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管型腎病的診斷
凡遇到有原因不明的腰痛、下肢痛或運動障礙、貧血、蛋白尿或腎功能衰竭而血壓不高、反復感染、出血以及病理性骨折等一種或幾種表現者,均須考慮本病的可能。 美國西南腫瘤組診斷MM的標準 (1)主要標準:①組織活檢為漿細胞瘤。②骨髓漿細胞增多,超過30%。③M蛋白IgG>35g/L(3.5g/dl)或IgA>20g/L(2.0g/dl),輕鏈排出每天超過1g。 (2)次要標準:①骨髓瘤細胞增多10%~30%。②M蛋白IgG<35g/L(<3.5g/dl)或IgA<20g/L(2.0g/dl)。③溶骨性病變。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降低,如IgM<500mg/L(50mg/dl),IgA<1g/L(100mg/dl),IgG<6g/L(600mg/dl)。 (3)對一個有癥狀的患者,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診斷:主要診斷標準①或②+次要標準①、②或③;主要診斷標準③;次要診斷標準①+②+③或①+②+④。 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分期 目前......閱讀全文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診斷
凡遇到有原因不明的腰痛、下肢痛或運動障礙、貧血、蛋白尿或腎功能衰竭而血壓不高、反復感染、出血以及病理性骨折等一種或幾種表現者,均須考慮本病的可能。 美國西南腫瘤組診斷MM的標準 (1)主要標準:①組織活檢為漿細胞瘤。②骨髓漿細胞增多,超過30%。③M蛋白IgG>35g/L(3.5g/dl)或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診斷
凡遇到有原因不明的腰痛、下肢痛或運動障礙、貧血、蛋白尿或腎功能衰竭而血壓不高、反復感染、出血以及病理性骨折等一種或幾種表現者,均須考慮本病的可能。 美國西南腫瘤組診斷MM的標準 (1)主要標準:①組織活檢為漿細胞瘤。②骨髓漿細胞增多,超過30%。③M蛋白IgG>35g/L(3.5g/dl)或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鑒別診斷
診斷MM時,應特別注意與意義未明的單克隆球蛋白病、隱匿性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性白血性白血病、骨硬化性骨髓瘤、漿細胞瘤和重鏈病相鑒別。 反應性漿細胞增增多增多癥 骨髓瘤中中漿細胞增多有限,均為正常成熟漿細胞。免疫球蛋白呈正常多克隆性,水平升高有限(如IgG<30g/L)。臨床表現取決于原發病,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鑒別診斷
診斷MM時,應特別注意與意義未明的單克隆球蛋白病、隱匿性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性白血性白血病、骨硬化性骨髓瘤、漿細胞瘤和重鏈病相鑒別。 反應性漿細胞增增多增多癥 骨髓瘤中中漿細胞增多有限,均為正常成熟漿細胞。免疫球蛋白呈正常多克隆性,水平升高有限(如IgG<30g/L)。臨床表現取決于原發病,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概述
骨髓瘤管型腎病系指骨髓瘤細胞浸潤及其產生的大量異常免疫球蛋白從尿液排出而引起的腎臟病變。骨髓瘤管型腎病以腎小管管型形成導致腎功能衰竭最常見,因此又稱多發性骨髓瘤病腎病(myeloma cast nephropathy,MCN)。臨床表現以溢出性蛋白尿為主,可出現慢性或急性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征和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病因
多發性骨髓瘤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動物實驗與臨床觀察表明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電離輻射、慢性抗原刺激等因素有關。近年研究發現,C-myc基因重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產物,淋巴因子特別是白介素-6分泌的調節異常,與MM發病有關。 多發性骨髓瘤引起腎損害的相關因素有: 大量輕鏈蛋白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概述
骨髓瘤管型腎病系指骨髓瘤細胞浸潤及其產生的大量異常免疫球蛋白從尿液排出而引起的腎臟病變。骨髓瘤管型腎病以腎小管管型形成導致腎功能衰竭最常見,因此又稱多發性骨髓瘤病腎病(myeloma cast nephropathy,MCN)。臨床表現以溢出性蛋白尿為主,可出現慢性或急性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征和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并發腎損害的治療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減少骨髓瘤細胞數量及其M蛋白的產量,可通過全身化療、放射治療、骨髓移植、血液凈化等方法;二是全身支持療法及其誘發因素的防治。 化學療法 常用的化療藥物有美法倫(苯丙氨酸氮氮氮芥)(M)、環磷酰胺(C)、卡莫司汀(卡氮芥)、洛莫司汀(氯乙環己亞硝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病因
多發性骨髓瘤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動物實驗與臨床觀察表明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電離輻射、慢性抗原刺激等因素有關。近年研究發現,C-myc基因重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產物,淋巴因子特別是白介素-6分泌的調節異常,與MM發病有關。 多發性骨髓瘤引起腎損害的相關因素有: 大量輕鏈蛋白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輔助檢查
骨髓檢查 具有特異診斷的意義。在疾病初期,骨髓病變可呈局灶性、結節性分布,一次檢查陰性不能排除本病,宜作多部位穿刺。骨髓有核細胞多呈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當漿細胞在10%以上,伴有形態異常,應考慮骨髓瘤的可能。 X線檢查 X線檢查常見下列征象: (1)彌漫性骨質疏松。 (2)溶骨破壞。