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鎂血癥的檢查介紹
1.血清 鎂濃度升高(血清鎂>1.25mmol/L)可直接診斷高鎂血癥。 2.24小時尿鎂排泄量 對診斷病因有較大幫助,若丟失量減少,說明是腎性因素,內分泌因素,代謝因素所致,否則是攝取增加或分布異常所致。 3.心電圖檢查 高鎂血癥可出現傳導阻滯和心動過緩,其心電圖表現為P-R間期延長,QRS增寬及Q-T間期延長,因高血鎂常伴隨高血鉀,故可出現高尖T波。 4.B超檢查 及早發現腎臟器質性改變。......閱讀全文
關于高鎂血癥的檢查介紹
1.血清 鎂濃度升高(血清鎂>1.25mmol/L)可直接診斷高鎂血癥。 2.24小時尿鎂排泄量 對診斷病因有較大幫助,若丟失量減少,說明是腎性因素,內分泌因素,代謝因素所致,否則是攝取增加或分布異常所致。 3.心電圖檢查 高鎂血癥可出現傳導阻滯和心動過緩,其心電圖表現為P-R間期延長
關于高鎂血癥的臨床表現介紹
高鎂血癥的臨床表現與血清鎂升高的幅度及速度有關,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者臨床癥狀較重,一般早期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皮膚潮紅,頭痛,頭暈等,因缺乏特異性,容易忽視,當血清鎂濃度達2~4mmoL/L,可出現神經-肌肉及循環系統的明顯改變。 1.對神經-肌肉的影響 血清鎂離子升高可抑制神經-肌肉
治療高鎂血癥的相關介紹
1.對癥處理 (1)使用鈣離子 由于鈣對鎂有拮抗作用,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10%氯化鈣常能緩解癥狀。 (2)一般對癥處理 根據需要可采用呼吸支持治療、升壓藥治療、抗心律失常治療等。 (3)膽堿酯酶抑制劑 高鎂血癥可使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減少,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可使乙酰膽堿破壞減少,從
關于高膽紅素血癥的檢查相關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堿性磷酸酶(ALP) 在肝外、肝內阻塞性黃疸及肝內膽汁淤積,ALP明顯增高。 (2)血清總膽固醇、膽固醇酯、脂蛋白-X(LP-X)測定 在膽汁淤積性黃疸,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肝細胞性黃疸特別是有廣泛壞死時,膽固醇酯降低。 (3)凝血酶原時間 肝細胞性和膽汁淤積性黃疸時,
高鎂血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血清鎂濃度超過正常值時即為高鎂血癥,指血中Mg2+>1.25 mmoL/L。除少數醫源性因素導致進入體內鎂過多外,大多是因腎臟功能障礙引起排泄減少所致。如同低鎂血癥一樣,血清鎂濃度也并非是鎂增多的可靠指標,因為血清中鎂25%與蛋白質結合,這部分鎂并不發揮生理效應。鎂離子主要在細胞內,因此當機體鎂
如何診斷高鎂血癥?
1.血清Mg>1.25mmol/L為高鎂血癥 絕大多數是由于腎功能障礙導致鎂排出減少而致,但下列特殊情況需加以重視: 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腎小管對鎂重吸收增加; ②一次過多或長期服用含鎂的抗酸劑; ③溶血反應,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等組織細胞大量破壞,細胞內高含量
關于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檢查介紹
1.檢查項目 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 2.注意事項 (1)血脂分析前受試者應處于穩定代謝狀態,至少2周內保持一般飲食習慣和體重穩定。 (2)測定前24小時內不應進行劇烈體育運動。 (3)如血脂檢測異常,應在2個月內進行再次或多次重復測定,但至少要相隔1周;
高鎂血癥的病因分析
以急性或慢性腎衰竭多見,但一般腎衰竭患者血鎂大多仍能維持正常或正常偏高水平,且無高鎂血癥導致的癥狀。如果一時攝入過多(如使用抗酸劑)或經其他途徑進入體內過多(例如肌注硫酸鎂等),則有可能出現明顯高鎂血癥并出現癥狀。此外,甲狀腺素可抑制腎小管鎂重吸收,促進尿鎂排出,故某些甲狀腺功能減退黏液性水腫的
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相關介紹
治療 膽紅素高的患者建議檢查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如果這兩項升高則需要查明原發病進行保肝等治療;如果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在正常范圍內,膽紅素高則暫時不需治療。平時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并定時檢查肝功能,時刻監測病情的發展。對于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因為在治療癥狀的同時還要查明其根本原因,所以建
高催乳素血癥實驗室檢查
催乳素測定:早晨起床后1~2h空腹取血測定PRL。PRL空腹正常值為0.23~1.14nmol/L(5~25ng/ml)。女性高于男性,PRL有一個與睡眠有關的分泌高峰,一般在入睡后1~2小時。妊娠婦女PRL可升高10倍,嬰兒的吸吮可引起PRL急性升高,2~3小時后恢復正常。產后4~6周,P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