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骨質疏松的檢查和診斷介紹
檢查 雙能X線吸收法(DXA)的測定值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臨床上推薦的測量部位是腰椎1~4、總髖部和股骨頸。T值=(測定值-同性別同種族正常成人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 診斷 1.骨質疏松癥(osteoprosis)以絕經期婦女及老年人的原發性骨質疏松最為多見,繼發于其他疾病的繼發性骨質疏松較少見。 2.常見癥狀是背痛,多見于胸段和下腰段。 3.X線檢查見最明顯的骨質疏松部位是胸椎和腰椎。椎體的塌陷可表現為魚尾樣雙凹形或楔形變,椎體有時甚至完全壓扁。 4.骨計量學檢查或定量組織形態學測量。能觀察到骨代謝及骨量的異常變化。......閱讀全文
關于骨質疏松的檢查和診斷介紹
檢查 雙能X線吸收法(DXA)的測定值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臨床上推薦的測量部位是腰椎1~4、總髖部和股骨頸。T值=(測定值-同性別同種族正常成人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 診斷 1.骨質疏松癥(osteoprosis)以絕經期婦女及老年人的原發性骨質疏松最為多見
骨質疏松的診斷檢查
絕經后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癥、腎性骨營養不良、兒童的成骨不全、轉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
關于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檢查介紹
1.骨吸收生化指標 尿Ca/Cr、尿HOP/Cr:Ⅰ型膠原吡啶交聯物及末端肽、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2.骨形成生化指標 血清堿性磷酸酶(ALP)及骨堿性磷酸酶(bAIP)、血清骨鈣素(BGP)、血清Ⅰ型膠原前肽。 3.骨密度(BMD)測定 WHO于1994年修訂骨量測定值
骨質疏松的輔助檢查及診斷方法
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介紹
1.骨質疏松癥(osteoprosis)以絕經期婦女及老年人的原發性骨質疏松最為多見,繼發于其他疾病的繼發性骨質疏松較少見。 2.常見癥狀是背痛,多見于胸段和下腰段。 3.X線檢查見最明顯的骨質疏松部位是胸椎和腰椎。椎體的塌陷可表現為魚尾樣雙凹形或楔形變,椎體有時甚至完全壓扁。 4.骨計量
骨質疏松的鑒別診斷
1.骨軟化癥 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和骨質疏松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癥。生化改變較骨質疏松明顯。 (1)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軟化癥則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堿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腎性
骨質疏松的診斷方法
絕經后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癥、腎性骨營養不良、兒童的成骨不全、轉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
骨質疏松的鑒別診斷
1.骨軟化癥 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和骨質疏松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癥。生化改變較骨質疏松明顯。 (1)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軟化癥則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堿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腎性
骨質疏松的診斷方法
絕經后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癥、腎性骨營養不良、兒童的成骨不全、轉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
骨質疏松的鑒別診斷
1.骨軟化癥 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和骨質疏松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癥。生化改變較骨質疏松明顯。 (1)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軟化癥則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堿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腎性
骨質疏松的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
骨質疏松的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
骨質疏松的輔助檢查
(1)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①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
骨質疏松的介紹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代謝性骨病,以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及骨微結構改變為特征,多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的嚴重后果為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輕微創傷時或日常活動中即可發生的骨折,以脊柱、髖部和前臂為好發部位。發生骨折會導致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疼痛的鑒別診斷
? 1、骨質疏松與疼痛之間的關系??? 骨質疏松癥,或稱骨質密度/強度降低,是一種以骨數量和質量發生變化為特征的疾病,與年齡、勞動強度和激素的分泌缺陷(雌激素,睪酮和表雄酮)有關。目前,老年婦女中骨質疏松癥的比率估計約29 % 。然而,只有13 %的老年婦女被確診。經典的骨質疏松是無疼痛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
?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臨床上用于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通用指標是:發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測定骨強度的臨床手段。??? 1.脆性骨折:是骨強度下降的最終體現,有過脆性骨折臨床上即
關于骨質疏松的外科治療介紹
(1)微創手術經皮椎體成形術(vertibroplasty)和后凸成形術(kyphoplasty)是脊柱微創治療的新進展之一,適用于新鮮不伴脊髓或神經根癥狀、疼痛嚴重的椎體壓縮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2)粉碎性骨折的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橈尺骨遠端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關節面,骨折愈合
骨質疏松骨折診斷與鑒別診斷
? 骨質疏松骨折多見于老年、女性人群,多有輕微外傷(指平地或身體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損傷)或沒有明顯外傷史,甚至在日常活動中也可發生。??? (一)臨床表現??? 1.骨折的一般表現:可出現疼痛、壓痛、腫脹和功能障礙。但骨質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沒有疼痛或僅有輕微疼痛,或表現為原有疼痛加重。功能障礙也可以
關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檢查介紹
1.骨密度檢查測定 通常采用雙能X線吸收法(DXA)測量骨密度,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建議行骨密度測定: (1)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無論是否有其他骨質疏松危險因素; (2)女性65歲以下和男性70歲以下,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縮松危險因素; (3)有脆性骨折史或/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
骨質疏松的診斷方法及鑒別診斷
診斷方法 絕經后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癥、腎性骨營養不良、兒童的成骨不全、轉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
骨質疏松的診斷方法及鑒別診斷
診斷方法 絕經后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癥、腎性骨營養不良、兒童的成骨不全、轉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議根據BMD或BMC(骨礦含量)值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診斷:正常為BMD或BM
關于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1.骨軟化癥 血鈣水平降低或正常偏低,血清磷不同程度降低。腎性骨病、血尿素氮及肌酐可反映病情,血磷可升高,而血鈣很低。血膦酸酶低,ALD升高。及其他血尿生化檢查。 2.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血鈣升高,血磷降低,ALP升高,骨掃描、手、頭顱X線可顯示特殊類型。磁共振成像顯示增大的甲狀旁腺。及其他
骨質疏松的介紹你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代謝性骨病,以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及骨微結構改變為特征,多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的嚴重后果為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輕微創傷時或日常活動中即可發生的骨折,以脊柱、髖部和前臂為好發部位。發生骨折會導致骨質疏松癥
關于骨質疏松癥的病因介紹
骨質疏松癥除了主要與絕經和老年有關的原發性骨質疏松外,還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稱為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可能引起骨質疏松的常見疾病有: 1.內分泌疾病 糖尿病(1型、2型)、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庫欣綜合征(Cushingsyndrome)、性腺功能減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垂體泌乳素瘤、腺垂體功能
關于骨質疏松的基礎措施治療介紹
(1)調整生活方式①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②注意適當戶外活動,有助于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③避免嗜煙、酗酒和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等。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種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險的疾病和藥物,加強自身和環境的保護措施(包括各種關節保護器)等。 (2)骨健康基本補充劑1)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介紹
WHO推薦的診斷標準,DXA測定骨密度低于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T值≥-1.0SD);降低1~2.5個標準差為骨量低下或骨量減少(-2.5SD<T值<-1.0SD);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松(T值≤-2.5SD);降低程度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同時
骨質疏松的實驗檢查及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血清鈣、磷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數月堿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標記物骨質疏松癥患者部分血清
骨質疏松有哪些檢查方法
1.實驗室檢查 (1)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血清鈣、磷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數月堿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標記物骨質疏松癥患者部分
骨質疏松的實驗室檢查
(1)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血清鈣、磷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數月堿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標記物骨質疏松癥患者部分血清學生化指標可以
骨質疏松的實驗室檢查
(1)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血清鈣、磷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數月堿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標記物骨質疏松癥患者部分血清學生化指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