2~3天皮膚出現水泡。肘外側明顯壓痛,甚至可發生肱骨下端周圍壓痛。移位型骨折,可能觸到骨擦音及活動骨塊。可發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寬,肘后三點關系改變,肘關節活動喪失。被動活動時疼痛加重,旋轉功能一般不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有哪些
(一)無移位肱骨外科頸骨折: 無移位肱骨外科頸骨折包括裂縫型和無移位嵌入型骨折。直接暴力較小,可產生裂縫骨折。跌倒時,上肢伸直外展,手掌觸地,兩骨折斷端嵌入而無移位產生無移位嵌入骨折。 (二)外展型骨折: 間接暴力造成骨折。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觸地在外科頸處發生骨折。骨折近端內收,骨
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見于兒童,有外傷史,傷后肘關節局部不能活動,腫脹明顯。肘部骨性三角關系存在,表示未脫位。肘處于半屈位,肘窩飽滿。且可在肘窩觸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腫脹、疼痛重無法作仔細檢查,應迅速拍X線正、側位片以確定骨折及移位情況。 單純肱骨小頭骨折,則在X線片上可以橈骨縱軸線不通過肱骨小
關于肱骨髁上骨折的癥狀表現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遠端內外髁上方的骨折。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以小兒最多見,多發年齡為5~12歲。當肱骨髁上骨折處理不當時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或肘內翻畸形。雖然各種治療方法都有改進或提高,使危害嚴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已明顯減少,但仍不斷發生肘內翻畸形,發生率仍然較
治療肱骨髁上骨折的方式介紹
本病的治療需根據病情的不同給于相應的治療: 1.青枝骨折 骨折端無移位,若前傾角消失,不需復位;前傾角增大,在臂叢麻醉或全麻下,輕柔手法復位,長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叢或全麻下手法復位,長臂石膏固定4~6周。 3.牽引治療 適用于骨折超過24~48小時,
簡述肱骨內上髁骨折的鑒別診斷
本病根據其外傷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一般能夠做出診斷,但對于一些特殊的情況,則仍然需要仔細的鑒別。尤其是要與肱骨內上髁骨骺相鑒別,肱骨內上髁骨骺在6~10歲時出現,18歲左右閉合,但亦有不閉合者,應注意與骨折鑒別。
簡述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
患者多見于兒童,有外傷史,傷后肘關節局部不能活動,腫脹明顯。肘部骨性三角關系存在,表示未脫位。肘處于半屈位,肘窩飽滿。有時可在肘窩觸到肱骨骨折端。如因腫脹、疼痛重無法做仔細檢查,應迅速拍X線正、側位片以確定骨折及移位情況。 在5~6歲以下的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應注意和肱骨遠端全骺分離相鑒別。因肱
治療肱骨內上髁骨折的方法介紹
無移位的肱骨內上髁骨折,無需復位,僅用長臂石膏托或超關節小夾板固定3~4周,拆除石膏或夾板后進行功能鍛煉。Ⅱ度以上骨折應先利用手法復位,失敗者再手術。 1.手法復位。 2.經皮撬撥復位固定 除Ⅰ度骨折一般不會移位外,其他類型骨折復位后不穩定,可發生再移位,在這種情況下,可采用閉合穿針固定;
肘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肱骨髁間骨折內固定術后骨不愈合...
肘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肱骨髁間骨折內固定術后骨不愈合病例分析老年肱骨髁間粉碎骨折,是臨床中處理比較困難的一種骨折。隨著內固定設計的發展及材料的不斷改進,目前大多采取切開復位,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但由于老年人大多伴有骨質疏松,骨愈合能力弱,骨折較粉碎容易出現骨缺損,因此雖然內固定在不斷進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和手術治療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骨折。占肘部損傷的60%左右。肱骨髁上骨折大部分是兒童摔倒時,手掌撐地,肘關節強力過伸,使得尺骨鷹嘴在髁部形成支點,導致肱骨髁上薄弱處骨皮質斷裂。肱骨髁上骨折按照Gartland分型可分為三型。GartlandⅠ型:無移位;GartlandⅡ型:部分移位,后側皮質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發癥的介紹
1.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 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見而嚴重的并發癥。其早期癥狀為劇烈疼痛,橈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末梢循環不良,手部皮膚蒼白發涼,被動伸直屈曲手指時引起劇痛等。應立即將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經短時間觀察后血運無改善者,應及時探查肱動脈。痙攣的動脈可用溫鹽水濕敷,動脈用普魯卡因
肱骨內上髁骨折的發病原因介紹
常為平地跌倒或投擲運動致傷。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可分為4度。 Ⅰ度損傷:僅有骨折或骨骺分離,移位甚微。 Ⅱ度損傷:骨塊向下有移位,并向前旋轉移位,可達關節水平。 Ⅲ度損傷:骨折塊嵌夾在關節內,并有肘關節半脫位。 Ⅳ度損傷:肘關節后脫位或后外側脫位,骨塊夾在關節內。
關于肱骨內上髁骨折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主要進行查體及X線檢查: 1.全面體檢 注意有無休克、軟組織傷、出血、檢查創口大小、形狀、深度及污染情況。有無骨端外露,有無神經、血管、顱腦、內臟損傷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對嚴重傷員必須快速進行。 2.X線檢查 除肘關節正、側位X線攝片外,尚應根據傷情拍攝特殊體位像及健側肘關節正
肱骨內上髁、外髁骨折合并尺骨近端撕脫骨折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16歲。主因右肘部摔傷,疼痛、不敢活動1d于2019年4月1日入院。入院查體:右肘部腫脹明顯,未見畸形,未見皮擦傷,內側可見青紫色瘀斑。右肘后側及內外側壓痛明顯,可觸及異常活動及骨擦感。右肘關節因痛拒動,右肩、腕關節活動正常。右橈動脈搏動可觸及,手指活動、感覺及末梢血運正常。右肘關
關于肱骨髁上骨折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介紹
一、診斷 主要依據以下內容: 1.外傷史 以生活及運動意外為多發,且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2.臨床表現 以肘部腫脹(多較明顯)、劇痛及活動受限為主,并應特別注意有無血管損傷。 3.影像學檢查 常規正、側位X線片即可確診及分型。 二、鑒別診斷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需與肘關節脫位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